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4651
- 威望
- 24651
- 包包
- 143755
|
本帖最后由 细胞海洋 于 2014-9-30 14:20 编辑 \: P* O& m! u: r* z) v& U
" t# C# s" v6 e! C+ X1 qPNAS:线粒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6 m8 e+ p, O3 h! E! B6 _- G
2014-09-23 1 来源:ebiotrade 作者:koo
' V: R* w" s) }' b* {3 d/ ~
* ? p1 ]8 E# h最近,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阐释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线粒体在使人衰弱和致命性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他们制备了一种新的小鼠模型来研究这类疾病。
( u2 a" }* \2 y+ d: V( W% u生物化学教授Janet Shaw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当健康、功能的线粒体无法沿着轴突(神经细胞的细胞本体长出突起,功能是传递细胞本体的动作电位至突触)移动时,小鼠会表现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在研究中,Shaw及其同事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神经元疾病可能是由线粒体沿脊髓和轴突的分布较差而造成的。本文第一作者Tammy T. Nguyen是犹他大学医学院的M.D./Ph.D医学课程学生,该项目旨在培养具备优秀临床技能和严谨科学训练的医生,将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联系在一起,改善卫生保健。
' |4 B5 U6 \* y0 KShaw说:“长期以来,我们已经知道线粒体功能和分布与神经疾病之间的联系。但是我们并不清楚,是否缺陷的发生是因为线粒体不能到达正确的位置,或因为它们无法正常运作。”
, D2 E$ K& \3 E/ m7 g+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细胞器,发挥多种功能,包括产生ATP——细胞将其转化为化学能量用以生存。因此,线粒体常被称为“细胞能量工厂”。它们对于防止过多的钙在细胞内积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积累可引起细胞凋亡。' t8 }9 G2 V7 r
线粒体要执行其功能,必须被分配到身体内的细胞中,这是在小蛋白“马达(motors)”(它沿轴突运输细胞器)的帮助下完成的。对于小蛋白“马达”运输线粒体来说,被称为线粒体Rho(Miro1)GTP酶的酶采取行动,将线粒体附着到马达蛋白上。为了研究线粒体的运动与运动神经元疾病之间有何联系,Nguyen制备了两种小鼠模型,在这些小鼠模型中产生Miro1的基因被敲除。第一只小鼠模型在胚胎期缺乏Miro1。第二只小鼠模型则在大脑皮质、脊髓和海马体缺乏这种酶。& I1 T$ A6 B/ D) `
研究人员发现,在胚胎期缺乏Miro1的小鼠具有运动神经元缺陷,使它们一出生就不能换气。在对小鼠进行检测后,Nguyen、Shaw及其同事发现,这些小鼠出生后,呼吸所需的神经元在其脑干上半部分是缺失的。对于呼吸也很重要的膈神经,也未充分发育。Shaw说:“我们认为,小鼠中出现的肢体障碍,表明运动神经元有缺陷。”: |! u/ s9 ]' f( J
相反,大脑和脊髓中缺乏Miro1的小鼠,在出生时则很好,但是很快发展出神经学问题的迹象,例如隆起的脊柱、移动困难和足爪交叉紧握,出生后35天左右死亡。根据Shaw介绍,这些出现的症状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似。3 n% |" k( m; ]0 x- Q
她说:“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似乎是好的,钙的水平是正常的。这第一次表明,限制线粒体的运动和分布,可能会导致神经疾病。”+ Y' b4 |; t; w2 F" z: }0 z6 R: I8 F
本文共同作者、犹他大学神经学系的Stefan M. Pulst博士称,线粒体运输过程非常的重要,不仅仅对于运动神经元,对于其他神经元也是如此。“Miro1蛋白和两种动物模型,代表着研究ALS(渐冻人)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S- B( }1 F; n+ Q- G% R( e
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这项研究打开了一种可能性,即开发某种新药,部分地纠正线粒体的分布缺陷,以减缓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进展。首先,Shaw想制备一种模型,在成年小鼠中敲除Miro1基因,以观察是否结果可模拟神经系统疾病。0 r* s/ i% v7 b1 z1 w8 h
原文检索:6 |5 v3 L& Q/ Z, Q9 |! Y4 m
T. T. Nguyen, S. S. Oh, D. Weaver, A. Lewandowska, D. Maxfield, M.-H. Schuler, N. K. Smith, J. Macfarlane, G. Saunders, C. A. Palmer, V. Debattisti, T. Koshiba, S. Pulst, E. L. Feldman, G. Hajnoczky, J. M. Shaw. Loss of Miro1-directed mitochondrial movement results in a novel murine model for neuron disease. PNAS, August 18, 2014; DOI: 10.1073/pnas.14024491112 Y' v5 y, u# @" S# P
/ u( X+ B# E3 @% I4 Z+ K! I c
2楼原文 感谢超光速 提供 |
-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