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87703|回复: 35
go

中国人为什么不关心埃博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7: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中国人为什么不关心埃博拉?2014-10-16 16:02( s) C8 f6 U) Z. D4 s
来源:凤凰大参考 作者:陶短房% N: ~/ O; j) U  O

  o+ l+ M1 h" N. @: Q# u

: n) g9 x# Z) N% a, W; p

2014年3月,埃博拉的幽灵又开始在非洲大陆徘徊。据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报告,截止10月5日,埃博拉疫情已在塞拉利昂、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7个国家造成7399人确诊感染,其中4033人死亡,最严重的利比里亚,死亡人数高达2316人。

本轮疫情之前一直在非洲境内传播的埃博拉疫情,自然也成了“野蛮人的瘟疫”。  

更为可怖的是,9月底10月初,欧洲和美国分别有患者被确诊为感染埃博拉病毒。一时间,国际舆论一片大哗。欧美媒体、公众一下子从对埃博拉的掉以轻心,切换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模式。

然而中国民众依然淡定:尽管早在本轮疫情开始之初,中国就向疫区捐钱、捐物,一些公派或参加民间组织的医护工作者也投身到抗击埃博拉的第一线,但国内舆情、网络,对此却有些不冷不热。

这究竟是为什么?

) O$ o, g8 g+ I' Z% E8 S' d

错误观念:疫情远在天边

1996年,香港导演王晶拍摄的电影《埃博拉病毒》,推出时间适逢埃博拉疫情在多媒体时代第一次大规模爆发。这部“应景之作”通过正版、盗版风靡内地,令许多人生动形象(当然远未准确)地了解到这种“世界杀伤力最强瘟疫”的可怕。但毕竟疫情“远在天边”,中国人并无切肤之痛,如今已很少有人记得那些曾经令人恐怖的电影内容镜头——更不用说记得那些真实的恐怖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非洲和中国间的经贸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产品、工程队和技术人员遍布非洲大地,而在中国广东、浙江等地也工作、生活着数以万计非洲人。尽管如此,中国人与非洲人间的关系,却远非看上去那么亲密。

/ t' E( ^5 Y$ }! b. x5 R- o

0 S3 S5 S8 }) D( \8 `
; L7 {2 g5 f! a3 b8 h

2014年10月7日,塞拉利昂的志愿者们正在掩埋一名感染埃博拉病毒去世的患者的遗体。

一些非洲当地人曾抱怨,中国人在非洲虽然努力工作,但“不带家属,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不打算在当地定居,也不怎么和当地人通婚”,很多时候过着“关起门来,自成一统”的生活,对非洲人及其生活既不了解、也不打算了解。

而在中国,也的确有许多人一方面从中非经贸关系中直接、间接得利,另一方面有意无意地对非洲和非洲人隔膜、歧视,将非洲看作“野蛮之地”,将非洲人看作“未开化的人”,而本轮疫情之前一直在非洲境内传播的埃博拉疫情,自然也成了“野蛮人的瘟疫”。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看似残忍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一线志愿者都表示,糟糕的卫生状况、卫生习惯和医疗条件,是埃博拉疫情在非洲一而再、再而三肆虐的帮凶,而在工业化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上述情况要好得多,埃博拉疫情的传播也就自然受到抑制。

不仅如此,埃博拉潜伏期短(2-21天,但通常仅5-10天),致死率又特别高,许多证据都表明,这种高致死率和快速发病特质,加上病毒孵化期过短的特点,反倒抑制了其传播,因为大多数感染者还未来及再感染他人,就已死于非命。这种特质让此前的疫情总是很容易被“封闭”在非洲本土。这也让普通民众觉得,埃博拉于己无关。

9 O9 {" y: Y' p8 C1 }: Q

社会环境:缺乏“正能量”传播

对于此次埃博拉疫情,中国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关注和投入,其实是比较早的。

今年3月、5月、8月,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政府三度向疫区捐赠,当9月底、10月初传出疫情发展的新消息后,中国有关方面再度表示将追加援助。

与此同时,从中国各地、各大医疗机构紧急动员的一批传染病专家、医护工作者也已经或即将投入疫区一线,加入到当地医疗部门和国际社会应对埃博拉疫情的行列中。

除了这些官方、半官方援助,一些中国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则加入了“医生无国界”等民间组织,投入到非洲疫区一线。

在应对埃博拉方面,中国能否自信地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为了应对疫情,中国人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不少一线医护人员、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远离家人,冒着风险奉献,且已有人为此感染上了埃博拉疫情。

