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科学》杂志应从黄禹锡事件中吸取教训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0094|回复: 0
go

《科学》杂志应从黄禹锡事件中吸取教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7 
威望
97  
包包
31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0: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日期: 2005-12-28 今日/总浏览: 1/373
& X4 q$ |- e0 b) T8 ?6 ~
0 B; s5 D' O2 Z  r
; y5 A4 w5 q8 J( q% T
; y. W2 O$ t# C  E) D# }% v; k' x+ S; |$ S2 Y
韩国克隆专家黄禹锡造假事件,引起了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普遍反映,这一事件不仅对黄禹锡自身和研究小组造成了很大伤害,甚至对整个科学界的声誉以及公众对干细胞研究的信任程度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0 f, i, q) i% x+ I- w$ O% ~
  德国社民党科学研究专家约尔希·淘斯警告说,这一事件将使本来就饱受批评的干细胞研究变得更加艰难。联盟党议会领袖卡特琳娜·拉歇称,这是对科学研究的一个重挫,一个人的行为将使整个领域名誉受损。自由民主党科技政治家沃利克·艾拉赫称,这一事件将会产生对所有干细胞研究的信任问题。国家伦理委员会前主席斯皮尔罗斯·施密斯则认为,科技界过分的竞争压力也是引发这一事件的原因之一,对于能治疗不治之症的干细胞研究来说,人们寄予了太大的希望,而经济上的巨额利益更刺激了科学家出成果的愿望。他认为,黄禹锡事件绝对不会是唯一事件。  T- {3 x  H9 ~5 Q- `( q, m* {& [
  德国研究联合会发言人尤塔·拉苔克表示,这一丑闻对整个治疗性克隆和干细胞研究是一个沉重打击,所有从事这一研究的人都会受到不同影响。干细胞研究专家于尔根·海希勒称,类似的欺骗行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他认为,黄禹锡也许就是受到急于发表论文的压力,才干出了这样的蠢事。近年来,科学造假事件不断发生,德国也不例外,去年德国癌症医学专家赫尔曼造假事件和9年前布拉赫造假事件都是例证。7 v( Q: [9 }: T9 G' \4 S4 s' h) C0 R
  海希勒认为,美国《科学》杂志对于黄禹锡造假事件也负有一定责任。通常,杂志对于发表学术论文都要经过多道独立的审核,“但许多情况下,由于时间仓促,杂志并没有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他批评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经常为了抢登有轰动性的论文,而忽视了本该严格的审核制度。他估计,应该有1/3所登论文中的数据是伪造的。他希望,像《科学》和《自然》这样权威性的科学杂志,将来应该对发表的论文严格把关,最好到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 n) {; u/ X8 l0 M' @) q
  德国专家认为,黄禹锡造假事件再次证明,克隆研究和干细胞研究只有给予足够的时间,才能逐渐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科学家因急功近利而造假。' {( z+ F1 c* f- r- C
6 ?; l* C! X6 D
8 t  C, u& M6 |. n9 A: T

6 N1 A' w$ Q  I6 s  l/ p; P1 ~2 k. [1 k$ \
1 ^: l, J5 Z# y- b/ k% Y/ a
作者:
1 d' Y3 T9 y' b/ J5 R来源: 科技日报
4 y2 S+ K4 i" ^& q2 {& R% h发布者: 亦云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2 18:02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