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5371|回复: 1
go

细菌决定人格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3: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人类已经阻止不了肠道菌群了:连合成个5-羟色胺都受它们调控


# |! u' z. u* ]8 Y5 r

6 C) T/ r' R: E: I4 U! W
如果有人告诉你“肠道活动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人类的情绪”,也许你会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这种变化引起的是腹泻和便秘——它们倒是能够引起人们不愉快情绪。不过,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肠子和脑子之间真的存在这样联系,但近日《细胞》(Cell)杂志上一项关于肠道的研究,却似乎让这个假设变得不那么遥远了。
* Z7 G8 v2 p3 e" K, g% T- d4 M
7 S% H0 t, e+ Y, k, ^5 [# t在微生物学的研究中,肠道系统是最为有趣的话题之一。在人们消化道密密麻麻的绒毛和皱褶中,生存着无数微小的“住户”:细菌,真菌,乃至寄生虫。不同的微生物群体在广阔的空间中划分地盘,建立了自己的社群,通常情况下彼此和谐地生活着。它们中的大部分依赖肠道中的食物残渣为生,而在它们“吃饭”的过程中,这些小家伙们又同时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 S% F- |  ?% x# A1 p( {8 k* X4 ]* [# o
不过,如果仅仅认为这些微生物只在消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些角色,未免有些低估它们的作用。事实上,它们可能在许多与肠道有关的生理活动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比如,5-羟色胺(5-HT)的合成。9 {- _+ X8 l! C

; x$ k) u+ K% d  `新研究发现,肠道内分泌细胞(右)与产孢类细菌(左)之间的宿主-微生物互动过程,对于5-羟色胺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图片来源:E. Hsiao/Caltech
+ H- |" Y' a  d3 @6 X* N" E. `7 ^" \, y3 [& }* |8 Y4 ^
虽然以作为脑部重要的神经递质为人所熟知,但人体内绝大部分(约90%)的5-羟色胺都诞生在消化道里。肠道中的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储存着这些分子,用来调控肠道运动。不过,生产多少5-羟色胺,可不全是这些人类细胞说了算的。
3 P% Y1 R! d- A9 \5 T2 ~
' ~; w( x) L/ d" ~! h最近,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伊莱恩·萧(Elaine Y. Hsiao)等人发现,肠道中某些微生物的存在,能够对5-羟色胺的合成过程产生深远影响。在以小鼠为模型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内“无菌”的小鼠,血液中5-羟色胺的含量要比正常小鼠低了大约60%[1]。
& ~) o# J# r# G" B3 j+ ?$ M
4 R: c# K1 P8 E) g- \, g. |0 S在随后的调查中,约20种产孢类细菌被研究者认定为主要的“嫌疑菌”。研究人员在健康小鼠和人类肠道内分离产孢细菌并将其注入上述“无菌”小鼠体内,发现5-羟色胺在肠道和血液中的浓度都出现了显著上升。这也证实了它们在5-羟色胺代谢中的作用。, R0 [6 q$ w. O. }. o* P
" S2 L* x/ V7 P: g) ^1 @3 C0 @
为什么这些细菌会参与到5-羟色胺的合成当中?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结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行为显然不是因为它们具有高尚的“菌格”—— 5-羟色胺的分泌一定有利于这些菌落的生存和繁殖。一个可能的解释是,5-羟色胺的分泌能够对免疫系统产生作用,并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生态进行调节——所以这样看来,这些产孢类细菌也许并不是“嫌犯”,相反,它们还可能是在发现杂菌后及时与宿主沟通,报警抓贼的守法公民。
3 u7 c6 u6 P1 |( E, L- b" n3 k0 W; g) U) ^% B% @3 ~
此外,实验中一些有趣的事实也让研究者看到了这项研究的潜在价值:产孢菌落的代谢过程中提高了肠道内维生素E(α-tocopherol)的浓度,而维生素E缺乏正是一部分抑郁症患者的表现之一。在一些临床预实验中,补充维生素E能够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这样的事实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肠道内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小家伙们,是否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到人们的喜怒哀乐之中?也许在不久以后的未来,人们就能知道其间的秘密。$ O2 p% }" \' P* p7 @: l( L
: G0 \. K$ z2 G  b
但现在,研究者只能谨慎地告诫,目前的研究结果还远未足以转化到临床应用。
* V* L/ y. n! l* i, Y
2 b! W  E9 p# E* d* h8 a$ H4 y毕竟,越来越多看似只与“我”有关的过程,背后都是“我们”相互作用的结果。9 I, {+ T9 l- r


; n  _# k/ {* T( n我不是我,我是“我们”。图片来源:E. Hsiao/Caltech8 J  U" f* y. ]4 a% G* R0 C. s# U

4 r$ G; T$ l* V# `(编辑:Calo)9 e5 @6 Y+ {7 a4 q" J, u

+ a, h- Y7 P# x8 p5 K) @参考文献:
# F. n" v2 w, @0 E9 h
: E* \0 w4 r  H) \% g3 xYano, Jessica M., et al. "Indigenous bacteria from the gut microbiota regulate host serotonin biosynthesis." Cell 161.2 (2015): 264-276.
0 c5 W/ }0 t3 c3 N# |2 z' j7 {- v7 J% f3 z) J) |
转自:http://www.guokr.com/article/440367/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11  
沙发
发表于 2015-6-8 11:19 |只看该作者
期待新的研究结果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3 04:26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