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2418|回复: 3
go

流淌万年的血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21: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作者:冯卫东 华凌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5-31  
! p. d2 w/ W  _: {- z, H俄在猛犸象残骸中发现血液
2 z  n. U4 ~' c7 \$ p8 i1 `' b
9 R8 P' f4 w7 G" [6 s

- h* x3 F0 ]9 F5 J4 Y# V$ a
1 ]# m) N+ V& _  f

; A6 o% r. J+ P; `) A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30日(北京时间)报道,俄罗斯科学家5月28日宣称,他们在一具猛犸象的残骸中找到了血液。这一罕见发现将大大增加复活这种史前生物的机会。+ Y" p( p' j  g) ]$ b* u
3 {9 G) T6 S( E! V
这具保存完好的雌性猛犸象残骸,是由俄罗斯科学家率领的探险队于本月初在北冰洋中的一个孤岛上发现的。探险队队长谢苗·格里戈里耶夫称,这头60岁上下的猛犸象大约死于1—1.5万年前。这也是首次发现老年雌性猛犸象。* \( b3 q! J1 v. z# X! r+ Q
) c4 P. \4 G% n8 s7 v3 {" d0 e2 d2 I# G
最令人惊讶的是,这具残骸保存得相当完好,仍具有血液和肌肉组织。当探险队员打破猛犸象胃部下面的冰块时,竟然流出了暗黑色的血液;而其肌肉组织的颜色像鲜肉一样红。参与探险的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科学家格里戈里耶夫惊叹道,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惊奇的一刻。
7 {. }9 |* J+ e$ P" w
' Z: ^. Y& i. V格里戈里耶夫称,该猛犸象残骸的中下部保存得非常完好,因为它最终死于一个水塘中,池中的水后来冻结了;而残骸的上部,包括背部和头部可能已被大鳄吞噬掉;前肢和胃部则保存完好,但后肢部分只剩下了一个骨架。
  Y3 \4 B% n7 D* O7 f4 I* {- P" @
: z; d2 q: a2 k3 e去年,一个来自俄罗斯北部游牧家庭的少年偶然发现了一具庞大的保存完好的年轻雄性猛犸象遗骸。科学家认为这是自1901年以来最好的发现。然而,格里戈里耶夫表示,它并不像此次发现的残骸,保存有如此完好的组织。* A. Q, h/ I0 M! ]9 b

8 f; y3 s% k  L' I2 T# {) M7 b显然,该发现给研究人员带来了新的希望——让猛犸象这个物种起死回生。这具残骸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找到活细胞,以执行猛犸象克隆计划。
* w0 h. B/ {0 y8 U5 C 6 \: G- P: F  k. ]/ [3 D( Q4 M
东北联邦大学去年曾和韩国Sooam生物技术研究基金的克隆先锋黄禹锡签署了一项协议。在未来数月内,来自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的专家将对这具目前已被秘密存放的猛犸象遗骸展开研究。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3-5-31 21:54 |只看该作者
  • 2 ?9 g. W) G' k& w! a8 p' b
Russian scientists make rare find of 'blood' in mammothMay 29, 2013; V; T  P. A; r8 Y$ ~, Z
A researcher in Yakutsk on May 13 next to a carcass of a female mammoth found on an island in the Arctic Ocean. Russian scientists claimed Wednesday they have discovered blood in the carcass of a woolly mammoth, adding that the rare find could boost their chances of cloning the prehistoric animal.

Russian scientists claimed Wednesday they have discovered blood in the carcass of a woolly mammoth, adding that the rare find could boost their chances of cloning the prehistoric animal.

[url=http://www.google.com/url?ct=abg&q=https://www.google.com/adsense/support/bin/request.py%3Fcontact%3Dabg_afc%26url%3Dhttp://phys.org/news/2013-05-rus ... AYEgAfUkZgf&usg=AFQjCNHn6M7li_RWSll34-ISG-brcxmTxA]Ads by Google[/url]

( x; r( Y+ s+ e
+ M7 s1 h' ~! T) Q; a6 `( s$ O
! l* ]  \( @2 U" }
# T5 Y% ]! I* m* H8 c% O

An expedition led by Russian scientists earlier this month uncovered the well-preserved carcass of a female mammoth on a remote island in the
  ~! V& Z7 L! v4 O; ?8 T8 `Arctic Ocean.

