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饶冠华
go

评论:Chromosomal chaos and cancer.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11
发表于 2009-4-25 21:32 |只看该作者
10# passenger101 $ Q, W! a& r, J  y0 K, z
2 T6 e$ `6 p) A9 ^* k
我个人还是非常赞同非整倍体假说的。2 \8 w2 V' P' @% v
aneuploidy is the drive force of cancer evolution~~
7 h: S' F% M' p $ r, I. o' F$ z- A7 i% m
关于肿瘤基因突变假说  最简单直接的弱点就是   没有找到如Peter所说的那种powerful的基因  单个基因或者几个基因就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并且 按照肿瘤基因突变理论来推测,既然肿瘤前期发展那么缓慢  如果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驱动因素的话,那么肿瘤整个演化过程就应该相当漫长 包括从良性肿瘤演化为恶性肿瘤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 R; }; e# Z* N6 A4 ?5 {3 D, K
" q$ w* b1 o- V
从肿瘤中已经鉴定出来很多种突变基因,那么是不是“条条道路通肿瘤”呢? 我想不一定吧   
) n% |5 g. r! T& m, ]- K8 p
6 R* R. W7 M- v  i" _还有 如果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原因  那么在某一个肿瘤中 最早发生突变的一个或者几个基因就应该存在所有的肿瘤细胞中,   基因突变理论中有一个field cancerisation 理论,这个在基因突变理论中是更有说服力的一种  但是按照这种field cancerisation理论 那么就应该能够推断出应该存在这么一种可能性:在一个肿瘤组织中包含了好几种类型的肿瘤  而不是单一的一种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12
发表于 2009-4-25 21:38 |只看该作者
10# passenger101
6 J0 }+ I: X, [0 M# f, e4 _+ `5 k
# s! W. c/ ]' ~" Z另外一点: 基因突变理论偏向于进化论似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肿瘤最终的发展方向都基本上是转移呢?转移对原位肿瘤有什么必要的作用吗?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4  
13
发表于 2009-4-26 21:51 |只看该作者
很有见地,向您学习

Rank: 1

积分
35 
威望
35  
包包
81  
14
发表于 2009-4-27 08:01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对您所说的几点不太理解:4 q9 |; J1 I& H8 u: j4 i/ p
1)“powerful的基因”  至少在实验动物中有显示, 例子太多,仅给一个链接:
: ?8 B$ ^  z6 h- h! y8 Zhttp://emice.nci.nih.gov/emice/m ... _mamm_tumorigenesis3 a+ _6 A0 M7 C) S3 @, ~
此外,BRCA1,RB,P53突变的造成的易感性极为经典,我实在看不出peter的逻辑。# y+ B4 {, m' X) u* l
2) 不理解“按照肿瘤基因突变理论来推测,既然肿瘤前期发展那么缓慢  如果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驱动因素的话,那么肿瘤整个演化过程就应该相当漫长 包括从良性肿瘤演化为恶性肿瘤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的内在逻辑。( b+ m' V0 K' y
癌基因与发展进程有何必然联系,非整倍体与发展进程有何必然联系。为何基因突变就必然漫长,怎样算漫长,有没有必然分界线,癌基因促变(trigger)不意味发展进程无染色体的变化。. d( ]. x3 P2 o8 S
如单从trigger角度讲,我个人认为癌基因占主要,非整倍体可能有(我无证据)# W) W3 R' z4 _
3)“从肿瘤中已经鉴定出来很多种突变基因,那么是不是“条条道路通肿瘤”呢? 我想不一定吧”5 z( m7 K( c6 q5 k
癌基因本身定义并不明确,来源于实验。如要严格当然是条条道路通肿瘤。(此条条并不一定指单一基因)
$ s* U5 e* C8 [6 _* ~/ |$ v7 P4)不清楚所说的“在一个肿瘤组织中包含了好几种类型的肿瘤”, 请举例说明。' b; D: \& M6 h
5)“另外一点: 基因突变理论偏向于进化论似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肿瘤最终的发展方向都基本上是转移呢?转移对原位肿瘤有什么必要的作用吗?”: k; K  L" E0 u. _" I
难道非整倍体假说有解释吗?此问题偏离讨论。迁移是细胞自身具有的能力,事实上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迁移,这种迁移对细胞个体来说有必要吗?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15
发表于 2009-4-27 15:43 |只看该作者
14# passenger101
, t3 w- A" @  N* [( \; q
' T) d) f* e; J5 A  u我们先撇开上面讨论的一些细节问题,回归到两个假说主要的分歧之处吧:, i, H1 r0 C* N) B! ?
gene mutation theory 认为
; @' o! f0 g6 N% Qgene mutations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cancer evolution; cancer is a disease of cell proliferation caused by mutations in genes that control proliferation and the cell cycle....+ \5 Q/ L/ y5 d5 l5 S+ a$ k* k
" x9 n; m7 g% I. N+ a
cancer aneuploidy theory 认为:
% ]- G! {- J3 C& j6 Ocancer is a disease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y...and this chromosomal change drives cancerigenesis~~ / K, |$ m8 p$ T9 a: u

