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生物谷推荐:2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7793|回复: 0
go

生物谷推荐:2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0345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21: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生物谷推荐:2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9 S# P" q0 J* M来源:本站原创 2020-02-25 23:40' E9 E# L7 O, J( g" M( U% v4 O+ j  ^
转眼间2月份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个月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类型、热度和研究领域筛选出了本月的重磅级研究Top10,与大家一起学习。
' u1 K8 C( _- ?2 }) Q$ T
$ \4 U( p. t! z【1】双重磅!西湖大学周强课题组深度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宿主的奥秘
. v# S. D' Q' F3 D* ldoi:10.1101/2020.02.17.951848   doi:10.1101/2020.02.19.956946
# g% P; R9 S+ N$ ^近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研究成果可谓是层出不穷,这不,来自西湖大学周强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连发两篇文章清楚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侵袭人体宿主细胞的,相关研究结果或为后期研究人员改进并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 |$ _; l' F! F. J
首先,在第一篇题为“Structure of dimeric full-length human ACE2 in complex with B0AT1”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对2019新冠病毒的受体ACE2的全长结构进行了清楚地解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是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表面受体,其能直接与刺突糖蛋白(S蛋白)相互作用,ACE2同样也被认为是2019-nCoV的受体;B0AT1(SLC6A19)是一种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其能在需要ACE2的肠道细胞表面进行表达。4 [- N& [9 D5 }; |% h1 W. o* @
【2】Science:新发现!肥胖、心脏病和糖尿病或许是可以传染的!
% M8 G! w. ~  P  b! {# Ddoi:10.1126/science.aaz3834
0 y1 ]% m6 z( H) y包括心脏病、癌症和肺部疾病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是引发人群死亡的常见原因,其占到了全球死亡人数的70%,这些疾病被认为是非传染性的,因为其是由于多种因素组合所引发的,包括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很多疾病或许都是通过生活在我们体内的微生物来在人群之间进行传播的,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o/ @. G5 Y2 ~+ m! h+ ~
研究者表示,如果我们的假设被证实的话,其或将会改写关于公共卫生的整本书,他们将其假设建立在三条不同证据线之间的联系上,首先,研究者发现,患多种疾病的人群机体中的微生物组会发生改变,比如肥胖、炎性肠病、心血管疾病等;其次,当从患者体内提取改变的微生物组移植到动物体内后也会诱发动物患病;最后,研究者还给出证据表明,微生物组在自然状态下是可以传播的,比如,同住在一个房子里的夫妻要比分开居住的双胞胎有更多相似的微生物菌群。# x" \8 ~  o  Y
【3】Sci Rep:科学家成功从尿液中分离得到肾脏干细胞 未来或有望开发治疗多种肾脏疾病的新型疗法
% W5 _5 J$ }* \doi:10.1038/s41598-020-57723-2
& \- ]1 n. \% s% ?" G( F- }* d"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杜塞尔多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重复分离并鉴定来自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捐赠者的肾脏干细胞、尿源性肾祖细胞(UdRPCs,urine derived renal progenitor cells)。肾脏发挥着多种关键功能,比如其会维持机体液体水平的平衡,从食物、药物和有毒物质中过滤废物,以及调节血压水平等。. e1 K* C0 C7 o$ b( ]
目前全球肾脏相关疾病的流行不断增加,大约19%-26%的急性肾脏损伤(AKI)都是由肾毒性药物所诱发的,急性肾脏损伤最终会进展为慢性肾脏疾病(CKD)并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糖尿病、全身性高血压和肾小球病是诱发CKD的主要原因。CKD是一种全球健康和经济负担,同时其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独立的风险因素,由于缺乏何时的器官捐赠者,基于干细胞的疗法就被认为是一种用于治疗肾脏相关疾病的可替代方法;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利用骨髓、脐带血和羊水建立了多种成体干细胞来源,尽管这些来源拥有多种具有再生潜能的干细胞,但其使用价值非常有限,脐带血和羊水只能在出生前和出生时获取,而骨髓则需要侵入性的步骤,这常常与病人的风险和疼痛有关,肾脏活组织检查则用于产生用于研究的人类肾脏细胞。  l0 W) y5 b2 W  y! R, A
【4】HIV药物真能作为“利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W5 L8 |1 J/ v! \
新闻阅读:HIV drugs touted as weapon in war on coronavirus
* z( b( X7 R0 l* m( i" f* ^/ D& Q两周前,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证实他们给予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服用抗HIV药物进行治疗,当临床医生忙着想办法控制快速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之时,一种由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流感药物组合而成的强大药物出现了,这或许能成为有效对抗这种冠状病毒感染的新型防御手段。但科学界对于这种疗法是否真正有效尚无定论,有专家表示,一种特定的疗法或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够开发出来。
) W! s; ?/ X+ O2 C& w; F6 S% i- {9 Z! n被诊断为普通感冒的患者通常会服用我们所熟知的抗病毒药物—达菲来治疗,但季节性流感不同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截止到目前为止,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经在全球感染了上万人,且造成了大约42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亡人群都在中国;根据2004年SARS爆发后所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两周前中国的医生表示,他们一直在利用抗艾滋病药物对北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治疗。8 L: h; C9 Z2 G2 [6 v) W" ~! u
【5】JAMA:中国科学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或会通过粪便途径传播
: i4 R& G. p2 h2 Fdoi:10.1001/jama.2020.1585