Semyon Grigoryev, the head of the expedition, said the animal died at the age of around 60 some 10,000 to 15,000 years ago, and that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an old female had been found.

But what was more surprising was that the carcass was so well preserved that it still had blood and9 E; ^: [+ X) ^6 k
muscle tissue.

"When we broke the ice beneath her stomach, the blood flowed out from there, it was very dark," Grigoryev, who is a scientist at the Yakutsk-based Northeastern Federal University, told AFP.

"This is the most astonishing case in my entire life. How was it possible for it to remain in liquid form? And the muscle tissue is also red, the colour of fresh meat," he added.

Grigoryev said th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carcass was very well preserved as it ended up in a pool of water that later froze over.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including the back and the head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eaten by; F& I; Z, v. p) d" J/ F+ a
predators, he added.

"The forelegs and the stomach are well preserved, while the hind part has become askeleton."

Follow Phys.org on Facebook:; j( \  N. A$ ~; p5 ?8 r
https://www.facebook.com/physorg

The discovery, Grigoryev said, gives new hope to researchers in their quest to bring the woolly mammoth back to life.

"This find gives us a really good chance of finding live cells which can help us implement this project to clone a mammoth," he said.

"Previous mammoths have not had such well-preserved tissue."

Last year, Grigoryev's Northeastern Federal University signed a deal with cloning pioneer Hwang Woo-Suk of South Korea's Sooam
. ]% C9 i, ?$ G  W; J( OBiotech Research4 @6 q( x: F4 i# k
Foundation, who in 2005 created the world's first cloned dog.

[url=http://www.google.com/url?ct=abg&q=https://www.google.com/adsense/support/bin/request.py%3Fcontact%3Dabg_afc%26url%3Dhttp://phys.org/news/2013-05-rus ... mNqgAewm94D&usg=AFQjCNF_4PemGfPL7ln9werTOqmdbM3OjQ]Ads by Google[/url]

Academic editing DISCOUNT" o' J( o( U# E# ?; M! F
- Text makes sense, but needs polish? Try a tune-up for as little as $50. -* l( ~) \9 x: U' Q: d  Z
[size=0.95em]www.internationaledit.com


1 `$ s. A$ \& z# m7 B4 n3 n5 @
: K0 P- U5 h$ \: x  N2 Q
0 O  R  p3 t4 O/ i% m- h

& }0 @' `4 H4 I/ ^
; ]8 H+ Z0 I+ mA researcher at Northeastern Federal University in Yakutsk on May 13 holds a phial said to contain mammoth blood. An expedition led by Russian scientists earlier this month uncovered the well-preserved carcass of a female mammoth on a remote island in the Arctic Ocean.

In the coming months, mammoth specialists from# U+ h3 N+ N" y
South Korea,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expected to study the remains which the Russian scientists are now keeping at an undisclosed northern location.

"I won't say where it is being kept or it may get stolen," he said.

Last year, a teenager from a nomadic family in Russia's north stumbled upon a massive well-preserved woolly mammoth, in what scientists described as the best such discovery since 1901.

The young male mammoth was dubbed Zhenya after the nickname of the boy who discovered it.

Global warming has thawed ground in northern Russia that is usually almost permanently frozen, leading to the discoveries of a number of9 T# I" X# U6 J/ r  I8 \1 E# T
mammoth5 V" M, Z/ Y) |  Q
remains.
$ i0 |* H  E  W* Q& k


! h4 |+ [2 |7 ~9 d5 @$ lExplore further:! t6 i3 G2 W% O' q, ?. {) e& z
Mammoth fragments from Siberia raise cloning hopes (Update)

; _2 |- I' r: _7 |% K
  • 3 D# z+ w! s: ]  z
view popular
3 F1 N) z  T  K* p  }
4.8 /5 (271 votes)
: P9 g, M6 D6 p

