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36
- 威望
- 436
- 包包
- 1796
|
本帖最后由 凰龍泰 于 2024-8-8 15:01 编辑
+ ?) h; q# _, m, i2 c, }9 E& J& u9 \2 A7 m0 I7 ]
《恶性肿瘤起源于异种杂交干细胞的假说》9 |5 V0 E! t* x5 Z5 y9 j
本人认为恶性肿瘤是由异种杂交干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有两类:1、微生物细胞与机体的干细胞发生细胞融合现象;2、病毒基因与机体干细胞核基因的核酸杂交。
% m0 k* L' F, E" i' s 目前生物学家的核酸杂交与细胞融合(杂交)技术提示: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机体内感染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在与现代杂交技术中相似的环境,如在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等因素的影响或介导下可被诱发异种细胞融合或核酸杂交。
# T) q3 p, W$ D' U, ]9 i一、只有异种杂交干细胞才是癌细胞的祖宗。
$ Z. J |1 P1 C3 a! g" H体细胞可分为三类:干细胞、正在生长的细胞、成熟细胞。因为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因此我认为只有微生物与干细胞杂交后的异种杂交干细胞会恶性增殖。, Z" l+ ~/ `$ C5 }3 W7 S3 t% |
二、异种细胞间的细胞周期蛋白及依赖性激酶具有同源性. [# J! y: g4 i; \) z" i& `
真核细胞有一套复杂的蛋白质网络系统来严格控制细胞周期进程,它们经过10亿年的进化之后仍然保持高度保守。从酵母细胞到人类细胞,这些蛋白质都在完美地发挥作用,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因而可能都有交叉活性。其的关键因子是:细胞周期蛋白(cyclin)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结合物。
' c, }/ w* O9 D, d' G 干细胞的增殖没有细胞生长的G1期,因此,促进从G1或G0期干细胞向S期转换的物质是关键。% b0 Z1 }0 J, x. j: g
1、科学家把一个G1期细胞与一个S期细胞融合,G1期细胞就发生了DNA复制,推测是由于S期细胞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s-cdk)触发的。推测:如果一个或多个S期的真核单细胞(真菌或原生动物)与一个G1期或G0期的干细胞发生融合,可能真核单细胞编码的S-cyclin+Cdk具有交叉活性而触发了G1期或G0期的干细胞进入S期而发生DNA复制。由于微生物细胞的增殖是循环不息的,所以,源源不断的微生物S-cyclin+Cdk都可能会触发G1期或G0期的干细胞再次进入S期发生DNA复制,然后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异常增生组织就是恶性肿瘤。) Z. b: f e1 v+ p* G* U
2、MPF是融合细胞形成合核体的主要动力& y$ _% Q6 Z: `2 ~: M/ V6 l6 \
科学家(例如:1970年,Jkhnson和Rao等)将M期细胞与间期细胞融合,结果发现间期细胞的核膜消失,发生了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凝集,称为超前凝集,形成了早熟染色体(有的呈粉碎状的、有些是呈双条状的,有些是呈单条状的)。并且不管间期细胞是否已经完成复制,都直接进入有丝分裂期,由此便产生了核的多形性及核染色体组的多样性。
4 z; {- t; A" [0 S( IMPF(促细胞分裂因子)是M期体细胞质里的物质,它的激活和降解是诱导细胞进出M期的主要控制因素。因而推测MPF是融合细胞形成合核体的主要动力1 p# I9 h4 Y1 Z% u b* i% ^
3、由M期微生物细胞与干细胞融合的致癌机制的假设/ b/ f. z3 |6 e# |$ v e
MPF是由调节亚单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催化亚单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组成的异二聚体。已有不少资料支持CDK是M期主要事件的直接启动者。S.pombe酵母细胞中的cdc2(CDK1),与其他种类的真核细胞中的蛋白激酶同源,包括人体细胞内均含有与Cdc2同源的基因,用人和酵母的Cdc2蛋白的同源区作抗原制备抗体,可以与蛙MPF的催化亚单位特异结合,证明Cdc2蛋白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因此异种细胞间的Cdc2蛋白很可能具有交叉活性。" ^+ |2 h$ B( S; T8 C9 w
因此推测:如果哺乳动物的干细胞与M期的真核单细胞发生细胞融合后,M期真核单细胞来源的具有交叉活性的Cdc2蛋白与间期干细胞质里的MPF的催化亚单位结合,形成异种MPF引领着异种杂交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转化成两个恶性的异种杂交干细胞。由单细胞生物循环不断的表达Cdc2蛋白,所以具有快速(恶性)增长的能力,增殖累积形成的异常增生组织就形成了恶性肿瘤。( ^" K( F. c& e) ^7 Q/ B
4、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的原核生物(如幽门螺旋杆菌)至癌的原理与此相同。其余类推。2 C0 ]- Z) R7 b3 X# ~# d
三、异种核酸杂交可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的假设
- ?' \+ t& m/ [, g' N, J" s p) O病毒具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特性。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过程中,有时病毒基因组中某一片段可插入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其重组过程称为整合。
) Z" y. w1 t$ K根据当代重组DNA技术的生物技术提示:在细胞核内增值的病毒DNA分子,可以通过末端共价连接(磷酸二酯键)而形成重新组合的DNA分子,即杂交。8 P2 |) ~: [; [
1、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在细胞浆内合成DNA双链病毒,进入细胞核后,在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整合酶的催化下,原病毒插入细胞基因组中,两者以共价键相连。它们的整合与杂交具自主性,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因素(化学性或物理性)。: v/ i B; r6 |- i
2、DNA病毒的整合与杂交的被动性
+ m% p* y8 Q }$ E, r$ n很多的DNA病毒由于没有整合酶,不具备核酸内切酶活性,DNA整合或杂交很被动,是需要借助外界(物理性或化学性)因素介导的。
% g+ |! m- m+ R$ Y- U- a0 T! S3、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内切酶活性的整合酶可导致细胞染色体发生断裂,断裂的染色体或丢失或异常重接可引起染色体结构畸变: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环状染色体和等臂染色体等;和重组基因的突变:如移码突变、基因扩增、基因点突变等。( E& w4 z2 m/ Q7 Y- m: H$ F0 y
3、异种杂交基因的过量表达引起恶性肿瘤的假设 [7 `* G8 o) j6 X
现代重组DNA技术过程中,如果要将外源DNA片段导入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必需要有一个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和表达的表达载体与目的基因在体外连接,构成DNA的重组体,然后导入宿主细胞,才可以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的目的基因。如含有病毒基因来源的顺式作用元件(如启动子或增强子)的病毒DNA整合或杂交到了宿主细胞的基因中,激活了细胞中内在的原癌基因,由于病毒的启动子是强启动子,可以循环不息的在宿主细胞中自主表达,产生出大量的突变基因产物(例如特异的转化蛋白等)。导致该细胞产生过量的正常的或有点突变的原癌基因产物(例如各种生长因子等)。由于具有同源性的核酸序列所表达出来的物质具有相似的特性。因此,异种杂交基因产物很可能会与正常细胞的同源的基因产物具有交叉活性。由它们不断的诱导相关的具有无限增殖潜能的细胞(如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和一些祖细胞等)无限制分裂,形成恶性肿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