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405
- 威望
- 1405
- 包包
- 7439
|
本帖最后由 细胞海洋 于 2015-1-8 22:44 编辑
' L6 v" V5 S# O3 I7 }
/ X5 c7 C: V+ B2014/12/29来源:生物探索 & K2 H H- V; K+ R9 a8 G7 Q" W: S
2 k7 ?, ` w: \- \
再过三天,2014年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年,干细胞研究可谓是赚足了科学界的眼球。那么,究竟这一年,干细胞领域有哪些惊人的突破呢?第一波盘点探索君带大家回顾这一年科学家发现了干细胞哪些秘密。
+ x" F( p r2 F; Z+ B( L8 T' Y, a. Z; H; g& d/ Q
; r* |+ g1 y) ~
# B( S: w" u1 v
Nature:代谢让干细胞永葆青春(12月10日)/ C e" ^) n1 x+ s7 I5 w
! X8 t/ D. n6 Y4 V. X
! @! D4 i: z2 v/ E12月1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Rockefeller大学和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干细胞能够通过调整自己的代谢,增强自己的再生能力,避免分化成为特定的细胞类型。[详细]1 o9 S& x4 w+ L2 b. |
- q9 ^1 z$ D8 S, ~: o6 k
& ~4 O" \5 v1 `# u/ M( b5 eNature:解密干细胞惊人异质性(12月3日)6 w, ]8 A# Y3 e& \& A
, o# h% `$ q( j7 ~% J# [: t
12月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强大的新型单细胞遗传分析技术揭示出多能干细胞的变化远比以前所认识的要多得多。研究结果使得研究人员朝着某天能够将多种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再生治疗又近了一步。[详细]
! |# a( E' x, @2 x3 X+ M- b3 }' |# j8 ]: z& i- o6 d! \
; M0 ]: D0 k. |
Nature:揭开癌症干细胞致耐药之谜(12月3日)
0 `- j/ c* y/ M5 `6 n. O5 n, g0 V8 ?2 I
: }& H6 u6 }1 p1 }
12月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Baylor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说,一种与正常组织干细胞响应创伤相似的新机制,或许可以解释经过多个周期的化疗药物治疗后膀胱癌干细胞会积极促成化疗耐药的原因。靶向癌症干细胞的这种“创伤反应”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干预方法。[详细]2 S9 K f) k$ ] d S; T& N# t
1 _1 D- h4 S$ a J, y# f: L0 f$ m- N% @1 {2 b
Cell意外发现:炎症信号造就干细胞(11月20日)
1 [! a# ^; M: k* m* Q, v9 Z
: \) S; m4 b! ?- V
: a( l. f2 Y9 `* c6 X# p- r7 D' d& q5 `! g
6 i* z* A0 V$ q
' o! N& f! e, S0 N- L
11月20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种促炎信号蛋白在HSCs生成中发挥了令人惊讶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最终再生出满足治疗应用的HSCs。[详细]- S% j; ?( Y4 p5 X+ S+ S* M2 u
: H, S, }& p/ A) {7 R, p4 c
- T: Y Q' ^8 P
Cell Stem Cell:科学家发现体细胞逆转为干细胞的“开关”(11月6日)+ W7 C. i7 x1 ^# i3 h
) ]8 {% W# S5 z3 l0 j/ l
/ z6 _" c& C( D* f# c( M8 E11月6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西班牙裔研究员米格尔•埃斯特班实验组发现了体细胞逆转为干细胞的“开关”。研究发现,在体细胞发生逆转过程中,RNA聚合酶II在多能性基因上处于“暂停”状态,导致逆转效率很低。实验组通过分子水平上调节磷酸化RNA聚合酶II的激酶的活性,促进“暂停”到“延伸”状态的转变,显著提高体细胞重编程的效率。[详细]$ [7 G" x: j7 A6 o
0 c8 j2 R1 f5 J" m$ z
. L; }3 z$ `1 JPNAS:独特的双功能干细胞(10月21日)
* b0 S2 l0 j. x1 I
/ B! u5 w* l; {2 ]9 {. h5 m, M8 }/ P9 x* m1 H/ L6 o" {' r" A
2 G6 J0 H7 f2 p z# C
: R; ]% Z9 u9 @2 u/ a2 O2 b5 N! ]8 e" H% z5 y6 N
与某些两栖类动物相比,哺乳动物的再生能力比较差。人类机体有许多部件是失去了就回不来的,但毛囊、汗腺、指甲这些皮肤附件例外。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揭示了这其中的原因,他们的这项研究发表在10月2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详细]( t* V- ?! U1 W0 r% L; i
P4 B: k& j8 E6 j& G0 r9 f V
( Z( X& C2 d* Y( s" h7 }Nature重大突破:“类初始态”人类干细胞 可发育成任意细胞类型(10月15日)
1 }( U; k4 @7 N: h* O! u9 p4 ?7 \5 r3 @$ ]2 |5 z& Y
+ p% a' Y5 h: n, H
10月15日在发表于顶级科学杂志《自然》(Nature)上的论文中,来自德国Max Delbrück分子医学中心(MDC)和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第一次发现了行为像“初始态”细胞的人类胚胎干细胞(ESCs)。[详细]0 L; H. ]! e. g; O4 x, v, }
' i5 c) m# z/ H: U0 C! K' C; ?
