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6139|回复: 9
go

致命的融合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89 
威望
89  
包包
47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22: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近年,对于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发展与演进的作用一般认为是1免疫耐受,2降低对凋亡细胞的清除的able(伪自身免疫),肿瘤患者的凋亡细胞清除不全,逃过一劫的凋亡tc导致伪自身免疫,细胞融合的结果导致了多样性,所幸的是大多数death 或进入G0。但少数却活了下来,成为了新的TC,融合可以引起reprogramming和多潜能。而且大多数TC本身就是至融合原,这个杂交品种往往更加恶性,增殖能力更高,更抗药,对凋亡更耐受,更易转移。7 e) W; \& l" c6 Q' j/ [" X
细胞的融合是cell转分化的机制,maybe导致TSC的诞生。到此我想起了七龙珠里的魔人布欧(很怪诞,呵呵)。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沙发
发表于 2011-4-25 22:40 |只看该作者
嘻嘻,好伟大的发现!你没有文献支持你的观点?

Rank: 2

积分
89 
威望
89  
包包
475  
藤椅
发表于 2011-4-25 22:49 |只看该作者
1911年时,aichel就提出了肿瘤细胞与白细胞融合形成恶行的杂交细胞,导致肿瘤的发生的假设,人类中有两例骨髓移植后患肾癌的病例,肾癌细胞来自供体的造血干细胞,在肾中与转化的肾上皮融合形成TC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板凳
发表于 2011-4-25 23:09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病毒引起的细胞融合可能导致癌症发生 7 j9 Z5 g( k+ A
" ]( B' c6 e& a/ Y. Z, I
5 @, k- E- s3 g1 m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肿瘤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8
  D0 C/ W0 A3 ]9 A
9 ]. W* d: P0 }    在一些情况下,人类细胞的融合是一种正常的过程,例如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形成。病毒感染也能造成细胞融合,但是与病毒融合的细胞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因为它们会不负责任地死亡。然而,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由病毒引起的细胞融合是人类癌症发生的一个可能的促进因素。研究人员还考虑了将fusogenic病毒(fusogenic viruses)作为人类基因治疗的载体或者其他临床应用中导致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 _6 F0 x: S. V+ m. N
' b1 h9 F; ^5 e# v+ U' e  P" N
    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异常能导致肿瘤形成的这种观点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这种异常以两种特殊的方式产生:第一是异常的细胞分裂,二是细胞融合。通过任何一种途径,最终造成的“非整倍”细胞不再有正常的遗传组成,并且常会死亡。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知道肿瘤细胞也常常是“非整数倍体”,并且能生活的很好。非整数倍是癌变细胞状态的起因还是造成的结果是目前科学争论的一个焦点。 7 T# m% N4 `7 U3 m4 C9 F2 ^3 p

# n" G7 P- O* Y9 n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冷泉港的Yuri Lazebnik博士和同事幸运地观察到培养的正常的人类细胞被MPMV(Mason-Pfizer Monkey Virus)融合,但是融合的细胞是不能扩增的。他们发现如果其中一个融合拍档携带一种特殊的“预处理”基因突变(癌基因E1A或Myc,以及肿瘤抑制基因p53发生突变),那么产生的很多杂交细胞高度扩增并因此可能造成癌变危机。
% Y6 k5 _8 U2 `( m& P! {: B) `) n  d! k
    目前仍然需要确定的问题还有:人体中这种扩增性的杂交细胞是否真的是由病毒产生?是否它们能导致癌症的发生?许多已知的人类疾病治疗候选fusogenic病毒中的哪些可能促进癌症的发生?因此还需要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来揭开这些谜底。
* I: V: Q4 ^3 i  T- w' J4 }0 n* `2 q) ?7 T: j. j
    此外,研究人员还报道说将fusogenic病毒用作基因治疗的载体或用于其他临床治疗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它有可能导致癌变。
0 x8 m" e; e/ O2 V
. `' x6 B% q( c  m% i- }
" s0 \  @' N4 p) q4 T6 \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报纸
发表于 2011-4-25 23:15 |只看该作者
癌细胞施诡计说服健康细胞   2008年04月23日11:29  来源:《科学时报》" Q8 T4 c% P: i0 I3 K% Q