© 2013 AFP
- C. t- `4 n" C+ R  I3 w; C" X

) C; |6 _2 O2 M9 e( Y
5 c  M& b- l( f
! ]; ?% f8 [& J- x( }1 W

. Y' }1 M- W2 U5 H! ^2 \Tweet9 t5 O1 e  T: h

9 A1 L; U0 _& T- V& I6 M9 j3 ?, d7 j$ |+ `& l+ y3 @4 [

* q7 M: o% j7 Z& E) P( u8 E: A4 f0 J, C9 |
7 H  o8 ~7 a3 S/ v; C. }8 M$ k8 o0 R9 I. s9 H& Q2 T- S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藤椅
发表于 2013-6-1 21:44 |只看该作者

西伯利亚发现猛犸血液肌肉组织:有望复活

- m! h8 ?0 l# ^2 s1 [5 N1 f

% n1 s4 `0 B# L- W. T

3 O1 ^1 [$ X6 Y* e; n  d9 B0 x$ p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西伯利亚北部岛屿,俄罗斯科学家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血液,让复活这种已灭绝的巨兽成为一种可能。血液的历史可追溯到1万年前,是在掩埋一具母猛犸尸体的冰层下方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肌肉组织。死亡时,这头母猛犸的年龄在50到60岁之间。
3 Q: d( C7 x5 R  据《西伯利亚时报》报道,韩国科学家可以从这些血液中提取DNA,而后利用DNA复活这种古兽。发现猛犸血液据信还是第一次。在伦理层面,科学家对复活已灭绝古兽的侏罗纪公园型计划存在巨大分歧。一些科学家坚称不可能复活出与一度生活在西伯利亚的猛犸象一模一样的克隆版。
& E. z2 t& |+ P) o& m9 k% X1 v+ f" P2 l* Q  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应用生态学研究所猛犸象博物馆负责人希姆尤-格里戈列夫在接受《西伯利亚时报》采访时表示:“发现猛犸血液和肌肉组织让我们感到非常吃惊。”他指出这是在古生物学研究史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猛犸象遗骸。他说:“这是我们第一次获得猛犸血液。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人看到过流动的猛犸血液。”
8 W4 e' T; {& v) r2 Y4 q2 F  这具猛犸象遗骸是在新西伯利亚群岛的一座“冰墓”中发现的。由于1万年来一直处于完全冰冻状态,部分身体部位保存相当完好。格里戈列夫说:“这头猛犸象的年代估计可追溯到大约1万年前。遗骸之所以保存完好要归功于独特的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遗骸所在地并没有出现解冻而后再次冻结现象。根据我们的推测,这头猛犸象失足掉进水里或者被困在沼泽地无法脱身,最后走向死亡。由于这个原因,包括下颌和舌头组织在内的下半身保存非常完好。上身和两条腿被困在土中,曾遭到史前和现代捕食者的啃食,几乎没有保存下来。”
" L. ^$ T3 Z) i) r5 r  B  科学家希望至少能够在这具保存完好的猛犸象遗骸中发现一个活细胞。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格里戈列夫表示:“我们非常幸运,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血液。我们正计划对其进行细致研究。我们怀疑猛犸象血液中含有一种天然防冻剂。我们将从猛犸象遗骸中提取血液、血管、腺、软组织等样本。一句话,提取我们能够提取的一切。此次远征时,我们携带了用于保存血液的防腐剂,真的是太幸运了。”3 q7 e/ Y$ g8 z# V8 v1 R. e
  猛犸象样本已被送到萨哈共和国首府雅库茨克进行研究。萨哈也被称之为“雅库特”,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行政区。这具猛犸象遗骸重量在1公吨左右,现已被运到西伯利亚大陆地区冷藏。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的私人生物工程学实验室可以利用血液和其他组织样本进行复活尝试。据悉,这个实验室一直在研究其他猛犸象DNA样本,试图让已经灭绝的西伯利亚猛犸象重回地球。在进行复活尝试时,科学家会将一个卵子植入一头活象体内。妊娠时间长达22个月。