但鉴于前述种种原因,国内媒体、网络和公众、社会,对这些人、这些事,同样或多或少抱有“与己无关”的心态,少有关注,难成热点,即便偶尔提几句、看几眼,也未必放在心上。

不仅如此,中国对非传统的医疗卫生援助模式——“中国医疗队模式”也需与时俱进,才能适应非洲当地的新形势、新需要。“中国医疗队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集中布局、统一管理,自成体系,这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可取的,但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却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尤其是“宜缓不宜急”,即适应当地一般条件下的医疗保健需要,却不适应应对如埃博拉突发之类的大规模疫情,难以和应对这类大规模疫情所必须适应的,与当地卫生机构及国际间援助组织大分工、大合作的体系、模式接轨。这在很大程度上既制约了援助的效果,也影响了“正能量传播”。

此外,某些商业医药机构、个人照例将埃博拉疫情当作“捆绑销售”的平台,借机宣扬、渲染自己所谓“包治埃博拉的独门秘方”,这种极不严肃的做法不仅令中国、非洲许多人反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公众对疫情和真正危险的关注度。


: s/ h$ Q& [2 m' \) j

严峻现实:危险近在眼前

随着9月底、10月初欧美猝然发生埃博拉病例,相关国家已启动了相关应对措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开始监控来自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乘客体温。波士顿地方媒体日前报道称,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一次性发现了5例埃博拉病毒疑似感染者,均来自阿联酋航空公司起飞自迪拜的同一架次航班,这加剧了美国航空股板块大跌。之后更新报道证明这些人只是流感症状,并且没有在近期到过西非疫区。

欧洲方面,英国各个主要机场也开始体温监控。英国首相卡梅伦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阻止病毒传染到英国。

% B$ e* N" }3 N; G3 c" [+ W

' K# c2 y: C7 h3 \4 a) ^
4 l1 O+ `: W. V& L/ [2 f

2014年8月11日,德国柏林一家医院的医疗人员正在进行消毒程序演练。该医院准备收治埃博拉患者以及疑似患者。

然而欧美出现埃博拉病例的现实表明,即便是发达国家,在应对恶性传染病疫情大规模蔓延方面,也仍然存在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如隔离区设施简陋,隔离措施马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设备不到位,护理经验匮乏,操作不当等,人们原本以为可以倚仗、万无一失的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发达社会文明程度,事实上也未必总那么保险。

与这些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无论在医疗卫生体系或公共卫生习惯等方面,都尚有很大差距,就更没有理由对埃博拉疫情麻木不仁,盲目乐观。

一如许多专家所分析的,包括中国在内、非洲以外世界此前的乐观,很大程度上基于“防护到位就可高枕无忧”心理暗示,但马德里、达拉斯刚刚发生的“自传染病例”表明,这一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埃博拉的确比艾滋病更危险,因为后者只要生活检点、注意防护即可避免被传染,而前者则只要有接触就可能感染,且可以通过航班在一夜间传播到千里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数百万中国人生活在非洲,约1万人生活在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有专家就认为,不能排除病毒波及亚洲的可能。特别是中国与许多国际城市有许多联系,人员往来很多。一旦出现类似马德里、达拉斯的情况,在应对埃博拉方面,中国能否自信地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9 `/ R* Y0 z! I0 N

提高意识:应对“世纪瘟疫”

如前所述,埃博拉疫情对中国、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如果继续抱着事不关己、麻木不仁的态度,把埃博拉疫情看作无关于己的他人痛痒,对疫情或掉以轻心,或盲目恐慌,于己于人,都是十分危险的。抱着客观、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进一步完善健全医疗制度,改善社会卫生习惯,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传播力度,避免以讹传讹的“末日大片式恐慌”,才是国人面对埃博拉应有的态度。

“地球村”时代人们的足迹遍布全球,感染和交叉感染上“天涯海角”的疫病,已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如前所述,此前埃博拉的传播范围之所以较小,和其高致死率及病毒寿命周期短有关,但病毒是变异极快的微生物,一旦出现传播能力更强的变异品种,而人们尚未做好准备,后果将不堪设想。

别以为瘟疫只是“不文明世界”的专利,别以为他人的不幸总是离自己很远。

如今,埃博拉已被安上诸多“标签”, 21世纪的“世纪瘟疫”,下一个艾滋病,21世纪的“黑死病”。随着西非埃博拉死亡人数突破4000,美欧埃博拉防线相继失守,埃博拉疫情又现升级势头。面对潜在的埃博拉传入风险,中国应该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同时也要做好科普和卫生预防宣传工作,避免出现恐慌情绪。

