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随笔 物种的大淘汰就是生物“大灭绝”的假设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9527|回复: 0
go

物种的大淘汰就是生物“大灭绝”的假设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436 
威望
436  
包包
179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00: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物种的大淘汰就是生物“大灭绝”的假设5 v/ b: o- M- ]# h
  一、有性生殖或杂交的亲本的染色体组合及表型灭绝了, J- T- u, D9 a4 w
  遗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及连锁与交换律。三定律。例如,有两对染色体Aa和Bb经过减数分裂,将形成2 2=4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即AB、Ab、aB、ab。这些杂交后代再也回不去(不可逆)Aa和Bb的染色体组合,也就是亲本的染色体组合及表型灭绝了。生物体所具有的连锁群数目等于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对数。果蝇有四个连锁群;狗的基因分别构成39个连锁群…等,它们的后代种群是相似的多样性。6 l( `& h8 A1 p3 Z7 X$ `
二、生物新性状的不可逆的假设/ J$ Z) _1 ]/ h/ ^
1、互换重组后的染色体永不可逆
. n! Z& q2 h7 H1 }: z; O6 B同一连锁群中的各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和重组。在生殖细胞成熟阶段发生的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在粗线期,四分体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对位置发生片段互换(大多数是发生在染色体的长臂上。每个二价体平均形成2.36个交叉),称为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而互换重组后的染色体是永远的不可逆的,产生新性状的后代表型永远回不去,祖先的模样“灭绝”了。
1 O5 r4 M- }+ w1 G7 ] 2、染色体交换的异常重接产生新性状的假说: q) v  E5 I+ N/ H  r; [; R
正常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对位置的交换是对等的。因交换过程中,必然先经过染色体断裂与重接的过程,如果染色体断裂的位置不对等时,那么就会造成异常重接的现象。异常重接后的每个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已经产生变化(基因的增加或缺失)。一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中间缺失的一段DNA的片断,就是另一条非姐妹染色体获得的。因此可导致两个配子发育的机体中的某个系统、器官、肢体或体表中的某种性状、某种细胞或某种蛋白质改变。或是数量的改变:一个是倍增的,而另一个是缩减的。# P8 ]  h6 \& R: Z
如果异常重接的一条非姐妹染色体的中间缺失(或增加)的DNA片断的碱基数不是3个或3的倍数时,就会出现这个交叉口位置之后的所有的密码子发生了移位的错误,导致编码框架改变,引起基因的移码突变,其重组后的结果是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继而蛋白质性状发生变异而促成新性状的蛋白质产生,最终导致生物体的表型发生变化。如生物肢体(如前肢或翅膀)体表(如鳞甲、羽毛或光滑细腻等)的改变。, q' H/ m, [- y8 q5 r/ I
因此,在物种起源的有性生殖加杂交后代的重组基因组合的不可逆性看到,杂交后代的表型永远回不去祖先的模样,即祖先灭绝了。 - `( p" U! X+ w* W: G) U
三、基因编辑可能会造成生物大灭绝的假设
% h0 [/ E, K+ I: `$ p" p4 h  Arc 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桥式重组酶机制,可通过序列特异性插入、切除、反转等方式普遍修改遗传物质。可实现完全可编程的DNA重排。
0 ]0 ]$ ^- N9 b9 b3 j3 {1 R) H. L  另外,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了四个较为完善的DNA修复通路,分别是核苷酸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错配修复。1 E' n8 p; d4 {1 R; X; G
  最初起源的物种曾经体形庞大笨拙(如巨大的恐龙)、功能单一…,…有性生殖加杂交…的某个后代出现了可编程基因剪刀,或DNA修复酶等,它们不仅能修改错配的重组基因…等,又能把冗余的DNA剪除掉,或能指定要识别的供体(杂交而来的)DNA,插入新功能的遗传物质,或反转任何两个感兴趣的序列…。编辑过的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就显得格外的轻盈灵活,功能更加完善,它们的生存能力增强了很多。因此推测可编程基因的一类酶,会淘汰一大批功能单一、笨拙的物种(大灭绝)。/ j7 f5 b8 p+ I& K) e$ Q
最初的计算机像房子那么大且功能单一。不到一百年,多功能触屏手机淘汰了大部分曾经兴盛一时的电子产品:如大哥大手机,传呼机、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电子计算机等,它们都只能回忆不可回去了。+ Z8 O. \6 \% G$ y) `! O8 S; v
  生物虽然是多样性,能够把基因传递下去形成种群的,离不开觅食(包括消化系统)与繁殖能力两方面,而这都要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完成,有性生殖加杂交后代的重组基因每产生一个新生物大分子或新器官,很自然淘汰掉一大批那些笨拙落后的物种…,如有嘴的物种淘汰掉大部分没嘴的;神经系统逐渐完善淘汰笨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提高食物的利用率,淘汰掉那些没有这些酶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每一种新的分子与器官出现的物种,都有起源…然后兴盛…,后来又被其他的新物种淘汰…它们都在进化的路上变成煤炭或“化石”了,如此只进不退的循环,到现在的是各具特色捕食技能、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如触屏手机一样淘汰一大批落后的电子产品。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1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