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06
- 威望
- 706
- 包包
- 682
|
本帖最后由 niyou 于 2009-8-26 20:09 编辑
5 p4 k# P4 i5 T ~$ c$ [
. P! V. \. h1 S1 Y1 _2 N2 o, B# c回复刘实版主:# k+ J! M& W1 _" k+ M% V! \: W
目前的科研体制是有问题的,在当前情况下,一般的科学家是不会花精力去把iPS和诱导性癌细胞这两个问题的关系弄的很清楚,一方面,科学发展还需要很多理论的积淀;另一方面有可能他们的认识没有你那么超前。
: A$ Y/ T8 l0 J( [2 B' g" d1 y Shinya Yamanaka, Rudolf Jaenisch, James A. Thompson, Douglas A. Melton, Rebort lanza, George Daley,Hochedlinger等人,还有中国的邓宏魁、周琪、高绍荣、金颖、肖磊等人,靠什么拿项目,拿到科研经费以后不做iPS又能做什么?难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然后告诉世人:我的iPS就是人工诱导癌细胞?
0 I8 u5 u( b( ]3 a; n 首先,还不能肯定现在的iPS就是人工诱导癌细胞;, }6 O; f# y. v
其次,既便未来几年确证iPS就是人工诱导癌细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工诱导癌细胞也具有多能性,也可能通过诱导分化或在体内微环境中成为正常细胞,甚至有可能用于细胞移植治疗。
2 D& z; d* a- ] f 以下有两个实验,以资借鉴:! H, R( L9 c. j9 y! C
一、蛙卢开氏腺癌的实验表明,癌细胞核有发育成完整正常动物的能力。表明癌细胞不一定在核上有什么问题。蛙卢开氏腺癌是由疱疹病毒诱发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实验中为了便于区分癌细胞核与正常细胞核,特别在三倍体的蛙品系中诱发出腺癌所产生的,癌细胞的核具有一套三倍体的染色体。然后从这些三倍体癌细胞分离出细胞核,并把它注射入已激活但除掉了核的正常蛙卵内。最后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机能完全正常的三倍体蝌蚪。并得到了由癌细胞核发育成的蝌蚪身上亦不存在任何恶性肿瘤的证据。从细胞分化的角度来理解,癌细胞实际上是一群未分化或脱离分化的干细胞,它在代谢上保持其生化合成上的多能性。4 S5 R2 Y% e3 r3 x- T9 _
从以上的实验,癌细胞核移植重编程实验,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机能完全正常的三倍体蝌蚪,得到了由癌细胞核发育成的蝌蚪身上亦不存在任何恶性肿瘤的证据。说明癌细胞能被重编程为早期的多能干细胞,并且参与个体的正常发育。 m6 F3 J% z/ [: p/ o! E6 Q
二、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两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微环境如何诱导转移性黑素瘤细胞恢复正常的过程。研究人员证明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微环境能够将恶性的癌细胞“教导”好,这些经过“教化”的黑素瘤细胞的侵略性明显降低。1 b" }4 X. c" [7 _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人们有可能利用从hESC微环境中分离出影响肿瘤命运的因子并用于逆转转移性肿瘤细胞的致癌“秉性”。研究的结果公布在2006年11月17日的Stem Cells杂志上。研究的领导者是Hendrix。
9 S9 D3 s' n/ g' l+ X 由于人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形成各类正常的细胞类型,因此Hendrix和她的同事使用了一种独特的三维模型来检测支持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微环境是否能影响人类转移性黑素瘤细胞的行为。这个模型由Hendrix的实验室发明,它由用hESC预处理的三维胶原质基质构成。将转移性黑素瘤细胞播种在这个胚胎微环境中,然后进行分子和功能分析。
5 e& n* V# M/ T8 w* L7 E- x$ D 研究组使用了两种不同的hESC细胞系来预处理胶原质,然后将干细胞移除,剩下胶原质基质,然后将癌细胞种植在这个基质上。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hECS微环境的转移性黑素瘤细胞表达了一种黑素细胞相关蛋白Melan-A并形成了与hESC群落相似的细胞群。这种由hESC微环境重新教育的黑素瘤细胞还比通常的肿瘤细胞的侵略性小。
3 P$ Y, I _; H& M7 V 这些发现为分析调查hESC创造出的微环境因子对逆转肿瘤细胞转移性能的可能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w) O! p# x. u8 \8 M% U" m9 O8 i. J
不要急于下结论,也许iPS是人工诱导癌细胞,也许不是。既便是,也是比较有意义的。 |
-
总评分: 威望 + 100
包包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