  @; ^1 x+ C# w& C#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武汉大学中山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对腹泻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腹泻或许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第二种传播途径。早期病例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为感染者咳嗽时所产生的带有病毒的飞沫,因此研究人员重点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可能忽略掉了与消化道症状有关的感染者。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38名在武汉医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共有10名患者在出现发烧和呼吸困难前一两天时最初表现为腹泻和恶心的症状。
9 O, V7 N( P: F5 D8 P  W" r研究者表示,首位被诊断为2019-nCoV的美国患者也经历了两天的排便不畅,随后研究人员在其粪便中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Lancet杂志上也报道了其它类似的病例(尽管这并不频繁)。重要的是,2019-nCoV在其它地方的非典型腹部症状患者的粪便中也被发现了,这就类似于SARS患者尿液中的病毒,这或许就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的粪便传播途径或许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5 q( O- P' N. D* S# E* u3 k5 x
0 K0 p1 y6 t% S. M- B
【6】The Lancet: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上 使用类固醇或弊大于利!5 y% t+ ~: c: B0 y7 C! x
doi:10.1016/S0140-6736(20)30317-2
: c1 V" z% L, E6 G4 c+ R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或许应该避免使用类固醇(steroids),基于研究人员此前在治疗诸如SARS等类似感染上的经验和证据,研究人员认为,类固醇对患者的治疗几乎并没有好处,而且弊大于利。/ M3 t6 T% A/ g6 [' n
临床医生仍然应该对患者的哮喘和其它炎性疾病等状况进行治疗,类固醇通常被医生用来降低机体炎症,而炎症常常存在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肺部,在SARS和MERS爆发期间患者的肺部也表现出了因冠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炎症表现。然而,类固醇会损伤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毒和其它感染的能力,总的来讲,使用这种药物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 A7 d- V" X$ L【7】BMJ:20个国家406个城市超4500万人研究 每天暴露于臭氧污染中或会增加人群死亡风险6 N5 p" n* `# I( f0 t% ]2 M+ h
doi:10.1136/bmj.m1089 I3 b( ?$ Q/ X" u8 ^9 H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J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20个国家超过400个城市的数据研究发现,每天暴露于地面的抽样或与人群死亡风险增加有关,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各国实施最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那么每年就能够避免6000名人死亡。
  e6 C+ P* u* p' W: z( j地面臭氧(Ground level ozone)是一种常见于城市和郊区环境的高活性气体,当污染物在阳光下产生反应时就会形成臭氧;当前的空气质量阈值(以每立方米环境空气微克为单位)为100ug/m3(WHO)、120ug/m3(欧盟标准)、140ug/m3(美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160 ug/m3(中国空气质量标准)。
! Z' Z8 l: U6 g. ]7 L【8】BMJ-SRH:警惕!拥有10个以上性伴侣的个体患癌风险会急剧增加 女性增加91%,男性增加69%!
4 h: X6 \# r, x4 l& p- I2 Mdoi:10.1136/bmjsrh-2019-200352
7 G2 P- E1 l+ b1 A2 Y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J Sexual & Reproductive Healt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生中有10个或10个以上性伴侣的个体患癌症的风险或许更高。
! k* u3 y) k7 H, M- X研究者发现,在女性群体中,有较高数量的性伴侣或与其患长期限制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直接相关;目前很少有研究关注性伴侣的数量对机体广泛结果的潜在影响;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ELSA(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计划)研究中收集的信息,这是一项对居住在英国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的全国性跟踪调查研究。, U9 @& ]4 ?$ B# }" B
【9】Cell:科学家成功使得人体器官变得“透明化” 有望帮助开发用于器官移植的“人造器官”
" r5 S7 Z2 T5 E; {3 n& Z# ^doi:10.1016/j.cell.2020.01.030+ a% R1 \4 r) R+ H! Y, x
近日,一项刊登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成功使得完整的人类器官变得透明;利用显微镜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就能在细胞水平上揭示透明器官的复杂结构,虽得到的器官图谱就能作为3D生物打印技术的模板,未来研究人员或有望开发出患者所需要的“人造器官”。
) ]+ ?9 _/ }  L$ w$ A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当然是眼见为实了,但由于缺乏在细胞水平下对人类器官进行成像的技术,对于科学家们而言,破解人体器官的结构复杂性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挑战,组织清除技术的最新发展使得研究人员首次获得了完全透明小鼠器官的3D细胞图像,然而,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人体器官。
6 N* f% g3 E0 m! H)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深思  为何蝙蝠体内的病毒如此致命?
0 K* n& o. W6 {% cdoi:10.7554/eLife.48401
+ T# M3 P, e( L9 I- K. o. H近年来爆发的很多病毒性感染或许都源于蝙蝠,比如SARS、MERS、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及2019-nCoV等,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蝙蝠对病毒的强烈免疫反应或许会促使病毒加速复制,以便病毒能够跳跃感染具有正常免疫系统的哺乳动物机体中,比如人类等,这时候病毒就会对人类带来致命性的破坏。包括那些已知的人类感染源之外,有证据表明,某些蝙蝠或许拥有永久性的免疫系统从而能够有效抵御病毒感染,这些蝙蝠机体中,病毒的感染会导致机体快速产生反应并促进病毒脱离细胞,尽管这能够保护蝙蝠抵御高载量的病毒,但却会促进病毒在能够进行防御的宿主体内更加快速地繁殖。& E9 v  ~; \/ W) V# h' K
这一机制就会使得蝙蝠成为快速繁殖且具有高度传播特性病毒的独特宿主,尽管蝙蝠能对这些病毒耐受,但当这些蝙蝠病毒进入到缺失快速反应免疫系统的动物机体内后,病毒就会快速击垮其新的宿主并导致较高的致死率。研究者Cara Brook说道,一些蝙蝠能够产生强大的抗病毒反应,但同时其也能与抗炎症反应相平衡;如果尝试相同抗病毒策略的话,机体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广泛的炎症,但蝙蝠似乎特别适合于避免免疫病变的威胁。(生物谷Bioon.com)1 U" R& r" O. D! W* }& `3 |! u7 [4 G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4-26 16:4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