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7665
- 威望
- 17665
- 包包
- 23467
|
回复 marrowstem 的帖子3 ^. U9 d. d; W" u+ x' N
. y/ f4 z9 ^" [ N& k+ S" F2 N这个“重编程”的机制是什么,这恐怕还是次级问题。顶层问题大概是个理论上的哲学问题,即我们观察到的“人为”现象,到底是个生物奥秘本身隐含的内在存在,或是一个在特定条件下人造的假象,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逻辑与条件是存在的,而只有靠人工捏出来,所谓“人补造化天无功”。$ H1 `9 C1 X4 D) F
6 b; E" i3 w2 ~% a9 R$ ~
当然,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倒回来靠”科学“来帮忙。但倒过来说,”哲学“层面的定位,会很大程度上左右”科学“的帮忙的效果。这大概是个悖论。
$ b+ [* h* {# I J" Z6 D0 F2 h+ y' H5 o! |* C' b% q4 T+ u
无论是隐含的逻辑,假象,或者人与自然的合作,都可以有所谓的”机制“,但机制的”范式“大概会不同。比如,有可能是个随机现象,有可能是多因素的复杂动态系统,有可能是可控因素的线性关系。这后一条思路,是现代reductionism的直觉、惯性与理想。而且,从重编程的实用目的与动机而言,只有这后一条才理想,才最有可能达到所谓的实用标准,而不超出大家的承受度。' Q% \6 h, b" V& ^+ ]
' ^" p# G! E, z" w如果这些讨论有部分的真理在内,干细胞重编程机制的研究大概不能只靠现有生物技术与思维来突破。这么些年的努力与成就,在这些基本的概念上仍是一笔糊涂账,恐怕只能说明路子不对。
- G4 F1 V, K$ K5 c7 ^/ Z/ O" H5 h S, |% G/ S
还有一种潜在的实用逻辑,亦即只要能达成一定程度的实用突破,反过来有可能提供机制的解决之道。但,能吗?单从越研究未知现象越多,越开发不确定因素越多来看,不太乐观。- G4 o1 F! Y, c+ G
& l8 e8 K/ s& P1 V也许批量高效均一稳定地重编程再编程,就不是一个可行的方向。这个重编程现象,也许是有其他用途的,只是一个表象。! n- J% T2 \& X9 D# S. e4 W) F
, C; n* G# L* h# Y不知道了:) |
-
总评分: 威望 + 60
包包 + 1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