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57993|回复: 18
go

科学家确定DNA第7种和第8种碱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3: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作者:Yi Zhang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11-7-23  
6 U$ [9 C+ j+ X- l5 L, Q; M
6 d- ]; q& @! J: Z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在7月2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找到了DNA的第7种、第8种碱基,并在人体胚胎干细胞和实验老鼠器官染色体组的DNA中发现了这两个碱基的踪迹。科学家们指出,最新发现对干细胞和癌症研究非常重要。
3 t" w3 l' T' J; ^. V  ?5 m- L
! {$ G* f/ i8 d0 F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DNA中只包含有4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这4种碱基已成为我们对基因代码如何形成生命的认识的基础。然而不久前,科学家们将碱基的数量扩展到了6种(第5种碱基:5-胞嘧啶甲基,第6种碱基:5-胞嘧啶甲基羟基)。
& X3 V1 x( o) @
9 \. V$ F: ^" B: y6 S0 ~& E现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张毅(音译)领导的研究团队则表示,他们已经发现了DNA的第7种碱基5-胞嘧啶甲酰(5-formylcytosine)和第8种碱基5-胞嘧啶羧基(5-carboxylcytosine)。科学家指出,最新的这两种碱基实际上都是胞嘧啶经由Tet蛋白修改后得到的“变身”。Tet蛋白是一种分子实体,其在DNA脱甲基过程和干细胞重新编程方面起关键作用。
. x, K. G! n8 t( e: ?5 n
8 C+ Z0 G2 u* X此前,科学家们已对第5种碱基有所了解——当一个化学标签或甲基被固定到一个胞嘧啶上时,第5种碱基就会出现。这个甲基化作用同基因沉默有关,因为它会导致DNA的双螺旋折叠得更加紧密。; d5 W9 s- \$ q3 E# B4 S! G

. A- B$ a9 G6 h) \" ^. r* k去年,张毅团队报告称,在一个4步反应的第一步,Tet蛋白能将第5种碱基转变为第6种碱基,但他们没有再接再厉,继续进行该实验,导致他们与第7种、第8种碱基“失之交臂”。
# @8 f( L; r( F/ p" m1 j* q # q$ P- I# I3 M+ W  J) a1 H
研究团队最终发现,问题不在于Tet没有参与第二步和第三步,而是他们的实验工具的敏感度不足以探测到两种新碱基的存在。因此,他们重新设计了实验并探测到了最新的两种DNA碱基,并在人体胚胎干细胞和实验老鼠器官染色体组的DNA中发现了它们的踪迹。" ~/ I" }1 A& r

9 g" H0 s5 P* |% S5 k: I; \张毅表示:“新碱基代表了DNA脱甲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通过去甲基化或重新激活DNA甲基化所沉默的肿瘤抑制基因,它们可能为干细胞重新编程和癌症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刘霞)  " _. ]4 X, t# E! j+ q5 d' w) Q3 P
Published Online 21 July 20115 D' N* C; P! `' e7 t- ~. m
< Science Express Index % L3 Q  i7 D8 m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10597
4 R# P8 G6 q9 Z; H) x•Report
) {% \/ ?6 b8 `3 \" MTet Proteins Can Convert 5-Methylcytosine to 5-Formylcytosine and 5-Carboxylcytosine
" p4 O* c3 L0 j# N8 ?9 q! |Shinsuke Ito1,2,*, Li Shen1,2,*, Qing Dai3, Susan C. Wu1,2, Leonard B. Collins4, James A. Swenberg2,4, Chuan He3, Yi Zhang1,2,†1 p6 p8 U( j( n) _/ R" B
+ Author Affiliations
: {: s! s" f0 K  O! [
1 Q  f) G9 q. }0 j1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Chapel Hill, NC 27599–7295, USA. $ j# v* z' a1 ~
2Lineberger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Chapel Hill, NC 27599–7295, USA. ( U$ T, ]4 }; g" M+ G, a. `4 i
3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Dynamic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 USA.
$ H0 A" K0 v8 [$ ]0 ^4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Chapel Hill, NC 27599–7295, USA.
% J8 C6 [2 l0 ^) Q0 G) C↵†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yi_zhang@med.unc.edu3 j2 ~. B3 a' W( S$ `4 ^
↵*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5 B  p& W; W" F5 j* b2 D2 K8 L, L$ r4 f  w" N2 e, n/ [- B
Abstract" Z1 s6 c6 O: m* c: E* D
5-methylcytosine (5mC) in D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ne expression, genomic imprinting, and suppress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 5mC can be converted to 5-hydroxymethylcytosine (5hmC) by the Tet proteins. Here, we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5hmC, the Tet proteins can generate 5-formylcytosine (5fC) and 5-carboxylcytosine (5caC) from 5mC in an enzymatic activity–dependent manner. Furthermore, we reveal the presence of 5fC and 5caC in genomic DNA of mouse ES cells and mouse organs. The genomic content of 5hmC, 5fC, and 5caC can be increased or reduced through overexpression or depletion of Tet proteins. Thus, we identify two previously unknown cytosine derivatives in genomic DNA as the products of Tet proteins. Our study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DNA demethylation may occur through Tet-catalyzed oxidation followed by decarboxylation. & x1 \2 j$ E. c9 Y& e% |

