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周琪院士:干细胞临床转化进入攻坚阶段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7513|回复: 2
go

周琪院士:干细胞临床转化进入攻坚阶段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威望
426  
包包
3526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07: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退行性病变、器官损伤和衰竭等疾病逐渐变成人口健康的重大威胁。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细胞的特性,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和组织器官修复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为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策略。而干细胞研究的成功临床转化,是新医学革命的核心之一,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得到社会公众、政府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各国战略竞争领域。 8 D9 B, r$ s7 {0 C* c; Y
' x' x9 Y/ Y' g3 o
  迫切的临床转化需求# y0 O$ Z  h) g: y# r! V1 D8 k) e
, w+ M- I/ f7 Y% _/ I0 x& U$ Q& P- M
  干细胞转化在我国具有迫切的临床需求。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慢性病正在侵蚀人们的健康。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约有2亿多人,每年约有37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不断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将达1200万,帕金森病患者将达1500万。此外,我国每年因工业意外事故造成的脊髓损伤患者超过200万人,因出生缺陷、衰老、创伤、疾病等造成的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位居世界之首。
0 g( g: T5 a/ z8 e: M9 W8 f% W2 f& D* ~' |
  然而,种种疾病或损伤,尤其是因为细胞、器官退行性病变或衰竭引起的永久损伤,依靠现有医疗手段难以解决。 9 M$ w& W( W! C0 {3 |8 U( E8 c
# {2 ~( H5 N, }! H# f
  目前干细胞研究进入到应用转化的关键时期。在过去十多年里,国家对干细胞研究高度重视,不断通过一系列科技专项积极支持干细胞技术研发。“十二五”伊始,中国科学院率先启动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带动了我国干细胞领域迅速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干细胞研究从业人数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干细胞研究群体,在干细胞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数量上也仅次于美国,并在细胞重编程机制与方法、细胞谱系建立、新型干细胞建立及应用、功能细胞获得等研究方向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我国干细胞临床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B" U0 B. n' Q' y! t' a
# s  N& t6 a3 w# X  2016年,国家在科技改革后的首批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对未来5年(2016—2020年)中国干细胞领域发展进行支持。可以说,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进入向转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
: ?7 K8 m  @7 Q. J0 f: o) f( ]: z% p, Y9 a
  干细胞临床转化的出口( I% \# [/ d3 ]0 ]' A: O1 U
" G; G+ ]$ ^! i9 G- L6 e8 c. G
  我国干细胞临床转化曾遭遇挫折。2011年之前,由于缺乏监管,以营利为目的、治疗效果不明的干细胞临床应用大量开展,导致“干细胞乱象”。2011年,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共同发布《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叫停一切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除外)。直到2015年8月,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两个干细胞临床研究监管政策,干细胞临床研究才得到重启。
2 Y' h  M7 v7 A3 q( Y' [0 |& C7 c/ ?, C
  未来干细胞临床转化的路径之一,是作为医疗新技术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我国曾经开展的大量干细胞临床应用基本都是作为卫计委监管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开展。 9 C/ z  ]# H* {7 X
. F6 u- m0 H2 a, S/ E! t+ z
  这一出口的主要挑战在于,干细胞治疗相对于其他传统医疗手段更为复杂。细胞来源和特性不一致、生产和制备方法缺乏统一标准、对不同适应症治疗缺乏治疗机制等,导致干细胞治疗效果极不稳定。 3 K4 i- K" K' d8 a4 y' g6 w

/ a5 Z7 Y& \( L& ], W  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例,它可以来自脐带、骨髓和其他一些组织,不同来源和制备方法导致细胞在增殖分化能力、因子分泌、免疫调节及损伤修复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最终导致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和不稳定。《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之所以把干细胞应用限定在临床研究阶段,就是希望能够搞清楚有效性的真正来源。在此之前,《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停止将干细胞治疗相关技术纳入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因此,干细胞临床转化要想作为医疗技术获得应用,必须在当前临床研究中针对特定适应症治疗产生安全、稳定的治疗效果。
! e& W3 C3 o6 g) a( c* g
5 _& W/ n' d; P0 W  r  干细胞临床转化的另一出口是作为生物制品或药物申报从而进入临床使用。按照传统经验,药物申报审批会有一个长期的临床试验过程,需要非常高的生产工艺和很大的投入,因此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很多关注。但是在卫计委明确目前不把干细胞治疗纳入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的前提下,这一出口应当得到足够重视。
1 H0 \) e$ j( t4 m* E* \2 ?- F
  目前国际上已有11种干细胞药物获得相关药品审查机构的批准或已经开始上市销售,其中7种是自体或异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研阶段(包括研发、临床、注册、上市等阶段)的药物有432种,主要集中在癌症、心肌梗塞、脊髓损伤等几类疾病。美、日、韩均可以把干细胞纳入药物管理,其中韩国明确将干细胞归为生物制品管理。
) d; U- I7 S8 x9 K$ B7 a3 ]2 \4 k5 J+ j% j4 `  z
  仍有难关须攻克+ `0 [! ~- E7 @. C4 p/ F
  j5 ?; S. l" Q" P6 Y
  按照干细胞成药路径,必须攻克两大难关。一是干细胞建立、获取、扩增、分化、存储和使用等流程的标准化,要求对干细胞特性有标准化的说明和检测,对干细胞培养、扩增和分化等操作有标准化的环境和试剂等,并对每一步操作有严格的检测标准。二是针对特定适应症需要产生明确、稳定的治疗效果并需要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基于此,本届干细胞学会组织专家讨论成立标准化工作小组,积极参与国家干细胞标准制定,全力推动干细胞标准化建设。在“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中,也明确支持建立或依托已有动物模型,对干细胞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当前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开展的临床研究结果,也会作为干细胞药品申报的重要支持数据。 9 K/ n( o; z! h: Y" z

1 ]; }2 b: C; [" _8 A  我国干细胞临床转化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从目前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干细胞临床转化的不足。我们对干细胞在体调控和作用机制了解的仍然非常有限,仍需要坚持和加强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前动物实验。我们需要加强和加快干细胞制备和使用的标准化建设,为我国干细胞临床转化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保驾护航。
8 @9 _$ j. c( s! y4 d
9 D0 I" |6 E* S9 u* _  此外,干细胞临床转化需要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监管,盲目应用势必破坏干细胞临床转化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一起建设和维护干细胞临床转化的健康环境,携手共同推动干细胞临床转化。 ! g- h) ]8 R- V6 Z$ ~; j2 f4 X

  r( F( ~, _- B% ]* N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22  
沙发
发表于 2016-10-30 13:51 |只看该作者
极好的论述

Rank: 1

积分
47 
威望
47  
包包
403  
藤椅
发表于 2016-10-31 12:04 |只看该作者
希望监管部门能切实履行责任,给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的产品上市提供足够的通道,毕竟这关系到中国在这个产业的未来发展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4 20:27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