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674
- 威望
- 674
- 包包
- 1040
|

从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谈细胞治疗___对话交流与留言回答 含天然细胞因子药物参考文献
7 g" n% D0 r) c6 R! M
* d, I; M) j; T* r8 l0 y( I1、与某读者交流对话整理; _6 }, q. q% |4 n8 d5 E9 q! D
方案里的耗材试剂都相对容易好多(试剂基本都有现成的,更多的是提升试剂的性能;而耗材则需要根据设备来定,设备的设计也要参考耗材,但耗材的设计制造方面的难度应该比设备简化很多),唯设备困难。设备受耗材,试剂,细胞原料,培养操作模式的某种制约,各项设备若要组成产线,这条线是怎么连接沟通协调,如何组织这些设备,使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好操作(易监控:可使管理者与监管部门很容易监管监控)。就如文中我写的,互联互通,自动智能。整合各方资源,只要细胞治疗是人类生命与健康之需要(而不是极少数人),那么其最终必然要产业化规模化才行,如此,整合设备耗材试剂厂商成一个干细胞产业联盟,后面想象力可以无限丰富。细胞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假设人体就是一个社会,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人,这些人的相互交流影响主要就是通过微小的因子来实现,因为微小,因为种类多,通过一个细胞因子网络,通过血管,就可以实现高效精密的调节。在人体中除了血液细胞,其他细胞基本可以说固定不动,有点类似古代社会的交通不便利,运输人运输大件货物效率很低,但是现在有一个高速真空管道,可以运输小件轻质物品,可以迅速让各地交换关键信息与物质,那中央政府就能很有效率地管理这个古代社会了,不然让人从边疆跑一趟首都,那得需要多久啊。高度发达的(物质)信息交换。你让细胞骑马跑一趟去当面传递物品和信息,这效率成本,画面太美!-----括号内文字为本次编辑所添加。
0 |& n7 w2 F1 t- f1 q
$ |9 _% o/ I/ G% O) F& w1 L2、对部分留言的回答, w, h* C) q( d6 x) P7 Y$ N" O& ~
留言:即便是使用异体细胞,也不容易产业化。毕竟这个异体,也只是一个人,一个人能提供的血是有限的,短时间又不能连续供血,不足以给多数人使用。如果是,多个异体同时提供,那样,这些异体之间又有差距,如果以药物标准来说,换一个异体,又要做实验,找条件,这个事情就成了恶性循环,一个团队的精力有限,只能给几个人服务了。 9 W: }, @% E8 O
/ b& Z0 ~3 {, a. t' T回答:使用异体细胞至少在产业化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迈上这一步之后再去看待理解解决产业化的问题也许就更容易。免疫细胞的异体细胞来源假设设定为血站过滤之后的废弃物白细胞,这些细胞的来源都是健康的青壮年,与不同病情的肿瘤患者相比,其细胞在质量性能上的差异就小了很多很多,增殖能力也普遍比患者细胞更高,一个滤盘含400毫升血液白细胞,培养出的细胞可以一次制备几十上百份制剂,血站每天的滤盘是蛮多的。突破使用异体的概念之后,那么能不能多份异体细胞混合培养混合使用,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能不能通过技术手段以解决,如果能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解决,那么产业化规模化就基本可以实现了,规模越大,批次越少,批次差异就越小。细胞治疗如果不能从产业化规模化上去实现,提高不了效率,降低不了成本,只会是极少数人才能承担,普罗大众在经济上接受不了。
, [1 `. @( Y9 ]% e! N H0 }- w. b3 K9 w8 P' e, n
留言:请问将天然复合细胞因子作为药品看待,有相关文献支持吗?因为细胞上清液含有牛血清,作为药品,这个要除去,其次作为复合细胞因子,体外活性又用什么指标去评价呢?
8 e( E" D/ V2 r) v# g. Q
, k6 D! Q& k3 c `1 x. c: J回答:细胞上清液不一定含有牛血清,除非你用的是含牛血清培养基,用无血清培养基,无动物来源成分培养基,就可解决牛血清的问题。将天然复合细胞因子作为药品,美国CEL-SCI 公司在研新药 Multikine获批进入 3 期临床,FDA 为 Multikine 作为头颈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颁发了孤儿药资格,具体见
8 K p* M, u# zhttp://www.stemcell8.cn/thread-140114-1-1.html(终获认可!新型免疫疗法获批进入 3 期临床),具体可去其官网www.cel-sci.com 了解,由于中国是全世界一个最主要的市场,所以其技术在中国也申报了专利,有中文版的专利文件可供参考,具体地址如下:http://www.soopat.com/Home/Result?SearchWord=SQR%3a(%e5%a1%9e%e5%b0%94-%e8%b5%9b%e5%85%ac%e5%8f%b8) ,国内上海大学申请过两个相关专利,用DCIK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及其应用http://www.soopat.com/Patent/200810038429,DCIK细胞培养上清制剂的新用途http://www.soopat.com/Patent/200910052017, 刘小朋等1995年发表的研究简报“复合细胞因子的制备及特性”还进行了临床实验。9 L( |& L5 [& d& Y
7 L4 J5 p! d _2 ~( \
留言:纠正一下,细胞治疗技术毕竟不同于常规的药品,很少有做3期临床试验的。即将被批准的诺华,Kite等的CAR-T,都只做到2期临床。
$ F. V% {4 ~2 ` K* O
7 U9 w+ o( z1 F回答:你所留意的这部分内容,我是从网上摘录的,具体哪忘了,包括细胞治疗的定义也是摘录的。正如你所说细胞治疗技术毕竟不同于常规的药品,因为缺乏量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按药品模式走临床实验,步履很艰难。CEL-SCI 公司做的天然细胞因子在标准化属性上更强,更具备药品化属性,所以能在临床上比传统细胞治疗进度更快。我觉得国外的体制是在政策上开一些绿灯,让临床实验得以能够开展、数据和经验能不断积累,资本市场也能看到实际的东西而不断投入。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公司的CEO将公司的所有事情尽量通过SOP去规范,这样他做决定就是依据SOP去做决定,而不是他自己去决定,于是为了制定SOP,先制定了一个关于制定SOP的SOP。一些新事物,如果国内有类似孤儿药之类的SOP,有类似的途径,相关部门依据相关SOP执行,也许一些事情就能顺畅并快速很多。$ B/ K1 O: k/ k" D1 ]9 ]
本帖附件中已经含有以上提到的参考文件。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总评分: 威望 + 100
包包 + 20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