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17
- 威望
- 217
- 包包
- 798
|
本帖最后由 tess1029 于 2015-4-16 08:24 编辑
0 B) G# o6 W6 `! E
V( C* P6 m( M3 _* s" u 9 N5 U3 ^- ?# S `, ]
马桂宜及研究团队发现干细胞CD133为肝癌的重要功能记号。(图:香港《文汇报》/李颖宜 摄)
( O1 V6 v( y& u+ |3 w
$ Y$ @) j, F b" r8 [1 V 中新网4月15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肝癌是香港癌症第三大杀手,有效的标靶疗法是病人存活关键。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解剖学系助理教授马桂宜的基础医疗研究发现,蛋白CD133可作为肝癌干细胞的标记物,有助研发针对肝癌干细胞失控讯号通道的标靶疗法,减低癌细胞的抗药性。马桂宜获颁2014年“裘槎前瞻科研大奖”,其研究项目获500万港元奖金供5年研究之用。
0 R, E; i$ Z1 E0 {$ J1 t5 ?$ w
% _; v @; y% v9 I* g% z3 c5 ^ 7岁时移民加拿大的马桂宜2003年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取得病理学和实验室医学硕士学位后回流香港,2007年于香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范畴为肝及食道癌干细胞的鉴定、特性分析、分子表达谱和靶向治疗,在基本科学指标被列为前1%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员。9 O. z- t2 _; W) d7 J2 T
$ o2 W3 X$ _ P) C5 O' a5 H& H9 S
马桂宜的祖父母分别死于食道癌及肝癌,加上该两种癌症在东南亚十分普遍,激发她从事有关研究。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资料显示,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中,肝癌位列第三,食道癌排行第十。3 j9 U" v! \- P6 m! Q0 V& H
# _! B1 i9 W) H T9 t
马桂宜读博士时已集中研究导致肝癌的干细胞,期间发现蛋白CD133是肝癌干细胞的标记物。其研究团队测试了100个肝癌干细胞组织,发现约90%内有CD133。
% t3 [/ Y% Y0 Z) B- T2 j* l4 \( S7 N3 e k: ~7 O
团队用老鼠做实验,结果显示有CD133的肝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的抗药性比一般癌细胞更强,并令肝脏复原需时更久。) g' i# ?9 H) ~1 k3 ~
# p6 Q; U3 }+ C" K7 M+ Q
团队收集的数据则显示,病人的组织内CD133愈高,存活率亦愈低。不过,由于CD133是在细胞内找到,要以CD133来诊断癌症并不方便,故肝癌仍须依赖抽血诊断。5 h9 E* `* X1 A( P$ \
" y V" C2 p; U* w# N) M6 s
团队用分子表达谱了解肝癌干细胞的讯号通道,发现肝癌干细胞有多个讯号通道不受控制,导致癌细胞不断复制、生长,并令癌细胞有抗药性,易于复发。团队的目标是多了解肝癌干细胞的讯号通道,从而针对失控的讯号通道,找到更有效的标靶疗法,减低癌细胞的抗药性,令癌症不会复发。9 Q0 \* G) Z; ^4 ~
, _. S7 `: e R: k1 E' a 马桂宜说,团队将与港大不同部门,甚至可能与药厂合作,继续研究,但要去到制药的层面,估计最少需要10年时间。她说,获颁500万港元后,团队可做更多大胆的试验,例如购入基因改造的老鼠作实验之用。' z+ k3 S% o; L" l
$ I) ?! ]+ Y, E& N& W; W 马桂宜说,研究最困难的地方是拿取肝癌病人组织的标本。团队每次要在病人做完手术后立即拿取他们的标本做研究,这个过程不时要在深夜时分进行,直到半夜三更才结束,十分辛苦。0 ~* S! S) ]' Y6 B
$ @' W" P7 Y7 E# [( l8 ^ 谈及香港对科研的资助,她认为,香港的限制是科研人员只可走学术道路,没有药厂参与科研,但特区政府已经非常支持科研。
$ c; t' g5 M4 F! P" G
5 n! b0 ^8 D, }+ ^ |
-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