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9708|回复: 0
go

EOBT:干细胞疗法有望治疗中风患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84 
威望
6084  
包包
18316  

优秀版主 金话筒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2: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EOBT:干细胞疗法有望治疗中风患者: H7 R# ]  b! |5 S# t
时间:2013-07-11 09:30:11 来源:生物无忧 作者:davidtower ; _4 E. Y' c1 A! g4 z
5 y4 X# I0 r+ }% K6 i* x
       中风是导致人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干细胞疗法有极大希望治疗中风,但是还需开展很多研究来证实它的长期疗效和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副作用。
8 S' H/ \; w! I8 _0 G       这是亨利福特医院神经学家Jing Zhang博士和亨利福特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科学主任Michael Chopp博士对他们自己和其他人当前研究治疗中风的下一代疗法进行综述后所作出的结论。相关研究于2013年6月6日在线发表在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ell-based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 Q# Y' `# C: ]       大多数中风都是由于局部缺血所导致的,这意味着大脑中的动脉被阻断从而阻止至关重要的富含氧气的血液流动时,中风就会发生。血凝块、血液中的气泡或其他物质能够导致这种阻断。
: \2 y7 X+ t% Y2 o' _       Zhang博士解释道,“这会引发很多复杂的反应。神经回路受到破坏。细胞内的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保护大脑免受一系列有害侵入(如感染)的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因此,很多中风存活者伴随着永久性的神经和身体残疾。这会导致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5 Y2 E: ]* v# Z
       当前的中风治疗着重关注恢复大脑血液流动以便阻止进一步的细胞和组织损伤。然而,Zhang博士和Chopp博士写道,迄今为止,只有一种药物获得FDA的批准用于临床治疗中风。& \4 P9 A/ m9 T  l* _1 F
       这种被称作tPA的药物是一种酶,能够破坏或消融导致中风的堵塞。尽管它是有疗效的,但是他们注意到它也有不足之处。它能够导致大脑流血,而且如果它成功地打通血管中的阻碍物,那么得以恢复的血液流动本身能够通过增加炎症和被称作自由基的破坏性分子产生而导致更多的组织损伤。
. Z! I4 }* F8 o3 I       不同于这种当前的有缺陷的治疗,干细胞疗法研究着重关注恢复或加强中枢神经系统自我愈合的能力。用于移植的干细胞进入受损的大脑,并且作为一种“生物工厂”促进和增加这种自我愈合能力。Zhang博士和Chopp博士写道,这包括新的神经细胞和脑细胞形成,从现存的血管中长出毛细血管和修复血脑屏障。* b) F: @* O& r# \/ _  }
       但是在这种疗法能够安全地和有效地用于人体之前,还需开展更多研究了解它的益处和风险。
" Y8 G, ]/ @& F参照阅读:
7 k/ x( s3 ?% d+ O' l    Promise and caution shown in ongoing research into stem cell treatment of strokes: d, h4 i; E7 D  b
原始论文:
+ T) `: b( n/ U! `+ u: v' o- O    Cell-based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 DOI:10.1517/14712598.2013.804507  G; a8 O7 G1 b+ C" f, u" n# V
http://informahealthcare.com/doi/abs/10.1517/14712598.2013.804507
6 c+ {& z* t( s1 S9 {# w4 D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3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