1 _% V2 W" e3 l9 \  |+ v. B  Z' h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 ... /20/science.1210597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806 
威望
1806  
包包
4032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沙发
发表于 2011-7-24 14:07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但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  b6 c  M1 j/ M! o! A: p
这四种都是胞嘧啶的修饰方式,迄今为止也没有主流是将它们称为四碱基外的碱基,所以科技日报这个题目有点哗众取宠了; s' i% s' r" Z9 K! S8 F
张义的这个发现还是很厉害的,在Tet的竞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DNA的甲基化已经是人所共知,但脱甲基化的过程是否存在则一直有争议,在Tet之前也有不少蛋白被报告具有脱DNA甲基化的能力,羟甲基化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因为从某个角度讲,这可以是氧化的第一步。目前已知的体内脱甲基过程多数是氧化方式的,如果最终这个甲基能变羧基,那通过脱羧反应,应该可以实现去甲基化,但我估计脱羧会有另外一个酶来行使该功能。3 \9 x. V$ q  R9 ]# L* Z
从这两个修饰在之前的层析中(2009 Science)没有被发现的事实来看,其含量应该远比羟甲基化的胞嘧啶要低,这提示几个可能性:一、从羟甲基化到甲酰化,可能是个限速步骤,Tet在这一步可能要协同其他的蛋白去行使作用,既然Tet在ChIP seq分析中结合多数CpG岛,我推断其特异性不高,可能会协同某个识别组蛋白密码的基因去完成甲酰化,从而导致特异性;二、也可能是胚胎干细胞中最终脱羧的酶含量较低,所以造成部分中间体残留。而且脱羧反应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是否低氧高二氧化碳的微环境会使这个化学平衡有微妙的变化,从而抑制脱羧,这个情况值得注意。) H5 n0 v% }  t

# z5 g4 L6 C0 m9 v5 p. d. n另外我比较关心的是Tet家族全敲后,受精后父本染色体的甲基化变化情况,因为精子的染色体在受精后是100%被重编程的,我相信如果有去甲基化发生的话,这个步骤一定是其中一个例子。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laputave + 10 + 10 用我的最高评分权限为你鼓掌~~
细胞海洋 + 50 + 10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60  包包 + 1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248 
威望
248  
包包
1525  

优秀会员

藤椅
发表于 2011-7-25 17:51 |只看该作者
有深度!
- O/ E5 ~; u& {9 B: H! _

Rank: 3Rank: 3

积分
799 
威望
799  
包包
2598  

优秀会员 美女研究员

板凳
发表于 2011-7-26 15:49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呼唤全文。! Z% [8 C- ^0 L5 S: q
最近这种去甲基化研究极其热门,我觉得任何小方向的研究都有可能与去甲基化相关。一个急功近利的想法就是,无论你做什么课题,都可以检测一下这个去甲基化,如果有点关联,至少可以提高paper一个档次。就跟当年小RNA一样。% m" s0 [$ q1 K6 i5 v2 A* c
最近我们研究所来了一个新加坡的PI,做的就是这个。面试的时候把张毅的那篇小鼠Tet1.2.3的paper说的一无是处
2 n# I( H2 F2 s6 g+ O! ?( _+ c可他自己也就发了一个 Mol Cell,据说是投了cell,被大牛们压死了。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806 
威望
1806  
包包
4032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报纸
发表于 2011-7-26 17:38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听到其他人批评张毅那篇nature的,说是同样的表现在敲除鼠上观察不到8 z' \1 S- z4 q- m- n. u
我了解这个东西比较晚,2010年初才开始了解的,大paper最近都会集中出来的,从敲除周期看。DNA去甲基化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现在也不能确定羟甲基化就和去甲基化相干了。其实这个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区分主动去甲基化和被动去甲基化,因为细胞分裂一次,就被动去一次~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0 
威望
1530  
包包
7769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博览群书 帅哥研究员 优秀会员 金话筒 热心会员 精华勋章 积极份子

地板
发表于 2011-7-27 10:18 |只看该作者
ljzmy82 发表于 2011-7-25 17:51 5 d& x+ X0 ]& w; K: R( N
有深度!

