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3511
- 威望
- 13511
- 包包
- 32034
|
点评:转化医学的成功例证) j' ~) Z0 A1 F( F2 H& \6 ?7 A, ~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 郭亚军教授)/ c) d5 _1 Y9 a# S4 F
$ Y" i/ M' J; s0 {' J 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热潮后,基因治疗、过继免疫治疗研究逐渐降温。虽仍时有高水平基础研究发表,但其临床应用进展缓慢。90年代末期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治疗临床试验造成严重医疗事故,致使美国暂停所有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与近年来大红大紫的抗体药物相比,基因治疗显得门庭冷清,而刚上市的前列腺癌树突状细胞(DC)疫苗则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明星。因此,琼(Carl June)课题组的这组临床试验报告,理应重新燃起相关领域研究者的热情。, V- u+ C9 r g0 F4 ]' b$ N1 Y* y
基因治疗载体在人体内的靶向性和转染效率仍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可行的措施是将细胞在体外加以基因修饰后回输体内发挥作用。将识别肿瘤抗原的单链抗体与T细胞受体的信号传导区以及共刺激分子(如CD28、CD137等)功能域构建嵌合T细胞受体,并用其基因修饰自体T细胞,用来杀伤表达相应抗原的肿瘤的概念,早在十余年前就已提出。然而直至近日我们才看到其成功应用于临床的报道。同时,其惊人的疗效又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尽管只有3例患者的数据。
' t9 }# V# W7 T$ S( r 理想的抗原靶点非常有限,因此该试验很自然地选择了表达CD19的CLL。值得注意的是,3位患者都经历了多次的CD20抗体治疗直至耐药。显然这与伦理上的考虑有关,毕竟利妥昔单抗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而我国由于大部分患者尚无法承受抗体药物的高价,或许能成为这种新的疗法更为合适的土壤——输入少量修饰的T细胞,可在体内扩增1000倍以上并长期维持疗效,可大大降低治疗费用。5 h2 w6 |" U x: M' M5 B$ i
事实上,国内课题组也早有类似的研究报道[Wang H,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9,15(3):943],但在向临床转化方面尚未见到成功的例证。该报道可作为我们进行转化医学研究,尤其是肿瘤基因/细胞治疗的重要启示。1 c* O$ O+ e. x- o! R9 ?3 h, [9 T
(转载源自医学论坛网)
9 S& [3 n- s.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