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ong7的个人空间分享 http://www.stemcell8.cn/?6268

日志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MiGe 25,AK 47与 Strider BT

热度 1已有 1709 次阅读 2012-7-22 16:02 |关键词:alt 25 blank border target

米格-25效应: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研制的一种战斗机,用一堆普通材料、个体功能一般的零部件、一些比同时代落后很多的技术,组成了整体功能最优秀的战机。米格25的在爬升、速度、高度、机动性等方面超越时代,打破并创造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6项爬升时间的世界纪录,震惊全球。

 

枪王AK-471947年装备苏军的自动步枪,没有华丽的瞄准镜,也没有复杂的消音器,9磅金属和4英寸木材的完美结合却成就了一代枪王AK47。具有火力强、重量轻、恶劣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等特点,它不会坏、卡壳或者过热,就算沾满泥巴和沙土一样可以正常地开火,它是所有士兵的最爱。

 

Strider BT:BT是一把有利刃的[撬杆](a pry-bar with edge)把刀可以承担一个战士所要完成的多重特种工作,包括各种切割、撞击、挖掘、敲打、砸击、投掷、潜水用和在有害化学物质中使用等等。在用BT猛削铁棍,铁屑纷纷落下而这把刀接下来还可以剃胡须——one knife one life,。

 

 

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机

这是一件跨时代的杰作,围绕这个飞行器的设计任务从一开始就超过了其诞生时代的技术能力———与图-128相同,米格-25诞生于60年代,但不同的是,它被不断改进,其子孙米格-31至今仍是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国土防空军的截击机主力,而非大多数人想像的苏-27系列,警戒着北极熊的天空,北约给了他一个形象的绰号:狐蝠。围绕这架跨时代的飞行器,有着许多传奇:它至今仍是人类仅有的两种闯过热障的大气层内飞行器、创造了无数飞行记录、他的肆无忌惮蹂躏的天空跨越了东欧、中东、日本,围绕它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谍报战、甚至被多事的好莱坞拍成流行一时的电影《火狐》。

  是什么让这架丑陋的的飞机拥有如此长的生命力?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是一件超越时代、充满苏式的“粗暴想象力”的杰作——即,用匪夷所思的简单粗暴实现方式,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甚至这架飞机从里到外就是由各种粗暴的部件组成,从机体材料到电子设备无一不是如此,根本不符合一架敏捷的战斗机要求,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完成帝国赋予的任务,甚至一度让不明就里的北约对其充满恐惧,以屈屈战斗机的娇柔女儿身,笼罩着北约天空,实现了战略欺骗式的威慑。她的成功,应验了一句诸位而熟悉的革命语录:跳出洋框框,走自己的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是一架起飞中的米格-25,你可以想象,巨大的双翼的确很像一只展开双翅的蝙蝠,打开加力燃烧室的两台发动机喷吐着火焰,阶梯式的纵列双座舱机头淹没在机翼的投影中。我们就从这里,开始米格-25 的“粗暴”的之旅。

 



粗暴之一:机体

  从设计之初,米格设计局就面临一项似乎很难完成的任务,那就是用什么材料制造这架飞机。因为其设计要求达到音速三倍!即便在今天,这也是高难度的挑战,因为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热障,令飞机天女散花般的空中解体————99%的飞机都使用铝合金,今天也是如此,因为他轻巧坚固,但是很不幸,当温度达到200度时,结实的铝合金就变得像面团一样柔软,而三倍音速的设计要求,必然使机体温度轻松跃过200,如果米格-25用它制造,上天后只会变成一个发着火红光芒的飞蝶。如何解决?首先,苏联人想到了钛合金,他比铝还轻,却更结实,而且高温对他来说就像挠痒痒一样无所谓,但很遗憾,也同样因为这些原因,攻这个钛盾的长矛直到今天人类都还没有磨快,更别说在60年代了,苏联人只能有把握加工一些简单的长条形钛材,用在有限的部位,而更多战斗机外形复杂的钛制零件根本无法加工。粗暴的苏联人不知何来灵感,竟然想到了不锈钢——他们打算用密度高达7.8的沉重钢材来制造一架截击机,而且还要达到3倍音速!最终,这个大胆的妄想成功了,诞生了这架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钢制战斗机——想象一下,米格-25实质上就是一个能以三倍音速飞行的几十吨沉重钢胚。这个构想是如此的出人意料,以至于北约在米格-25服役很多年后,一直认为这架“啾”的一声从北约雷达上一晃而过的飞机,是使用钛合金制造的,这让他们非常恐惧,这意味着苏联掌握了哪想像的钛合金加工技术,意味着钛材会在各种军事装备上遍地开花,这件然他们恐惧的飞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至于很多年北约都笼罩在米格-25的愁云惨雾中,无法设想在随时可能爆发的空战中如何战胜这个梦幻的魔棒,这种恐惧一直持续到某一天的到来——和这一天一起到来的人名叫别连科。

  

  欣赏一下这个整过容后打扮成鸟的钢胚,机头就像被敲凹了一样塌陷下去,两个飞行员分别住在“一楼”和“二楼”,估计需要用楼梯上下:这是没有在其他战斗机上出现过的少见阶梯座舱设计。飞行员视野太差了,加上高速,以至于飞过他的飞行员抱怨说:我像坐在火箭里,只能看见前面,飞快的往前冲,射完就跑,我根本看不见我身后发生了什么。


粗暴之二:发动机

  为了推动这个沉重的钢坯以三倍音速飞行,设计发动机的团队也必须是一群妄想狂,他们显然也受到了米格设计局的启发,依样画葫芦的同样用大量钢材制造发动机,因为要推动这个钢胚飞出三倍音速所需的推力超过了当时设计师的合理逻辑,很好,也成功了。当装上发动机后,米格-25飞出了难以想象的高速——M3.2,也就是音速3.2倍!飞行员们说,和飞其他飞机不同,他们在座舱里感到很热,汗流浃背——靠,这么快的空气摩擦被加热成烤箱那是合情合理的。于是又一个大胆的天才想了一个办法——修改机体油箱分布,让脾气暴躁的航空煤油变成吸收热量的机体冷却剂!

  

  这是米格-25的发动机在试验中,他被临时装在了一架图-16中程轰炸机下方,那可是大型轰炸机,可米格-25的发动机毫不示弱,依然显得如此巨大!


