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47507|回复: 1
go

如何正确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89 
威望
89  
包包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8: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预防性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1 e& A/ B* J# u0 C0 O6 n    即在白细胞未明显下降时应用 ,以避免由于化疗或放疗引起严重骨髓抑制。一般从化疗或放疗后 48h 开始 ,连续用药 5~7d。停药的指标是白细胞超过 10 ×109/ L 或化疗/放疗后白细胞一直在正常范围。如果用药 7d 白细胞仍低于正常 ,应继续用药数日 ,达到上述指标后再停药 ,以免停药后白细胞又再低下。这样用药一般采用G-CSF的较低剂量 ,不良反应也较小。4 V! A2 ?) g  m9 t* E
治疗性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 [, T+ ~4 j5 r1 h/ P6 d6 u3 m    是指白细胞业已降低后用G-CSF迅速提高血像。一般希望白细胞尽快上升 ,所以用药量应当较大。不言而喻不良反应也会比较明显。GM-CSF 对有粒细胞低下并有感染的患者疗效较好。用药目的不同 ,应当选用的 CSF和剂量也不相同。
, s; X% I+ S; U( F8 x! Q7 J用药时注意事项
: r' ^! s/ L0 q# N/ s0 D化疗前和化疗期间不能同时用药
7 v# _" C7 W8 \* ?3 w    不难理解 ,如果在化疗前或化疗期间用药 ,由于 CSF 动员骨髓的造血细胞增殖 ,骨髓对化疗特别敏感 ,导致严重骨髓抑制。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需要特别重视。较大面积的放疗期间原则上也是如此 ,但如果放疗比较局限 ,用了 CSF问题不大。但实际上这样的小面积放疗本无必要应用 CSF。应尽可能不要静脉用药  除非在紧急情况下我们一般不主张静脉滴注。原因之一是 CSF 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 ,皮下或肌肉注射较合适。另一方面有的 CSF ,特别是 GM-CSF 可能导致过敏 ,静脉注射有时会相当严重 ,医生需要注意观察。特别是第 1 次滴注时要求医生在床旁观察 ,一旦出现过敏应即停药 ,不然过敏反应有时严重到难于处理。一般预防性 CSF无必要也不应静脉注射。
- _, h% P- a; V; z  ^- c; }CSF可能导致的少见反应或后遗症. W' h# ~# [) G' s: v- [* M
    一般说来 CSF在临床上是很安全的。除了过敏反应以外 ,已经有报告随着病例增多和长期观察 ,发现可能出现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主要有: ①休克 ,在过敏反应严重时可以出现休克。一旦发生应当即刻停药并予及时处理。②间质性肺炎 ,特别是原来患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可以在用 CSF 后加重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 X线检查有典型改变。应当及时停药并给予皮质激素静脉滴注。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 X线弥散性双侧浸润性阴影。应当即刻停药 ,并予给氧和皮质激素处理。④少数患者在应用 CSF 时周围血中出现幼稚粒细胞 ,应当停药观察。
8 o$ c) w, S3 W. `# ~/ h预防性使用G-CSF原则:
9 U5 q, P' t( D+ O3 `1.对大部份首次化疗病人,不宜常规预防性使用G-CSF。
8 ~. N$ W2 H5 \5 {  U% J" A2.应用某些对骨髓抑制作用较强烈的方案,如预期有40%以上可能发生发热性粒细胞缺乏症时,可预防性使用G-CSF。
7 {/ \% |) r9 m+ K' _& v  y* m' X3.对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化疗前已有粒细胞缺乏,骨盆或其它重要骨髓部位曾经接受放疗 ,过去使用类似化疗方案曾经发生发热性粒细胞缺乏症,有开放性伤口,组织损伤或免疫抑制特别容易发生感染者,等等,在化疗时也可考虑预防性使用G-CSF。
  |: O4 h+ R8 n% n应用G-CSF治疗粒细胞减少症指导原则:
3 }' E- L9 _+ e) W8 n: U" P1.粒细胞减少,但无发热患者,尚缺乏足够治疗说明G-CSF是否对病人有帮助。因此,单纯发现粒细胞减低,无发热者,不推荐使用G-CSF。
; v4 L9 Y1 w7 b4 F& i4 g. O2.粒细胞减少并有发热患者,还不清楚是否在抗菌治疗同时,有必要常规加用G-CSF,但在某些高危情况,如并发肺炎、血压下降、多器官衰竭(败血症综合症)、真菌感染等,适宜使用G-CSF。
- A( O1 ^4 P, Z7 ]) JCSF 开始使用及持续使用时间的指南:现有资料表明G-或GM-CSF应在化疗后24-72(48)小时使用,可致最佳粒细胞恢复。持续使用直至ANC降低后恢 复至10000/ μL,是安全及有效的,但也可给较短时间的治疗,达到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能适当恢复即可。' j" s2 e. z1 a+ p. @0 p& ]" U. U
' b! j7 T% K* D5 b; z# K
$ A2 K0 r3 r- a3 r
近来研究表明,G-CSF 10 μg/(kg•d)1日分2次动员(间隔12小时)比10 μg/(kg•d)1日1次动员的方案更优越,所获得CD34+细胞数更多。而且当动员剂量增至10  μg/(kg•d)时,出现CD34+细胞的高峰提前,动员第4天就能采集高质量的干细胞且供者能较好的耐受。国外学者应用短疗程动员方案,即G-CSF10 μg/(kg•d)分为2次注射、注射3天的动员方案可使84%的患者获得目标产量,减少采集次数,降低动员费用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1  
包包
55  
沙发
发表于 2015-3-17 09:30 |只看该作者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10-1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