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sunsong7
go

中国人为什么不关心埃博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1
发表于 2015-1-7 09:01 |只看该作者
中国援塞埃博拉留观中心功能转型4 D+ k& s$ J* f8 o+ q3 S3 O
2015年01月07日04: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 ]& M" C- j6 t! n  }! i# {- ~6 p
  本报约翰内斯堡1月6日电 (记者王欲然)弗里敦消息:经过解放军第二批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医疗队的紧张筹备,中国援塞埃博拉留观中心正式完成向留观诊疗中心的转变,中心内5名埃博拉确诊患者被送入确诊病区,接受规范治疗。- @  T# m3 Z8 A5 c. P! G3 A
) j4 y* N+ e- W7 \' z; u: }; u2 G/ ?
  援塞医疗队队长陈昊阳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已完成了对留观诊疗中心的病区调整、床位扩充、信息系统改进等基础性工作,增设了确诊患者专用的诊疗病区,加强了消毒隔离措施,确保做好对埃博拉患者留观诊疗“一站式”服务。
5 B) k0 G. ?- U' u6 r1 r0 Z
( B6 S3 e; j1 J  s+ e  医疗组长金波告诉本报记者,中心现有床位78张,兼备留观和诊疗双重功能,将为更多的埃博拉患者进行及时救治。此外,病区调整也便于医务人员更直接、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对下一步开展埃博拉病毒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 |& q/ s! E: B6 C/ A# G$ c0 o, a
4 t; t# ]) _1 Q/ R% }0 K, n' H  截至当地时间1月5日,中国援塞埃博拉留观中心共收治患者593例,其中已确诊埃博拉患者248例。$ v3 @. i0 m: ~

( b& L. _* y% X; S9 C2 p' a% Q, b' M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07日 21 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2
发表于 2015-1-8 09:12 |只看该作者
“中國天使”抗擊埃博拉346天接診2100余人
0 m* t- M$ R# Y$ E1 \' d來源︰中國軍網-軍報記者  作者︰記者錢曉虎 通訊員蘆大偉、孫文軒  時間︰2015-01-08 00:03:42
' G7 Y3 a/ a5 n( D2 y; M, R: g" ]  p
$ X, _3 I8 E$ |: }' X/ B——中國第十六批駐利比里亞維和醫療分隊防控埃博拉疫情紀實3 S" g, W; [: C

; D6 i4 t9 P' H) l' p# U
; \# n( e6 `" @    軍報記者北京分社(解放軍報記者錢曉虎 通訊員蘆大偉、孫文軒)1萬5千公里藍盔歷程,346天藍色回憶,43名藍盔天使……2015年元旦前夕,由解放軍264醫院抽組組建的中國第十六批赴利比里亞維和醫療分隊,在埃博拉疫情最嚴重的利比里亞任務區,圓滿地完成了以抗擊埃博拉疫情為背景的衛勤保障任務,實現了聯合國維和部隊及駐利比里亞華人埃博拉病毒的“零感染”的目標。他們用大愛仁心的胸懷、嚴謹細致的工作和攻堅克難的意志,擦亮了“中國天使”的閃亮品牌。
- }7 G) U) H% a& _- v7 M9 C
/ C" q5 `0 a# X, w' y    “你們的培訓非常專業、及時、有效”
/ X# D( O- \, G! s
6 @) @4 e3 X* J8 J5 B) V    “請問埃博拉病毒在常溫環境下可以存活多長時間?”在場下听課的聯合國難民署工作人員艾倫(Alen)提出自己的疑問,很快她便在中國軍醫那里得到了滿意答案。
0 L! c- ]$ S0 ?. \+ {) e: v- ]7 ]
* i4 U; _: E( E! ~( l    由聯合國駐利比里亞特派團東部戰區組織的“埃博拉疫情防控”專題培訓的現場,維和醫療分隊抽組骨干力量進行進行了“埃博拉防護常識”的專題互動授課。分隊人員現場組織了穿戴防護服、穿脫口罩、電子體溫計的操作、專業洗手七步法的演示。連續3場培訓教學下來將近4個小時,不足200平米的會議室座無虛席。課後,聯利團東部戰區行政長官喬治高度稱贊︰“你們的培訓非常專業、及時、有效,尤其對于增強聯合國工作人員及當地雇員的防護意識起到了建設性作用。”. O& @$ B: K% c  y+ Y+ F/ Z+ P
/ i9 _$ N+ u' f& E% |3 y
    維和醫療分隊擔負著中國駐利部隊及華人、聯利團東部戰區近5000人的衛勤保障任務。在沒有符合標準的檢驗環境,缺少大量有效的防護器材,醫護人員完全沒有處置經驗。瘧疾、傷寒等與埃博拉癥狀相似的其他傳染病同期爆發的情況下,他們堅持科學防控,設立了利比里亞境內第一個體溫監測站,累計接診患者2100人次,成功搶救危重病人38例,隨隊衛勤保障12次。拍攝制作《埃博拉疫情防控指南》教學片,先後為2700多人進行防護知識講座18次,贈送醫療器材和學習資料2000余份,大大提高了維和人員和當地民眾的防護水平。
% ?, \# d2 Y0 H/ G8 ^+ f0 W. L
, ]6 P3 ?' y6 j4 M    在醫療分隊的努力下,成功實現隊員自身、中國駐利部隊、聯利團東部戰區範圍內埃博拉病毒的三個“零感染”。
; u5 Y) Y5 k1 W, A2 h
! G; a0 i& S. `' R' U
! F7 `( t( _, _( c% B" F+ V' q2 |8 `    “你們就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d2 e4 `; _9 v$ u! i( p

