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06
- 威望
- 306
- 包包
- 3648
|
10月5日,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来自美国的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共同获得该奖项,这使人类对细胞的认识上升至一个新的层面。 & d+ W e1 y. t' T
' p: C9 K6 g# ` T. z0 _
- ?: e2 Z) @% N5 G6 V
; [/ N7 r0 m& b) T: j 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说:“端粒由端粒酶形成,仿若一顶帽子置于染色体之上。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了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其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萝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确定了端粒酶,其是形成端粒DNA的主要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端粒是如何保护染色体末端的,这对癌症和衰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E/ n% T! A2 a9 v. {& Q
7 [! L7 j: o: Z; Q
+ x0 _$ X! n- ?. [) { Q5 Q: ]* U
6 p4 f: ?3 E3 H. K0 r8 k x. N6 K& N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约兰·汉松负责通知身处大洋彼岸的获奖者,他告诉路透社记者:“我幸运地找到了所有获奖者。接电话时,他们略带睡意,但很开心。” 6 J' a6 H9 K1 a/ k. X8 [
6 M# C0 e# A) h1 u9 W! Q
- x% |8 G) v% g+ l4 @
) S6 ~& F' b, Z( T 从做“大事”到获大奖
5 B7 v+ {+ A0 F" R& `5 F1 P6 @' l+ t! V3 t4 I
. c' P t! {* I% D/ h% m
- D& Z, J) \% T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是在凌晨2点通过电话获知这一喜讯的。她谈到自己在早年获得有关端粒和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时,就意识到这些成果十分重要,认为自己正在做一件“大事”。但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仍使布莱克本十分兴奋,“我感到异常激动,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你很少会对一项成果有这样特殊的感受。”
K) {" ]* B7 I& l5 y4 g2 V ~
3 Z7 N9 l* l: k3 `6 x9 ?, f3 B/ I) k; Y2 M, z5 q/ m: J0 i& _
9 a1 W: E- [0 X4 `( P6 z+ k3 j
但她也强调说:“能获奖固然是件不错的事,但这却不会改变研究本身。我很高兴能与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共同分享这一荣耀。” 7 i4 E% c) }, I* p4 p9 ~
, Y; Z6 ^+ B8 w d/ W
8 x: R6 ~! ?, ]3 l% K2 ^* G
# O% o5 b. B/ r. K2 r6 R+ W$ [
在获悉布莱克本获奖后,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苏珊·德斯蒙德·赫尔曼当即发表声明:“我们对布莱克本获得诺贝尔奖感到十分激动,她在长达3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果,革新了科学家对细胞工作方式的认知。”她表示,布莱克本作为科学家、同事、导师和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对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种鼓舞。
6 M6 J9 D7 T, `7 K5 \$ `, K8 a1 [
9 o* K2 A" w- Q+ {- X
+ ]0 E; G4 n9 C# C 获奖是对研究领域的认可
+ O |$ p; G2 |2 p3 T; U# s& ^- g: N$ P& C0 K
1 X1 p' w, Q. H+ c# S. \2 L
" T3 _! [. C% R0 i4 h- P
接近清晨5点时,卡萝尔·格雷德接到了来自瑞典的获奖电话通知。 1 o6 }. K, s0 Z. x6 }. }) u
8 W; ^! y# t1 u
& D. ?* W7 K' B; A