更直观的让你明白米格-25发动机有多粗暴之一,喷口结构被彻底简化,甚至不能调节,因为推力大,所以温度太高工作环境太恶劣,这样设计能减少机械机构,提高可靠性。

更直观的让你明白米格-25发动机有多粗暴之二。机体因为发动机高温要严重烧蚀,两台发动之间是减速伞仓,腹部有当时流行的设计——腹鳍。巨大垂尾上的五星机徽分外耀眼。

 粗暴之三:电子管和磁控管

   为了配合这个怪物尽快投入使用,苏联人给他装上了各种成熟、简单、可靠的电子设备。在当时电子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成熟”两个字就意味着一种东西:那就是电子管。下图是米格-25机头特写,这些电子都设备被安装在这里。大量电灯泡似的电子管设备拥挤在机头,绝对有孵化箱的效果,需要液态氮气瓶制冷。这些电子设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雷达,因为军方要求米格-25具备强大的独立搜索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因为这是一架截击机,这与苏联相对落后的电子技术形成了矛盾,于是,苏联人开始了发酵面包似的放大设计,即加快进度,于是不经意间制造了一个跨时代的“微波武器”———他们制造了一根功率空前强大的磁控管,这是雷达的关键材料,让这部这电子管雷达的持续发射功率达到了500-600千瓦左右(我想理论上说峰值也许能够接近1000千瓦),这导致了两个严重后果:1、如果在米格-25在100米超低空飞行时这部雷达开机,能够靠电波杀死前方地面1公里内的飞奔的野兔,其原理类似于微波炉,一把飞行的猎枪;2、因为功率太大,这部雷达甚至能够直接“烧毁”来自敌方的电子干扰电波。因此,不得已,苏军规定:禁止在地面维护时启动这部雷达,以免把不慎站在前方的地勤人员“烧死”,或者将大脑烧成精神错乱。

粗暴之五:挑衅  

   在1970年前,神秘的米格-25在北约雷达屏幕上就是真实的UFO,他同总是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如果那时存在哈里波特,那么在北约眼里,只有哈里波特的扫帚才能追上这只“狐蝠”。他创造了无数飞行记录,例如速度、高度、爬升率等等不慎枚举,北约想尽各种办法,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谍报战,依然一无所获。大概在1971年(可能有错误,记不太清了),数架米格-25的侦察型号被苏联秘密部署在了埃及和伊拉克,这些飞机被严格保密,以至埃伊空军都不能靠几年,一切维护由苏联人负责。机会来了,但北约没有想到,这次机会不过是一场水中捞月的羞辱——一架米格-25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以色利天空,以色列人惊讶的发现了雷达屏幕上的以不可思议的高速移动的亮点,立即起飞F-4战斗机拦截,在确认这是一架埃及空军的飞机后,F-4发射了响尾蛇空空导弹,这时,让以色列飞行员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这架米格-25打开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长长的火舌立即喷涌而出,在已被惊呆的F-4眼前闪着“尾灯”,大摇大摆还不到躲闪的一骑绝尘而去,即便那枚导弹也无法追上,一头栽向天际线,雷达屏幕上显示着敌机速度:M3.2。不过,这架米格-25的代价也不轻,在返回基地后,飞行员被吓出一身冷汗:飞机发动机因为在疯狂的逃跑中过度工作,已被高温烧毁。也许这幅照片最能模拟那名以色列飞行员的感受:看着米格-25在自己眼前的逃之夭夭而毫无办法,处于如此有利的尾追攻击位置而一无所获,对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而言是一种侮辱。


这是米格-25的标准挂载之一,AA-9"阿莫斯"。请对比一下旁边的人群和栏杆,你可以估计到他的强“大”身躯。它拥有120公里射程,就这一点来说在今天也是出类拔萃的。米格-25可以一次挂载四枚——这种庞大的空空到弹,如果交给饥饿的北朝鲜人,他们也许会立即把它伪装成"新型地地导弹",用来向美国讹诈大米、小麦、重油,美国人看着卫星照片因为其大块头完全可能相信———用来射向美军轰炸机太屈才了:)


  照片中的这个人,名叫别连科,前苏联截击航空兵的米格-25飞行员———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北约因为这个人,终于在1976年掀开了笼罩在自己头上的阴云。

     1976年,别连科因为个人恩怨,精心策划,驾驶一架米格-25,逃过昔日同志驾驶的、同样的米格-25的追杀,叛逃西方。当他闯入日本领空时,又一次遭到了追杀——但这一次是日本人的F-4,凭借高速,他再一次在日本的天空躲过一劫,慌不择路的高速迫降在日本涵馆机场,以至于冲出了跑道——不过结实的米格-25毫发无损。

 兴奋的日本人,他们在米格-25的淫威下被胁迫多年,需要这种形式的排泄。

北约如果至宝,美国空军迅速派出专家团飞临日本,将米格-25大卸八块,试图找到他们一直以离开认为的各种神秘技术:钛合金的机体、神秘的发动机、让自己电子干绕设备失效的雷达波。。。。。。然而,结果就像大家现在已经知道的那样,美国人什么也没有得到,因为所有的技术都是那么过时,当他们经过7天拆借后,发现这架让他们恐惧10年的UFO,竟然使用不可思议的不锈钢制造,肚子里塞满了落后的电子管——他们不得由衷的佩服他们的苏联同行的天才设计:这样简陋的材料,制造出了这样一架速度M3.2,机动过载高达11G的跨时代作品,并用它整整欺骗了北约10年。别连科驾驶米格-25的故事,被好莱坞拍成电影,风靡一时,电影中,米格25被描绘成可以通过人脑意念控制的超级的战斗机,足见当时西方对米格-25深深的恐惧。当然,苏联空军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米格-25从此失却神秘的威慑,并耗资巨大的被迫更换了全部苏联空军作战飞机的敌我识别设备。


米格-25的传奇一生中,出现了许多改型,有些很有意思,例如下图的基于米格-25的超音速客机改进型:)

今天,40年过去,米格-25的后代米格-31作为截击航空兵的主力,依然翱翔在俄罗斯的天空,继续守卫这这个已被漂白、但依然赤色的帝国。这架米格-31一般人很难把他同米格-25区别开来,它已经不是40年前的米格-25,焕然一新的守卫着下一个10年。

 

  一段长达40多年的米格-25传奇——今天到此为止。

图-128国土防空截击机的前身是图-98轰炸机,它是苏联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但它并非与图-16竞争中的失败者,反而是利用了其机身结构、机载设备,通过改装大推力发动机和增大机翼后掠角而设计出来的。另外图-128配备的标准武器并非从来没有实用化的AA-4,而是AA-5“灰”远程空空导弹。这里提一下’苏制空空导弹特别是早期型号一般都有半主动雷达和红外两种制导方式,AA-5也是如此。一架飞机执行拦截任务时都要同时带上两种不同制导方式的导弹。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拦截成功的把握。这在楼主的照片中也能看出来,两个机翼靠内侧挂的都是圆头的红外制导型,而外侧挂的都是尖头的半主动雷达指导型。另外不少苏制飞机的教练型非常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多是采用了上下分列的双坐舱来保证视野。图-128、米格-25、雅克-38的教练型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AK-47大家都太熟了,偶也没啥好多说的。

  

   米格-25的钢制机身奇迹直到今天还为人津津乐道。钢制机身除了便于制造之外还有成本控制的好处。米格-25 的产量达到 700 多架,相比之下,同样是闯过了热障且技术上更先进的 SR-71 的产量只有 32 架,B-70 轰炸机和 F-108 根本就下马了,其中部分原因就是飙升的成本。连素来有钱的老美都感叹,全钛结构的飞机造不起更用不起。当然米格-25上也有毛子舍得砸钱的地方。米格-25在发动机外包覆一层金属网络,把辐射热反射回来,不致使机体过热。金属网络是镀银的,每架米格-25 镀 5 公斤银!本来是要镀金的,反射率更高,但金的成本太高,只好作罢。至于米格-25的高空高速性能那是没的说。她的一种未量产的后期发展型:YE166M 先后创下六项世界纪录,从没被打破!