0 e# K% {8 r9 h9 h' A    “迅速啟動《埃博拉出血熱防控方案》,所有人員嚴格按照防護要求和醫療規程操作!”醫療分隊又收治了一名發熱患者。在場的醫護人員都非常清楚,盡管穿了防護服,但這名已經處于休克狀態的重癥尼日利亞患者大部分的臨床癥狀與埃博拉極為相似,而且身體表面附著大量汗液,如果存在致命病毒,感染的風險非常大。
0 F- ^4 J* k% o% E# e
' x2 D- u2 X( u4 Q  U+ K/ l    在隨後的救治過程中,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按照生物安全最高級標準進行防護。患者意識昏迷、大量排汗,並發生嘔吐,護士顧不上處理沾染在身上的汗液和嘔吐物,爭分奪秒地搶救病人。采血時,患者的黑色皮膚致使血管極難辨認,加之夜間光線不足,只能隔著防護服憑感覺沿著血管的走形穿刺。患者又因為高燒而躁動不安,手臂下意識地抽搐,穿刺時針頭幾度脫出、走偏。心電圖檢查,生化檢驗、測量血壓、體溫,采集血樣、心電監護,導尿、留取尿、便標本,擦拭身體,所有的工作,醫護人員都與病人發生著直接接觸,厚厚的防護服將醫護人員包裹的密不透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汗水便完全浸透了衣服,深深的呼氣在防護鏡上凝聚成水霧。經過診斷,病人排除了埃博拉的可能,確診為低重癥瘧疾。經過3天的系統治療,患者癥狀明顯好轉,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出院時,病人及其尼日利亞維和部隊的領導對醫療分隊醫護人員精湛的醫術和精心的服務贊不絕口。患者西勇(Ciyong)激動地說︰“你們中國軍醫就是上帝派來救治我的天使!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命!”; ?7 [, ?7 Y9 p+ o

