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8143|回复: 1
go

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的症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8 
威望
918  
包包
2980  

优秀版主 金话筒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08: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尽管早就知道中国科学院有一个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鄙人寻思这个研究所顶多比别的生命科学研究所多几台基因测序仪而已,在上海能够提供基因测序服务的公司有好几个,但是《Nature》杂志对该研究所的近况介绍(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让我们国人大开眼界,一买就是128台,绝对是大手笔,我们中国人就是能够大手笔,让外国人惊叹不已。然而,如果真如《Nature》杂志所介绍的那样,基因组研究所的建设和运营反映出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仍处于困境和高投入低产出的阶段,我们很难看到希望。
, z* G$ Z( W; @& b+ w' ^' S6 Z
/ C" r- a- y+ Z& T      1)  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离不开进口仪器。如今国内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里能够见到的都是进口仪器,如果哪一天美国等国家禁止向我国出口科学仪器,我国的所有科研机构将不得不停转。在进口科学仪器时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就是如此。5 Q- q8 s4 g- s6 L  i: J5 n0 O
$ r$ I+ A9 K. E: q- q# D
      2)  生命科学研究严重依赖进口生化试剂。如今最贵的早就不是黄金了,黄金的价格顶多不过300元/克,美国几大生化试剂公司生产的许多生化试剂卖给中国的价格都达到了10000元/克以上。再贵,我们也得买,不然的话,生命科学研究什么也做不了,基因序列测不准,测序仪再高级也没有用!美国公司在卖仪器时大宰中国人一笔之外,还能继续靠卖生化试剂年复一年地大赚中国人的钱!。
4 |% ], h* S2 C1 C, K# b9 P/ I1 T0 C
      3)  我国许多优秀人才要么选择出国留学,要么留在国内被浪费掉。基因组研究所招募的1500名工作人员中绝大部分是从北大等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基因组研究所做的也不过是非常低级的工作,从《Nature》杂志介绍来看,他们未必愿意这样消耗下去。美国有三大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卫生研究院(NIH),Scripps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和冷泉港研究所,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理论和生物技术大多是从这三大研究所诞生出来的。据了解,Scripps研究所的PI研究人员高达3000名,还不包括这些PI带的研究生,其中许多就是从中国名牌大学去的留学生,里面的PI和学生绝对不会干那种低级、无意义的工作?
* g$ c; \* T# ]" w* S1 a
4 t# l- q- _0 o' ?9 l) I: x      4)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是否需要一次购买如此多的高性能基因测序仪,难道我们有对我国所有生物进行基因测序的迫切性?对每种生物都进行基因测序,这样做是否有意义?测出生物的基因序列,然后寄望于《Nature》刊登出来,这是我们科学研究的目的吗?1 b, k  ^' C0 V1 M, m
& g. V' T9 F' r" j
      5)  测出了基因序列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吗?例如,我们将一个基因转入到某种水稻中,使其具有了抗某种害虫的特性,是否就能一劳永逸地实现水稻增产呢?
; W: u0 D! R0 D9 I0 {2 w6 l! Q' N( Q, E7 L  @/ b% G
      6)  国家在规划科学研究设施和研究项目时是否应该考虑投入产出?西方发达国家就有人对我国的科研分析评论过,认为我国在科研方面投入很多,但是产出很少。这未必是国内科研人员的责任,因为多年来国家在发展自主科学仪器产业和建立可持续的研究基础设施方面缺乏长远战略,使得我国迄今为止没有建立起完全自主的先进科学仪器产业,不得不以原产国价格的三四倍以上的价格从美国、日本和德国进口科学仪器,因此付出的代价必然惊人。鄙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分析报告将于几个月后发表于《中国科技论坛》上。如果《Nature》杂志披露的是事实的话,基因组研究所投入将达100亿元人民币,购买基因测序仪和每年高达10亿的进口生化试剂占了大头,用在人和软件方面的投资很少,其产出我们将拭目以待。
! E" x; R) B( @8 J% ~, |
6 V) I8 N+ }/ X0 K5 \9 ^0 o: U / G- W- l' X8 m1 B1 c" T

+ h8 \  j- ^8 G0 r4 j* U      多年来,国内研究机构和媒体总在吹嘘我国在激光技术方面多牛多牛,但是最近本人想买一个二氧化碳激光器用于科研,问来问去,而且还问了业界比较大的一家公司,满以为能够买到一台价廉物美的国产激光器,没有想到对方向我透露了一个秘密,国内公司为客户定做的绝大多数激光器不过是从德国的公司买来二氧化碳激光管和电源,再加上他们做的一个能够控制电源和冷却激光管的机箱而已。而且开这些激光器材的公司都是从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出来的老师,这算什么技术呀?
2 n4 f. F/ [' ]7 A( m5 }" V4 k" q; J5 ^, s2 p) V
! H8 T3 E* i; N- R

" Q! P( R5 a& e     2005年有幸参加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所的学术年会,最后的一个总结报告是由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光源中心负责人做的报告,该负责人为与会者画了一个饼,说该光源建设成功后,能够提供各种光源(如x射线、电子射线等等)用于研究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各种物质的结构,将能够像美国人一样将物质的结构像拍电影一样拍下来。会后鄙人冒然问他,光源中心是否准备自己研发最终的分析软件呢?他含糊否定了一下,准备从美国购买。当时鄙人就纳闷了,国家在这个项目上投资100亿(最近披露出来的是30亿左右),难道就不能拿出其中哪怕5%的资金引进人才花三五年研发所需的分析软件吗?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绝对不会卖给中国人一个完整的软件的,例如,我国如果想从德国购买用于数控机床的设计软件,就算我们愿意花1亿人民币买一套,对方给我们的软件绝对不会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软件,信不信?人家才不会这么傻呢?$ f3 G& D& E5 O0 l0 ~5 F7 n7 l* F
5 p, g( r4 d" T  y9 Y9 [2 R: R- s
1 |: R( p0 m$ [' r

1 B! S0 G0 o$ E8 m* O      从基因组研究所的建立和运行来看,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强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愿国人清醒一点,别只顾着自己过得爽就行!$ U) w9 a+ P+ z& `) Z+ g& s
8 a5 j8 ~5 B$ j! b3 P
转自好友:田保中博客, b7 d, x% V* P: _$ l

' r& \$ y% ?9 O  V5 e, n' f, L

Rank: 3Rank: 3

积分
314 
威望
314  
包包
603  

优秀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2-2-6 09:39 |只看该作者
切中要害!
$ A+ Q3 X( ?2 R; f& K% J) b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5 02:2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