  

  这六项是:

   1975 年 5 月 17 日:

    自海平面爬升到 25,000 米:2分34.3秒!

    自海平面爬升到 30,000 米:3分9.85秒!

    自海平面爬升到 35,000 米:4分11.7秒!

  1977 年 7 月 22 日:

    带 2,000 公斤有效负载飞上:37,090米!

    带 1,000 公斤有效负载飞上:37,090米!

  1977 年 8 月 31 日:

    无负载飞上:37,650米! 这是绝对世界纪录!

  AA-9“阿莫斯”是米格-31的标配武器,米格-25是用不了的。AA-8“蚜虫”近程空空导弹米格-25可以用,但她只有红外制导型。事实上米格-25的标配武器是AA-6“毒辣”远程空空导弹,她有半主动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两种型号。实际上作为一种主要满足高空高速性能的飞机,米格-25 的机动性相当糟糕,机体过载限制在 4.5g,满载的时候只有 2.2g。11.5g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达到,但这会导致飞机结构严重变形,落地即报废。米格-25 是米格设计局的骄傲,米格人用简陋的技术实现了不可思议的性能,这给分析米格-25的西方专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苏联军事工程人员很擅长系统集成,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这让我想到了完全相反的日本的军事装备。单个器件性能高超,集成完了却往往没有优势。当然海军装备除外。

http://bbs.tiexue.net/post_5617187_1.html

 

 

枪中之王AK-47

没有华丽的瞄准镜,也没有复杂的消音器,9磅金属和4英寸木材的完美结合却成就了一代枪王AK47。在电影《战争之王》中,尼古拉斯·凯奇的一段台词成为它最好的宣传语:没有一种武器能像AK47那样受到欢迎。它不会坏、卡壳或者过热,就算沾满泥巴和沙土一样可以正常地开火,它是所有士兵的最爱。而今,英雄末路,因其制造商伊兹马什公司宣布破产,号称枪王之王的AK47未来何去何从,令全世界无数军迷唏嘘不已。

 

  AK47诞生并不偶然现象,老萨在介绍AK47之前,先说一下基本的概念吧。 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主要装备四种枪械:步枪,冲锋枪,机枪和手枪。 这里不提手枪,作为军事作战的主要装备,主要还是步枪,冲锋枪和机枪。 这三种枪械各有各的作用: 冲锋枪是近距离作战的利器,它发射较小的手枪子弹,射程一般不超过150到200米,实际作战中主要集中在50到100米之内。在这个距离内,冲锋枪一般具有每分钟超过400发的高射速,弹夹超过30发。具有相当好的压制力和面杀伤能力。但是,冲锋枪使用的是装药量很小的手枪子弹,这也就是说,冲锋枪的射程很短,子弹超过150米一般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也基本打不准了。 至于步枪呢,它是中远距离作战工具。它使用比手枪子弹威力大的的步枪子弹,有效射程一般超过400米,杀伤范围甚至超过800米。步枪的射速很低,优秀的射手一般每分钟射击不超过12发,火力是比较弱的。 而机枪则是用来增强步枪火力的东西,重机枪和轻机枪发射和步枪相同的步枪子弹。它的射程和威力同步枪大同小异,优点在于射速很高,可以弥补火力的缺陷。 这套作战系统在一战的战壕作战中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进入二战以后,随着科技和军事战术的发展,尤其是装甲武器,多人操纵的枪械和轻型中型火炮的出现,步兵实际作战的距离大大减小。从一战时期的600米,减少到二战时期300到400米内。实战中,超过7成的作战实在400米内发生的。 在这个距离内,各国装备的传统步枪火力不足(射速不够),弹药威力过大(本来射程超过600米)。而冲锋枪的射程不够,超过100米子弹威力太小,射击精度又太差。 结果是,各国的火力控制区域上,出现了一个从150米到400米的火力空挡。当时各国主要通过轻机枪来弥补这个空挡。但是,各国装备的轻机枪数量毕竟有限,造成火力不足。况且轻机枪发射的步枪子弹,在这个距离内威力也过大,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各国显然需要一款武器,能够在400米之内作战,把冲锋枪,步枪和轻机枪的优点相结合起来。 当时各国主要的研究结果就是: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类似于英国斯登的传统冲锋枪,射程不超过200米。实际上超过100米就很难打准了。这是不能满足实战需要的。

  所谓半自动步枪,就是可以连续单发射击的步枪。而全自动步枪,也就是可以单发射击,也可以像机枪一样连续射击的步枪。 各国对于半自动步枪的研究比较成功,到了二战时期,以美国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为首,苏联,德国都研究出自己的半自动步枪,并且大量装备部队。 半自动步枪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个的需要,但半自动步枪发射的传统步枪子弹,威力过大。而且它不可以连续射击,在火力上无法和机枪对抗。所以说,半自动步枪只能作为传统步枪的升级,并不能实现最初的作战目的。 而各国枪械大师都明白,解决这个需求的最终结果就是:自动步枪。 但是,在二战时代的枪械制造技术和理论概念还比较落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制造出来的所谓自动步枪,由于技术的限制,重量过重,携带不便。使用威力强大的传统步枪子弹,造成步兵在连续射击时,根本无法有效控制住枪身的猛烈跳动。 各国似乎都遇到了技术瓶颈,但是德国的黑内尔公司和枪械大师LOUISSCHMEISSER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发明出一种比传统步枪子弹短三分之一的短步枪子弹(也叫作中间威力子弹)。这个设计让自动步枪持续射击时,比较容易控制。同时自动步枪也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增强了火力。 终于,德国在1942年发明了STG44突击步枪(也叫作自动步枪),并且在1943年开始装备部队。 STG44虽然在二战中一共只生产了40多万支,但是仍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它旺盛的火力和很大的控制范围,让盟军和苏军士兵深感恐惧。一把STG44很多时候可以压制住各国的轻机枪,它大大增强了德军步兵的火力。 希特勒曾经一度准备淘汰现有的德军装备,让基层士兵只装备STG44,淘汰大部分步枪和冲锋枪,实现所谓的步冲合一。 但是,1944年纳粹德国已经开始崩溃,单单凭借STG44是无法挽救德国的命运。 德国研究出STG44的时候,各国枪械设计师除了大为惊叹以外,纷纷开始对其的研究和借鉴,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苏联。 我们的主角AK47也是由此诞生的。 AK47之父 卡拉什尼科夫将军 说到AK47,必须谈起它的生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枪械大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 中将。