& w. Q( u" v  ?; K$ k另外,肿瘤异倍体假说认为肿瘤是一群具有不同genotype的肿瘤细胞群体,在肿瘤的演化过程中,肿瘤细胞的染色体是不稳定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极易发生染色体异位或者丢失,并由此产生不同表型的肿瘤细胞,这些肿瘤细胞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包括细胞增殖和细胞转移...肿瘤异倍体假说承认突变的基因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这种突变并不是driving force$ e% c. j  H+ n. \' r9 z: ~0 x) w
+ M' D; o  R5 v2 T! L5 \, ~! u; v
从肿瘤细胞内在的因素来讲,由于染色体的不稳定而发生异位是随机的,因此产生的肿瘤细胞的基因型和表型也是随机的...这就可能使肿瘤细胞随机获得很多种其他的获得性特点,比如抗放疗,化疗,细胞增殖能力变强,细胞迁移...) e# d# |0 F* b  U7 {
& P9 s; |# t# E/ @8 U1 Z* [2 I  y
肿瘤异倍体假说认为染色体异位或者缺失调控着成百上千个基因的表达  这使得肿瘤细胞获得新的性状变得更加容易。像肿瘤细胞转移这一性状的获得只是肿瘤染色体不稳定的一个side effect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16
发表于 2009-4-27 15:44 |只看该作者
14# passenger101 ! O- S/ c1 U( Q. [) R
我画了张简图说明一下这个问题(点击放大了看)% u6 J2 {* ]1 b0 z% M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17
发表于 2009-4-27 16: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饶冠华 于 2009-4-27 16:33 编辑
2 M, C) J% P+ o7 Z9 m$ R3 C6 s% v& c# P+ W
14# passenger101
8 ?, D+ |1 r2 K
7 f, F$ D- \% [9 x3 {1 A( O顺便说一下我自己对肿瘤发生的理解和看法(我赞同Peter Duesberg 绝大部分观点):* W% r" G- g* l% d6 Q
1. 在肿瘤的起始发生阶段,与细胞周期相关的突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一些致癌物质在细胞分裂中期对纺锤体的损伤...  v1 \+ `: \* o+ N& K2 r5 d
2. 一旦染色体异常的细胞形成,那么这种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质将快速地推动肿瘤的演化,产生并保留下来有利于生存的肿瘤细胞,一旦肿瘤形成一定规模(此过程相对漫长一点),并且不再受到环境因素的巨大限制,那么这些肿瘤细胞将向着无明显秩序的方向发展(即包含多种多样的genotypes),这种多样的genotypes造就了多种性状的细胞,这就使得产生比如类似于能够抗放疗,化疗,强细胞迁移和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类型....

6 [# y3 P# G% w2 I& G5 m
' G, g# H1 R6 C' n我承认如果p53突变或者缺失,Rb基因突变或者缺失的细胞更易于转化为肿瘤细胞,因为本身这种性状就是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存,对于直接存在的东西,当然是直接拿过来用会更加方便!

