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2214|回复: 1
go

Nature盘点干细胞领域里程碑成果 [复制链接]

Rank: 4

积分
1405 
威望
1405  
包包
7439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生物通   
- H" n. [' p7 v. l( p$ Z% B+ A7 Y# P3 N
那是2011年秋季再寻常不过的一天,Madeline Lancaster忽然意识到自己培养出了一个大脑。在此之前的几个星期,她一直试图让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玫瑰花环(rosettes)结构的神经干细胞。但她的细胞就是不肯贴上培养皿,反而形成了奇怪的乳白色球体。Lancaster经过仔细分析才发现,这些细胞自动形成了类似胚胎大脑的东西。, {/ S$ ~; e! B' L

) d2 ], R+ z% k! i/ t3 ~& [ Lancaster并不是第一个在体外培养出大脑的人。早在2008年,日本科学家就使胚胎干细胞形成了类似大脑皮层的分层球体。自那以后,这一领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们陆续获得了类似眼、肠、肝、肾、胰腺、前列腺、肺、胃和乳腺的3D组织。这些组织可以模拟真实器官的一些结构和功能,因此被称为类器官。类器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体发育,也可以作为疾病模型和药筛平台,甚至可能挽救受伤的器官。“这是干细胞领域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进展,”剑桥大学的Austin Smith说。1 c" C7 m! W+ u' r

, d+ l! E* T0 d- u( Y9 n6 B0 P  肠类器官) ]9 ?- B& z# z8 F
- P7 h% k8 K; X' _1 K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干细胞领域迎来了制造类器官的热潮。其中,日本著名学者笹井芳树的成果格外引人注目,他先后培养出了大脑皮层、视杯组织和腺垂体。, D1 W5 X& u3 k/ w1 J4 F
, N5 C3 I; A9 ?
  干细胞学家Hans Clevers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自己的突破性成果,用干细胞生成了迷你肠。他和同事在柔软的基质中培养肠干细胞,模拟细胞外环境。这些细胞分化为多种类型,最终形成了类似小肠绒毛和隐窝的结构。 “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些结构看起来就像真正的肠子,”Clevers说。
  R$ [- x, C0 @" k1 m3 Q, L& |& h' o! d9 t
) Y3 A% q3 E5 b* O; @% O7 R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用这种肠类器官研究并模拟疾病,测试相关药物的治疗效果。
* W- K) M0 c' X% ]5 |& p- r ; E/ G9 g; u2 w5 @& e
  肺类器官7 t1 h0 S- R# V! a
; B" v$ ^( T  \% p! B
  去年,发育生物学家James Wells用胚胎干细胞生成了类似人类肺部的微型器官。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几乎任何类型的细胞,可以生成更为复杂的类器官。研究人员在肺类器官中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了研究,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和胃癌的一个重要病因。
  t8 q- ?1 a6 j$ k; t / b4 ^' G9 K! w
  培养微型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们对胃的形成机制知之甚少。为此,研究人员测试了大量的生长因子组合,最终成功获得了直径大约3mm的人类3D微型肺,并且真实模拟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症状。8 k& v; B3 i8 @! r( y) r
( d. K/ L/ F6 g4 t7 p
  肾类器官* g4 v5 L0 g% I4 l8 o( V0 h) I# M7 ?

* \5 U; L; q8 U7 e: ]  十多年来,复杂的肾脏结构一直吸引着Melissa Little。2010年她开始尝试将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肾单位的前体细胞。后来她发现,培养皿中的两类细胞会自发形成与胚胎结构类似的组织。/ v. x; _+ K5 Y! U) ?0 T- b
% d3 O% n) r3 L2 d/ S7 g8 ~
  Little获得的类器官相当于胚肾,不是成熟的肾脏。她和同事正在进一步探索,希望得到更为复杂的肾结构。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类器官移植给小鼠之后可以成熟并生成尿液。Little指出,肾脏在代谢和排泄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肾类器官在药物测试中是很有前景的。(相关报道:Nature子刊:干细胞再生新突破)0 I( E+ {9 a: J8 ~8 N6 q; \
* ]2 c0 D' A' `- w; m* u
  肝类器官
% c- {) Z! J7 m' M2 k  P* p2 f 6 A  {- O) `; P* b& `
  许多患者等不到可移植的器官,最终因为肝功能衰竭而死。Takanori Takebe一直希望在体外培养出肝脏,解决这样的燃眉之急。7 V2 D  P; F9 w4 g

. _4 r' i. U0 o( S7 R  Takebe先将iPS细胞诱导成为肝脏前体细胞。胚胎中的肝脏前体细胞需要其他细胞的信号才能够成熟,Takebe认为这些支持细胞是必不可少的。他将人肝脏前体细胞与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成功获得了肝芽(liver buds)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体外生存两个月之久。$ ?4 F# H2 {& }: p

1 i" d6 G) O( E% c7 ^9 m$ I  这些肝芽被移植到小鼠腹部之后,很快就连上了小鼠的血液供给。它们能发育成为成熟的肝细胞,生产肝脏特异性蛋白和进行药物代谢。接受了移植的肝功能衰竭小鼠,绝大多数都生存了下来。Takebe等人希望在四年内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4 y) R% @6 g2 h  Q% G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26  
沙发
发表于 2015-8-18 12:59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9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