  卡拉什尼科夫是21世纪最伟大的枪械大师之一,他发明的AK47成为世界军事历史上的奇迹,共装备55个国家的正规军(包括中国)和无数其他军事势力,装备总数超过8000万支,是有史以来――世界第一的。除了AK47以外,卡拉什尼科夫一生还研究了该系列的10多种其他步枪和机枪,硕果累累。 老萨本人是非常敬佩卡拉什尼科夫中将的。看看他的一生,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出于坚定的信念,执着的意识和无限的热情。 1919年,卡拉什尼科夫出生在哈萨克斯坦 阿拉木图附近的小村庄 库里亚。卡拉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生有9个孩子,家境非常贫寒,无力让还让还接受很好的教育。卡拉的兄弟姐妹都只受过简单的中学教育,卡拉自己也是苏联10年制学校毕业生,仅有中学文化。 但是,卡拉从小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质,主要是他对机械的着迷。 据卡拉自己说,他小时候看到一个门锁,也忍不住的想把它拆开看看内部结构。12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年的卡拉,意外在野外捡到一把老式伯朗宁手枪。按照当时苏联的法律,私自收藏军火是要坐牢的。但是卡拉忍不住对手枪的好奇,冒险没有把枪上缴,而是反复的把它拆散然后重新装好,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厌烦。 由此,卡拉开始对枪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6年,17岁的卡拉从中学毕业,成为西伯利亚 马泰铁路机车修理站 一个普通修理工人。卡拉当时除了修理火车机车以外,业余时间全部用来研究军用枪械,乐此不疲。 1938年,19岁的卡拉应征入伍,由于对枪械的强烈兴趣,卡拉很快把能够得到的所有枪械都拆卸一遍。 连长对这个有求知欲的小伙子很是喜欢,把他推荐到苏军坦克工厂,担任技术工人。 1939年,坦克工厂的厂长也很欣赏这个小伙子,把他加入工厂的技术革新小组,从事坦克生产技术的一些技术改进和研究工作。卡拉很聪明,他发明了坦克火炮发射数量计算器、坦克行驶时间追踪仪等。 但是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卡拉放下手中的工作,参加了保卫苏联母亲的伟大卫国战争。 卡拉加入T34坦克部队,成为一名中士军衔的 坦克车长。几次战斗以后,在布良斯克战役中,卡拉的坦克被德军击中,大部分战友阵亡。卡拉自己肩部受重伤,昏迷不醒,被战友送到陆军医院抢救。在医院中,靠着苏联医生高超的技术和年轻卡拉本人顽强的生命力,性命保住了。但是,卡拉受伤比较严重,右手始终无法有效移动,成为一个半残疾人。 1942年,卡拉什尼科夫因为英勇战斗负伤,被授予红旗勋章。 他在医院中住了一段时间,就要求回到部队继续参战。但是医院以病情严重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不允许他上前线,并且让他病好以后回到后方老家去修养。 当时卡拉已经得知自己的二个兄弟在战斗中阵亡,一个兄弟残废的消息,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愤怒之情越来越无法抑制。 但是作为一个半残疾人,再上前线看来是不可能了,即使上了也没有什么用。卡拉开始思考,用什么样子的手段,最能惩罚这些法西斯恶棍。 随着战争的激烈进行,不断有新的伤员进入医院。卡拉一次和一个新的病友闲聊的时候,病友向他抱怨:德国人已经装备了STG44自动步枪,火力非常猛烈。但是我们只有老式的莫新纳甘步枪,而且数量还不足。 卡拉听了以后,突然恍然大悟。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未来,就是:他要造出比德国武器更先进的自动步枪,消灭这些纳粹匪徒。 下了决心以后,卡拉立即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首先找到了医院图书馆里面所有能够找到的轻武器方面的书籍,废寝忘食的阅读。据几十年之后的卡拉回忆,有一本费德罗夫的著作《轻武器的演进》的书,对他帮助最大。虽然书中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让他对自动武器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 当时仅仅22岁的卡拉什尼科夫开始自己传奇般的一生。---------年轻时的卡拉什尼科夫,同事说他是一个可怕的工作狂

  AK47的诞生 伤势基本康复以后,卡拉带着残废军人证书回到老家,仍旧在原来的铁路局工作。 此时的卡拉在工作之余,废寝忘食的开始自己的自动步枪研制工作。 但是一个仅仅有中学文化程度,从来没有学过枪械设计的普通工人,想设计一把当时还极为先进的自动步枪,当然是非常困难的。 卡拉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每一个零件反复的试验几千甚至几万次。他一心工作,甚至经常忘了吃饭和睡觉。为了计算一个数据,他可以连续工作20个小时,一动不动,不吃不喝。 在工厂同事,也是小时候朋友火车司机克拉琴科的帮助下,卡拉作出了第一支粗糙的样枪。 不过期间出现了意外时间,苏联的战时法律非常严厉。卡拉造枪期间,因为涉嫌私自造枪,还被苏联**逮捕。最后靠了工厂里面的领导去说明情况,才把他释放出来。 此时卡拉已经有坚定的信念,他没有任何的犹豫。 在1942年,苏军进行新式冲锋枪的试验。当时上士军衔的卡拉什尼科夫大着胆子参加了,结果自然是失败了。他的作品结构复杂而且可靠性低,无法和苏联枪械大师苏达耶夫的PPS43相比。 但是,卡拉的一些设计也得到了一些苏军专家和官员的赞赏,其中包括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总书记。 在书记的帮助下,卡拉进入苏联武器试验厂担任技术员。卡拉很快在郭留洛夫重机枪改进工作中获得了两项发明证书,受到了苏联轻武器权威 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院长 勃拉贡拉沃夫的重视和关心。 在勃拉贡拉沃夫的推荐下,卡拉进入高级步兵枪械学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专业深造。 1943年6月,苏联征集7.62x39毫米M1943型中间型威力枪弹(N·M耶里萨罗夫和B·V·瑟明研制) 的突击步枪方案。 当时苏联著名的15名枪械设计大师纷纷提出自己的方案,包括西蒙诺夫,苏达耶夫,斯帕金、布尔金、捷格加廖夫等 当时作为普通战士的卡拉什尼科夫在勃拉贡拉沃夫的支持下,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经过严格的分析,最终只有大名鼎鼎的波波沙冲锋枪的设计者斯帕金,捷格加廖夫和普通战士卡拉什尼科夫三个人的方案被批准。 如果比起来,斯帕金和捷格加廖夫的方案更成熟,更先进。但是这二个大师比较傲慢,对军方提出的一些改进要求不予理会,坚持自己的方案不变。 而卡拉则比较谦虚,他虚心听取军方的需求,甚至包括一些战士的需求,他又借鉴了斯帕金方案中的一些优点,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