1 y0 C+ z, o% Z; A2 M  加拿大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够通过释放囊泡与别的细胞进行“通讯”。这些囊泡含有致癌蛋白,当融入非恶性或轻度恶性细胞后,它们能够引发特定机制,促进肿瘤生长。这一发现将改变我们对癌组织活动机制的认识,并有可能导致大的临床改革。相关论文4月2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上。
6 N) k6 K" n) _+ i' |6 N% B, K( i3 u3 f$ o5 K5 Y- l0 M
  领导此次研究的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Janusz Rak。他和同事发现,脑肿瘤细胞膜上的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II型突变体(EGFRvIII,一种致癌蛋白)能够引发产生小的囊泡,这些囊泡携带着数个EGFRvIII的变异副本,研究人员将它们命名为“致癌组”。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囊泡并不会被限制在产生它们的细胞中,它们也能够转移。
; ^+ A5 d, O" y& ?" F* o/ \$ I6 j4 G' n! N) j4 ^
  研究发现,这些转移的致癌组会与其他健康或良性肿瘤细胞融合。接着,EGFRvIII会融入这些细胞的细胞膜,开始刺激特定的代谢途径以异常和恶性的方式活动。虽然这可能是个短暂的现象,但这种变化能够通过快速增加细胞数量和刺激血管生长(恶性脑肿瘤的特征)影响肿瘤的行为。% o! p4 n2 c! A

4 i  z  R7 j% h! z; Z' u9 b' H  Rak表示,“这一研究证明了癌症是一个多细胞的过程,其中广泛存在细胞之间相互‘交谈’的情况。这与传统观点——单个变异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以至形成肿瘤——背道而驰。此次发现打开了令人激动的新研究途径,我们同样希望它能够为癌症患者带来积极的效果。”(梅进)
. H, Q4 K8 N& X$ D* c* h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地板
发表于 2011-4-25 23:17 |只看该作者
癌症发病机理新说   www.39.net  2007-12-26  《家庭医学》  . Y. `8 D& E5 F' p
" c+ X* I& j# u

/ @# \5 h) {; M$ x  H+ ^6 b  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癌症患者已超过750万,每年约有130多万人死于癌症,而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逐年递增。
/ R9 c8 a" I3 Z- n; H
8 z6 Q/ q4 G4 e9 \8 m  科学家们在癌症发生的机理上提出了4种假说:即基因突变说、免疫监视说、细胞反分化说及根据α·β态理论的幼稚细胞分化受阻说。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反分化说,取得重大进展的便是癌基因的发现。
( T8 ^& U: B( N4 Y6 I/ ?$ T. s& h1 A4 j0 D! R0 n
  癌基因首先发现于致癌逆转录病毒,因此又将病毒中的癌基因叫作病毒癌基因,将存在于人及生物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或细胞癌基因。近年来不断有新癌基因发现。据报道,目前发现的人癌基因已达百余个。在正常情况下,虽然每个人体内都含有癌基因,但处于静止或低表达状态,不仅对细胞无害,而且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不会使人患癌症。如果外来因素,诸如环境因素(膳食和营养因素、化学致癌物质)、某些病毒、放射线等致癌因素侵入人体,就会激活细胞中的癌基因,致使正常细胞恶化变咸癌细胞。
  ]# k% Z9 G: F; [/ x" v# j: ], I% O7 _1 c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癌基因的特点可概括如下:(1)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从酵母到人的细胞中普遍存在。(2)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序列呈高度保守性。(3)它的作用是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体现的;它们存在于正常细胞不仅无害,而且对正常生理功能、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起重要作用,是细胞发育、组织再生、创伤愈合等所必需。(4)在某些因素(如放射线、某些化学物质等)作用下,一旦被激活,发生数量上或结构上的变化时,就会形成癌性的细胞转化基因而致癌。
# s$ g/ N3 ?5 Y  U# X
, o/ x& m5 g: ?/ J& ?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某些癌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未必都有转化活性,因此不能认为所有的癌基因都具有致癌活性。目前认为,凡能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内信息传递分子,以及与生长有关的转录调节因子的基因,均应归属癌基因的范畴。: G: T) B; f. d  w
% T8 V' b( y9 S" F: T* r
  对与癌基因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研究也是一个热点。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发现正常细胞与癌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细胞使致癌性降低或消失。这可能是由于正常细胞中含有阻抑癌变的基因,目前把它叫作抑癌基因。上世纪80年代首次克隆出第一个抑癌基因Rb。实验证明,Rb两个等位基因的丢失或失活,可导致人的癌症,而Rb基因导入可使某些癌症逆转,即使癌细胞“改恶从善”变为正常细胞。目前已被人们认识和克隆的抑癌基因已有10多
' r4 i$ T5 x8 `
, g2 y: Y! ^) T$ D( o  近年来还发现了一些与癌症转移有关的基因,如癌症转移的诱导基因mst-1及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癌症转移抑制基因nm23。其它还有W-DNM基因、ela基因、MHC基因以及决定癌症是限于局部,还是发生转移的基因CD。
) i( r2 [; n, L' i
# U4 B- r! A7 d6 z! v7 V. h2 k  抑癌基因的发现,使我们对肿瘤的发病机理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刻。即不仅癌基因的激活,而且抑癌基因的失活,都能引起肿瘤的发生。因此可以认为癌症发生的机理是一个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过程。
; a: j. ]! C. c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7
发表于 2011-4-25 23:27 |只看该作者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发生干细胞融合现象   作者:王杰 译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   日期: 2006-05-13  
0 A- l+ u+ f9 n; m4 z; U  \9 K8 C

