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细胞与微环境 沙龙区 2011年——打算做干细胞的研究生如何选题?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sunsong7
go

2011年——打算做干细胞的研究生如何选题?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710 
威望
710  
包包
1463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新闻小组成员

21
发表于 2010-12-30 16:51 |只看该作者
原来细胞培养不叫研究把.2 U" b' C2 Y  F8 S# M" M
研究HSC的衰老还可以,不过没有model做还是不行.
% e$ p1 H5 ~% z1 A0 |$ D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24 
威望
24  
包包
752  
22
发表于 2010-12-30 19:15 |只看该作者
我打算做干细胞分化的研究,可是实验室基础差,我也不知道怎么弄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3
发表于 2011-1-1 01:01 |只看该作者
献给研究生的一点个人意见 http://www.stemcell8.cn/thread-13404-1-1.html# x. J: P' I6 S8 \
怎样当一名研究生(第二版) http://www.stemcell8.cn/thread-32488-1-1.html. f# L$ h3 z1 D# y- j$ i" F; @* J  |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 http://www.stemcell8.cn/thread-21469-1-1.html
: ^3 _' s! O8 z9 R! ~+ E1 ^) p+ L+ j导师们喜欢什么样的研究生?http://www.stemcell8.cn/thread-19135-1-1.html
. o2 m7 {5 L- L0 v, Y; o& d我的第一贴---研究生要学的东西是?http://www.stemcell8.cn/thread-15970-1-1.html( R4 t- Y% C# w8 ?- F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527 
威望
527  
包包
1573  

优秀会员

24
发表于 2011-1-1 16:09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真正的牛人是独行侠。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57 
威望
2257  
包包
4921  

优秀版主 帅哥研究员 积极份子 小小研究员 金话筒

25
发表于 2011-1-1 20:08 |只看该作者
搞科研是一个漫长孤独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简单的。4 ~; U% H% u' d# a5 C: }5 F
干细胞和ips现在虽然是热门,但是要真的到一定水平才能有前途,1 C5 A+ P& a6 o7 [0 Q
自己也还在迷途中……
: ]- T; K  ~/ j0 V* ]% w基础好了,文献看了,就有了想法。& ~% F% b6 E- @* \3 V
文献是要看的,实验是要做的,总结也是必须的!
: k+ V. Z- u( a* R祝大家元旦快乐!!!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6
发表于 2011-1-1 22: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1-1-1 22:33 编辑 $ j' w7 @6 r0 B7 ]# q+ d" Z8 N" F
7 b$ [8 A9 R' T' {& ~
关于iPS选题的讨论,老狼认为iPS的贡献在于改变了细胞发育的时空顺序,对丰富教科书和揭示癌症的机理有理论价值,但作为临床治疗手段基本没有价值,当下的iPS热将在3-5年内退去,主要观点总结如下,谨供打算开展这个方向的年轻学生参考:- \3 T" b/ p8 v1 \) ^# B
1. iPS将已进入死亡程序的成体细胞“返老还童”,是一种畸变细胞,违背了生命的自然进程;
7 n4 {& B& ~6 b- {: l2. iPS除了表观遗传特征和保留了对起始细胞“记忆”缺陷外,还触发了细胞的癌基因;
  G' E" G: ?* V7 ?% t* p+ D8 U3. iPS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体外过程对细胞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去分化、诱导分化及筛选操作效率低下,过程难以控制且难免有“漏网之鱼”;" t5 n) }. q! o8 r, L
4. 一些证据表明干细胞移植主要是通过“旁观者效应”发挥作用,技术日渐成熟的MSC可以实现当初对ESC和iPS的多数愿望;" b1 q1 e# c5 l- N' G
5. 通过非遗传性物质导入的转分化技术的实现将会使iPS显得多此一举;
7 H5 y/ z( L7 {3 F) R: Y# O/ X6. 一项手段能否应用于临床除了有效性以外,还必须具备质量可控性、安全性和技术经济可行性,iPS显然难以通过后面几项评价;7 _  R9 H* U, P3 Z- I
7. 虽然iPS作为体外实验模型有一定的方便性,但还无法完全取代ESC;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0 + 5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0  包包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5  
包包
787  
27
发表于 2011-1-2 10:12 |只看该作者
sunsong7 发表于 2010-12-18 20:30
1 ~% ?' U! E  B9 {4 J1 R6 h! {+ _研究生培养:靠师傅,不如靠大师兄!  
# ?- h  J7 Q7 Y2 ^3 }3 N, c$ p转载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 ...

5 M( {  }2 S8 q: S1 U5 t呵呵,说得很有道理,问题是我上面没有师兄师姐,导师也是跟风进入这个领域,像我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我一个吧,请问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大方向都定不了,请大家给我一些建议,十分感谢!