# a: W; l* `5 k   “中國醫院就像是我的家!”
5 J1 K# p5 O1 o' G+ O! U2 e' k' N& u* S0 I/ v
    “在這家中國醫院里,那里有總是微笑著向我介紹病情的柳文晶醫生,有給我講笑話的彩超莊軍技師,還有陪我聊天的楊變轉醫生......”即將康復出院的約旦警察班迪(bandy)在與病友聊起了中國軍醫為他服務的情景顯得格外激動,“中國軍醫還特別照顧到我的伊斯蘭信仰,都是避開我做禱告的時間給我治療,並安排廚房給我提供清真飯菜送到床頭。”* E+ _" X" W1 M1 ~
) K0 o; R; ?* _& C6 v" f% W! G1 n
    記者了解到,班迪是一名傷寒患者。半個月前他被醫療分隊在飛機場前接時已經處于休克昏迷狀態,病情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時救治,很可能導致休克加重進兒出現胃腸道或腸穿孔,危及生命。分隊醫護人員連夜給予全力救治,24小時監護他的病情。
( G1 ?2 E: P1 h& ]/ g5 B4 I4 J- a" M  j
    治療期間班迪大量排汗,衣服、被褥全部濕透。分隊護士堅持每隔三小時更一次衣服和被褥,一遍又一遍地為他擦淨汗水。隨著病情的逐漸穩定,班迪又出現了焦慮情緒,並連續幾天出現失眠、噩夢的情況。醫療分隊心理服務組組長的楊變轉主動用英語與他談心,並采用“心理輔導與藥物配合”的方式對癥干預。在班迪住院的近半個月的時間里,楊組長與他一起散步聊天,一同休閑娛樂,為他講解緩解精神壓力的方法,還邀請他參加醫療分隊組織的心理放松活動。漸漸地,班迪的焦慮癥狀消失了。
" C! D. {, W5 E! \; v7 x
! @3 m& C- j; B+ q  U8 A& S    這里沒有戰火硝煙,但對身處埃博拉疫情重災區和大量艾滋病、瘧疾等傳染病毒患者活動區的中國醫護人員來說,心理上承受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醫護人員每次給病人打針、輸液、手術時都有著致命的危險。盡管如此,他們從未退縮半步,而是用中國軍人的無畏和愛心,讓所有患者感受到了信心與力量。“這里就像是我的家,這里很溫暖,很讓我感動!”是班迪住院期間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中國第十六批赴利維和醫療分隊已經圓滿完成任務回到祖國,但他們不會忘記那個特殊的戰場。在地獄惡魔般的埃博拉陰霾籠罩下的戰斗前沿,藍盔天使舞動著聖潔的雙翼,幫助患者驅散陰霾,用仁愛與智慧大筆潑墨出白求恩精神的血色浪漫!
8 W! p5 v) \# ?$ m! `# O4 c1 F( U2 b' \0 w  t! {* h. _
5 T  h7 B7 S, y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3
发表于 2015-1-10 20:00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与埃博拉患者直接接触机会频繁,滞留病区时间较长,我援利“抗埃”护理人员面临较大的风险,每一次走进病区对她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艰难的“第一针”- j: M- W( r( {, u3 ^
2015-01-08 05:03 来源:解放军报 2 c4 N1 N- y# _* W+ P) g. ^4 M
! c4 v/ i8 C/ W; s5 o. {) z
当地时间1月7日早晨,当冉冉升起的太阳给中国援建利比里亚的埃博拉诊疗中心披上一身金色时,两名留观患者微笑着向中国援利“抗埃”医疗队队员挥手致谢告别。至此,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已收治患者67例,确诊埃博拉患者5例,出院非埃博拉患者34人。( P  z) b; G# ]+ f: M8 b" d

+ X6 t9 B% }$ X. V埃博拉是一种仅微量病毒即造成感染传播的疾病,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被明确列入高危人群。为了早日控制疫情,中国援利“抗埃”医疗队全体队员舍生忘死,勇于担当,始终充满激情地战斗在“抗埃”第一线。
  _- A- j5 u& c/ W0 |6 q
- x1 z0 g: a4 \1 N一天傍晚,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刚收治的一名23岁女性患者,被确诊为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感染者,这也是中心开诊以来确诊的首例患者。消息一经媒体公开发布,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这里。
3 e2 e. h7 A/ g$ D$ v% W0 }2 j* G9 k6 `7 E
“患者急需补液,谁有把握?”当护理部主任宋彩萍现场“点将”时,室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因为大家知道,给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是个高精尖的“技术活”,抛开接触患者血液容易感染不说,病人血管因极度脱水,穿刺难度绝不亚于刚出生的婴儿。( K" ^! h1 _# F) D& J" E
) ~+ `/ o9 C6 L3 A0 v5 e
“我今天是输液班,让我试试吧!”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王莹此时站了出来。没有丝毫的耽搁,她利索地穿上防护服,戴上帽子和口罩,带着两名利方护士进了隔离区。
+ i  L0 h) M& t+ K7 i
7 g% E) s  u. d$ }0 x& \6 O在患者手上穿刺的时候,王莹尝试了半天还是没法下针,急得她一头汗水。眼看进入病房已经快20分钟了,如果再不抓紧时间,不仅患者等不了,医护人员的抗缺氧能力也要经受严峻考验。于是,王莹决定到脚上试一试。还好,一针见血,成功了!赶紧固定,推注药物。这时,医生已催促她们尽快离开,因为接触时间越长,感染的几率就越大。然而,就当她们准备离开时,由于患者不能自主活动,好不容易扎的针又鼓了。
: s$ f$ }, j1 d9 Z+ j
) Y. M' {* O8 t* A怎么办,再试一次,还是离开?如果此刻离开就意味着失败。王莹的目光此时与患者无助的眼神碰撞到一起,最终,还是责任战胜了胆怯。这次王莹选择了稳定性更好的套管针。当然,套管针也更难扎,尤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人配合才行,但是利方护士却不会使用,王莹又反复给她们讲解。最终,3个人紧密配合,终于再次成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6 `, }2 W9 ?& G8 f+ g7 g2 u6 S( A/ ~/ V6 e, j
当她们走出病房,脱掉防护服的时候,时间已过去40多分钟,严重的缺氧让王莹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令人欣慰的是,走出病区的她通过监控画面看到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k9 [) N, g+ X0 d