9 D5 r1 p( m8 |7 m% K# b  2013年初,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TEDx会议,就复活24种已灭绝动物的可能性展开讨论。这24种已灭绝动物包括渡渡鸟、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和斑驴。最后一次发现卡罗莱纳长尾鹦鹉是在1904年的佛罗里达州。斑驴是一种平原斑马,一度生活在南非,最后一只圈养斑驴在1883年死亡。由于DNA在很久前就已降解,恐龙并不在名单之列。TEDx会议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发起。
! f" I; C4 H. p8 `9 x  5月初,辛辛那提大学的科学家指出一颗巨大的陨石可能应对猛犸象的灭绝负责,而不是研究人员此前认为的人类捕杀。他们认为这颗陨石在穿过地球大气层过程中分解成1000万吨燃烧的碎片,坠落后散布到4个大陆。这些碎片释放出有毒气体,毒化了空气同时阻挡阳光,导致温度急剧下降,大量植物种群死亡,地貌也永久性发生改变。根据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论文,陨石袭击导致了物种大灭绝。此前的理论认为人类居住地的扩张和疯狂捕杀才是应该被指责的对象。
% L( t* a: B6 s- g+ b  陨石袭击后,一些动物种群——包括人类——选择迁移或者进化出更小的体型以适应栖息地资源锐减的不利局面,又或者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包括猛犸象在内的其他物种则无法适应这种剧变,最终走向死亡。猛犸象一度分布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亚洲部分地区和北美洲。研究指出陨石撞击改变了地球的历史进程。辛辛那提大学人类学家和地质学教授肯尼斯-坦克斯雷表示这场灾难让一些一度鼎盛的物种走向灭绝。他说:“想象一下,置身辛辛那提原野观赏漫步的猛犸象将是何种景象。然而,一场灾难就改变了一切,让你再也无法看到猛犸象的身影。”
* [, l" M( G2 L  H; q# t. N# d$ T  辛辛那提大学的科学家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合作进行这项研究。研究中,他们在4个大陆发现了燃烧过的碳碎片,年代可追溯到1.28万年前。在世界各地的20个考古遗址,他们对年代可追溯到冰河时代的岩床进行了分析。这些考古遗址的年代可追溯到地球历史的形成期。这一年代与最后一批猛犸象灭绝的时间相匹配,同时也与其他冰河时代动物的灭绝时间相符,例如剑齿虎。, P# ~; s! q' E% ?& M/ ]- H. ?' k
  陨石撞击地球表面或者在穿过地球大气层过程破裂分解会导致天气发生突然而激烈的变化。坦克斯雷教授说:“这可能导致气候的剧烈变化,让我们的设想成为一种可能。面对这种剧变,你的对策只能是迁移、进化出更小的体型或者等待灭绝。当时的人类拥有丰富的资源,智商也与现代人一样,因此得以幸存。在没有猛犸象可以猎杀的情况下,人类被迫改变生活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改变取得巨大成功。”
, P7 m' g- f2 H2 h) F$ U1 t  他指出人类应该从这场灾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人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地球再一次经历快速和剧烈的气候变化。坦克斯雷说:“它提醒我们,人类是多么地脆弱。想象一下,如果发生一场波及4个大陆的大爆炸,人类社会将会发生怎样的剧变。人类可能得以幸存,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这场灾难将颠覆‘游戏规则’。”(孝文)
0 `' D2 T' c1 M( x# L  g& Q/ m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13-6-3 12:21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作者:段歆涔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3 9:05:41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W+ \% D. W  r. }5 E7 r
科学家质疑俄罗斯万年猛犸象“流血”新发现可靠性" ]9 u4 t6 C4 `9 o- {  S. ~9 Z