更为重要的是,别以为瘟疫只是“不文明世界”的专利,别以为他人的不幸总是离自己很远。今天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贫困、落后,无力单独对抗病魔,国际组织、志愿者的力量也相当有限,需要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帮助和投入,这不仅是为了救当地人,也同样是为了自救——曾几何时,“文明世界”也将同样源于非洲的艾滋病当作他人之痛痒,最终自己却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一幕,绝不应在埃博拉或其他“文明瘟疫”上重演。

' s- m& E& P# a, H0 `5 B, v( N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4-10-17 08: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4-10-17 09:03 编辑 " z  X2 t0 p9 G* |+ l: O7 F1 `

9 z* H: H; G9 u7 {

( c: X" e7 S% L7 X6 }
全球疫情地区

: _# p1 h8 B. E' s  w$ x: f; {; k

- ~6 [7 ~; N# d$ ^$ `# b, y


8 p/ N( k  w2 R- Y8 [每周新增病例

  X- z( O; }5 c% H


; _$ ]# D0 r4 t9 `- w  f累积感染人数(对数)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8  
藤椅
发表于 2014-10-17 09:54 |只看该作者

Rank: 1

积分
33 
威望
33  
包包
255  
板凳
发表于 2014-10-17 10:20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也不能说中国人不关心,起码有9个课题、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正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检测方法、诊断试剂开发、疫苗和药物等。而且现实点说,埃博拉在非洲的肆虐主要还是由于卫生条件太差所致,在中国这样卫生条件较好,而且有情况一定会严防死守的地方,基本没有传播开来的可能性。如果这还不够,那只能说,中国人有太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应付,既然西方已经动员起来全面抗击埃博拉,那我们做好后勤工作就好了,事业总是要有分工的。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450 
威望
450  
包包
1787  

优秀会员 帅哥研究员 积极份子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报纸
发表于 2014-10-17 10:22 |只看该作者
顶起,很需要防护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地板
发表于 2014-11-1 10:38 |只看该作者
专家警告埃博拉可能传入中国 应进一步加强防控
    # ~/ r  p% S$ n3 m7 h) {% p9 x) c
    ) v8 t5 P+ c% n$ J, Y' Q. E
    ! I# g9 Q3 @2 e3 e. o; S
' \2 `; D. Z4 A+ ~) d
9 Y( b  y# a0 Y7 {- X
8 B# g  @- x, t/ R8 B- G4 Y. U
2014-11-01 06:11:08
% A0 v7 d$ ?8 ^& U7 P4 m来源:南方都市报/ m/ j# h3 {; O% Z. F5 T+ X

4 u$ `- P+ b' R3 M! z

$ l( N6 N% E  Q, G" K7 s7 o; \+ d
& X4 t6 K0 U# h% f" O: k1 I$ f" Y
2 L. _: d0 x& j5 x, p
比利时微生物学家彼得·皮奥特10月30日说,鉴于大批中国工人往返于中国和非洲之间,他担心埃博拉病毒可能会传入中国。" e7 W+ e# b2 ^- c
0 p$ i/ l! _( Z# o$ b+ U

2 a  I5 m% ~7 h5 ^$ ]7 l

  应进一步加强防控

  皮奥特1976年曾和同事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并为其命名。他当天在东京出席一个有关埃博拉病毒的研讨会时说,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中国在防控传染病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更加公开。但他认为,对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传入,中国各大医院还应进一步加强防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0月28日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做好国内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中方加强了对入境人员的体温测试,做好相应防疫准备。目前,中国国内尚无埃博拉病例报告。

  年轻人更易战胜病毒

  新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些医护人员在塞拉利昂某医院的观察结果,他们共接诊了213名出现埃博拉症状的病人,其中有106人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

  研究表明,上述埃博拉患者的潜伏期通常为6到12天,与此前的观察结果相似。在研究过程中,19人失去联系,其余87名病人中不治身亡者约占74%。幸存者中,21岁以下患者的死亡率为57%,而45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高达94%,介于两者之间的患者死亡率为74%。性别对死亡率似乎没有影响。

  患者的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疼、乏力、眩晕、腹泻、腹痛、咽喉痛、呕吐和结膜炎,仅有1名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其中与死亡最相关的症状是腹泻,腹泻患者的死亡率为94%,无腹泻的患者死亡率是65%。此外,患者血液内病毒越多,病情就越严重,越容易死于埃博拉。

  基因影响患者存活率

  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10月30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基因也会影响埃博拉患者的存活率。

