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4651
- 威望
- 24651
- 包包
- 145127
|
Science:美国科研霸主地位只有50年?
0 W* P& o7 o* f! m0 |0 F2013-10-24 来源:生物360 作者:koo( r" h' T) h, D+ }
" n, a y) U5 N* P4 D% }
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美国一直是全球学术科学的领头羊。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科研霸主地位也是直到近 50 年才形成的。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雄厚的资金支持造就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全球竞争力。
! o8 Z8 \+ `* W: A, R5 [近年来,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下,美国的科研预算一直在缩减。“自动减赤计划”、STEM 整顿计划……让各个研究型大学惶惶不可终日。各方专家不禁为美国的科研地位着急:如果没有了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美国的研究型高校还能不能守住自己的领先地位?' ]/ `* {1 @; k9 {
科研霸主地位受巨大威胁" Y0 u# i& {" o& U! d% |$ }
大白鲨需要在水中不断前进,才能获得足够存活的氧气。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是如此。他们需要不断增长的资金来建设新的大楼,升级仪器和设备,吸引好学生和世界级研究人员。这也就是为什么斯坦福、哈佛和MIT等研究型高校近几十年的增长率要远远高于整体经济发展。- p1 l9 }/ Q, c9 a6 w9 y' X
因此,尽管美国个人收入在过去十几年中停滞不前,但美国精英大学的预算却实现了翻倍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校方将大部分资金慷慨地投入到研究当中,并非用于增加本科生的人数。就拿斯坦福大学来说,该校的整体预算从2000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今年的44亿美元,但大一入学新生的人数仍然维持在1750人。
/ V& r/ `4 q9 w1 J7 W4 N有的家长坚称,自己逐年增长的学费是高校经费增长的来源。但即便是斯坦福大学高达6万美元一年的本科学费,也只相当于该校年收入的17%。而且随着公众和政治家对教育价值的质疑,就算再小的学费涨幅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因此,靠涨学费来维持生计显然是不行的。而近年来,部分政府政策的调整也使得高校的收入雪上加霜。
- P6 | U1 }' W4 _8 D/ n& c在过去,医学院和医院一直为高校获取了不菲的收入。但是随着2010年“奥巴马医改计划(Obamacare)”等医疗费用控制举措的出台,学术医疗中心也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公立学校在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更大。因为他们一直依赖于各州政府的经费支持。
& v9 l: `$ J: ]8 [" u在过去20年间,各州政府的资金支持一直在缩减。很多一流的研究型高校在描述自己的学校时,已经由“州资助(state-funded)”变成了“州协助”,足以看出各州政府在高校支持力度上的削弱。3 @0 H: U7 k6 I& `$ G& e) q
霸主地位将动摇?8 J: \5 e. J% O- V
据美国《科学》报道,由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广受欢迎的全球大学排名中,美国高校占据前25名中的19席。如此辉煌的成就造就了美国科研霸主的地位。但也有专家表示,美国是直到近50年,才在基于大学的研究领域成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诚然,哈佛、普林斯顿和耶鲁等顶尖大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像霍普金斯、斯坦福等榜上有名的大学也只能追溯到19世纪末期。
" |5 h$ @, _" l% {)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顶尖学术的中心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Shirley Tilghman从历史的角度总结道,“顶尖学术的中心最初开始于博洛尼亚和意大利杰出的大学,随后又转移到德国,然后是英国,直到前不久才穿过大西洋转移到美国。”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再强调造就顶尖大学吸引力的因素,那么重心点就很可能转移到美国之外。”
% _- W) P4 F E2 e很多专家非常担忧,如果联邦政府资助这块最大的蛋糕开始萎缩,那么他们的排名很可能有所下滑。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逐渐增加学术科学方面的开支,让他们更加惴惴不安。但哈佛大学校长Drew Faust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好大学的兴衰不应该取决于永恒不变的历史时钟。
9 t7 H/ a- |4 ]( u6 e' P& O“有人说这是循环往复的,我们就应该袖手旁观,告诉别人我们的周期已经结束了。这是宿命论。”Faust站在自己历史学的角度看,“美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强的经济体,仍然拥有最强大的大学系统。这其中一个或两个因素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取决于我们,而不取决于什么注定的命运。”5 A. H; A( e: h5 G) Z) \
一切源于二战之后$ o- w" `- {( b3 T" w
在普林斯顿历史学家Anthony Grafton眼里,美国一流大学所获得的成就是历史、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结合体。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一个国家大力扶持研究”,因而造就了一大批顶尖的科研院所。Grafton指出,德国和英国都感受到了科学资助的地缘政治优势。- H7 ?' B- @/ d5 V
