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700
- 威望
- 3700
- 包包
- 15164
|
本帖最后由 deron 于 2011-8-2 17:16 编辑
, k& v2 O! T% d- T" S, S* d, V, O! F1 N' E% N$ S
特意关注了下,作者82年报道了LAK应用http://www.stemcell8.cn/thread-44173-1-1.html: M% r1 Y: L2 f4 ?& B
本文里,这货很淡定地陈述了LAK的缺点:过程繁冗,细胞需求量大(人体需要约3×1010~3×1011),需要高剂量的IL-2持续输注(大约每8h需要100000U/kg),可能导致毒副作用。(坑爹啊,怎么之前不说,鄙视作者这种马后炮行径). ~5 T3 r0 y# k" y y$ G# N( [; u
而TIL细胞杀伤力高,无需体外IL-2的施用也可发挥作用(联合应用少量IL-2也可增强其杀伤力),且可以作用于LAK细胞无法杀伤的肿瘤细胞。9 N0 [7 Y, u8 t- a& Y
0 l4 l- n+ ?0 C6 L5 A% HTIL细胞制备的protocol:无菌环境取下肿瘤,切至1~2mm碎,在含4mg脱氧核糖核酸酶、40mg胶原酶和100U透明质酸酶的40ml盐水中室温振荡1~2h。得到的细胞悬液用Nitex滤网过滤,冲洗两次,重悬在1000U/ml的IL-2完全培养基中。细胞悬液培养在24孔培养板中2.5×105个/ ml。几天后,肿瘤细胞中可见小的淋巴细胞集落。随后肿瘤细胞逐渐减少、淋巴细胞逐渐增多,直到第8天的时候几乎所有残留的细胞均是淋巴细胞。第15天的时候可获得100倍的扩增数量,且细胞学检测无肿瘤细胞残余。( S1 @& `. E* S1 ?2 m K
理论上虽是如此,但是事实上,谁又能保证一点肿瘤细胞都不会残余呢?而且就作者的培养步骤来看,如果不加IL-2,完全就是标准的肿瘤细胞建系培养步骤。单独使用IL-2,转化效率恐将是一个未知数。而从后面的文献来看,这种培养体系的确不够稳定,且在培养过程中,TIL易受肿瘤细胞影响而发生不可预知的改变。) d# c3 i/ \) ]5 N3 y% v
不过,最让我感慨的是,作者居然能够想出这么一个奇葩的方法,转而又能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发在了science上~ |
-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