  此前埃博拉研究多使用猴子,但新研究在最高防护等级的实验室中培育出了一种可用于埃博拉研究的小鼠。在实验中,70%的小鼠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出现症状,其中超过一半死亡;19%的小鼠感染后体重下降,但两周后自行康复;另有11%的小鼠对埃博拉病毒有部分免疫抵抗力,其中不到一半死亡。这与目前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特点类似。

  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幸存小鼠的T IE 1基因和T E K基因比较活跃,这两种基因会促进血管修复和抗感染白细胞的生成。而死亡小鼠体内促进血管炎症和细胞死亡的基因比较活跃。

  负责这一研究的华盛顿大学病毒学家迈克尔·卡茨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的数据表明,基因因素对埃博拉病情的结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华

  特写

  女护士骑车叫板隔离令

  从埃博拉疫情重灾区塞拉利昂返回美国缅因州的女护士凯茜·希科克斯10月30日拒绝继续遵守当局要求其在家中隔离的命令,当天骑车出行,以示对抗。她的律师称,尚未收到法庭要求强制执行隔离的命令。

  希科克斯现年33岁,先前参与“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塞拉利昂的工作,曾护理埃博拉病人,本月回国时检测埃博拉病毒为阴性且没有任何症状。从她乘飞机抵达新泽西州纽瓦克机场后,就被强制检查,然后送到缅因州家中隔离。

  按照缅因州要求,她应在家中自我隔离21天,至11月10日结束。但她认为这种做法过度且侵犯民权,10月29日要求当局于次日解除禁令,否则就自行解除隔离。

  希科克斯10月30日早晨骑车离开位于缅因州小城肯特堡的住所。电视画面显示,她与男友泰德·威尔伯共同出行。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希科克斯头戴头盔和身穿其他骑车装备,骑行大约5公里,在离开住所时,驻扎在其住所外的警察没有试图阻拦她。

  缅因州州长保罗·勒佩奇的办公室说,州长对希科克斯步行出门、跑步或骑车都持开放态度,但不能进入公共场所或靠近其他人1米之内。

  希科克斯的律师之一诺曼·西格尔支持希科克斯骑车出行的决定。不过,他指出,希科克斯没有进入城镇中心,以防“吓到人们”。 庄北宁

8 ~# z6 |' m; |" r- j6 L. I2 D
, B; I0 R6 t& p0 X" d

! O! l3 t3 s5 S6 M8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7
发表于 2014-11-18 09:18 |只看该作者
通讯:埃博拉留观中心中塞医护人员“零感染” 3 h. h* M; @$ L/ R) v( n
* \! }4 \, w% n9 W
2014/11/17  
# x. }% A' N" p  a $ H  C4 e. V  q% K& l
   新华网弗里敦11月15日电 “由于防护科学、操作规范,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目前没有一位中方和塞方医护保洁人员在工作中感染埃博拉病毒,也没有人因心理问题退出队伍,这让人欣慰。”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医疗队队长李进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 e' Y8 r, o7 K3 ?" S; O& Z
- {9 N6 G1 ~) B  s) S# y
  据塞拉利昂卫生部数据,截至11月6日该国已有埃博拉确诊病例4193例,其中死亡1110人,该国单月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 Z! V9 `8 l0 z, `+ @4 u2 r, w9 _$ u6 {. j( n0 l
  与此同时,截至11月7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拉利昂医疗队负责运作、位于首都弗里敦市郊的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自10月1日正式收治留观病人以来,已收治留观患者近300人。
6 m! b9 Z6 r+ p! |/ x- U) i4 G" o. v5 H1 V1 Q: ^% J
  李进说,“这里是塞拉利昂目前日均收治病人最多、住院病人最多的留观中心”,“也是处于埃博拉防控网络中心位置的关键单位”。自开始接收病人以来,队员们一天也没有休息过。
8 E/ t/ _. v! u: n% N% \) s0 P8 M  m$ Z+ y- R
  塞拉利昂目前仍是埃博拉疫情重灾区,该国感染者几乎占到全球感染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大量身处偏远地区、没有就医的患者未被政府统计。“塞拉利昂目前面临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都很缺乏,政府也缺少应对大规模烈性传染病的经验,”李进说。
3 N% E- w, N( ]7 i, o; j4 H* ^$ H& p# E7 g( ]3 Z4 w
  截至11月5日,塞拉利昂医务工作者感染埃博拉病毒人数已达128人,其中102人死亡。李进表示,“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感染风险高、工作压力大,但由于防护科学、操作规范,留观中心目前没有一位中方和塞方医护保洁人员在工作中感染埃博拉病毒”。) d' l8 `0 A& s1 t/ h6 |
! x9 C0 P9 [- u* |1 s
  “每一次进出病房,我们都当作第一次来看待,绝不松懈。”刚刚从一线下来的治疗组队员闫涛说,由于至今仍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效药物,队员们心中不免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队员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我们对塞方工作人员的培训也一直在工作中伴随着,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每周还组织安全例会。”
, S5 b% a  g2 m! r% p8 f5 r
9 o0 f7 L, Z9 v  自9月17日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后,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先以最快速度将中塞友好医院改建成达到烈性传染病收治要求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并对塞方医护和保洁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及技能培训,确保他们都能进入临床一线开展工作。随后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于10月1日正式启动。
8 u# ]6 s! J9 a' }) i% R) K- D# z% \- B; q; ^, d3 W: n9 U* U
  李进说,医疗队“工作非常繁忙,面临着极大风险和挑战”。每天主要工作包括接诊留观病人,诊疗护理在院病人,转出确诊病人,指导和监督塞方工作人员开展消毒防护工作,培训塞方工作人员,与塞方埃博拉疫情指挥中心协调标本采集、病人接转和尸体转运,参加塞政府及国际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等。
: f9 v3 q4 S; e
: G& ]" J6 J& k: h2 g5 K6 x. m! u) o- ?% ]  “但到目前为止塞拉利昂疫情还没有缓解迹象。医疗资源不足,床位不足,将对疫情防控产生一定影响。”李进说,就中塞友好医院留观中心而言,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难题。4 S2 q8 s0 u8 C% ^& V

