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7665
- 威望
- 17665
- 包包
- 23467
|
本帖最后由 tpwang 于 2011-11-17 08:41 编辑 5 T* U( x2 I+ B1 X: z; Y
kittybruce 发表于 2011-11-16 21:56 2 j S0 t5 ~; N* q2 j3 y
有意思,不过部分中国人似乎走了捷径,绕过监管程序直接进入盈利模式。而且还很聪明,老早就用上成体干细 ...
, D) k; }- K9 j# U. M; a$ _" t
7 H# _# j$ u) D* c2 |2 v6 o用什么干细胞做研发与用什么盈利还是要分开些的。前者只是个判断与选择的科学技术与产业考量,而后者绝大多数在目前来说都是没有严格科学与监管基础的纯商业行为。某些公司到处在推广宣扬“中国模式”,早弄到国际上去了。委员们则不能公开认可,因为大家毕竟是“科学家”,公开宣扬绕过科学程序,绕过监管的商业行为,等于把自己卖了。4 Q- p$ F' ^5 H) |* T
. x- N% A+ ~: U; a换句话说,成体干细胞虽然比胚胎干阿皮哀思等有理论上的优势,那也不能不走科学临床监管程序就放开干了。成体干要走标准程序,难度未必比胚胎干等小。比如成体干本身的局限性要大得多。不同的问题和障碍。只是看起来好入手,争议小,好“糊弄”些,比如所谓间充质。+ p6 { f$ X2 L/ d4 K/ E6 P
8 N4 W: c; f. k8 n2 O8 k
不管怎么说,杰龙停止试验,是个很alarming的信号。从钱的角度说明,多能干细胞前路还很长的。比尔盖子有句名言,跟着钱走。这么些年了,钱对干细胞有过试探甚至亲吻甚至订婚,但始终没有长相守,没有趋之若鹜。是因为干细胞还没有显露出真正的潜力股特质。- }" T5 b$ V5 Q q' ?
: Y7 Y) g/ Y7 t3 A$ Q% m
11月细胞干细胞上有一片从产业投资角度分析干细胞前景的文章。说干细胞投资界正在逐渐专业化稳定化,个人感觉还是搞干细胞的人稍带乐观情绪的期盼,还不是真正的分析结论。不要说干细胞,即使更具历史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里,成功的还是少数。干细胞受到大规模投资和产业追捧的可能性,五年十年内比较小。$ ~: ]/ c& ]/ |: ]/ g' `4 C; V
1 u( l' f8 L O* q5 L& z那么问题就是哪里能有局部意义的真正突破。比如说先进公司的视网膜技术,如果成功,推向市场,形成真正的产品,会对多能干细胞的未来起到一个铁杆证据的作用。但其市场效应是有限的,还不足以使得干细胞各方向投资全面铺开并加速获利过程。3 \4 W5 k* n/ V3 f
0 u: Q# L# V1 \# |- u9 t& [8 x
而成体干细胞本身的局限性也类似,即使个别种类细胞成型,某些少见疾病获得治疗,成为产品用于临床并公司盈利;或者用于常见病的效果效益模糊,其产业和社会效益也会比较局限。不足以撑起干细胞的天。
& T; w0 j/ m* q$ D
8 D% K6 |, q$ Q; l# [6 \所以,干细胞产业的发展之路很可能不是人们期待的万马奔腾,而是零星长期积累,慢慢形成规模,站稳脚跟,几十年后破茧而出,水到渠成。因此,这个过程中,太多的投机心态,可能只会起些推波助澜的作用,难成大事。
0 }' j w) l2 e/ \& k0 ^/ P/ X+ h$ ~ X. ^& @$ H$ _) c) p
至于用干细胞及其概念来实现纯商业盈利,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赚钱这事,有它自己的规律。与赚钱的道具有关,但并不完全依赖道具好坏,有时候假道具更容易唬人得利。因为真道具代价太大,而且不好忽悠。
6 s/ D) l6 `% V A5 m7 Q
# S: W5 ~+ x: }5 ~0 q当然,这里面还有“中间心态”,“两可处境”。比如临床界一些人。本身不是搞纯研究的,也没有资源意愿耐心去做。但期望有个简单明了的注射手段实现某些所谓临床效果。当然所谓自体成体干很应手。另一方面又不像纯商人那么什么都不顾。这些人目前好像在国内干细胞界声音也越来越大,到处露面说话。一些人还引些沾边研究的内容,一些人只是拿传统的临床案例来说话。干细胞这个概念有点限制,再生医学组织工程之类的概念比较好套用。' f- H; h* z7 Z4 R% L+ U
' m# ~! f4 O' y大概还得十年后再回头看现在,也许很多事情才有个真正的感觉。谁让干细胞概念这么新这么牛这么初级呢。 |
-
总评分: 威望 + 100
包包 + 20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