" ^6 U$ [& P) v+ S6 y% E* o! g$ r/ P6 S
. r/ {) q. v1 j7 h; @1 y7 a
该样本极有可能是一项重大发现,但是关于它的声明并非全部都是正确的。图片来源: LEONELLO CALVETTI/SPL$ g7 c, X* i( t( d' w
4 \5 I2 c; e. O1 `9 ^1 A; x
■本报实习生 段歆涔# \! B+ z( M3 K1 Y9 ~; F
1 j5 R: ]5 ^# F- c  r
5月29日,一家俄罗斯媒体发布了一则抓人眼球的消息:该国研究人员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上发现了一具保存程度惊人完好的长毛猛犸象遗骸。这具1万多年前的遗骸具有鲜活的肌肉组织,还有在零下10摄氏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液态的血液。/ ^3 Q) f/ W& E- L4 z4 E

/ {, M0 e. N! r3 B. V液态血液& U9 x" u0 t0 G! l9 m$ t) k

2 W* Q8 L1 P9 ?" E; I! x当日,《西伯利亚时报》的一则报道展示了许多极具震撼力的样本照片,比如,一张显示猛犸象的身体组织仍然保持微红的照片。该报还展示了一小瓶深棕色、被称为“血液”的液体。据说,该液体是在位于冰洞中的这具遗骸的腹中被发现的。该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由Semyon Grigoriev—— 一位来自俄罗斯雅库茨克市东北联邦大学的研究员,同时也是一项复活猛犸象研究的领导者提供。Grigoriev推测,猛犸象的血液中含有某种“抗冻结的物质”,并宣称该样本(来自一头年龄在50岁到60岁之间的母象)是古生物学历史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猛犸象样本。9 L2 s3 Q1 ]4 |7 w/ i7 ~% [; i
" ]" a1 u8 z7 O! t: p) H$ F
同时,来自法新社(AFP)的报道称,这是被发现的首个老年母猛犸象样本。该报道还引述Grigoriev的话说:“我们极有可能在该样本中发现仍然存活的细胞。”这个发现对他与韩国Sooam生物技术研究基金会联合开展的克隆猛犸象项目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3 u% [4 T, c. ^8 d: O6 N

5 g! i5 q+ O, I  U5 }- q( [& ^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发现。虽然学界此前也曾有过一些值得称道的发现,比如于2007年发现的小猛犸象Lubya,但远不如此次的发现令人震撼。鲜活的肌肉组织、流动的血液以及可能存活的细胞,还有比这些更令人惊讶的东西吗?
. |) x0 _4 g2 i! X0 i% t 9 @$ |6 t! q% P1 O% B% K. e
未经评议
1 \, y7 R# L- V7 {. y1 z5 I # `5 p1 E, @5 S; e' d
然而,《科学美国人》杂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该报道是在大众媒体而不是在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期刊上发布的,因此其可信度大打折扣。为此,该杂志与一些并未参与样本发现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一些答复:该样本极有可能是一项重大发现,但是关于它的声明并非全部都是正确的,或者说,这些声明并未被全部证明是正确的。) a3 y: s! {1 E$ h* q6 g8 D5 I
5 n! J$ r/ _1 F, r: F4 i: R! _6 @
作为研究猛犸象的权威人士,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Daniel Fisher曾与Grigoriev有过紧密的合作。他在邮件中表示,关于新样本的报道基本属实,但须注意如下几点:
, t+ p) b$ n3 V$ k $ x) B3 u2 K6 {% S) W- j
“或许是因为语言障碍,或许是因为媒体与科学家相互之间理解的偏差,媒体报道中的一些内容与真实情况有些出入。例如,此次研究的成果并非为首次发现老年母猛犸象的遗骸,准确的表述应该是,首次发现如此完整的老年母猛犸象遗骸。另外,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任何‘存活的细胞’,他们最多只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含有被克隆技术专家称为‘可利用’DNA的细胞,也就是说找到足够完整的、可被用来克隆猛犸象的DNA。事实上,尽管对于克隆‘可行性’的分析数不胜数,但我认为,迄今为止,学界还没有找到符合猛犸象克隆要求的完整DNA。因为,一般来说,古老的DNA破碎严重,远远达不到克隆出猛犸象胚胎的标准。/ u9 @1 C+ t" J, ?1 s. ~

( D4 v! L) z- y9 E5 ?$ ~- k9 [“至于血液,他们肯定有新的发现,但此时下结论还为时尚早。那瓶深棕色的液体是不是血液?是不是纯粹的血液?都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需要在使用包括微观检验等方法之后才能弄清楚。我曾在猛犸象的血管内亲眼看到凝结的血液,和此次媒体刊登的照片很像,所以我认为该媒体的报道从整体上说是有理有据的。此时此刻,我必须对新样本的特性保持客观的态度,但我确信如果对其进行细致研究的话会有有趣的发现。”) x. S, {" u6 p$ v! a

