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稳转细胞、进行小鼠原核注射、斑马鱼动物级注射时常常有文章推荐将质粒线性化,这样可以提高整合效率。 / y5 m8 O M ^1 u8 K0 Y但我有几点不清楚,还请前辈赐教: 7 s5 j9 h6 E* r# k, f* R1 w 1、很多情况下质粒并非同源打靶质粒,进行线性化后虽然可以暴露断端,但质粒与基因组并不同源,不满足产生Holliday交叉结构通过基因重组进行整合的条件。请问文章中所说的提高整合效率是通过什么原理实现的呢? 1 u; H* Z0 C- \+ m7 D5 h 2、有没有前辈曾经做过线性化与非线性化质粒在稳定整合效率上的比较?到底有多大差异呢? * v. {# J# a' o 3、推荐的线性化酶如PacI 、PmeI末端常以连续的A\T结束,线性化酶的选取有什么原则吗?0 y. G% o' C5 R! o4 s
7 X. i9 H+ V0 @! A& }4 R% p# g \( K1 Y9 q* e# x
用户“lifeida” 曾指点道“环状质粒整合位点是不确定的,它可以从任何质粒位点整合到基因组中,而线性化的质粒则不会”我感觉很有道理,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