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24
- 威望
- 224
- 包包
- 797
|

首先介绍一下本人自己的研究成果吧,目前能利用外周血来源PBMCs培养17天,扩增120倍,纯度(CD3-CD56+)达到70%左右。
+ V4 I# L" d$ L0 J8 f& m+ e Z D大致培养过程:, E- g9 d0 a' o
D0
! f* o1 \9 D% E用肝素钠抗凝的采血管采集外周血,按照常规方法分离及获取自体血清灭火冷冻备用;将细胞密度调整未200万/ml。# b7 s. Z& a: ^& ?2 G0 n* j, T
培养瓶可以选择用单抗提前包被过夜,也可以用溶解性单抗,再加入相应的刺激因子(包括激活剂)培养。5 \9 E/ M, \8 i
D3- ?) A' K1 [! }# {3 |3 e
对细胞进行离心换液,并将细胞转移至新的培养瓶中,此时培养液中不许添加激活剂,只需要扩增因子,将密度重新调整为200万/ml3 P% H5 E, M( a: `; e7 @
D6-D17
- w! K9 n x5 T: q每隔两天计数并调整密度为200万/ml
8 b: q. K& x3 X8 s! LD17
+ H8 f$ b/ _$ H: ]; i7 Z收集细胞并表型检测。
8 h2 Z9 e5 N9 K% U P此技术取50毫升外周血培养17天能达到60亿细胞,纯度达70%左右。
0 a8 }7 q# F1 }( ^$ K2 V! \4 R& o$ c
1 N B0 F, @ T( c另外再分享一下开发NK工艺的经验
% b. [( p1 ?. h9 W1、查看很多文献里面都是利用IL-2和IL-15或者再添加另外的白介素类因子去培养,本人验证了非常多次都无法实现,要么数量上不去,要么纯度上不去。/ t) G4 U% P; I2 X
2、另外很多文献选择利用磁珠分选的方法培养,这个方法的缺陷在于分选成本高,而且纯NK扩增慢,而且分选后所得起始细胞数太少,所以最后虽然纯度达到了,但是数量还是很难满足临床需求,要是用于科研的话另当别论了。
/ o9 X. r/ M* D3、还有一个能在纯度和数量上都满足的培养工艺就是利用基因改造的K562细胞(在K562表面加入两个跨膜蛋白)做滋养细胞,培养半个月能扩增200倍的样子,但是好像这个工艺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毕竟滋养细胞本身就是癌变细胞,虽然在理论上是能用射线完全灭活K562,但是实际情况就不得而知了(此工艺我也做过)。
/ b/ w, Q7 v6 k9 H8 z% y: j8 p+ n- `' B+ ^4 o) r
以上纯属个人在做NK培养工艺过程的一些想法。
. Y5 r$ @$ E" Z: u+ @$ i" C# y另外对NK培养提几点经验:
. A3 c4 n" g: O- H: ~1、个人觉得临床上还是用纯因子刺激的方法比较好,另外为什么只用纯粹的白介素类因子不能大量扩增,因为这些都不是很强烈的激活刺激剂,缺乏强有力的激活调动剂。这些白介素类因子在细胞活化后维持活性及扩增是没问题的,所以建议还在做优化的朋友可以考虑添加合适的刺激佐剂,具体的就不便透露了。0 @" \# F* V9 T5 D- \$ Z1 V
2、培养基的选择也比较重要,同时也不是越贵越好0 a0 F# U* R7 M8 d0 u$ a+ Z
3、个人的经验来看NK的培养密度还是挺重要的,特别是接种密度,当接种密度低于200万/ml时扩增时间明显滞后,可能与个人工艺相关吧。
4 `3 ?9 U; v) Q3 e, r- q6 }4、不同品牌的因子也比较重要,因为不同品牌的效价是不一样的,建议多尝试。 |
-
总评分: 威望 + 34
包包 + 6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