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1775|回复: 3
go

饶毅:何时SCI害你?(补充版) [复制链接]

Rank: 4

积分
1265 
威望
1265  
包包
5157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11: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SCI在中国科学和教育界长成了一个畸胎瘤。
1 A7 U% e- D7 T5 Z5 M1 Q+ P$ K- u( v: e' Q
其原因,也许不外乎中国行政主导不懂得选择专家、不愿意依赖有水平的专家来了解和支持科学研究。一层层推广开来,有时,是不懂的外行希望越过内行简单地行事;有时,是水平低的希望评价水平高的。SCI对中国急功近利的风气推波助澜。5 S( Q: T# D5 ^4 ]7 k
; Z7 M4 Y; R" p6 q
比较可笑(也有点可悲)的是,近年培养的有些学生,受了SCI的害。
8 x* I2 S% f0 k' e% ]
6 H9 t! ]/ U2 c1 L, c每年SCI出来的时候,在中国转抄最多。这是浪费时间。没有哪个体面的科学、教育机构应该关心各个杂志引用率每年的消长,如果哪个学生在这样的机构,为了自己的前途,应该想方设法逃跑。
6 |1 g; N! ]0 L6 P7 N! m2 R: W6 b: ~* p: F# U+ t& q3 e, U
最近几年,有些申请教职的华人,在自己履历上注明每篇论文所发表的杂志的SCI分数,有些还标明自己论文的引用数。
2 ~  Y7 N6 ?& R9 n2 Z% t' Q. U) q' |5 a/ U0 k% r
这样写履历的人,如果寄到我熟悉的机构(如王晓东所在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我所在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来,只会徒增笑料,降低被面试和录用的可能性。1 n. h! s6 s1 Q' o/ a: U1 x; X: \

. |! `# {8 F' f4 M* a我们一般都知道杂志的竞争力大概情况,绝不会因为某个杂志SCI年度分数摇摆而认为某个杂志如何了。对于不同领域,我们也大体知道如何比较。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希望知道研究是否好,我们自己要了解;不懂的,我们要问懂的人。要知道研究内容,与同领域和相关领域比较。3 _' R5 Q, y5 O2 R8 r
* a+ V. |" j# R1 h' t
真要了解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决定招聘、支持、或者奖励一个人,不仅不能依赖SCI,也不能依赖引用次数。+ z. J! d  O) u8 v! P+ H0 G

! F7 j( d2 ^* U$ I& g3 H6 F只有偷懒、或者不懂装懂的人,才用SCI来评价人。发Nature、Science而拿不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职,已经不是新闻。听说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也拒绝过发表不只一篇这种文章的申请者。
) T- h: O+ t; m6 f# k( v+ f
+ y) V2 ?6 |) P这样写履历而且寄给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人,没想过王晓东和我不会接受SCI,是不动脑筋。我们都多年参加美国一流机构的教授招聘,从来没有见过体面的科学家列出SCI。我们在中国建设一流机构,自然不会庸俗化。
# J9 I9 i9 J3 H) ~$ e; j$ u4 \
! U+ L2 L, w" V8 S对于中国有些机构来说,如果谁乱用SCI,也会受损害。而且,我相信,这样的机构,会逐渐多起来。: |$ I5 [$ u( [

+ T2 x" v0 c- _补充:# t3 M1 t; H' x
$ ]% _6 P$ f1 W7 j3 ^
本文只集中提醒年轻人:在申请工作时,碰到重真才实学、而且有学术评判能力的机构,如果列出SCI分数及论文引用数等,会不利于申请人。
% L) a9 T5 H/ C1 P; B( {6 t, K6 i/ I( Y+ r
这个提醒,对年轻人申请美国大多数中等以上的机构适用,在中国有些单位适用。
3 u- M! |# b1 H9 z$ g. ~! \
3 {( ^+ z; }2 \2 [( h, e, @这些机构是依赖对于学术内容的了解和评价,而不会盲目依赖间接数字。认为数字客观的不过是不懂、或者偷懒。招聘人,是懂学术在一起讨论,没有人敢用间接数字来比较,必须以学术内容来评价。
& p; a0 s) ]. u% w8 }8 g
7 {7 s8 Y' l& e% R之所以要写一篇短的博文,是有些人走火入魔,迷上了SCI。: U- }' x$ N  ~3 n. a6 i; j
' B% I4 w& T0 X4 u% t9 d9 F
至于其他衍生的推论,本文没有仔细讨论。读者如何看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V! Y, y, R8 A9 B0 l

/ g4 |0 w' U1 `- T% Q  j) q4 E本文没有说过不要发论文,没有提倡论文引用越少越好。也没有说用SCI和论文引用数评判在所有时候、所有情况下都不好。比如,当大家都不懂科学内容的时候、也找不到有公心客观提高评判意见的专家的时候,用比任人唯亲的标准要好,比…,比…,都要好
, g. O7 \6 t& M1 E: Z$ O, v: q
说SCI和论文引用数不能替代对科学内容的直接了解和评价,不是说不要发论文,也不是说论文发到Nature去就是不好。7 X, l* \* @1 @& q% R9 g
4 S& a) f" O% o  }
所以,提出其他意见很正常,批评也很好,不过应避免张冠李戴、将其他观点归于本文。
' y5 p  x% \1 s! ~9 N0 r
4 e6 j  I: @. m5 B3 E7 |1 O编辑: 叮当痒痒' Q4 s/ j. i* w" n* l
来自丁香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6 
威望
86  
包包
377  
沙发
发表于 2009-6-29 22:35 |只看该作者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331  
藤椅
发表于 2010-8-30 16:39 |只看该作者
支持饶的观点。
' U  F: U: v/ K: n8 N) \2 c* z) ]
& G/ a  n% J5 n0 _可是,我辈又能奈何呢?在这个体制内,要生活,还得靠人家给饭吃,否则就别去搞科研。

Rank: 1

积分
威望
5  
包包
156  
板凳
发表于 2010-8-30 19:55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 O2 Z. u$ j, g/ e" H4 b* B
, o0 M, x& c. g+ f/ ~8 f. J1 ]2 Q. _9 y, f0 q

: N' z2 }: R. ?9 i  h
* D/ \) }" Y2 x* _3 F3 x. I8 Q
4 u/ X; J+ l0 n9 R+ O. g2 J, t0 x% i( K  P) I' [& v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4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