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3286
- 威望
- 13286
- 包包
- 34831
|
埃博拉是人类已知最可怕的病毒之一。战斗在抗埃一线的中国军人是怎样一群人?
" G: c, A( v% h0 w% \% I当地时间14日晚,中国军队第三批援塞医疗检测队的先遣队员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在他们出发前,记者赶到了他们的抽组单位、解放军第302医院,一探究竟—— 走近“抗埃勇士”0 _8 A+ n! R/ f* u
2015-01-16 04:07 来源:解放军报
3 z0 L$ X( {/ e8 x# ] n* u4 u+ m/ p8 J
队员:常年和传染病打交道,年龄最大54岁最小18岁
+ s4 z9 s. x# K2 L; D& W; h4 S$ v# {5 M$ C5 p- u; j6 Z4 o2 W7 y
解放军第302医院是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传染病医院。前往医院的路上,有人就半开玩笑地说:“今天咱们要去的可是高危场所。”然而,进了大门见到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长段惠娟时,她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紧张。一打听才知道,她已经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工作了20多年。- J' f' e4 a4 m3 {" N' r
7 e. p$ W5 |2 x
“队员们和我差不多,都是常年和传染病打交道。”段惠娟介绍说,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共有43名队员,男队员22名,女队员21名,其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18岁。队员们分别来自感染性疾病、重症医学、感染管理、临床检验、感染护理等专业,大多参加过抗震救灾、抗击非典、防控甲流、亚丁湾护航等多样化任务。
+ r# J. V; O3 u0 `3 \/ ^5 D9 k6 s6 Y! e+ p% ?/ n: ^
走进医院大楼,一面布满请战书的展板格外醒目。段惠娟说,尽管不少人有实际困难,但302医院所有军人干部都写了请战书。就以第三批援塞医疗队为例,舍小家顾大家的队员比比皆是:医疗保障组队员詹宁波本已定了春节和爱人办喜事、后勤保障组队员于宏毅的小孩出生不到两个月、指挥组队员孙业勤出发前一天当上了爸爸……
* g( H2 F, e% K A$ a0 j; I% Q0 t9 j
临行前,孙业勤给女儿起名“爱爱”,寓意人间大爱,而这也正是全体医疗队员无私胸怀的生动写照。( b& ?$ @/ g. P J
8 C. C$ n7 e5 ?' X6 ]
训练:从站军姿到耐高温,充满种种想不到
; A; F4 Y1 n; z! D% h h6 m( p( \
8 J- L. r+ P& i& z& f |" o“出国前,医疗队员都要进行哪些准备?”关于这个问题,段惠娟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从军姿和体能开始。”
) A T: {3 `$ j9 N& `
/ m3 z& C% ?* E7 u a9 M" T5 s# f她解释说,抗击埃博拉就是一场严酷的战斗,战胜对手要有强健的体魄。最近一个多月,医疗队全体队员每天都要进行队列、器械训练。8 ^% H( H ?3 P
/ P% p0 r5 E" w1 y9 l
当然,专业技能训练也必不可少。从组建开始,医院先后对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全体队员进行了埃博拉防控、西非常见传染病、穿脱防护服、实用医学英语、当地风俗、个人心理等专业的培训。
8 H& M, l" P( `" i |: N+ D, r" v1 @ a% ^$ c. ] D u* L/ c. {
来到302医院卫勤模拟培训中心,眼前所见又让我们吃了一惊:为逼真模拟任务区环境,这里几乎按原样复制了一所援塞留观诊疗中心。考虑到第三批援塞医疗队的任务期将是非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培训中心内也是热浪袭人,至少有30多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真不轻松,就拿穿脱防护服来说,每一次,受训队员都要经36道流程,穿上多层防护服,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孙志强形象地说:“这好比在桑拿天穿羽绒服逛街,太减肥了。”
9 {, m7 M" ^0 {
) G1 ~9 `0 S3 U! h8 W8 n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从坚持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到两小时,队员们在高温中训练的时长不断增加。尽管汗水打湿了脸颊,衣服贴住了身体,可没有一个人畏惧退缩。
) p+ W' u0 w) g* A# g% ?8 N" Z% t3 L( ? C* \
除了在留观诊疗中心工作,抵达塞拉利昂后,队员们还要外出执行任务。为此,国内强化训练期间,他们经常被拉到野外,进行勘察地形、搭建营地、转运伤员、检测标本、疫区消毒等课目的演练。
) v2 Q5 H% ?* |/ f% D7 }( o8 t% T, y( J b! m
考核:每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不达标就换人 P2 I5 J6 x3 N% G( X. h2 m2 @
, t* F! P3 w; D/ B' y0 P5 X8 r' n/ W
世界卫生组织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西非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或可能感染病例20972例,死亡8259人。
' \9 _9 c1 b* d' | v" v. ~) A) X; h4 k* d$ I: I0 O) S r1 w
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成员、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赵敏告诉记者:“埃博拉是最高等级的病毒,出征西非,我们将面临非同以往的严峻考验。这对我们的个人身心、战斗意志、防治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b p8 z6 }0 c0 G* D/ ?
% w* t, z; k" o% w" N1 a
“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接诊患者,还包括对塞拉利昂的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培训,帮助当地人民提高自身防控能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教官李可萍说,为了不辱使命,在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期间,医疗队实行每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的制度,受训人员不达标就会被替换下来。
2 y2 K: [0 {" y. D; ^5 E0 @( h* O
9 ~" S% t4 L4 I' G, ~) T“在各种考核中,考官除了严格把关外,有时甚至故意‘下套’。”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刘翀回忆说,有一次穿脱防护服训练,李可萍故意将一件破了个小洞的防护服塞进他的包里,就是想看他能否发现问题。
9 b) y* X. C0 C- | x0 E& w! u& K$ A. }. F* W0 Z& f4 m
“最终确定的43名队员全部在考核中成绩优异。”段惠娟说:“这次出征,我们有信心继续实现中塞双方医护人员‘零感染’、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的目标,做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医疗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