3 t( ?4 x5 B, U, x  首先,缺乏医疗物资。虽然目前医疗队从中国带来的常用医药物资可满足基本需要,但仍会发生供应不足情况,尤其是防护用品和保洁工具等,塞方供应难以及时跟上。水电供应也存在困难,留观中心要自行发电,每日还得联系送水车买水。9 _, k; f4 t' v% r+ n' s7 t6 |
: i$ P+ Q+ f6 _' K7 ?, z3 t  V
  其次,收容病人压力不小。弗里敦是埃博拉疫情高发地区,每天都有不少疑似患者等待住院筛查。医疗队一方面尽可能接收更多的患者,另一方面与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通力合作,在最短时间内报告结果,加快患者周转。0 {6 g3 _) q% a6 l
% p( d2 ?3 H3 U' B/ D3 \! u) p
  虽然困难重重,但让李进高兴的是,“医疗队制定的个人防控标准和培训计划是科学且禁得起实践考验的”。美国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古巴援塞医疗队医生最近在参观了中塞友好医院后,高度肯定中方防护措施。“他们认为我们在个人防护方面更严格,规定更科学、更严谨,”李进说。3 ]7 c" t3 A0 @. T% s, V

4 S/ F3 L* |' R. q* o# z1 {; {$ V* G  11月15日,中国援助塞拉利昂第二批实验室检测队和来自解放军第302医院的第二批医疗队已抵达弗里敦,并与第一批检测队和医疗队完成交接,继续帮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参与记者:林晓蔚 黄显斌)
4 j) O: W6 H/ B& v* V
! S/ ]. _6 X; V, h& r8 Y& u- z
" n4 V& O3 X9 r5 @- v' u* \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8
发表于 2014-11-18 09:35 |只看该作者
印媒:担心丢失业务 中国加紧援非抗击埃博拉4 t) F! R, t: v( u9 x% n
参考消息网11月17日报道 外媒称,约160名中国医疗工作者今天抵达利比里亚。预期他们会在这里为一家新的埃博拉诊所工作。不同于其他大部分外国干预措施,这家诊所由中方人员修建,而且将完全由他们运营。+ O) T  ?+ j8 E2 s/ n
据路透社11月15日报道,中国上周表示,将派出累计1000人次的医疗人员帮助抗击已在西非国家导致5000多人死亡的埃博拉疫情。( ^: q6 m- k" Z5 V4 e3 H7 B* e
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张越接受采访时说:“到目前为止,在利比里亚,中国是唯一不仅修建埃博拉治疗机构、运营使用该机构,而且为其提供工作人员的国家。”  a4 u8 c' r' ]- q$ b
美国已承诺投入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的资金和人力来应对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但相关承诺只是建立在修建诊所并培训当地人运营这些诊所上。# z9 m. J5 z( K9 {6 r" X3 o6 a9 p
张越说,新抵达利比里亚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等。张越说:“他们具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在相关领域掌握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他提及的是2002年首先在中国得到确认的传染病。该疾病当时在全世界夺去了数百人的生命。
5 a, r3 E3 a4 ?, [2 q上述中国医疗人员抵达利比里亚时都接受了体温测量,并被要求清洗双手。这些程序都是在该地区各地为阻止埃博拉疫情蔓延所采取的部分措施。
: g3 ~* P5 ~6 c  j) ?据《印度时报》网站11月15日报道,由于担心在非洲丢失业务,中国已经开始部署军队的医疗人员,以便在西非疫区抗击埃博拉的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受命在利比里亚建立一个诊疗中心。1 z# M# ~1 t5 G* @7 y7 W
一个由163人组成的军事医疗队11月14日离开北京奔赴利比里亚,以协助当地政府。另有一支来自解放军302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40余人的医疗队伍前往塞拉利昂。
# e3 o" j7 Q' F; E, D据报道,近几个月,中国政府将累计派遣1000人次的医疗人员。派遣这些医疗人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协助当地居民,二是确保在当地的中国工人的安全。消息人士说,中国企业没有将它们的工人送回国,因为这种举动会引发恐慌,并让当地经济和中国企业在当地的项目受损。
" `% n, }' V3 [. i; V- f! w3 s中国在利比里亚所设医院的负责人对中国记者说:“我们将尽快让医院运作起来。”人民解放军的这个医疗分队将在首都蒙罗维亚的一个体育场开设一个拥有100张床位的埃博拉病例收治医院。
9 R( D3 O: e: X5 Q; Y, i利比里亚是受埃博拉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种疾病正在折磨着8个国家的超过13000名患者。除了食物和资金,中国正在提供防护服和眼镜、喷雾、口罩、体温计,以及体温监测仪等设备。这些保护性设备对于生活在西非的中国工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S0 P% n4 j- q  j, Q% Z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说,中国政府已经率先对疫情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援助请求作出了回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9