  1946年,苏联正式开始三个方案样枪的严格测试,结果卡拉什尼科夫的样枪AK46以出色性能,力压斯帕金 和另一个大师捷格加廖夫。 在测试中,AK46令人惊人的连续射击1.5万发,虽枪管已经发红。但是射击中,没有出现任何卡壳和其他故障,射击精度和威力也相当不错。 这足以让挑剔的评审委员会委员们震惊不已,大家一致通过:卡拉什尼科夫上士的7.62毫米突击步枪综合性能最为优越,应该列入正式装备。 1947年2月8日,苏联国防部决定正式装备此枪,定型为AK47突击步枪(АК-47,是俄语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47 года第一个字母的缩写,Автомат为自动步枪)。 当天,卡拉的老朋友工程师德明上校冲进卡拉的设计室,告诉他的样枪被选中。卡拉兴奋的和同事们拥抱,忘了他的手上还拿着画图的铅笔。 很快,当时苏联领袖斯大林亲自授予他斯大林一级勋章,并且给予15万卢布的奖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了! 当时的卡拉什尼科夫,刚刚28岁。 1949年AK47开始大量装备苏军部队。当时的AK47有木制枪托和折叠式金属枪托两种,前者供空军和海军、勤务、警卫人员使用,后者则是伞兵、坦克驾驶员和特种部队使用。为了区别,-般带有金属枪托的叫AK-47S。 AK47是一种既有半自动又有全自动射击模式的步枪,使用30发的香蕉型弹匣,采用了苏联传统的枪械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坚实耐用,故障率低,特别适合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同时,枪身大量的采用了冲压件,方便短时间内的大量制造,成本低廉。 优点1. 极高的可靠性在一部纪录片中,一位美国军官说。如果要我去一个未知区域或者一个不明的星球,却只让我带一把枪去,那我一定会选择AK47,不会带别的武器。 一个对手的评价是最准确的,AK47最大的特点在于自己的很高的可靠性。 AK47的可靠性在于自身的设计优势,AK47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它的回转式闭锁枪机可靠性很高。 全枪结实耐用,故障率非常的低。当时华约国家测试AK47的时候,曾经用4吨卡车压过枪,造成该枪轻微变型,也曾经埋藏在泥土、雪地或沙砾中几天,然后挖掘出来。但是实际测试中,这把枪一样能够稳定射击。 无论是风沙,还是在大雨中,泥泞中,AK47都能保证射击的稳定性。 一般有少量异物进入(如沙土,泥水),不会严重影响AK47的射击。 卡拉什尼科夫曾经说过:我的枪可靠、耐用、很轻,不论谁都会使,因为它构造简单。你可以把它放入水中几个星期,然后把它从水中拿出来,给它上膛,就能嗒嗒嗒地射击。 AK47全枪结构非常简单,零件数量很少,战斗时候也可以迅速拆卸,排除异物和故障。-----AK47结构非常简单,连小孩也会拆卸组装。在很多文化程度很低的军队中,AK47深受战士们的欢迎。

  卡拉说:最复杂的系统,往往是在最关键时刻最无法发挥作用的系统。当你最需要它们时,它们却往往不听使唤。稳定、简单是小型武器的主要特点。 实际上,无论在冰天雪地的车臣,黄沙满天的伊拉克,丛林密布的越南,还是高原山地的阿富汗,AK47都是极为可靠的,也是战士们的最爱。 卡拉什尼科夫之所以能够设计出这样可靠的武器,关键还是他曾经上过战场,知道基层士兵最需要的东西。卡拉什尼科夫一切从战士出发,这些也是AK47最大的特点。 老萨点评:作为一款国家军队的制式装备,首先必须保证的就是枪械的可靠性,这点在各大战争中已经非常明显。 枪是杀人的工具,而枪如果想杀死敌人,首先也是一切的前提是必须能够保证子弹能够从枪膛射击出来。 如果这点不能保证,那么在精确的射击精度,再大的威力,再远的射程也是没有用的。 以日军二战时期的众多枪械为例,歪把子机枪从设计上还是比较有新意的,精度也不错。但是实际上使用的时候,故障太高,频繁卡壳。最终迫使日本军方仿造中国军队装备捷克式机枪,造出了新式的机枪,取代了歪把子。 至于日军使用的王八盒子手枪,总体来说性能也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是故障率太高,实战中经常卡壳,根本其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说近点,在越战期间60年代,美军开始大量装备M16突击步枪。使用铝合金和工程塑料的M16单项性能非常出色,杀伤力和射击精度相当可观,但是初期由于越南恶虐的环境和设计的不足,出现了大量的故障。 M16使用一条细长不锈钢管将燃气直接倒入后部枪机,钢管内极易进入污物,且污物不易排出枪外,钢管内径的缩小造成燃气压力下降,直接后果是枪机复进不到位,造成卡壳!M16在风沙,沼泽,泥泞等恶劣环境中使用可靠性很低! 一封美军海军陆战队员所写的家信说到:我们连里失去了250人,有107人回来。我们排里失去了72人,有19人回来。我想我的运气到头了,他们(死神)最后也会找上我的。信不信由你,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杀了我们大部份的人吗?是我们自己的步枪。在我们离开冲绳岛之前,我们全部都配发了这种新步枪--M16。实际上我们发现几乎每个人的死的时候都在处理他的步枪--因为他的步枪出故障了。 M16的结构比较复杂,维护起来非常麻烦,需要工具配合才能拆卸。美军为了教导士兵怎么维护M16,甚至专门印刷了大量的战地使用手册。 而AK47的维护非常容易,小孩子也能轻松学会。AK47在世界到处都是,使用者不乏文化程度极低的文盲和妇女儿童。这些人也能迅速掌握AK47的维护,可见其可靠性。 简单来说,AK47的可靠性是无与伦比的,什么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子弹从枪膛中飞出来。 1990年,卡拉什尼科夫应邀访问美国,和M16自动步枪的设计者斯通纳进行学术交流。 二个大师都认为未来步枪将会向向小口径、轻型化、通用性方向发展。当然,这一切的其前提是性能可靠,要适合各种复杂多变和条件恶劣的自然气候。 斯通纳承认:卡拉什尼科夫在这点具有别的设计师不可比拟的成就。 ---------M16也是一把相当不错的自动步枪,它有着相当不错的持续射击精度。很多人把M16和AK47相比,其实这是一种误区。M16比AK47迟了10多年诞生,而且采用小口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并非一个时代的武器。事实上,应该将M16同AKM或者AK74相比较才比较贴切。------------使用AK47的美国大兵 2. 低廉的价格和简单的制造工艺 俄罗斯做过统计,截至2001年,AK47系列及其仿造品(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其中包括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波兰,罗马尼亚等),一共生产了8000万支,排行世界第一。而排行世界第二的则是没有M16突击步枪,大约生产了750万支。前者是后者的十倍左右。 至于排行第三的奥地利AUG只有50万支。 AK47能够如此大量的生产,主要取决其制造工艺的简单,零部件大量采用冲压工艺,生产成本低,利于大量生产,造价低廉,便于大量制造。 AK47流水线很简单,由于没有M16和AUG使用的先进技术,技术工人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专业技术。 由于制造简单,容易大量生产,AK47的价格很低。 目前国际市场的一把AK47官方售价大约在300美元到800美元(2500到6500元人民币)。如果大量购买,比如100支以上,AK47官方价格仅仅为150到300美元(1000元到2500元人民币),还有多买多送的优惠政策。 而美国的M16官方价格是600到1000美元(5000到8000人民币),即使是美国军方采购价格也有580美元(5000元人民币)。美国有知识产权保护法,美国政府每造一把M16必须付给设计者斯通纳1美元。斯通纳在美国是一个很不错的富人,有自己的别墅和私人飞机。 M16比AK47大约要贵1到3倍。 而实际上,AK47的仿制品和走私品是非常便宜的。 比如中国制造的56式冲锋枪(仿AK47),性能较AK47稍差。1980年出口单价仅仅为86美元(750元人民币),还送360发子弹。 至于一些常年作战地区,由于当时苏联等国的大量无偿援助,造成武器大量剩余。一把AK47仅仅有15美元(和当地一只母鸡的价格差不多),甚至还有按公斤买的。 -----------AK47装备了几十个国家的正规军和大量武装部队,任何一场战争中,都必然会见到这款武器。 AK47制造工艺之简单,连很多手工作坊都可以仿造。比如巴基斯坦山区一些村落,他们除了枪管和扳机需要定购以外,其他零件在村落简单的手工作坊里面就可以制造出来。 以巴基斯坦边境的达拉村为例,一个父子家庭作坊不过3个人,除了做农活以外,一个月可以造AK47超过20把。这个2600家的村子,一年可以生产5万支AK47突击步枪。老萨说:真是一把平民化的武器啊! 在电影《黑鹰坠落》中,索马里摩加迪沙的菜场里面,一边是买蔬菜和粮食的摊子,一边就是贩卖AK47和RPG火箭筒的摊子,枪械堆积如山,这些AK47价格是非常低廉的。 到了美军突袭抓捕艾迪德失败以后,艾迪德的部下和大量的普通老百姓纷纷手持AK47赶往美军撤退路线,其中还包括不少妇女和儿童。接着就是一场混乱而残酷的巷战。 电影《战争之王》里面,军火商尤里最喜欢卖的就是AK47,因为他的销路最好,受各国军阀,独裁者,甚至恐怖分子欢迎。他通过乌克兰的叔叔帮忙,把AK47数万数万的偷运出去,卖给非洲等国家,受益颇多!电影里面甚至还有一段对AK47赞美诗般的描写,镜头中的AK47完全是一款艺术品。 3. 不错的单发射击精度和威力 AK47从诞生以来,参加多很多实战。其中国家规模的就包括:四次中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和二次伊拉克战争,算得上身经百战了。 在中国,AK47的仿制品56式冲锋枪,参加了中印战争,中苏珍宝岛战争,中越战争等, AK47由于设计的问题,连发精度较差。总体来说,部队对其单发精度和威力还是比较满意的。 AK47点射时候,每分钟大约30发左右。如果是比较有经验的士兵,在200米内的射击还是挺准确的。 该枪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毫米厚的钢板、150毫米厚的砖墙、300毫米厚的土层或400毫米厚的木板。AK47近距离的威力不大,它的弹头初速比M16小,缠距短,弹头飞行状态异常稳定,翻滚效应并不明显。

