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3932|回复: 0
go

间充质干细胞——未来医学新希望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302 
威望
302  
包包
1033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干细胞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的一大方向。成体干细胞是临床应用最成熟的一类。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都是成体干细胞。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主要成员,因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作用而越来越受到关注。& w% }* n/ s# C* u% g! A
胎盘、脐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
  n3 c3 m) {3 G4 h! k& e! O 干细胞从何而来?在中国科学报社以干细胞技术为主题组织的首期媒体沙龙上,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介绍说,干细胞实际上是人体发育进化的最小单位。从受精卵开始,人体的干细胞就已经出现了,此后,经过自我复制,逐渐分化出组织细胞,形成胚胎。
2 {8 R+ \0 g4 Z) Z5 f( s/ l" @ 干细胞技术可以应用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例如,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用干细胞培养相应的人体组织,可进行组织结构的重塑;干细胞还有含有特殊的营养因子,用来修复器官的损伤;还可以利用干细胞作为载体治疗遗传的缺陷。' T3 r# [2 u8 o: W9 s
成体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最成熟。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都是成体干细胞。目前来看,成体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是经过考验、评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典型的例子。- a3 E5 s/ R9 V& ]
除了造血干细胞之外,另一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干细胞就是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最早是从骨髓中发现的,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后在很多人体组织中都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例如围产期的胎盘、脐带。  x& e( N6 `& }$ t1 S" S8 ~# Q8 U! K
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6 F" X  d2 @5 [  f2 Y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陈虎介绍,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体外可以诱导成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如果需要修复有创伤的组织器官,就可以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出的组织细胞来替代。( Y- \: Z' y5 E  r7 o
  在组织修复方面,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替代作用,可以诱导成很多组织细胞,修复替代损伤的组织;另一个是旁分泌效应,可以分泌很多的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可以参与组织的修复。旁分泌效应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这几类:抗凋亡的分子、免疫调节的分子、抗斑痕的分子、支持作用分子、血管生成分子等。陈虎带领的研究团队曾对174种细胞因子进行了蛋白质芯片的检测,用脐带的间充质干细胞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发现101种细胞因子是高分泌的、有变化的,其中22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量远远高于骨髓干细胞。6 K; E  J  }+ i* U9 n
可减轻排斥反应7 |. G% b! f5 k8 a& j
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抑制排斥反应,起到免疫调节性作用。在干细胞移植中,有可能会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也就是排斥反应,重度排斥反应是致死的。陈虎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诱导免疫耐受,可以减轻排斥反应,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根据他的研究结论,用病人的间充质干细胞和病人的其它类型干细胞来做联合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可以从53%降到11%,慢性排斥反应可以从28%降到14%。这个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奖。0 P5 e0 N0 v" h7 w& X) a6 j4 ]
  陈虎介绍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如果出现重度的排斥反应,病人的存活期只有30天,他们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做的临床试验表明,对经过其他免疫制剂治疗无效的病人,这种技术的有效率是70.3%。) P) }) Y) r3 v2 Y
  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八个国家已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进行了扩展性试验。这种技术所涉及的适应症,已经达到了130种,也就是说,130种既往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效果很小的疾病,有望通过间充质干细胞来进行治疗。
* N$ x8 u% U2 R* u% ^
已有 1 人评分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 新闻重复

总评分: 包包 + 1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6 07:4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