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30
- 威望
- 230
- 包包
- 418
|

ESCs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具有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全能性和体外不断扩增的能力,然而其临床应用涉及伦理问题。成体干细胞的横向分化潜能备受争议,因此,找到新的能替代ESCs的多能干细胞是干细胞再生治疗获得突破的基础。令人欣慰的是,这一领域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有数项研究表明骨髓中存在表达早期ESCs标记(如Oct-4、Nanog、SSEA-1、Rex-1等)的成体干细胞,也曾称为MSC亚群、MAPC、MIAMI、USSC等。2004年,Kucia等首次报道小鼠骨髓MNCs中富集一类表达心肌细胞转录因子(Nkx2.5/Csx,GATA-4,MEF2C)的非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为CXCR4(+)、lin(-)、CD45(-)、Sca-1(+)。该研究小组连续进行数项研究,于2006年首次提出极小类胚胎样干细胞(very small embryonic-like stem cells,VSELs)的概念。归纳起来,VSELs主要有以下特点:1)体内数量少,约占骨髓MNCs的0.01-0.02%,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2)表达ESCs的多能性标记蛋白:小鼠为Sca-1(+)/lin(-)/CD45(-),人为CD133(+) /CXCR4(+)/CD34(+)/Lin(-)/ CD45(-);3)形态学:VSELs体积小,直径约2-4μm(小鼠)、6-8μm(人),电镜下可见典型的ESCs形态特征,如细胞核大,细胞壁薄,高核/浆比值,染色体排列无序,含有双倍DNA结构和大量线粒体;4)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SSEA-1、Oct-4、Nanog,以及GATA-4、 Nkx2.5/Csx、MEF2C和内皮细胞标记VE-cadherin;5)分布:广泛存在小鼠多个组织器官(其中骨髓、脑、肾、肌肉、胰腺数量较多)及人脐血、骨髓和外周血;6)可被动员: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VSELs数量极少,AMI后大量VSELs动员至外周血,其动员与梗死区多种趋化因子,如SDF-1等表达上调有关;7)横向分化潜能:在适当促分化条件下能分化为三个胚层来源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 v" `) V! d* g' Y8 E
而近期STAP细胞的不断争议,使极小类胚胎样干细胞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西农干细胞中心为你解读有关极小类胚胎样干细胞扥是是非非。
, `5 R! d! T+ K- l3 i视频连接 |
-
总评分: 威望 + 110
包包 + 2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