3 _5 J8 y5 u* \PNAS:从骨髓中发现罕见干细胞的新技术(10月8日) X1 I x, p! P
) m7 [0 G% K# D x
B9 T( E5 H* \1 ?4 w) Y
10月8日,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三个物理特性,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将其与骨髓中存在的其他免疫细胞区分开来。基于这些信息,他们计划制造一种能够快速分离MSCs的设备,使我们更容易地产生足够干细胞用于患者治疗。[详细]3 G) t8 t- c( f+ a+ ?3 @/ h
& c' b$ Y$ c2 s# ?
$ w: J, _: l7 `3 M! m! qScience重大突破:首次实现脐带血干细胞增殖(9月19日)
, b* g) A3 F* S. P7 _- I; C1 X1 K9 `0 P' n, `
) Y4 `' _% R2 z9月19日,来自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宣称发现的一种新分子(UM171)第一次让他们实现了脐带血干细胞增殖。这项世界级的突破有望使人类移植的脐带血数量扩增10倍。此外,它将大大减少与干细胞移植有关的并发症。对于难于找到匹配捐献者的非白种人患者而言,这将尤为有用。[详细]3 A' [/ F1 t Y! t+ u
$ ], F N4 i I5 _9 G2 {
9 L8 J1 I! E: ~0 \! ]( s5 I0 uCell重大突破:多能干细胞变“全能” 可分化任意类型细胞(9月11日)
' G: c% ]5 |" }6 e# @6 D( {0 v. S$ I6 v% ?$ A% p
+ V% f' j+ Q( D; T
0 h0 p, P. F f1 K5 I) r: t; r0 r3 s: d
/ R$ x0 p4 K/ Z: b* ~$ U
9月11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多国科学家合力,实现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研究人员对人类多能干细胞进行“重置”,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让多能干细胞也可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分化成任意类型的细胞。[详细]4 c+ C; G' S4 r& l6 H' V
% e X% e% B7 E: a; D) R
; y+ P0 P) f+ U9 j( @7 G0 b
8 A% i4 t/ L! b: i. c7 G
Science:绘制干细胞命运转换表观遗传动态图(8月22日)
3 p( B2 Q' X% y/ Q5 t2 B+ m% S4 O) `- D& \2 U
/ f7 d& y3 A, c6 F0 |) s7 m6 P( y" v
造血干细胞具有发育成为所有血细胞类型的潜力,然而,究竟是什么控制干细胞的命运一直不得而知。8月22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借助于开发的一种表观遗传分析新技术,第一次绘制了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动态图。了解细胞命运的表观遗传机制可促成解密免疫疾病、贫血、白血病等等许多疾病的分子机制。[详细]/ i& p1 o1 |7 Y# V5 K1 w7 W1 n
8 x) r- j- A6 I" ~. K) V( f! E+ e/ s3 g" g) g" ^/ x h
. {- n! ]! |; k; t
Nature:牙齿,意想不到的干细胞来源(7月27日)
" t( y% j: B. C& i- _
+ n$ |5 T: g0 p! J) m; V n4 T5 n9 f5 @3 e7 u
7月27日,Natur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性文章指出,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牙齿内神经系统细胞能够转变为干细胞,这有可能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新的起点,在不利用胚胎的情况下培育出满足治疗或研究需要的人类组织。[详细], C* q& ?" o3 f9 t/ _( P4 t
L0 J* y0 Z9 `& ] |/ K& W$ u* I! Y ]' V5 m. w, s- U
Cancer Cell:白血病干细胞为何难以清除(6月16日)
M$ j5 V% O9 C6 Y6 s4 ^' e6 @. `8 a8 x" i
: W% q8 M% S" z4 Z
/ v8 K: f2 ^, d4 W G$ f1 E/ L( }1 e) i
+ S6 K, y' X M/ ?1 W% p6月16日,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分化和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学干细胞课题组科研人员新近研究发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干细胞通过建造新的骨髓微环境(niche),搭建“临时庇护所”以逃避化疗。[详细]
7 C/ }! _# R: ?/ N( y: }! B* X0 X' H# ]) k1 L
/ G2 m/ l+ J `+ SCell Stem Cell:禁食可使干细胞再生(6月5日)
3 N) A+ b" ~7 d( T' P/ U4 c
1 k ~ [8 s9 M* y+ ^6 B2 T, q& O- A2 y# b# t
6月5日,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周期性的长时间禁食不仅对免疫系统损伤(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有保护作用,而且还能诱导免疫系统再生,令休眠的干细胞开始更新。这是人们首次发现,天然干涉手段能够激活干细胞,促进器官或系统的再生。[详细]
& s+ H0 y4 x8 O0 k/ W