. E. Q: }9 F  C4 _# P       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一项研究再次对“细胞融合介导干细胞与骨髓细胞共同参与组织再生”理论给予了支持。   6 W! T' X  I5 M+ J# u* M
% W5 ^! I9 p7 e$ G$ `( l" T
        研究人员发现,来自成年骨髓的移植细胞能够与正常及患病组织肠干细胞进行融合,形成肠上皮组织。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PNAS》杂志上,研究指出骨髓来源细胞在受损组织再生以及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研究中,文章通讯作者Melissa  Wong博士和同事将来源于雌性小鼠的骨髓细胞植入雄性肠癌小鼠体内,发现供体来源细胞很容易在受体小鼠肠癌中检测到。  
% [$ q! n  @' W- W4 J1 c1 p' U* |, v8 c5 }' F% Y5 C
        Wong说:“在干细胞水平发现细胞融合现象尚属首次,我们认为这是目前尚不被认同的促进肿瘤生长的一种机制。该研究结果与组织再生以及此过程中细胞的肿瘤易感等问题息息相关。例如,10%的肠炎患者患有继发性结肠癌或直肠癌,我们认为骨髓细胞能够帮助上皮修复,但存在的融合杂合细胞却不稳定。细胞融合机制是针对肿瘤如何获得遗传不稳定性,以及具有产生恶性肿瘤潜能问题的一个解释。”  
( p" e8 a6 \' q4 \6 f4 D% {% [6 W& D$ d& Q1 M, P# U" U
        近几年,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及其他一些研究机构都非常重视此细胞融合理论。自2000年以来,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表明,骨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是通过细胞融合,而非植入干细胞的转化治愈小鼠肝病的。Wong称这种细胞融合理论目前还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这可能是快速再生逆转损伤组织的一种分子机制解释,甚至还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希望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编者注:摘译自eurekalert & Y& b8 l) j4 E
4 p7 f- [. n5 Y/ M
: h/ a; ]3 x( O