  由于子弹口径较大,穿透力强。在近距离比较容易穿透敌军肉体,子弹难以翻转造成更大的伤害。 而M16之内的小口径弹药射中肉体以后,子弹会产生翻转和下坠,造成人体很大伤害。所以近距离内,AK47的弹药威力不如M16和AK74的小口径弹药。 在越南战争中的近距离遭遇战中,AK47击中美军往往造成受伤,不会致命。 但是M16如果击中对方,不是造成对方残疾就造成对方死亡。越南人经常谈论:"小黑枪(M16)子弹能打个大窟窿","小心黑枪!"成了北越士兵的口头禅. 但是中远距离,AK47的威力就大多了,它的弹头比M16要重的多,枪口动能也比M16大,弹头的存能较好,400米外仍能保持较大的飞行速度,而M16的弹头400米外速度已经衰减的很厉害了。 有一种说法,越战中美军士兵扔掉M16捡起AK47使用。有些朋友认为是虚假的,认为美军士兵扔掉的应该是M14自动步枪。

  -------AK47也是苏联的一种象征,这是标准苏联军人形象。对于恐怖分子和反西方人士来说AK47还有反对美国的含义。下面这位先生也很喜欢AK47

  在丛林战中美军当时的M14步枪显得笨重,单兵携带弹药量有限,而且弹药威力过大,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不如使用中间型威力枪弹的AK47突击步枪。1963年美国军方终止采购M14,1967年选择了小口径的M16突击步枪,M14开始全面撤装。 老萨分析来说,美军扔掉M16还是有可能的。这主要是M16步枪小口径子弹穿透力太弱。在丛林战中,很多时候根本看不清敌人在哪儿。大家都是朝着敌人大概方向扫射一同。M16的子弹近距离根本穿透不了树木,很难射中北越军人。 而北越士兵的AK47可以轻松穿透一些小树木,击中树后隐藏的美军士兵。 加上AK47的可靠性很好,美军在紧急时候使用AK47还是完全可能的。 缺点1. 连发射击精度差 连发射击精度差是AK47的最大问题,老萨曾经用AK47实弹射击过。 个人感觉,如果使用AK47单发卧姿射击,总体还是比较准确的。 老萨作为一个从没有用过突击步枪的老百姓,一发发的点射百米胸靶,结果射击5发全部上靶。 可见AK47单发射击还是比较可以的。 但是,老萨做3连发射击时,除了第一发上靶,第二发射击到胸靶上方大约2米处,第三发则在靶上方4米处。 射击距离不过百米,除去老萨射击经验不足,AK47连射精度也确实不敢恭维的。 至于全自动连发射击,老萨没有打过。听朋友说,AK47连发射击时候子弹满天乱飞,朝脚部瞄准也许能射到头部。 连发精度差的问题,基层部分反应还是比较大的。当年在中越法卡山防御作战时,指挥员一再提醒战士使用单发射击,也就是说打一枪就隐蔽。这是献血换来的教训。一方面是因为越军火力反应准确快速,另一方面,暴露出56式连发精度差,夜间枪口焰大易暴露的缺点。可是这些经验并没有传到即将参战的的部队。上战场前,并没有对战士进行充分的心理训练和射击训练,尽顾爬山头。上战场后,紧张得打出去的全是长点射,造成一定的伤亡。 -----------全自动射击的AK47很难控制,呵呵,这点喜欢玩CS的朋友多少会有些感受。 这方面关键原因还是设计因素。总结起来,大概是一下几点一.AK47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就是子弹射击时,利用火药爆炸产生的膨胀气体推动枪管上面导管中的活塞向后运动,由活塞推动枪机完成退壳上膛等动作,从而实现自动射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靠性极高,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子弹还没有出枪膛(虽然时间极短),燃气就推动枪机向后移动,必然造成枪身震动。加上枪机质量大,连续射击次数越多,枪身震动的就越厉害,大大降低了射击精度。 M16采用的是气吹式自动方式,就是利用火药爆炸产生的膨胀气体从枪管上的导管中将枪机向后吹开,优点是子弹出膛以后枪机才运动,精度很高。缺点就是一但进入杂物或长时间射击火药的沉积物将导管堵塞,枪就极端容易出问题,而且难以维护。简单的说就是可靠性差。这也是AK47可靠性高而精度差,M16可靠性差而精度高的根本原因。 二.AK47使用7.62毫米口径子弹,装弹量大,后坐力比比M16的5.56毫米弹药要大的多。 解决的方法是采用小口径子弹,或者采用枪口制退器利用火药气体的作用来抵消上述作用力,保持枪身稳定。 AK47的改进型AKM就采用了枪口制退器,提高了射击稳定性。 后期苏联在AKM基础上,采用了小口径的AK74突击步枪,连续射击的稳定性就好了很多。基本和M16相一致了。 三.AK47的斜枪托设计。AK47的枪托和传统的直枪托不同,他才用的是斜枪托。当时包括现在的绝大部分步枪都是使用直枪托,它的优势是明显的,枪托的上脊与枪身是在一条直线上,枪在射击时所产生的后坐力,就不会使枪管向上跳,便于射手控制。但是,直枪托也有缺点:射击时候,标尺和准星必须抬高。射击者的头部暴露比较多,很容易中弹。AK47采用采用的是斜枪托,枪托与枪管有一定的夹角。它的优点很明显,也就是射击时候,射手的头部暴露很小。在防御时候特别有优势,射击者不容易中弹。 但是AK47采用斜枪托,由于枪托与枪管有一定的夹角,这样射击时后坐力就会产生向上的力矩,使枪跳动严重,不便于射手控制。 这是AK47一个比较不成功的设计,才改进型AKM上,苏联改采用了直枪托。 在电影《黑影坠落》中,索马里民兵由于素质较差,使用AK47时,往往用扫射的方法,命中率很低。所以往往时子弹满天飞,但是实际射中美军的却不多。美军中弹很多,但是要害中弹较少。在电影中,参加作战的美军士兵相当一部分挂彩,但是死亡的却只有16人。 而第一个中弹死亡的美军士兵,是被一个有经验的索马里民兵用AK47一枪点射击中的。