发表于 2014-11-21 09:53 |只看该作者
全球埃博拉病人数已超过1.4万例,输入我国的风险并未排除,但总体上看——埃博拉不可怕(聚焦·追问埃博拉)

本报记者 王君平

2014年11月21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R& j; q2 m9 Y0 c1 E3 V0 ~

原标题:埃博拉不可怕(聚焦·追问埃博拉)


" k) `, A( I3 [& ]0 w+ ^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蒋荣猛(左一)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培训当地工作人员。

  曹 政摄

  解放军首支援塞医疗队队长李进(左一)为塞方工作人员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黄显斌摄

  解放军302医院医生对塞方医护人员穿戴防护用品进行检查指导。

  黄显斌摄

  埃博拉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病死率高达60%-70%。尽管中国输入性风险较低,但传染病防控没有国界,埃博拉究竟离我们有多远?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解疑释惑,以期消除公众认识误区,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编 者

  一问:是否通过空气传播?

  埃博拉病毒致死率虽高,但并不是传染性最强的病毒,其传染性为中等,不及SARS、流感等呼吸道传播疾病

  埃博拉病毒被称为“非洲死神”,它是一种严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极高,生物安全等级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高,防护越严格。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在非洲发现,而今年此次疫情出现的病例和死亡数字,远远超过了过去埃博拉流行疫情的总和。

  1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埃博拉病人数为14413例,死亡5177例,疫情数字来自8个国家。很多人担心:病毒会变异成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吗?

  在目前西非国家的暴发疫情中,大部分病例是由人传人导致的。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用过的针头而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副研究员向妮娟说,埃博拉病毒主要的传播来源是感染了病毒的动物和病人。到目前为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方式来导致人与人的传播。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医师蒋荣猛正在塞拉利昂担任培训工作。他说,还没有证据证明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埃博拉病毒并不是传染性最强的病毒,传染性中等,不及SARS、流感等呼吸道传播疾病。

  向妮娟介绍,有限的证据证明,在实验条件下,一些实验动物有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没有任何人间病例发病感染的证据。至少截至目前,没有通过空气传播然后导致人类感染发病。

  蒋荣猛指出,疫情暴发以来收集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埃博拉病毒传播方式与已知的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传播方式和通过空气传播的细菌的传播方式不同。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医师韩冰认为,尽管病毒会发生变异,但是变异后其传播方式不发生改变。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埃博拉病毒有空气传播变异的情况。

  网上有传言说,埃博拉病死率高,是因为其为“不死”病毒。韩冰介绍,埃博拉病毒很脆弱,紫外线很容易就可以杀死它。加热、高温和消毒剂(如肥皂水和高浓度酒精)也可以使之灭活。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体液培养的埃博拉病毒最长也只能存活几天。由此可见,埃博拉病毒不是“不死”,而是“易死”。他认为,作为接触传播的疾病,避免和病人的直接接触,做好手卫生非常重要。

  针对美国、西班牙护士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事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研究员分析,这不能排除甚至要高度警惕经空气、飞沫传播等可能性。对于新发或卷土重来的烈性传染病,要善于发现新的敏感点,不要忽略防范任何难以排除的传播途径。公共卫生的原则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二问:没有药物疫苗怎样防?

