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7665
- 威望
- 17665
- 包包
- 23467
|

本帖最后由 tpwang 于 2012-1-8 16:28 编辑
) v7 }9 \$ N f% e
9 _; C! E: g8 t$ D( Y2 V2012年第1期Cell Stem Cell刊登一篇论坛文章,题目是Stem Cell Science On the Rise in China,作者包括几位中国干细胞研究界的大腕,可以看作一个权威性的简介。文章的意图是overview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stem cell research initiatives and related issues。
1 ]6 T t, @1 A: g8 ], u; @4 N% x
文章开始简要回顾了中国干细胞研究的先驱和种子,如童第周、陆道培以及吴祖泽的工作,以改革开放为背景概括了中国干细胞科学近十年的成就,尤其强调了近三五年吸引海外学者回归后的突出成果,虽然没有明确把近年的大幅度进步归功于海归。比较有趣的是文章用了四个干细胞科学术语作为小标题,分四部分rhetotically介绍了中国干细胞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发展:Self-renewal部分用资助数据说明中国干细胞硬件基础的建设成就;rapid proliferation罗列了近五年来中国干细胞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以脐带血库为例的转化医学工作,以及在国际合作,学术会议和机构项目设置方面的进展;第三部分是population effects,概括了吸引海外人才,研究力量版图,人才培养的现状;第四部分名为Transformation in Culture,从科学研究者的角度,对中国干细胞发展方向的国家政策制定与执行提出了建议。
- ~0 c6 _1 a! ]6 i+ Z' t' c9 F8 f) p# [
第一个印象是politically correct。文章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出发,由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入手,引出中国干细胞领域的发展成果。话说得挺得体,甚至有些段落完全可以截取来作为整个科技领域发展的通用“科技报告”模板。而且,文章对科研资助体系的弊端,人才培养的问题,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不规范医疗的问题,都涉及到了,甚至提到军队和武警医疗系统的独立性,虽然没有深谈。另一个politically correct点反映在少数实名例证里突出了中科院系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几位主要作者的单位)。
4 A3 S$ b2 o0 ~6 F" f Q+ r9 x7 {- @9 p" u
介绍中国近年干细胞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五年里发表文章占国际文献的百分比从3%到7%;并以iPSC为例,罗列了几个受到国际关注的成就,如p53作为iPSC generation的障碍作用,iPSC中的MET,大鼠、猪、猴iPSC,iPSC多能性的证明等。也提到了近期在小肠干细胞,肝细胞直接转分化以及Tet3的工作。按说科学家们在专业干细胞杂志上介绍国家干细胞科研的成就,应该有比较大篇幅对实际的成就以及水准有一个科学、客观和comprehensive的评估。当然,作者说了这不是该文的宗旨。不过,还是觉得对近些年国内干细胞研究成果的讨论少了些。可能也难。比如,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估重大项目的制定及其执行效果,这比较敏感,对资助机构以及参与者都敏感。这倒不是行家们不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文章也正确地指出,中国干细胞科学研究资助的终极目的不是领先的科学研究,而是实际应用。并相应地提出了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如老龄化以及一些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more emphasis should be given to the roles and impact of stem cells in disease。% @ h0 R8 w* T- Z% }6 D4 A
! E( ]$ H8 [7 Z, }6 C
某种意义上,这类文章还是面上文章,当然有充分的可以理解的原因。如果说中国干细胞科学研究近些年形成了某种体系和实力,那么更希望看到个中人对干细胞研究以及中国的干细胞研究的科学系统的分析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洞见。干细胞也许又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国的干细胞怎么走自己的路,未来的院士们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一个办法能够形成某种透明的共识,那才会有真正的价值。毕竟,文章是讲干细胞“科学”的。 Z. w4 C) n" P, g6 P
% K% t; _3 [2 a
" B _) Q9 ^( N9 G4 a7 p7 @/ E9 a" U
原文取自linlicau上传的杂志,致谢。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总评分: 威望 + 52
包包 + 1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