! o1 r: Q- e; X% H1 U0 r        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  OHSU)的一项研究使人们更加确信越来越被广泛认可的理论——融合是干细胞与骨髓细胞再生器官组织的关键。来自OHSU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由成熟骨髓衍生出的移植细胞能够与正常的和疾病组织的肠道干细胞发生融合。这一发现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研究指出骨髓衍生细胞不断在受损组织的再生过程中起作用,而且还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C: V7 K0 M% X8 D$ c1 U0 A9 B& u# X$ Z; e  T- B6 _0 Y
        该研究首次在干细胞水平上观察到了这种融合。而且,研究人员还看到了肿瘤中的细胞融合,并因此更加坚信了一个尚未受到充分肯定的促进肿瘤生长机制。这些发现对了解组织如何再生以及再生过程中细胞如何会出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Melissa  Wong认为这种融合过程是肿瘤获得遗传稳定性并发展成恶性癌症的一个原因。 % H. U7 y5 b9 V2 A2 y8 {) K' r
. g/ c2 t1 G8 e& |7 o: r! v
        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可能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组织损伤后迅速有效地再生与使癌症风险最小化之间的一种精细平衡。这种平衡能够通过肠炎小鼠模型来检测。
$ ]+ K" C2 V9 E/ n! W3 g5 }; V; C3 u, f: s
        在PNAS的这项研究中,Wong和她的同事将来自雌性小鼠的骨髓细胞(干细胞)移植到一种雄性肠癌小鼠模型体内。这种移植细胞在雄性小鼠的肠肿瘤中很容易被检测到。
) o1 k- e. u- S1 q! N1 G+ m8 C+ ^, [3 O: t+ Q1 @; o0 i
        为了证明移植的捐赠细胞与肿瘤细胞发生了融合,研究人员检测了肿瘤中来自雌性捐赠和雄性受体细胞的蛋白质或标记物。如果两种细胞发生了融合,那么来自两方的标记物应该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 0 w( o; y, _# Y$ l0 D, F2 C
- w/ ?% S% [$ j; F! W1 l, U- G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对雌性捐赠细胞(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中Y染色体的存在与否进行分析来证明细胞融合。检测结果显示,大约60%的上皮细胞对捐赠和受体细胞标记物呈阳性。在第二个检测中,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证实单层肠细胞中同时存在绿色荧光蛋白和一种来自雄性受体细胞的酶。 $ M3 D8 |& N( m' \# X; u5 m

) V" n. Z# Z/ Q* a; w+ K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肿瘤的上皮细胞中发生了细胞融合。尽管这种干细胞融合仍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随着它在恢复受损组织以及促进疾病发展的分子机制被阐明,这以概念比较被人们广泛接受。(生物通记者杨遥)
$ D. G' O! w4 C9 d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8
发表于 2011-4-25 23:31 |只看该作者
早在1960s,有人将癌细胞与同种正常成纤维细胞融合,所获杂种细胞的后代只要保留某些正常亲本染色体时就可表现为正常表型,但是随着染色体的丢失又可重新出现恶变细胞。这一现象表明,正常染色体内可能存在某些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它们的丢失、突变或失去功能,使激活的癌基因发挥作用而致癌。# ~, g" F: O+ w

/ C9 \" x/ `7 D抑癌基因的发现是从细胞杂交实验开始的,当一个肿瘤细胞和一个正常细胞融合为一个杂交细胞,往往不具有肿瘤的表型,甚至由两种不同肿瘤细胞形成的杂交细胞也非肿瘤型的,只有当这些正常亲代细胞失去了某些基因后,才会形成肿瘤的子代细胞。由此人们推测,在正常细胞中可能存在一种肿瘤抑制基因,阻止杂交细胞发生肿瘤,当这种基因缺失或变异时,抑瘤功能丧失,导致肿瘤生成。而在两种不同肿瘤细胞杂交融合后,由于它们缺失的抑癌基因不同,在形成的杂交体中,各自不齐全的抑癌基因发生交叉互补,所以也不会形成肿瘤。
' Y- [. g, i$ D0 t; k4 F2 |" J. y( @( I" y/ y5 t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89 
威望
89  
包包
475  
9
发表于 2011-4-25 23:36 |只看该作者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Blood-Derived and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 for Nonmalignant Diseases.文章很不错,有机会看看吧。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10
发表于 2011-4-26 12:03 |只看该作者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5-22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