6 N7 z# c" e1 I7 R6 T专家质疑4 C9 O; l& M( O

5 j! J; b7 W5 A3 [% F$ @这篇文章还向加拿大温尼伯市曼尼托巴大学生理学家Kevin Campbell咨询,他曾与同事一道,成功利用长毛猛犸象的DNA制造出血红蛋白,并对其存活情况进行了观察。2012年,Campbell与英国约克大学分子生物学家Michael Hofreiter在《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文章称,这种蛋白质对温度变化很敏感,并具备自我调节功能,能够在寒冷的外部条件下持续向猛犸象的身体组织输送氧气。
; Q. Y( v  a! }& P+ g 0 I6 D$ b' f* T* f* ]" Y! B" c; }
Campbell在邮件中写到:如果这种液体或者说“血液”样本像肌肉样本一样被完好保存的话(从图片上观察,其被保存得相当好),红细胞是有可能被完好保存的。他告诉《科学美国人》,他对该样本中血氧集合物很感兴趣。3 N) X0 _( x# E! Q  L
7 W2 `% v) W1 j
“研究血氧集合物的第一步是找到血红细胞,然后将血红蛋白与样本内其他的蛋白质/细胞碎片进行隔离。由于该样本采自体外,所以它很可能已被肌红蛋白和细菌污染。但从样本颜色来看,基本可以断定,其血红蛋白含量很可观(或许其中也含有不少的肌红蛋白)。”7 k/ j0 }5 @5 G6 U7 X
3 |% N# [. P3 U  j. E% B# a; f
Campbell表示,Grigoriev已经通过邮件告诉他,样本“血液”没有冻结,甚至在零下17摄氏度的环境下依然如此。Campbell很想弄清楚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但他对该“血液”含有所谓的低温防护剂一事持怀疑态度。4 Y3 }1 U* z+ C' ]- M

/ c) G$ o: I$ y' p: q他在邮件中写到:“通常来说,血液等体内流动液体的冰点在零下6摄氏度左右,该样本却在零下17摄氏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液态,这说明它正处于一种‘过度冷却’状态。许多动物和植物能够在极度寒冷的条件下保持体内液体流动,这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被称为抗冻缩氨酸/糖蛋白和低温防护剂的元素,可以极大地降低过度冷却的临界值(大致等同于冰点)。”
7 v/ z) G+ B( U7 A# C* r 1 V* u3 R# q4 i0 P
“如果猛犸象的血液也具有这种特点,那么它们将成为目前已知唯一一种具备该能力的哺乳动物(虽然北极地松鼠腹腔的过度冷却点已被证实为零下2.9摄氏度,不过其原因尚未被查明)。尽管这种现象很有研究价值,但无论如何,我都很怀疑猛犸象的血液能够在零下17摄氏度的环境下保持液体状态。”' g  p  K2 _, e. J% g& K- Q
% g+ l; E) x( |1 H/ q" k% |, s
“例如,它们或许真的携带有某种低温防护剂,并且长期的封存状态使得这种元素被高度浓缩。但另一种可能是,或许根本没有所谓的抗冰冻物质存在,该猛犸象样本体内的水分实际上来源于其周围的冰层,进而使得其体内的‘血液’高度浓缩,其冰点也随之下降;还有一种可能是,该样本被生存在冰层内、具有低温防护剂效能的细菌所感染;同时,抑或还有别的解释。”. ?3 I/ v6 }" G0 R, U

7 H; H* J. _0 ^+ `- D“另一个问题是:这些样本为何能够在此地保存这么长时间,并且还是‘流动的血液’。不过,除去这些,总体上看,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发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i  \  t5 z4 u8 Z+ Y. w ! R6 A1 @, [1 l/ T3 O" @
目前,Campbell、Fisher正与Grigoriev就新样本的研究进行讨论。从好的方面来说,该样本的发现或许意味着一场对猛犸象生理机能认知的革命。但一些科学家并不希望将猛犸象这种已经灭绝很久的物种复活,正如《科学美国人》杂志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所描述的那样,反灭绝并不是个好主意。(原标题《万年猛犸象真在“流血”吗》)
! i* p# c, [/ Q3 W% Y' y/ K
& G6 v% Y1 G+ L6 @# B8 n《中国科学报》 (2013-06-03 第3版 国际)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10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