8 `8 n* E$ m% O, k* R* g; O/ s0 e(本报蒙罗维亚1月7日电)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4
发表于 2015-1-14 19:04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首批3名确诊病人治愈出院1 e4 @. q" A6 P3 u

. `9 z+ V; _. [6 e评论 邮件 纠错 2015-01-14 01:41:00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邹渝 张远军4 i3 {4 f8 _  _9 I  d
  重庆晚报讯  蒙罗维亚当地时间1月12日,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传来好消息,3名确诊埃博拉患者治愈出院。这是解放军援利医疗队治愈出院的首批确诊埃博拉患者,也是中国援非抗埃医疗队中治愈出院的首批确诊埃博拉患者。3名患者分别为两名年轻女性和1名7岁男孩。
9 R8 ^% Y5 B4 h+ [0 K6 w0 ~8 ]. G
  重庆晚报记者 邹渝 通讯员 张远军 姜恒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5
发表于 2015-1-16 13:42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是人类已知最可怕的病毒之一。战斗在抗埃一线的中国军人是怎样一群人?
% a# b; g# q' B, k. z: W当地时间14日晚,中国军队第三批援塞医疗检测队的先遣队员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在他们出发前,记者赶到了他们的抽组单位、解放军第302医院,一探究竟—— 走近“抗埃勇士”) ?8 h: C. i1 P9 H: A% ]0 q$ c3 r
2015-01-16 04:07 来源:解放军报  0 p6 v5 h4 P0 O2 W" ?

' _$ e, x; y+ g" w! b% _  v6 |5 D% P( y队员:常年和传染病打交道,年龄最大54岁最小18岁
2 R' t: R$ y, w6 j9 W2 l9 o8 E, X, S* U) h3 b" S* x
解放军第302医院是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传染病医院。前往医院的路上,有人就半开玩笑地说:“今天咱们要去的可是高危场所。”然而,进了大门见到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长段惠娟时,她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紧张。一打听才知道,她已经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工作了20多年。
3 K' h# e: L) P: ]0 L- c! Y
, t: ?/ `0 @! H, n. k' U“队员们和我差不多,都是常年和传染病打交道。”段惠娟介绍说,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共有43名队员,男队员22名,女队员21名,其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18岁。队员们分别来自感染性疾病、重症医学、感染管理、临床检验、感染护理等专业,大多参加过抗震救灾、抗击非典、防控甲流、亚丁湾护航等多样化任务。
3 i$ @' K6 R- T/ X! d+ u( p+ {7 W" q% S
走进医院大楼,一面布满请战书的展板格外醒目。段惠娟说,尽管不少人有实际困难,但302医院所有军人干部都写了请战书。就以第三批援塞医疗队为例,舍小家顾大家的队员比比皆是:医疗保障组队员詹宁波本已定了春节和爱人办喜事、后勤保障组队员于宏毅的小孩出生不到两个月、指挥组队员孙业勤出发前一天当上了爸爸……
2 k+ Z$ L# M) m( X- h! s- d7 s2 v- |0 s: t5 n/ r/ n
临行前,孙业勤给女儿起名“爱爱”,寓意人间大爱,而这也正是全体医疗队员无私胸怀的生动写照。5 L; e6 c) A6 C  r3 C% r4 X: V