  2. 重量较大,通用扩展性差 AK47采用传统的钢材和木质结构,和二战时期的步枪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全枪重将近5公斤,还是很重的,一般体形人长时间携带会有较大的疲惫感。 相比起来,M16A2突击步枪只有3公斤左右,加上弹药的本身重量的差距。美国大兵在相同负重下,可以携带多很多的弹药,大大提高了美军士兵持续作战能力。 至于现代步枪来说,通用性是很重要的。在必要时,M16可以安装M203榴弹发射器,光学瞄准器,激光瞄准镜等等,大大增加士兵的作战能力。 AK47作为老式步枪,就没法这么做了

  在中国的使用-------中国的56式冲锋枪,它也随着当时援越和所谓革命输出大量出口到海外。目前很多国家都装备着中国版的AK47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参战,苏联由此相信中国是它的盟友,开始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的援助。 同年,苏联同意把当时最先进的AK47的技术资料交给中国,同时提供苏联部分军工专家和生产设备。 中国限于当时的技术和战争进行的限制,最终在1956年仿制成功AK47步枪,并且命令为1956式冲锋枪,也叫做56式冲锋枪。1958年开始准备部队。 56式枪口下方装有不可拆卸的折叠式三棱刺刀(俄罗斯钢刺),这也是国产56式冲锋枪的标志,而AK47的刺刀是可卸式的。 之后在1962年,中印爆发边界战争,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解放军击败印度军队。此战中,解放军对56式冲锋枪的表示满意,当时一个班的正副班长装备冲锋枪,火力大大超越印度步兵班。经常出现解放军以劣势人数击溃数倍印军的情况。 56式冲锋枪各方面性能和AK47比较接近,但是稍微有一些差距。基层反应主要问题是,56式枪管持续射击以后很容易红,AK47则相对较好。在中越边境潮湿环境下,56式很容易生锈。这二点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苏联乌拉尔地区的铬镍矿资源,只能用普通钢材代替。这样中国的56式成本比较低,但是性能有所下降,包括整枪的寿命和射击精度。 80年代后,解放军先后自行研制和装备了更为先进的81式和95式自动步枪,但是56式仍然装备一部分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也有更多的装备。 到今天,56式冲锋枪已经在我军服役50年了(苏联1959年开始换装AKM突击步枪),算得上很长寿了。 这是卡拉什尼科夫最不愿意看到的场面,他曾经说过:我很问,我的枪是怎么到拉登手上的。

  50年代,卡拉什尼科夫在成功研究AK47以后,又在AK47的基础上研究出它的改进型AKM突击步枪,主要减轻了重量和连续射击的稳定性,稍后又在AK47基础上成功研究了PK/PKM通用机枪。 60年代,经过多年努力,卡拉什尼科夫带领的研究组又成功研究出小口径的AK74突击步枪。该枪的性能已经超过当时的美国M16自动步枪,为此他又被授予苏联劳动英雄称号。 到了九十年代,年龄渐长的卡拉什尼科夫已经不在从事军事武器设计工作,改为改良猎枪。由于战争的残疾,现在他的右手已经完全失去能力。年轻时候的长期试枪,他的双耳听力现在也基本丧失,身体比较虚弱。 作为退伍军人,卡拉什尼科夫和普京的父亲一样(普京父亲也是一个老军人)住在在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的一套两居室里面,生活条件很一般。 西方记者曾经询问卡拉什尼科夫:如果您在西方,早就因为这项专利成为大富翁了。 卡拉什尼科夫回答到:我当时研究它是为了消灭纳粹法西斯,保卫祖国,根本没有考虑过靠它赚钱。我当时得到了很多人父亲和长者般的无私帮助才能成功,他们也是为了国家。我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家乡甚至为我建立了一个铜像,还为我建立博物馆,我很满意。 1994年,在卡拉什尼科夫诞生75周年庆祝会上,当时俄罗斯联盟总统叶利钦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亲自为其道贺,并且授予带少将军衔。 1999年,在他的80岁诞辰上,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去道贺,并且授予他中将军衔。 如今卡拉什尼科夫已经风烛残年,回忆往事时候,他并未因为发明AK47而后悔。他经常说:枪械本身无罪,扣动扳机的人才有罪。 但老人对AK47造成数百万的死亡(尤其在一些国家成为残杀平民和无辜者的工具),仍然感到一定程度的歉疚。他曾经说过:早知道政治家会如此滥用我的发明,我宁可发明一台剪草机。 晚年的卡拉什尼科夫热心推动限制全球轻型武器交易工作,并且多次向联合国呼吁成立相关的国际公约。