  传染病“治得不如传得快”,下功夫“治”是扬汤止沸,控制“传”才是釜底抽薪

  到目前为止,埃博拉出血热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医生在临床上对于埃博拉患者束手无策、根本就没法治。美国和西班牙染病护士康复出院就是明证。

  韩冰说,埃博拉是可治的。虽然暂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但是已有一些试验性药物取得一定疗效。而支持治疗,如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提高存活率尤为重要。由于呕吐、腹泻,病人脱水现象严重,即使口服补液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向妮娟说,临床医生能够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病人出现发热时就用退烧药;病人出现感染时要控制感染;病人出现休克就采用对抗休克的办法;水电解质失衡时就用保持水电解质能够平衡的辅助药物。总的来讲,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有这些支持或者对症的疗法。

  自非洲发现埃博拉出血热至今已经38年,但全球范围内仍然没有被批准使用的有效疫苗或者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消息称,不会很快就有疫苗或者药物上市。

  在曾光看来,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药物和疫苗上是不现实的,远水不解近渴。他认为,当前注意力要集中在如何防控上。最为关键的是,靠治疗为主去应对埃博拉病流行,肯定不靠谱,还得靠科学防控。传染病“治得不如传得快”,下功夫“治”是扬汤止沸,控制“传”才是釜底抽薪。

  埃博拉出血热和2003年非典有一定的相似性。向妮娟建议:一是隔离传染源,把病人严格进行隔离治疗;二是追踪管理密接者;三是医务人员做好现场防护。应对埃博拉,防控非典经验值得借鉴。

  塞拉利昂时间11月13日上午10时,中国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第一期公共卫生培训班开课,这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卫生师资培训援助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并担任中国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队长。他介绍,埃博拉防控培训项目是这轮援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首批20多名学员在完成培训后,将和中方专家一起组成培训小组,对来自社区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队计划在弗里敦及周边地区,用4个月时间培训4000名社区人员,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埃博拉病毒预防和控制措施。

  韩冰说,只要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传染源,便可减少传播。在治疗病人时,做好个人防护,可避免感染。同时,通过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可进一步减少传播发生。因此,埃博拉是可防、可控的。

  三问:会不会在国内大面积扩散?

  中国属于距离西非较为遥远的国家,输入性风险较低。我国传染病防控能力足以保证埃博拉不会出现暴发流行

  埃博拉“走出非洲”,疫情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埃博拉会不会在国内大面积扩散?

  世界卫生组织埃博拉出血疫情传播的风险评估显示,中国属于距离西非较为遥远的国家,输入性风险较低。

  蒋荣猛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大规模流行,主要是因为当地糟糕的医疗卫生条件、近乎隐形的防控体系,还有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对尸体处理方式造成了埃博拉大规模传播。因此,埃博拉病毒在我国不可能大规模流行。

  截至目前,我国境内无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报告,无我国公民境外感染报告。专家研判认为,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难以在短期内扑灭,疫情发展已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疫情输入风险进一步加大。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李德新介绍,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与通过呼吸道传播相比,更容易控制。我国口岸已经加强排查监测,一旦有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输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有足够的能力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

  李德新表示,虽然我国没有埃博拉病毒毒株,但是相关科研对活病毒的依赖越来越少。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关于埃博拉的检测技术,我国都已储备。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24小时值班,并能在3—5个小时内完成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检测。

  防控埃博拉,我国的策略是“守门”加“出击”。11月14日,由217名人员组成的新一批中国援非抗疫队伍出发。至此,我国向西非疫区国家提供了总价值7.5亿元的紧急现汇、粮食和防控物资等,累计1000人次医卫人员援非抗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卫生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说,传染病防控没有国界,应尽快有效地控制西非疫情,防止扩散蔓延。

  从接受国际援助到提供国际援助,现在是中国公共卫生的转折点。梁晓峰说,从等着疫情进来,到主动深入疫区;从发生后再应对,到提前做好防控准备。关口前移、联防联控是这次埃博拉疫情防控的新特点。有了应对SARS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应对疫情更主动。

