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7581|回复: 1
go

上海科学家揭示抑郁症发病机理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14 
威望
14  
包包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13: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早报记者 俞立严   发表于2013-09-01 08:11  }1 Z/ n5 M" E( T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胡海岚研究组关于抑郁症分子机制的新发现:一种蛋白激酶被确定为抑郁症发生的“幕后黑手”..
  O5 [3 N8 p) i8 W' D■ 一种蛋白激酶被确定为“幕后黑手”" ^+ X$ u0 H, O$ l
, I; m8 K1 |! v$ d6 q
■ 为基因治疗提供新方向
  n* N" I  m/ s8 b$ T
- r/ S$ S) w) @4 S& V! t: [  a 1 M2 E- f: a' A& B. ^

4 N1 K& U, D) O0 u' u( {  有关抑郁症的病因研究在上海有了新突破。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胡海岚研究组关于抑郁症分子机制的新发现:一种蛋白激酶被确定为抑郁症发生的“幕后黑手”。该发现将有助于找到更有针对性的基因治疗方法。
, L! J; c* c4 U- U8 y) e
* H# K* o( B3 \6 z; k5 _9 y: ~1 e- g  1 f' J+ e& e* p5 @" j- W: O- }
* a# }3 h: ~8 X$ W0 i& b9 Z6 Q
成因:此前无明确认识  T5 Z" \' g+ J+ b

9 ]8 ^0 [8 n! ?( |8 [0 {  抑郁症是当今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 ]: q2 U* S- v/ N& a$ J: U6 z* U
  但科学界对抑郁症的成因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近几年,学术界最新观点认为:抑郁症的成因,主要是大脑在响应外界刺激(比如:压力)时,某些分子及细胞水平的病理性可塑性变化,令大脑特定环路的神经活动发生了病态改变;外侧缰核被认为是参与抑郁症形成的关键脑区。
( J& P1 [$ W1 m/ Q4 @
5 U. q( I& f' J7 s, A1 w  1 z; Y5 n4 s; T9 a8 b( ]  S3 n6 m

2 ^* k, }5 T) x6 J! s蛋白激酶影响大鼠情绪
6 k& y; x' L) O' P+ m
( @: D3 x& ^+ h# }% X& G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胡海岚研究组,对正常大鼠和抑郁大鼠缰核内的所有膜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钙/钙调蛋白激酶II家族的成员βCaMKII分子的表达水平,在抑郁动物的外侧缰核中明显增加;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后,动物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βCaMKII在外侧缰核的含量也随之降低。, H9 Q9 X! O1 j

' h% E! b5 e# n* T8 a4 D' f  为了验证两者的对应关系,科研人员设计了系列实验,同时给予实验鼠喝糖水和喝普通水的选择。通过基因操作和RNA干扰技术,科研人员分别提高和降低βCaMKII的表达水平。结果,经历过前者的正常大鼠会产生典型的抑郁症状,如无法体会快乐(对糖水和普通水没有任何偏好),在逆境中发生绝望行为(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很快放弃挣扎)等;经历过后者的抑郁大鼠,先天抑郁症状获明显改善。- W2 s$ k/ i; T# K0 N& x9 Q1 C

: o: W( j8 M5 K8 |- u  《科学》杂志的评审高度肯定了这一系列“经过精心设计并且被很好地执行”的分子、电生理和行为操作实验,确信实验结果“强有力地说明外侧缰核的βCaMKII在抑郁相关行为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 {) D5 e7 `! `5 h
7 L. C; y* h; q9 V6 d. y  根据这一由上海科学家新发现的抑郁症分子机制,外侧缰核神经元中βCaMKII的增加,造成缰核兴奋过度,最终导致快感缺失与行为绝望的核心抑郁症状——抑郁症就这样发生了。该研究工作首次确定了外侧缰核内的βCaMKII分子是导致缰核过度兴奋和抑郁症发生的关键分子,揭示了新的抑郁症发病机理,并为未来对抑郁症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Rank: 3Rank: 3

积分
763 
威望
763  
包包
1261  

金话筒 优秀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3-9-1 16:32 |只看该作者
首先祝贺,3 i+ x1 e% w5 ~% O& y* y* E% g, n
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明显夸大了;
& F3 G" y& h' M2 W$ A- [: r7 j抑郁症应该也是基因相关疾病;6 K, b3 D2 t' Z
精神心理疾病的动物模型相对来说是最难建立的;6 L2 Y0 G; m0 ?+ L+ ]" t" \8 y% d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4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