Rank: 1

积分
威望
7  
包包
51  
28
发表于 2011-1-6 19:11 |只看该作者
IPS 现在研究的如火如荼,IPS 三大研究方向,在优化方法上面 因为没有什么基础,真的是做不了,只是学能前辈的方法,制备出IPS 来分化出自己研究领域的细胞,然后再做一些文章,最好应用于治疗。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9
发表于 2011-1-7 22:29 |只看该作者
【转载】

年轻的研究者该如何选择研究方向?

  
+ K+ Z) X8 g, i8 }8 u: c, M: _* Z      首先声明,写这个题目不是为了去“哼哼教导”,而是从一个年轻人的角度向科学网的大家和前辈们请教一个问题:刚刚毕业的博士或者在事业初期的年轻人该如何去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占用科学网的宝地,向大家请教。
) g" e7 b9 a' V* O6 E" b     最近因为研究方向的问题,和一个师弟聊了起来,发现大家似乎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如何去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我归纳一下这个问题大体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适应新实验室:一个年轻人从外单位进入一个新单位,如何和实验室的传统研究方向相融合?(2)如何避免和研究同行有直接的冲突?(3)应用研究?还是基础研究?这是个问题;(4)兴趣还是资助哪个是研究方向的主导?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简单分析一下,希望各位前辈给我们一些建议和意见。
, \8 d6 e3 R; _/ \  K
) _8 }3 I) l0 g; q    (1)如何适应新的实验室:一个年轻人从外单位进入一个新单位,如何和实验室的传统研究方向相融合?
# M9 X8 u" |" h+ X5 N* }0 _4 R6 k- i6 o- l- _8 F# L# l' i; W2 I
      除了毕业留校的人员以外,大部分的人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出现水土不服,无法切实融入新研究室,耽误了最宝贵的时间,影响了实验室和自己的发展,所以很多研究室喜欢“近亲繁殖”,因为自己研究室毕业的人上手快,出成果快。但是“近亲繁殖“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大家思路雷动,技术手段相似,要想有很大的创新性,难度较大。所以解决年轻人“水土不服”的问题对于促进研究发展具有普遍性意义。
- w% X! }4 q; H' t: _( [" W: F
; s  Q4 D. R3 T7 E4 W0 z) |3 y2 l     (2)如何避免和研究同行有直接的冲突?
% E' W+ \5 t; Y/ g+ x
! E6 Z5 h; y8 P; U; E     科学研究领域说大很大,说小很小,在一个研究领域总是会有几个小同行,可以说是大家研究的内容非常相近。“同行是冤家”,大家可能会存在一些利益上的冲突。年轻人在竞争中肯定是处于不利地位,因为既没有基础也没有人脉关系,如何处理和“冤家”的关系,避开冲突非常重要。4 |9 u# S: f% m4 t5 i' a# J

5 ?: J1 g. y. f& D5 Y2 i  (3)应用研究?还是基础研究?这是个问题
' \0 Q7 ^# X% g8 i
" h. @0 j- r% K8 C3 j' o: ]- P; E     首先我从自己的认识来定义下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可能有失偏颇,请大家指教。基础研究:阐明科学问题的本质和机理;应用研究:将已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实践中应用,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选择去做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也是大多数人的面临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从高校“青椒”的生存状况来说。以我们学校为例,博士毕业2年内,工资大约只有不到2k。这2K只能说是够自己用的,想养个孩子都觉得费劲,何况还有房子,车子一大堆问题摆在面前。如果搞基础研究,可能几年,十几年就只能靠这点工资过日子,学校给点文章奖金就像过年一样;相反如果去做应用研究,可能会通过和企业的联合,得到不菲的报酬,这部分钱对于年轻人来说可真的是“救命钱”。可是如果你只是专注于赚钱,就会荒废学业,到头来只能变成一个“技工”,而非科研人员。我这里不是说应用研究不是科学,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把应用科学做的不像是“科学”了。3 x, P! I7 V) c7 e' O. }; v; _$ }
3 u5 R) M3 G) [/ x
(4)兴趣还是资助哪个是研究方向的主导?
4 s) T. _9 F' t* ]1 [' Y9 b
  A& m, y' a( @- f1 i     有时候自己喜欢做的一个事情,总是得不到资助,而不得不变成“有奶就是娘”,只要有钱就干,不论什么方向,谁给我资助,我就给谁打工。这样虽然可以不愁没活干,但是却会变成一个“杂家”,什么都做,就是没有一个持续的研究方向,没有对一个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没有深入到机理去阐明一个问题,总是浮在表面,失去了和国外同行在某一领域PK和叫板的实力。
! }8 t5 V, s( I' ]' P, @1 ^3 f
6 ^* v5 c# ]- ?8 {1 H% W7 [   以上是我的疑问,也是代表部分在困惑中的年轻人提出来的,希望各位前辈们给点指点。; P) S5 e1 ~$ u4 x7 @- L
3 Z1 y# h7 }0 ^8 u6 F# W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681  % Z& Z5 i0 C% e9 d, A0 @' Q