, \4 r5 n3 y, T/ Q% Z7 P训练:从站军姿到耐高温,充满种种想不到
" e$ t% d& L$ d) A- j/ K! D
$ @7 s" J7 v( M, C) L“出国前,医疗队员都要进行哪些准备?”关于这个问题,段惠娟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从军姿和体能开始。”2 {8 r+ ]  a8 L  E! H% @

: l# V) u, B& |" H她解释说,抗击埃博拉就是一场严酷的战斗,战胜对手要有强健的体魄。最近一个多月,医疗队全体队员每天都要进行队列、器械训练。
4 E* O  `, k6 n3 A9 b" B2 O
5 E% P. d6 y; C  k5 J当然,专业技能训练也必不可少。从组建开始,医院先后对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全体队员进行了埃博拉防控、西非常见传染病、穿脱防护服、实用医学英语、当地风俗、个人心理等专业的培训。
6 E7 w: q; m# h6 B4 A" d4 u5 a+ ~, r5 E2 l+ q% r5 u" M) V# T
来到302医院卫勤模拟培训中心,眼前所见又让我们吃了一惊:为逼真模拟任务区环境,这里几乎按原样复制了一所援塞留观诊疗中心。考虑到第三批援塞医疗队的任务期将是非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培训中心内也是热浪袭人,至少有30多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真不轻松,就拿穿脱防护服来说,每一次,受训队员都要经36道流程,穿上多层防护服,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孙志强形象地说:“这好比在桑拿天穿羽绒服逛街,太减肥了。”
- n1 @. a+ H- C0 J$ `9 s1 q9 D9 {6 f/ O# c6 W& {5 W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从坚持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到两小时,队员们在高温中训练的时长不断增加。尽管汗水打湿了脸颊,衣服贴住了身体,可没有一个人畏惧退缩。; f4 I5 U, L0 V) a! R
' v( {" p6 z, _6 ?4 ?4 B
除了在留观诊疗中心工作,抵达塞拉利昂后,队员们还要外出执行任务。为此,国内强化训练期间,他们经常被拉到野外,进行勘察地形、搭建营地、转运伤员、检测标本、疫区消毒等课目的演练。6 h( p; P% r0 g$ t
4 M1 F* A* b3 [* l, ]0 z  |+ z
考核:每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不达标就换人
+ r, {: S8 H/ l* P6 C! J2 E! g3 Q) L  U# h- u/ G  y. W, O
世界卫生组织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西非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或可能感染病例20972例,死亡8259人。
9 L& R; i) U9 @) z* m
/ q+ y8 H3 A$ w& T( b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成员、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赵敏告诉记者:“埃博拉是最高等级的病毒,出征西非,我们将面临非同以往的严峻考验。这对我们的个人身心、战斗意志、防治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2 x# C2 [  W0 g' d4 |
# d8 Y+ Q2 `1 O“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接诊患者,还包括对塞拉利昂的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培训,帮助当地人民提高自身防控能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教官李可萍说,为了不辱使命,在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期间,医疗队实行每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的制度,受训人员不达标就会被替换下来。
' b+ C1 w9 |1 o" G* P5 R' G; G
: |$ ~8 K  M/ I4 B. _& L4 L' c“在各种考核中,考官除了严格把关外,有时甚至故意‘下套’。”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刘翀回忆说,有一次穿脱防护服训练,李可萍故意将一件破了个小洞的防护服塞进他的包里,就是想看他能否发现问题。
/ P% r, x' u: }9 j' q* T
7 k; \  X0 p7 L+ q“最终确定的43名队员全部在考核中成绩优异。”段惠娟说:“这次出征,我们有信心继续实现中塞双方医护人员‘零感染’、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的目标,做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医疗队。”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6
发表于 2015-3-6 10:53 |只看该作者
我们堵住了埃博拉
) M2 H" |$ K. Y0 I; d2015年03月06日06:59 中国青年报
* ]$ `' s$ z" z  \: T
5 j0 Z5 j* x7 g; @  本报记者 雷宇 邢婷 周凯《中国青年报》(2015年03月06日T02版). M- h" D$ u# {5 f7 o* T$ d# i