Rank: 1

积分
35 
威望
35  
包包
81  
18
发表于 2009-4-27 22:39 |只看该作者
首先Peter的质问似乎是癌基因学说有重大理论问题,而异倍体学说有突破/超越。而事实上异倍体学说在癌基因学说相对含糊的方面,给予了一些解释。
  K6 m6 q0 S6 M2 O4 O从#15的论述中来看,你并不反对(否认)癌基因假说的合理性,同样我也没有否认异倍体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事实上,从逻辑上两者均存在合理性,这是我们共同的基本面。这样下来,我们争论的焦点似乎是癌基因和异倍体谁为主。事实上可将癌症过程分为:1)触发阶段;2)发展过程。首先讨论触发阶段(在肿瘤人群中),我认为以癌基因为主,理由如下:& s+ v7 w4 p& M/ w& A% E% O
1)(抑)癌基因导致早发性遗传性3 t0 i5 M+ `; ?. @
2)癌基因在同一肿瘤的一致性变化- p2 S4 k% f& a9 S$ }
3)癌基因的普遍变化,相对于异倍体学说蕴含着癌症的非基因突变肿瘤的存在,然而这种情况极为鲜见(除实验性)。/ ^0 b" P/ r5 e' ^
4)大量癌基因导致的实验性肿瘤模型,提示癌基因是触发因素。
9 a" J/ l5 F- `( O+ t3 k* j6 }: W5)促癌剂(可能包括微管)有助于突变细胞克服体内的早期监视。0 B9 D# L& e# j) f! q4 d
6)“在肿瘤的起始发生阶段,与细胞周期相关的突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一些致癌物质在细胞分裂中期对纺锤体的损伤” ,没有查过文献,没有听说致癌的例子,秋水仙素可以吗?请饶兄明示。
- A1 u) Q( C" G, y6 g5 b: N
! K$ ^  s1 g  A# @就发展过程来讲,异倍体化可能起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仅仅为可能。原因如下:
) Z8 `1 u7 e- F- t5 B1)同触发阶段相关联,之后的基因突变和异倍体化可能只是触发癌基因的后续变化。6 K; _6 b. V7 L" }5 P4 K
2)理论上异倍体化可能加速肿瘤的多样化,同样逻辑上异倍体化也可能是只是伴随现象。当然,总可能找到某些肿瘤中异倍体化起作用的例子。其广泛性由于与原始和后续基因突变混合在一起,其意义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证据。) k, c% K8 X% V, A' w8 P9 g6 h
2 H# X1 x8 G& m& x; r& H
下面是我从哲学或逻辑上对肿瘤的一些思考:
  H* N/ ~, H8 B1)生命是能量,信息的流动方式。其运行遵从(DNA-蛋白质)中心法则。
  j" D; O0 _( j" |& }& ?, m2)肿瘤是多细胞生物中一种特殊现象6 ~6 Z0 f7 B6 P
3)其表现(定义?)是不受控制的生长(growth)
! ]/ |6 f6 u- M0 p# E4)不受控制的生长源自不受(细胞自身和生物个体)控制的增殖(proliferation),死亡,和分化。
$ p' t, d$ n5 M% Y' U# r* r. {5)肿瘤的发生发展由中心法则决定,即异于正常的DNA-蛋白质的过程。3 |8 N! e" ?8 C9 e
6)基因突变和异倍体是异常的DNA-蛋白质过程在不同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d/ b* @, E, W* g: E
7)异常的DNA-蛋白质过程可能不在DNA上,还可表现更高水平的细胞或生物体上,如畸胎瘤。
) p. N: o; |# P- P5 p" T" h$ h# j5 d8 u- B# V+ G6 t
有时因时间关系,未能斟词酌句,得罪之处,请饶兄海涵。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饶冠华 + 1 + 10

总评分: 威望 + 1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35 
威望
35  
包包
81  
19
发表于 2009-4-27 23:01 |只看该作者
就耐药性上(纯逻辑)说几句闲话。
  d9 v8 I' c0 s+ c5 m对细胞毒性抗癌药的耐药性关键在于耐药基因表达。(如同意,请继续)
9 U; \% U3 C9 r' ~( n异倍体有利于耐药基因表达的原因:1)多拷贝;2)耐药基因的调节。(如同意,请继续)3 Z' ^2 P" r5 C; Q- z2 e( T$ W
多拷贝染色体的效率极为低下,多一染色体提供一倍的差别。3 Y5 K6 r1 \& T% g2 O
相对于基因扩增、转录、翻译、翻译后细胞等水平的调节,则极为敏感和有效率。
% h$ ]4 p$ r* }* |8 q6 d异倍体也应该是主要通过对耐药基因的调节而达到的。(基因突变也是这样)
: J! H( o( ^' D# C1 U- g' A( R异倍体学说相对于基因突变学说无更清楚的解释。6 f" ~+ \9 J8 v2 F, i6 ]' C
总体上,基因调节是基础,异倍体致癌的可能性存在,但基于基因异常调节的基础上。异倍体致癌能溯源到癌基因变化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20
发表于 2009-4-28 15:30 |只看该作者
就耐药性上(纯逻辑)说几句闲话。% t6 S& l# Q5 e' u
对细胞毒性抗癌药的耐药性关键在于耐药基因表达。(如同意,请继续)
! E) F  @5 h' M7 `% Z5 X# p异倍体有利于耐药基因表达的原因:1)多拷贝;2)耐药基因的调节。(如同意,请继续)
$ G, `* Z. J! x% [/ {0 [多拷贝染色体的效率 ...
5 [: n7 B: g  N" t2 L( Y; [! ppassenger101 发表于 2009-4-27 23:01

: S9 s0 o0 [% t/ {- g6 J) B& y1 o6 t* x: B
你的这段话我基本上同意,但是肿瘤异倍体假说和肿瘤癌基因假说侧重点不一样就是:前者认为非整倍体异常调控着成百上千的基因表达变化,染色体异位或者缺失带来的肿瘤性质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单个基因突变所带来的效果。 我们知道 任何非整倍体所带来的变化必然是反应在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上...
- E8 |. k4 X; n另外关于我们两个人所争论的问题还与一个基本问题有关,那就是基因突变这个概念所包括的范围?比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中的bcr/abl融合基因,这个算基因突变吗?如果这个算是在基因突变的范围内  那么我们就没有争论的必要~~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3 02:41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