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0646|回复: 0
go

中国已成纳米科研强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0862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6: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中国已成纳米科研强国
* b! W1 ?$ J6 a0 l" a作者:   来源:今日科学   发布者:尹海华   日期:2017-08-30  
' a% N! K0 Q8 y0 J6 o) `; Q* k! Y& B7 h: l' C4 S5 `
《白皮书》是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三家单位共同完成的。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刘细文介绍,中国纳米科技领域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高影响力的纳米研究大幅增长,相关科研机构引领全球;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分布广泛;专利数量增长迅速,专利申请量领先世界,专利技术覆盖范围广。因此可以说“中国崛起为纳米科研强国”。( C/ c; N2 X" r' ?! S
数据统计显示,1997年与纳米相关的SCI论文中,中国只占6%,而现在中国贡献了全球超过1/3的纳米科研论文,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9 k- O5 p. e( ]* r4 P
论坛上,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介绍了该研究院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完成的《纳米研究前沿分析报告》。报告通过对纳米科技9个领域的重点分析后指出,在高被引论文(被引用率进入前1%的论文)方面,美国在太阳能电池、纳米发电机、纳米药物、纳米检测、纳米仿生孔、纳米安全性和测量标准7个领域全球排名第一,在锂电池和纳米催化中排名第二。而我国在锂电池和纳米催化两个领域排名第一,在太阳能电池、纳米发电机、纳米药物、纳米检测、纳米安全性5个领域排名第二。“我国在纳米科技领域已形成一批达到世界领跑水平的优势研究方向和优秀团队。”9 T( ^+ V7 T3 q* ?8 [( E
政府对纳米科技持续投入
/ N" O% `+ v% I为什么中国纳米科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到世界前列?一个原因是中国布局较早。白春礼说,2000年美国率先发布了《国家纳米技术计划》,掀起了国际纳米科技研究热潮,而中国也在当年成立了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并于2003年成立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部署了纳米科技研究计划。: T+ \6 h- `! V' A9 M+ c
《白皮书》也认为,“中国政府各部委和相关机构为纳米科技提供了持续的经费支持,包括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中国主要的科研经费资助机构”。例如,仅最近5年,教育部就为各高校拨付了5亿元人民币的纳米科研预算资金,中科院启动了纳米先导专项,投入了约10亿元人民币。
6 a5 ^9 P, F' B; Y6 }( {0 u2 U( n正是这些投入,促使中国纳米科研崛起为世界强国。' z8 i1 R1 k( d1 m/ F
要给更多年轻人以经费支持- d; e+ g* q+ L5 r' }% Q
纳米科技研究与化学、物理、工程学、生物和医学等传统学科不同。物质研究到了纳米的微观层面,就难以用传统学科来概括了,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了真正跨学科的研究方法。6 S. M8 t& z/ ^+ d+ f) z; |( e
“中国在跨学科研究上仍相对薄弱。”《白皮书》指出,大多数科研资助机构,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是按照传统学科分类来划分资助项目,多数纳米科学研究者是化学家。虽然基金委和科技部也有一些针对纳米科学的专门项目,但跨学科仍囿于有限的范围内。多数时候合作仅限于材料科学或化学家。
/ z: S* M+ v' D: Q; v! P! H白春礼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我们现在论文发表的数量多、质量也较高,但在纳米科技领域,在由跟踪、并行向领跑转变的过程中领跑还是太少。领跑不是从1到10的创新,而是从0到1的创新,是原来没有到有的创新。这个问题不仅纳米研究领域存在,其他研究领域也存在。. p, ^2 s) c, ^, x! L7 \
“在中国科研圈里,新陈代谢的速度要比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慢……应该支持年轻科学家有更多的话语权。”《白皮书》分析说,目前,我国许多面向年轻人的科研经费项目都是基于申请人已经取得了科研成就。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也偏向于重视过往成就或海外经验,这让一些有才华的青年研究者得不到所需的经费。“人才的选拔机制需要改进。”
; S# r# R' f& D: N: v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5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