; u# y( D' q5 a1 t5 d! L) j  “总理在报告中专门提到了这件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计委应急办主任许树强言谈中透着自豪。
# p/ @4 r$ i$ l1 ]" |) ~& H. O# [( k8 |/ B" K
  政府工作报告第7页中,专门写道,“积极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有效防控疫情输入”。这是继2004年非典疫情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出现重大疫情防控。这一次,无疑是打了一个大胜仗。: H' Y' Z1 X2 F. L

3 n/ A: z7 b5 h  许树强说,目前我国完全做到了“两个零”——零输入、零传染。
% \  E9 F3 F3 m" @6 }& }$ {" H: i; Y" T) G( j$ e. e
  在他看来,把这样一个传染病的疫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是医务水平,而且是一个国家防控烈性传染疾病的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N, o3 i% M2 S- I7 Q! @- ]2 f

  q% t  }8 r' s$ Q: M0 H4 X  2014年2月,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大规模暴发,今年3月初,在西非已造成9792人死亡。
! u% [6 n# D* ?5 k/ w/ M
3 P# _" h3 {, Z4 R  曾以“中国政府援非抗疫高级专员”身份出征的许树强介绍,中国防控非典的经验在这里大显身手,“最重要的是隔离,一下让发病率下降了;接下来的有效治疗则不断拉低死亡率,人们的恐惧就下降了。”/ Y- v& v  }; H

5 K+ L6 J" D3 Y  许树强介绍,今年1月份后,发病各国每天死亡人数基本都在个位数,而此前最危险的时期,有些国家甚至每天超过百位数。
% V' _/ x3 x8 \. F8 c7 ^3 Z$ J/ J' B% H
  他曾亲眼目睹这样一幕场景:当地一个小孩被埃博拉病毒感染,中国医生为他治疗,他稍微有一点力气了,就去帮着打扫卫生,做一点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感谢。
* o; E- F2 V/ v% h  V8 M# x& g* c% v# N. F% ?
  全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大量的政务、商贸等交往中,包括美欧很多国家都有埃博拉病毒输入,我国为何能坚守“两个零”?3 k* ~& l% _& j* \3 n) k  i

- p, ^- ^( u6 P# F- E  许树强分析,这得益于非典后我国对传染病意识和投入的增强。4 ~7 _& ^; e" O

3 O6 K. |' c+ Z, A. E8 D* E6 J  经历了非典的灾难,我国在急性传染病的防控上,如禽流感、甲流等,整体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提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明显增多。/ m% s! p& U7 u9 i% _' e6 n