3 j4 R c1 ?( b; e) J |! A5 V4 ~ “我感到有些颤抖,这是你不可预期的惊喜。”格雷德通过电话告诉美联社记者,“人们也许会预测谁可能会赢,但每个人却不敢奢望获得这一奖项。” $ O) c2 i7 B; N" y1 A7 Y$ }% I
0 J8 |& a: A: o2 Y
4 \! h4 F8 H0 O0 Y
+ r; I' }+ m/ y! q, X 格雷德表示,这项研究一开始是为了弄清细胞是如何工作的,并没有想着某种医疗用途。她认为:“以治病为方向的研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这与好奇心驱使的科研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研究过程中最令基础科研人员感兴趣的是,每当我们完成了一系列实验、以为解答了一个问题时,又会冒出3个或者4个新的问题。” - w; `) `0 M4 S6 Q! a" u
$ ]1 ^ u# x) i
8 C- c9 a7 W" F' M2 ^) @1 U9 A2 q, a. B, B" x: I* m Y- @
格雷德谈道:“我们发现了端粒酶,但还有更多的学者对理解端粒在特定疾病中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获得这一奖项是对整个端粒研究领域的认可。” 9 P1 ^2 p& \# f
3 r) M. F! O) Z
0 Y h: _) m: |5 X- W. k# e! i. j. y8 C& `* f, q f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罗恩·丹尼尔斯指出:“我们都乐意分享格雷德对科研发现的激情,以及将知识应用于提高人类福祉的执著精神。对于格雷德博士和我们而言,这都是美妙的时刻。”该校基础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斯蒂芬·德西德里奥也表示:“最深远的科学发现一般都来自基础研究。格雷德的成就得到认可使我们倍感激动,这也再次说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科学具有强大的力量。”
/ N5 ^5 C: p/ h1 \# f9 I" N) n, r2 t7 T2 ~ a. ^
1 c9 H* @% U+ Z3 o$ g) E$ i ?1 Q* @
! H* a% c& Y, V5 g& Y 铃声响起时猜到自己获奖
2 s/ b0 e" L, a* {& G" u
2 q9 z0 Q8 ?/ x7 D
3 z, Q: F1 j9 B' ^8 y
- }. z( P% T) E, |: a 接到汉松来电后,绍斯塔克告诉美联社记者:“总有这种事情发生的微小可能,因此当电话铃响起时,直觉暗示我,应该是自己获得诺贝尔奖了。” - k* N8 \4 R. q2 S
4 _. D/ Q6 A1 o7 r) u
2 T# \* N9 D" G9 O, S; U; v. u
# H8 [3 [7 d1 f 绍斯塔克说:“开始进行研究时,我们仅仅是对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及染色体末端如何维护感兴趣,当时并不知道此项研究具有如此深远的意义。保护DNA分子末端的过程十分重要,其在癌症和衰老问题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两个难题正是我们在全力解决的。”
1 l2 J- @6 I2 P) i; [2 {; T1 _* [& z' ?- r2 X+ s& u1 q- ~ s" R" M
: K1 X1 |4 O. L+ `; w( A/ B
# I+ a" K; a6 R8 t2 x 突如其来的获奖消息显然令绍斯塔克十分激动,他表示:“布莱克本和格雷德的加入使得这次获奖变得更加‘甜蜜’,我希望能举办一个大型聚会,来庆祝获得这一声望极高的奖项。”
8 c& ^; _; |( y9 Q. _& w1 ^$ n# \! i9 \8 n( J$ G4 _
5 }% J5 c2 R) s H
2 w3 Z3 o9 @$ J7 B 目前已知的一些遗传性疾病都是由端粒酶缺陷引发的,如和皮肤及肺部相关的特定遗传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这种严重的贫血就是由于骨髓干细胞分裂不当所致。约兰·汉松表示,目前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基于此次的获奖成果展开,以促进血液、皮肤和肺部等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他指出:“端粒酶在很多癌细胞中都表现得十分活跃,如果我们能降低端粒酶的活性或摧毁活性很高的癌细胞,都将为癌症的治愈提供巨大帮助。”
( p. x5 f$ p; K* R# w
1 L( o6 h+ y+ F+ {- ?- c4 B6 C
' V3 @0 v9 K4 @/ ]$ N3 b" y* {* l: f) W/ }2 R
自1901年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共有10名女性科学家获此殊荣,但两位女科学家在同一年共享奖项,还属首次。而布莱克本和格雷德作为“师徒”同时获奖,也成就了诺贝尔奖颁奖史中的一段美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