- m5 H: k; E: Y2 p. W# [都是四种碱基的衍生体!哗众取宠!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0 
威望
1530  
包包
7769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博览群书 帅哥研究员 优秀会员 金话筒 热心会员 精华勋章 积极份子

7
发表于 2011-7-27 10:20 |只看该作者
sunsong7 发表于 2011-7-24 13:37 & v. ]) y: A' m! K, d
作者:Yi Zhang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11-7-23  
' V7 j$ t1 B5 l' F9 J! {3 g/ u
% t6 V  ]+ @+ h6 ~, `: q8 \! W. P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美 ...

- i2 [# d% u' K# b这个文章有标题党的嫌疑啊!根本不是什么全新的碱基,加一个甲基,甲酰,就成了新的碱基???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805 
威望
805  
包包
1486  

精华勋章 积极份子 优秀会员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新闻小组成员

8
发表于 2011-7-27 12:44 |只看该作者
这个就算第7,第8,那鸟嘌呤的甲基化状态是最常见的,怎么就没有人给它编个9\10\11碱基啊...: ^& {2 A2 v$ {0 I
我觉得science那帮人也不是吃干饭的..这篇文章能上的原因应该是可以通过这个tet蛋白可以得到DNA脱甲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或者中间物质,
/ n+ _, Y3 [( S, A; }) w3 W& f一旦这个中间状态或者物质可以跟某个肿瘤基因有什么关联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中间状态或者物质来研究analog, 从而有望研治靶向药物,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或者解释其他一些跟基因有关的异常现象...
+ B6 f. q0 H" T, B5 ~2 Z. ]& f3 u9 [$ X! g6 e$ L$ y5 Q/ n
就好像我们认识雌激素之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从而研制相似物来对治疗一些对雌激素高度敏感的疾病,70年代在欧洲美洲广泛使用的DES就是其相似物...
已有 3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laputave + 10 + 10 欢迎参与讨论
ambassador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2  包包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805 
威望
805  
包包
1486  

精华勋章 积极份子 优秀会员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新闻小组成员

9
发表于 2011-7-27 12:45 |只看该作者
这个就算第7,第8,那鸟嘌呤的甲基化状态是最常见的,怎么就没有人给它编个9\10\11碱基啊...9 \" h* j$ G, u2 Q6 Q0 N9 z
我觉得science那帮人也不是吃干饭的..这篇文章能上的原因应该是可以通过这个tet蛋白可以得到DNA脱甲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或者中间物质,
) ~5 p8 R6 D( J$ S( X9 i* L' q一旦这个中间状态或者物质可以跟某个肿瘤基因有什么关联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中间状态或者物质来研究analog, 从而有望研治靶向药物,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或者解释其他一些跟基因有关的异常现象...- h1 K6 K" [" O6 |% G8 C# }3 i( O

) n5 d+ M1 N2 L7 m; V( U就好像我们认识雌激素之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从而研制相似物来对治疗一些对雌激素高度敏感的疾病,70年代在欧洲美洲广泛使用的DES就是其相似物...

Rank: 3Rank: 3

积分
805 
威望
805  
包包
1486  

精华勋章 积极份子 优秀会员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新闻小组成员

10
发表于 2011-7-27 12:45 |只看该作者
这个就算第7,第8,那鸟嘌呤的甲基化状态是最常见的,怎么就没有人给它编个9\10\11碱基啊...2 m4 Z5 k4 ]; X. T
我觉得science那帮人也不是吃干饭的..这篇文章能上的原因应该是可以通过这个tet蛋白可以得到DNA脱甲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或者中间物质,
" j* ]) _+ f, i3 _  T一旦这个中间状态或者物质可以跟某个肿瘤基因有什么关联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中间状态或者物质来研究analog, 从而有望研治靶向药物,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或者解释其他一些跟基因有关的异常现象...3 y! x& t7 t* h& p  F
' M& o. H! h3 X# d
就好像我们认识雌激素之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从而研制相似物来对治疗一些对雌激素高度敏感的疾病,70年代在欧洲美洲广泛使用的DES就是其相似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5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