: A% o0 x+ v% b. {4 @; s  许树强举例,2009年的医改中还没有明确用在公共卫生上的费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费用从人均35元增长到40元,“这样的数字乘以我们人口基数,再加上地方财政等,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3 m/ n$ Y, Z: ^2 }# K& F. _4 `
% c4 @* x$ T) O: D
  而早在去年3月份,我国即开始了对西非等地的华人华侨防控培训。
. F' T  n' Q& u
# n0 \( D! a3 ~$ n  O5 a  y  以2014年广交会为例,大量非洲公民往返,之所以没有出现输入和感染病例,许树强将原因归纳为:第一道防线是外交部的签证,确保摸清来自疫区的外国公民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接触史;第二道防线是严格的出入境检疫工作;第三道防线是同来自疫区的外国公民保持畅通联络。
/ Q* _3 ]2 @8 P5 T  A% e) C0 ]6 t4 t# o( v2 H
  援助之外,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谊深藏在这样的细节中,“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一些国家对非洲关闭了大门,但我们并没有把国门关上,只是把关严了。”
" j. H4 L$ `1 I- {7 n7 U" H/ j; c' }% L: u) M) `1 z# H# s% e( C6 }; u8 V
  “可以这样说,埃博拉离国人并不远,但是我们的防控网织得非常严密,国人对埃博拉不用恐惧。”- [1 P4 {- k; [* Z1 H( ]
, G* Q/ N9 j8 b  b, E% Q$ w
  连续8年政协委员履职的经历,做医院院长时,他老是谈医改、医疗服务。许树强笑言,这一次带来了提案,是加强最基层地区面对疫情的应急能力建设,“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7
发表于 2015-3-26 15:25 |只看该作者
柳叶刀》发表中国埃博拉疫苗试验成果:提前2周接种可免疫
, m8 M  i6 q: ~+ g5 \2015-03-26 13:15:00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8 C$ ~1 H! ~' k
$ {7 c2 ~& T: Y( @
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立即启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CFP 资料" D: q; C* S9 H; {9 E
       新华网北京消息,记者26日从解放军总后勤部获悉,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全文发表我国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I期chengu临床试验研究成果。
  @5 l/ l( s/ L. Q       疫苗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创新团队和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立即启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总后勤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运用特别审评程序,确保世界第一个2014基因型疫苗进入临床。( [2 s. }5 M: Z0 n. x
       记者了解到,疫苗临床试验由江苏省疾控中心研究员朱凤才主持,在泰州中国医药城完成了对120名志愿者的剂量递增、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性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接种后14天细胞免疫水平达到最高,28天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提前2周接种可以实现免疫保护。- \) N# O9 y, `3 }" L
       据悉,目前美国、加拿大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埃博拉疫苗均为1976基因型,系液体制剂,需零下80摄氏度冷冻保存和运输。我国的疫苗为2014基因型,针对性强,可应对当下的埃博拉疫情和今后的疫情防控;稳定性好,首创冻干型疫苗,常温下可稳定2周以上,适合西非热带地区使用,并具备大规模生产技术条件,满足疫情防控急需。# C* |0 G: ~# J! l+ O' Y
(原标题:《柳叶刀》发表中国埃博拉疫苗试验成果:提前2周接种可免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8
发表于 2015-3-29 16:40 |只看该作者
中国抗埃博拉药物治好25岁英军女兵0 ~6 G( v/ s2 ?: E* ?
& D4 |9 d# L  s' l& V- _% N
2015-03-29 15:28:00人民网 分享 : K& r0 a0 U4 _2 _- E2 p# P& K
: |& l) L, Z4 x0 L2 l
& C+ @, |2 d" ?, Y9 |
  人民网3月28日讯 据BBC报道,被检验感染埃博拉的一名英军女性医务人员,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在被确认已经没有病毒之后出院。
  b5 v9 S* ~7 r  r) s % I$ {7 _' c8 V7 w' J
  安娜·克罗斯(Anna Cross)此前在伦敦皇家自由医院接受治疗,她是世界上第一名接受中国制造的实验性药物MIL 77治疗的患者。院方表示,他们是在非常谨慎的考虑下,选择使用这个实验性的药物。
4 F4 p8 L$ C; ~, n$ A. ?
  a1 u% F4 Q4 ]6 N0 d2 Z: B" @  25岁的克罗斯是在塞拉利昂执行医务工作的时候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她表示自己并不了解感染病毒的原因,英国卫生当局宣布将检讨协助对抗埃博拉的英军医务人员的标准操作程序。她是第三名对抗埃博拉疫情而感染病毒的英国医务人员,之前的两人在返回英国接受隔离治疗之后也都复原出院。
* f9 Y8 H$ H; k4 W8 }7 @3 O9 G0 _- s" a
$ O: l5 Z3 m& q: W- }# J- U: o

