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8
- 威望
- 8
- 包包
- 898
|
作者:林媛 唐于荣 智淑平 : |# s# |# i/ n
4 j+ a# W( J" X* i) b. a5 d
/ u# Z# L* R* i$ ]3 K
, \/ t" |% [" B' @) Q
/ `* U: w2 \0 k1 z2 H1 H 9 [7 j5 k A4 G
2 b" y: c9 L' g: w+ E1 O5 } * v+ s8 r: y6 d. r
) E. ^1 [/ l) x) a# p2 L
, Y$ o0 Z F; M6 [9 [ C x! r
( M& U- G X7 F9 o+ i: y0 n' E
0 \% J0 `, c9 L 4 T. g/ \9 V- S4 z# F x
【关键词】,翼状胬肉,复发性;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平阳霉素
. {) F* b) {5 R' d* Q( b v 关键词翼状胬肉,复发性;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平阳霉素
% n: ]0 W2 h5 J T1 I1 N/ _# \"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疾病,一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但是复发率较高,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再次手术,术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可发生严重并发症。2001―2004年我院采取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平阳霉素眼药水滴眼治疗复发性翼状胬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7 s1 L+ K+ x; Y( L$ L+ Y 1资料与方法
2 \2 S4 w% U0 ]& j) M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7岁;均为复发性翼状胬肉,其中已手术3次者1例,已手术2次者3例,其余为经手术治疗1次者。复发性翼状胬肉充血明显,体部较厚,头部多改变生长方向。有1例呈双头部交错生长,生长较快。其中2例发生部分睑球粘连。) V# C0 e1 R- `2 r0 h5 k
1.2方法0.4%倍诺喜滴眼表面麻醉后,用2%利多卡因作翼状胬肉的结膜下浸润麻醉,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细胞移植。术中注意结膜下增生组织的清除。术后5d拆线并用典必殊眼药水滴眼。拆线后15d用8mg平阳霉素针剂溶于16ml的生理盐水中配制的平阳霉素眼药水滴眼,2次/d,连续20d。
3 V! F8 b& i u0 [( ~# k, Y 2结果& A+ p. e: S! B$ z8 k3 p9 z
24例患者角膜上皮术后3~4d完全修复,2例患者6d后完全修复。胬肉切除处的角膜14例留有云翳,2例留有斑翳,结膜瓣生长良好。滴用平阳霉素眼药水有8例诉有一过性异物感,其余无明显不适。随访8~18个月,平均13个月,均无复发现象。
$ D; U6 ?6 n; ]% S5 b 3讨论
$ N- h5 U/ f2 d1 L" D; L6 Y 翼状胬肉是由于局部的球结膜下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进而侵犯角膜,影响视力,并可导致美容缺陷及眼部刺激症状。目前对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紫外线的照射损害角膜缘干细胞、气候干燥、接触风尘等有一定的关系[1]。在临床上,胬肉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问题一直困扰着眼科医生。特别对复发性的翼状胬肉,反复手术后易引起睑球粘连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我院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用药进行了研究。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缘部分受损,通过移植后的角膜干细胞的增殖、移行,获得角膜上皮修复,恢复了眼表面的完整性。因为角膜上皮组织移植起到一种栅栏屏障作用,易于生长,术后不易留下瘢痕,不易复发[2]。对减少翼状胬肉复发,我院采用术后配制平阳霉素眼药水滴眼的方法。平阳霉素是博莱霉素类抗肿瘤药物,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抑制细胞DNA合成和切断DNA链,在组织内有强抑制纤维细胞及抗炎作用,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固缩、破碎,血小板粘着,血栓形成,从而使胬肉结缔组织增生,引起缺血性变性萎缩,用其滴眼后可达到防止胬肉复发的效果。我院对复发性胬肉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配合平阳霉素眼药水滴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组26例术后近期无复发现象,未见严重并发症。移植的角膜缘干细胞愈合后可作为屏障阻止胬肉后角膜生长,而平阳霉素抑制结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加强了防止复发的作用。但为了避免平阳霉素对创口愈合的影响,一般在拆线后15d后使用较好。( Y T* v9 D& }9 D
4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74 [2]陈梅珠,杨丽霞,郑金树.角膜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12):905-906' H ]5 u# s$ a8 [
221006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