* y% v! C0 O. p3 e3 p/ f% [; o% ~8 m- x: w
Nature:科学家成功实现干细胞靶向基因组编辑(5月28日)
! D8 K2 r( f F4 P* `6 z7 ?+ a
! Z' j$ e7 _$ m" D# \* }6 r" q
4 Y$ x) W& w" O' D7 V- l( s5 F) P5月28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意大利San Raffaele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人类造血干细胞(HSC)成功实现了靶向基因组编辑。[详细]* J2 W3 {- V) Z: _4 |4 c
& M: @; i: M: G9 g4 R+ {
/ T* |6 R' m: G* O# ~Nature:应激干细胞被发现(5月25日)9 p3 V/ b5 |" `7 h, K+ t% L% q& F0 h
! i- B) _" }" m" m% g( F
, W% k$ r/ w Z. E- G; W3 l! W; N4 M0 d2 L1 T2 F U7 L1 q
9 H" h: Z1 {, T. n* F
- [- ~& i+ Y1 @) ?9 ~* i
5月2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斯坦福大学发现了一种第三类干细胞——应激干细胞,其能够在肌体修复机制中快速应答。在未来的再生医学中,它将发挥重要作用。[详细]
. e! K& }; e/ ]$ Q9 m9 n" g$ F* R4 q- }6 N0 S8 Q9 S
/ e% Q* b e2 |. i7 F
Cell:转录因子决定肿瘤干细胞的命运(4月10日)3 S" q- I" g3 H" m
- D9 i! r6 e4 i2 B# N0 g# g9 i4 S. D: t! `/ \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是一种致命的脑瘤,其侵袭性和对治疗的抗性来自于一小群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现在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有四种转录因子的活性可以帮助人们鉴别这些肿瘤干细胞,文章于4月10日提前发表在Cell杂志的网站上。[详细]6 \' ]% ?3 D; D6 G- O5 Y" K6 K, s
& ]3 K5 ?- v# o- q7 r' z
# p; R# P& P3 f; {: L# a! m# oNature Methods:白血病干细胞体外培养获得重大突破(2月23日)
) ^; d( [# \4 J5 a8 ^
9 K0 M& C& i/ m7 \- |, f x g3 j! z3 ]
最近,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免疫学研究和癌症研究所(IRIC)和魁北克Maisonneuve-Rosemont医院的白血病细胞银行进行合作,发现了白血病干细胞在体外成活的两种因子,这为开发抗癌药物提供重大突破。[详细]1 _5 x2 s8 i0 x/ V1 R7 e3 W
4 V7 w, o3 W5 O9 ^
+ z& C/ e2 \3 N6 mNature:揭示控制干细胞衰老的遗传开关(2月12日): r) e! d% s1 C* \7 f: D; q
/ n' Z" F" p, Z, ^
- @- Y; E: P( Y E: n4 r/ c. i
6 H2 \1 ~0 }( [& I7 p9 r+ f1 E4 w5 Q& F& u6 w, Z3 {0 F% e
) v3 D+ l+ D6 S5 i
人在老年时许多的疾病会随之而来,这是一个令人难过的事实。尽管许多疾病可能并不危及生命,但它们剥夺了生活的乐趣。肌肉衰减征(sarcopenia)就是这样一种疾病,其会导致肌肉和力量丧失,这就是一些老年人会丧失耐力、行走以及呼吸困难的原因。+ K# F9 S4 d1 _( I2 p( u2 z
% i' o/ Z2 c$ _9 n" u a3 ]" C
* ?; a$ {: Q3 |8 [: W6 ^不幸的是,除了锻炼尚无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只会变得越来越麻烦。了解肌肉衰减征对开发新疗法至关重要。现在,科学家们确定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这种不可逆的肌肉耗损的机制。研究论文发表在2月1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详细]# N+ R- }4 g+ f: f
( }: W2 v2 A: c* A. k
/ _3 s0 y# [" P0 S& [Nature:揭示长寿的乳腺干细胞(1月26日)# [/ g9 p' h7 [* E3 a6 x# z8 q6 \
( P( c3 T2 ~& A" Q/ i
5 P2 q+ ^# a+ Q6 z+ Z% c1 a$ W& i1月2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墨尔本Walter和Eliza Hall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干细胞和它们的“子细胞”拥有比以往认为的要长得多的寿命,并且在青春期和整个成人生命周期内保持活跃。[详细]
. V# o1 E$ i" P+ b' @9 P e6 z0 _* P6 I/ D; [: ?- Q
3 ~. [1 C4 j6 u4 ?5 _* a
小编寄语
0 x- c6 a9 Z4 d: k6 u6 h9 D" ]- Q0 }9 e) p* P J
9 u6 j+ M3 {# Y3 ^2 r4 L% K干细胞类的研究实在太多了,盘点的不全请大家见谅。你们有觉得可以与大家分享的研究也可以推荐给小编。随后会推出干细胞盘点系列之这一年科学家都用干细胞干了神马大事。敬请期待哦。 A: [, }; y! v# i7 v
" c8 ]4 i; I0 `
$ w6 \3 u* K/ s- {5楼原文 感谢东门吹水 提供 |
-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