  O6 L; j& n: y! [
* e# U6 x9 o* W" T/ F( L' J
# [/ V* q1 ^" U) Q2 O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30
发表于 2011-1-7 22: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1-1-7 22:31 编辑
: ^& c3 `* H, s, Y7 [8 j7 Y/ Q7 B6 {
【转载】

也谈“年轻的研究者该如何选择研究方向”


3 Q- D9 {% p9 Q- p, c6 f7 f; M' q+ h
      昨天看电视,看到李咏的一个节目里采访王刚老师。王刚老师说起在表演方面演过很多的角色,有几个角色他表演得非常用心投入,但是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演的那些反面角色,特别是和珅,观众非常喜欢。但王刚平时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正气的人物,他自己并不喜欢和珅这个人以及自己演的这个和珅的形象,他自己用心演的形象观众留下的印象并不深。但王刚最终也说,能够有一个观众喜欢的形象对于演员而言,就是幸福的。
+ k. @5 S) U  n1 ~) x* U5 p6 H
- w& I  z" J7 L0 c4 F$ K: M8 w      由此想到科学网这篇博文,关于方向选择,也颇与此有些关系。自己努力作的,未必能够成功。1 L; }+ P0 @7 u, E

7 ~+ h- d+ A0 G* A. C3 N      再具体分析下去,我觉得从驱动力角度,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一般有几种驱动:1)项目驱动; 2)兴趣驱动;3)资源(或基础)驱动。3 e) m/ x) L! g) b; \
/ r; C/ K- L5 S  I# J6 k  h8 \
      项目驱动就是看能找到什么样的项目,根据项目来进行研究。兴趣驱动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事。资源或基础驱动,就是考虑自己目前有什么资源,有什么基础,然后决定自己做什么。
: r  ?1 P7 H& A7 I' P4 P8 i" d' }. s. ~- ?# s2 F) M
      作为年轻研究者,我觉得有几个问题自己心里一定要自己先把握好。特别是兴趣驱动,年轻研究者的兴趣是不稳定的,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随着接触多了,有可能会换掉。科研探索本身就是很发散的,过程中见异思迁是常事。科研过程似乎就是不断的见异思迁,又反复回归,最终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人在35岁左右会有一个感受,会希望构思一个一辈子感兴趣、在未来十几年持续做下去的事情。但在25岁左右的时候,对于自身兴趣以及整体领域的把握,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能还不能很清晰。长期兴趣的定位一定是结合了自身的兴趣以及资源特征来作出的折中方案,在这样的条件下作选择,稳定度会高很多。
/ {6 s9 Y6 U/ J- j( b* s
: L$ H$ a5 s( a2 ^/ V      刚刚开展工作的研究人员,如果对兴趣的判断还不是那么精准,不应当拒绝项目驱动模式。项目除了“有奶便是娘”,还能够给研究人员一个开拓思路接触实际的机会。而且,作研究并培养研究兴趣,如果不能让兴趣与社会需求对接,也会使得研究人员遭遇到一种尴尬而慢慢兴趣枯竭。所以项目并不仅仅意味着“奔着钱去”,研究人员需要在项目中思考自己的兴趣如何与外部需求对接,如何转化出去的问题。这样作项目,项目经历能够转化为对自身兴趣的积累和支撑,而不仅仅是“混口饭吃”。此外,各种纷繁复杂的项目体系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在科研方面的支撑体系,人不可能脱离这个环境而生存的,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人做学问,都是作一个项目养下一个项目(或方向)。没有这个培养路径,直接作自己兴趣相关的东西,很容易死掉的,没有支撑就没法生存。毕竟作为年轻科学家,第一位的,是独立意识,是能自我养活,是自我能力验证。然后,再谈到兴趣问题,会感觉自己对自身兴趣的追求和建构是有把握的,是心里相对踏实的。当然,如果自己在自己的兴趣点上能力已经很强,生存不是问题,当然要选择项目来培育兴趣形成积累。& B" \* R, c( d; R$ g2 l

5 I, l' ?( L8 s$ D6 T      资源驱动/基础驱动对于年轻研究者来讲也是比较正常的,特别是保守性格的人,以这种视角看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选择项目方向,会稳健一些。特别是自己的资源和基础本身的价值就已经很大,不需要再作其他的拓展了,这样考虑方向选择,就更容易成功。但如果本身开拓能力很强,接受新事物很快,资源条件一般,就还是应当尽快转移到项目驱动模式或者是兴趣驱动模式。通过兴趣和项目积累新的资源,并将这些要素协调到新的共振点上去。% \: V3 D; I  i8 k5 e
$ X( b8 r5 u+ `1 `3 ^  A
       最后,感觉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思索。所以,除了要有一个长期的定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平衡这兴趣、项目、资源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因势利导。
" j: [% H# Z- U  f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960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20 05:06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