“但这是不够的。”他说,“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Sputnik人造卫星,(美国)可能会什么都不是。这些事件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国家安全依赖于对科学研究的支持。”这一观点得到了白宫顾问、工程师Vannevar Bush的支持。1945年,在罗斯福总统的要求下,Bush起草了著名的《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强调联邦政府的支持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S: V$ e: _8 I# s" s9 H. q
“这一举措要求全面(向各个科研领域)注入资金,而非投资已有的杰出研究。”Grafton解释道,“研究成了大学的一切。”同时,这一报告也成就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并促进了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飞速扩张。
) B/ P2 R9 Y9 X/ P' v9 H在二战结束后的十年间,《退伍军人法(GI Bill)》以及公共学费资助让数以百万计的二战老兵得以重返校园。但是当20世纪50年代,这股热潮平静下来之后,科研院所开始出现收缩的趋势。直到二战老兵的孩子成长起来,形成了生育高峰期(baby boomer),才带动了今天学术研究的大力发展。但是,当前新型的人口和经济趋势也促使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再次思考,到底要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在萧条的经济中名利兼收。5 n) h4 {2 j1 Q% x' [
慈善捐款成高校支柱?) n1 P7 O# S$ q9 Z% N
面对摇摇欲坠的政府经费支持,各高校开始各显神通。他们逐渐回归到最原始的筹款方式:向有钱人要捐赠。很多美国高校都设有校友会或者面向校友的筹款办公室,随时关注哪些校友有实力赞助自己的母校。
0 [) H8 _+ R+ K4 ^+ ^$ r0 _& H据美国教育援助委员会(Council for Aid to Education)数据显示,去年学术赠予的总金额累计居然达310亿美元。这一数据的最高值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也不过是316亿美元。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73年,马里兰州银行家Johns Hopkins捐赠了700万美元,建立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医院,成为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馈赠。而时至今日,美国政府对学术科学的支持迟滞不前。因此,霍普金斯等顶尖研究型大学为了保证自己的精英地位,开始越来越依赖于私人捐款。
5 M1 q, p8 U) \, a1 S3 P2 @( {近日,即将离任的纽约市市长、媒体大亨Michael Bloomberg宣布他将捐赠2.5亿美元支持母校的50位新教工会主席,并向本科生提供1亿美元的奖学金。在过去的30年间,Bloomberg已经为母校捐助了11亿美元,建立了彭博物理和天文学中心、公共卫生学院和儿童医学中心。0 b/ e# I! O ^4 E& o
这笔从天而降的巨额捐助简直是雪中送炭。因此,尽管美国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各高校也凭借这一策略打出了漂亮的保卫战。4 L$ |' f3 l3 Q) \. ~
仅去年,斯坦福大学就作为全球首个非营利机构赢得了10亿美元的私人捐款。5 H' d6 j% i3 D! e1 J
今年,斯坦福大学的投资收入(捐款和捐助所得利息)达到了11亿美元,是整体44亿美元经营预算的四分之一。而由教研人员所吸引到的研究基金也不过才12.7亿美元。但是这两种资金流的发展趋势却截然相反。私人捐款的发展势头非常看好,而研究基金则受联邦政府预算的影响而不断缩减。
5 |9 B l, I# B% {" f3 ^“捐款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哈佛大学Faust说,“我们的捐赠产生了35%的经营预算。”+ R$ J7 N: s) U/ f" b! f& e+ S
当然,采取这一策略的绝不只是私立机构。由于各州的经费支持逐渐缩减,公立机构也开始大肆筹集资金。自2004年起,州政府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整体预算支持从30%降低到11%,它是由于私人捐赠者的帮助才得以渡过财政难关。
1 l$ R9 k$ E% I+ { S1 `( P“现在,我们对慈善捐款的依赖是史无前例的。”即将离任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Robert Birgeneau不禁感叹,“我感觉我们在经济危机中生存下来,已经转变成一种新的模式。”尽管媒体上报道的都是巨额捐赠,但各科研院所的筹款人也在挖空心思培养小型捐赠者。社区基金会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 ~0 s3 ~4 D" Z0 B. e& E- }捐款“维持生计”靠谱吗?4 r* E9 K1 U- d S
虽然目前慈善捐助搞得红红火火,但也有不少人持保留态度。匹兹堡大学校长Mark Nordenberg就担心,政府资助下降可能会导致各大学更难以获得大型基金会的资助。3 I: \/ l i% e, N; t
“基金会想要联邦政府帮助他们进行投资。”他说,“如果他们知道政府都不会施以援手的话,我不确定他们还会不会投资。”Grafton则看到了其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他认为,现在各大学校长完全是依赖于慈善捐助来实现长期发展,这种举动实为孤注一掷。
6 T& ~' C7 A; S! z+ A$ K- N! p“现在顶尖大学的结构非常不稳定,尤其是私立大学。”他说,“这些都基于一种假设:我们现在给大家资助,希望等40年后大家有钱了以后再把钱还给我们。没有人知道这到底对不对。” A! ?) I( e) h' `( f* I
除了慈善捐助,一些高校的校长也开始担忧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威胁。据分析家预测,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科学预算正在不断上升,这将会逐渐影响美国科研院所在顶尖人才上的竞争。但无论是担忧还是影响,这些讨论最终都回归到一个本源问题:如果公共和私人资金都没有了,美国的研究型高校还能不能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 g& X" m; W' `% u* E原文检索:
8 m3 n6 W* ~2 p2 ^: N9 t+ ~Jeffrey Mervis. How Long Can the U.S. Stay on Top?. Science, 21 June 2013; DOI: 10.1126/science.340.6139.1394
+ r6 E K* G. e* u% d. v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