5 D7 P2 H/ @3 T' K* ?  j+ V  伦敦皇家自由医院的医生表示,对她最终完全康复出院感到高兴。克罗斯自己表示,她非常期待正常生活,“像一般人一样吃东西、看电视”。(老任)' k8 g3 Y, o. y% c  Y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9
发表于 2015-3-31 11:22 |只看该作者
英国护士称草莓助其逃离埃博拉病毒
& J" H" A% ^6 D9 \5 }) V% Y8 X2015年03月31日 10:09    来源:环球网   
* k  k, I) R: t8 F& f, E, x/ {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7日报道,此前被检测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一名英军女性医务人员安娜·克罗斯(Anna Cross)已被确认痊愈出院,在接受采访时,安娜称是草莓帮助她渡过了难关。, x. c; ]" H- }5 w* @
  安娜·克罗斯在伦敦皇家自由医院里接受了采访,当被问到是什么帮助她渡过难关,安娜回答:“是草莓,我估计吃了10篮子。” 她还表示:“一群了不起的医务人员挽救了我,非常感谢军队和英国国民医疗机构,若不是它们提供帮助,我今天就不会在这里了,多亏它们,我还能活着。”此外,她称当她被确认没有病毒之后,高兴的哭了,称草莓帮助她熬过了这一切。
+ L8 w( c% L9 {1 x  A  c" b  据报道,安娜·克罗斯是世界上第一名接受中国制造的实验性药物MIL-77治疗的患者。院方表示,他们是在非常谨慎的考虑下,选择使用这个实验性的药物。MIL-77类似于另一种药物 Z-Mapp,英国护士威尔·普利(Will Pooley)就是接受了Z-Mapp药物治疗后痊愈。负责治疗安娜·克罗斯的迈克尔·雅各布博士表示MIL-77和Z-Mapp比较类似,但雅各布博士同时也表示,这并不意味MIL-77这种药物一定是埃博拉的克星。“由于只治愈了一个病人,因此我们目前无法得出是MIL-77可以治愈该病毒的结论,它必须得到更广泛的实验。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药物是有帮助的,治疗进行得非常顺利,它没有造成副作用,我们很高兴使用它。”5 y8 l3 q+ \/ X! ?
  报道称,25岁的克罗斯是在塞拉利昂执行医务工作的时候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她非常期待能够正常生活,希望自己“像一般人那样样吃东西,看电视” 。8 h, a5 A* @7 X" K) o
(责任编辑 :石兰)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30
发表于 2015-4-4 18:23 |只看该作者
中国建实验室研究埃博拉等病毒:日本或落后
/ X) ^3 Z7 G! y8 ^2015-04-04 17:10 来源:参考消息网 
9 v1 B! I5 g( j, P4 D0 R! J  外媒称,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2015年内建成具有应对最危险病毒的全球生物安全顶级实验室(BSL4)的工作。这一实验室将使用日本都未曾使用过的最尖端设备,作为研发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地。5 g$ Z, d6 Y" A# m- W* }3 F

4 e! _# [$ U: n. J/ Y3 j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2日报道,按照计划,未来10年同级别的实验室数量或将增加到5个。中国的目标是通过在高科技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才引领亚洲的传染病研究。0 s- A# ]% q0 v! ^! b
8 Y5 I6 ]0 D" n5 ]7 v
  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投资1.2亿元人民币在湖北省武汉市建设的新实验室用来研究国际标准标注为最高生物安全等级的病原体,即BSL4实验室。据中科院方面介绍,该实验室将是亚洲首家可以供民间使用的开放型BSL4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还得到了法国医药行业巨头生物梅里埃公司和巴斯德研究所的支持,将引进最先进的技术,涉足领域从传染病的基础研究、诊断直到疫苗开发。
2 r2 H% {4 p$ U0 o, P; G, V6 s- ]+ K: H$ z( C
  埃博拉出血热和天花等危险病原体的研究也将成为可能。在埃博拉流行的非洲地区有众多中资企业,访问中国的疫区人员也较多。如何防止病毒流入或扩大传染也是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 w4 ^$ \$ @4 H& @* L8 k
* y3 i' `  C! p, B/ a3 ]4 C! t, d& I) q
  尽管台湾地区和新加坡也有类似的实验室,但均为军方专用,原则上不对民间开放。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和长崎大学等也就建立这样的实验室有过研究,但因周边居民的反对而未能实现。
& b0 |2 c& ~# m# v! ^6 }, G% q: h" P' ~, X9 `+ b( B6 n2 s. s9 R
  中国有过禽流感等特殊传染病流行的经历,因此决定尽快建成由国家主导的BSL4实验室。未来每年的投入规模将达到数百亿日元,除了将实验室数量增加到5个以外,还要强化包括人员在内的传染病应对措施。
! g2 A5 E4 l, l
) |7 l; ?. H% |: I4 ]  报道称,中国在传染病方面下大力气也有在安全领域对抗美国的目的。中国希望自己成为“亚洲的最尖端基地”。日本很有可能在这一领域落后。返回光明网首页  O5 }" [7 D& Q% e, `3 O1 D
+ w6 J+ {! i) V& [
[责任编辑:吴劲珉]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1 22:21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