  李德新强调,公众对埃博拉要高度警惕,但不必紧张。我国传染病防控能力足以保证埃博拉不会出现暴发流行。


( I4 m* b8 z. T; E) h


$ S3 x5 L. X6 ?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10
发表于 2014-11-21 09:54 |只看该作者
揭10种能杀死埃博拉的武器:煮沸埃博拉病毒5分钟即可9 b; l4 L& N0 L: r. W6 x6 S2 a$ ^$ q
http://www.workercn.cn2014-11-21来源:人民日报) o- t0 h+ K6 b
0 R' y) ?( g! \5 U0 o& u% `
  埃博拉病毒已经困扰科学家多年,仍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可是,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根据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PHAC(加拿大公共卫生机构)、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报告,至少有10样东西可以杀死埃博拉病毒。一起来看看吧!: A" a7 K" g9 o9 ?3 O1 u4 n
  1.火 被埃博拉污染的物品会被焚烧。一旦烧成了灰烬,将不再有害。CDC一份名为“与埃博拉有关的废物处理”文件称:“与埃博拉有关的废物,如果被适当地采取了焚烧、高压蒸汽消毒或其他灭活方式处理,不再具有感染性,不会对健康形成威胁,也不再属于联邦法律中所指的医疗废物或危险品。”
8 u7 k9 l  N1 T- S4 K  2.酸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机构的报告,埃博拉病毒接触到浓度为3%的醋酸溶液,就能被杀死。我们所吃的醋中的刺激性味道,就是来自于醋酸。浓度大于12.3%的醋酸在加拿大是禁止销售的,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限制。一般来说,大多数醋能杀死埃博拉。9 t: q1 b: |+ R* |, m* }
  3.煮沸 PHAC的报告称,将埃博拉病毒煮沸5分钟,就能杀死它。但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在到达沸点之前,水中的病毒就可能随着水的蒸发而扩散开来。3 I+ j3 N0 X( T/ _: I1 Z
  4.酒精 根据PHAC报告,埃博拉对“含酒精的产品”十分敏感。大多数消毒杀菌洁手剂都含有酒精(这也是许多免洗的洗手液不能带上飞机的原因)。不过,埃博拉有可能会在洁手剂或其他含酒精产品发挥作用前,通过皮肤上的微小裂口进入人体。
6 I" |, Y8 p! _  CDC的报告说,在干燥的表面,比如门把手和桌面上,埃博拉病毒能存活几个小时之久,因此建议工作人员如需接触病人房间里的物体,应当将手和手臂全部包起来。在体液(比如血液)中,埃博拉病毒的寿命更长,即使在病人的身体之外。CDC说,在这种环境中,埃博拉病毒在室温下,能存活好几天。: R9 m( M. z* U1 L8 }, A: r- X
  5.戊二醛 戊二醛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刺鼻气味的油状液体。根据PHAC和维吉尼亚州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含有1%—2%戊二醛的产品,就能杀死埃博拉病毒。戊二醛常用作杀菌消毒剂、有机合成中间体、鞣革剂、油田注水杀菌剂等。在除疣产品中,通常含有少量的戊二醛。
# [% @: H0 r; _; o" ^1 i: K  6.漂白剂 我们家中常用的漂白剂,在病毒面前是一种强大的武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PHAC和CDC的报告,浓度为5.25%的漂白剂溶液能彻底摧毁埃博拉病毒。常用来为游泳池的水消毒的氯粉,也能杀死埃博拉病毒。/ }- x' ~* Y6 A& J) _5 l: z7 K% B
  7.炖 “来一碗埃博拉炖汤?”我可不想要!不过,根据PHAC的报告,在60摄氏度的温度下慢炖30—60分钟,可以将埃博拉病毒灭活或杀死。1 {- l5 j* O: M$ j# n. G* v
  8.辐射+消毒 出人意料的是,埃博拉病毒貌似耐受一定数量的辐射,因此不能简单地处理。PHAC说,伽马辐照加上一点戊二醛,可以杀死埃博拉。大量的远紫外线也有同样效果。$ @+ `+ n' a) A  _1 d5 Q( K4 B$ C
  9.肥皂 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在对旅客的警示中说,埃博拉病毒可以很轻易地被肥皂杀死,建议旅客经常用肥皂或消毒水洗手。
1 e( j0 u. |3 f  10.太阳 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说,在阳光下暴晒,埃博拉病毒会干燥至死。" b) |' t2 A8 x& W% [
  (本文转自《科学世界》)# ^. i8 o6 e8 b8 B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21日 20 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4-19 20:1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