  ---------最近卡拉什尼科夫特准一种伏特加取名为AK47,他说:希望以后大家想到AK47的时候,能够先想到这瓶酒,而不是杀人的武器。

  口径----7.62mm

  初速----710m/s

  有效射程----300m

  枪口动能----1980J

  理论射速----60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30发

  全枪长----699mm

  固定式枪托----870mm

  折叠式枪托----860mm

  枪托打开----870mm

  枪托折叠----645mm

  枪管长----415mm

  膛线----4条,右旋,缠距240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4.3kg

  准星----柱形

  照门----U形缺口式

  结尾
 
 
STRIDER BT战斗刀
 
作为“给硬汉的高速工具”,Strider战斗刀有3个主要的特点。首先是原材料的选用。刀具的品质首先取决于它的材料, Strid er公司专门研究了在战争环境中刀所要承负的各种任务,认为一把刀可以承担一个战士所要完成的多重特种工作,包括各种切割、撞击、挖掘、敲打、砸击、投掷、潜水用和在有害化学物质中使用等等。为适应高强度环境下使用, Strid er用S30V、ATS-34、BG-42和154CM等各种高科技合金材料做了各种测试。虽然它们的物理特性很接近,但是其间微小的晶体以及化学差别则赋予刀具不同的特性。Strider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适合的钢材来生产各型刀具。
第二,对选定材料的加工处理。所谓好刀刃80% 在于热处理,20% 在于钢材,正是凭借先进的热处理工艺流程及刀具专家宝贵的实践经验,Strid er刀具近乎完美的品质才能经受得住各种实战的考验。
第三,出色的几何学造型。试想一下用剃刀劈柴或用开山斧刮胡子会是什么效果吧,不合适的刀锋形状只能使工作事倍功半。Strider的几何设计符合刀具最基本的用途需要,而且出厂前预先用各种近乎野蛮的方法来测试产品的质量,以确保每一把战术刀具备应有的品质。Strid er战斗刀大多数采用一体的钢材,也就是整个刀胚是由均一材质的钢材制成,在手柄部分采用独特的伞绳以颇具传统的日本刀的缠绕方法包缚,这形成了Strid er战斗刀的独特风格造型 。
通常在特种部队工作的人都会自己选择合手的武器和战斗刀。Strider刀被海军侦察兵团、海军ANGLICO空、海炮火射击联络兵团海军监视/瞄准部队(STA 侦察狙击排)、海军特种兵训练团(SOTG)、海上特种作业部队(MSPF)、英国SAS美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美军突击部队海军潜水实战组海军 EOD空军伞降作战部队等等众多的海军部队和陆军步兵部队装备使用。甚至海军SOTG部队城市狙击组与近身作战科学组的优等队员的奖品,也是一把 Strid er刀。联邦和各州的执法部队人员、边境巡逻队员也是Strider的忠实客户,底特律、洛杉矶的SWAT军官也都随身佩带着Strider刀。
STRIDER战斗刀 - 相关人物
位于美国加州的Strider刀具厂有两个极不寻常的人:一个是创始人杜恩·维尔(Duane Dwyer),另一个人是保罗·波斯(Paul Bos)。杜恩以独到的艺术家的眼光和工程师的头脑保障其产品品质;保罗有40年的刀具热处理经验,由他加工的手工刀具有值得信赖的耐久性。
今年2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军警狩猎运动展会上,笔者有幸一睹杜恩的丰采及其刀具的魅力。展会上,杜恩站在长桌的一边,正在用一把刀猛削一根铁棍!铁屑随着他手臂的挥舞纷纷落下,而那把刀却毫发无损,让围观的人群不禁为之喝采。
杜恩极少谈及他的军事履历。当笔者介绍是来自中国的爱好者而访问他的时候,笔者惊奇地发现他有着辉煌的经历:先后毕业于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狙击学校、美国海军陆战队城市狙击训练班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教师学校,曾在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英国皇家海军部队英国空军特种部队以色列国防部队韩国海军部队丹麦军事警察部队法国外籍兵团南非国防部队受训和任职。他曾在联邦执法部队从事禁毒工作;曾长期在中南美洲和前南斯拉夫共和国担任观察员和顾问;是屈指可数的海军水下作战中心潜水科学组成员之一。
当问到Strider的设计理念时,杜恩回答道:“始终保持简单、强劲和锋利。以前我在建狙击手掩体、水下作业和做其他一些沉重的挖掘工作中,曾经弄断了很多刀,其中有些还很昂贵。从那时起我决定自己制造优秀品质的野外工具刀。当一个人带着我的刀出发时,我要那把刀能完成他求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我检验刀的方法很简单——一把刀做好之后,我用它敲打外面的铁扶手架。如果它承受得住,我才会考虑保留。我曾经用Strid er扎铁皮桶、汽车门、混凝土钢筋和填充了混凝土的电镀铁皮邮筒。看看我工作室门上的铁栅栏,你就知道我是用比常规野蛮得多的方法来检验我的刀”。
哈恩说,他曾经听到过的Strid er最疯狂的用法是这样的:一个突击队员爬在一面悬崖的绝壁上,把一把Strid er战斗刀用锤子钉进崖缝里。他不但把那把刀当作岩钉,还当作一个定位点!
STRIDER战斗刀 - 刃材
海豹突击队纪念限量版刀采用S30V钢制造。这是一种高、高、高、低杂质的优质不锈钢。这种钢材具有很高的硬度和韧性,能保持边缘不易裂口,并能保持刀锋的锋利度。Strider的所有S30V刀都经过独特的淬火处理,将这种合金的品质挖掘到极致。这个处理过程包括超高温热处理,零下温度淬火(也称为低温处理),和特有的用来增加韧性的回火流程。这些流程最终使产品达到HRC 60~61的硬度。经过淬火处理的S30V已经具有了极好的抗腐蚀能力,但还要经过多种不同的表面处理,不同的表面处理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大多数Strider战斗刀都要进行表面氧化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作重复处理,这样使用时不需要太刻意保养,尤其适合野外使用。缎面处理也是一种低保养要求的表面处理方式,并具有美感。由于S30V的微晶粒结构和极好的坚固性,使其可以作镜面处理,表面非常光滑精致,不过需要悉心保养来维持其光泽度。
Strider海豹突击队纪念限量版规格
刃材    S30V高科技不锈合金钢
刃长    159mm
表面    虎斑镀层
全长    292mm
刀柄    军用降落伞绳缠绕
保证期   无条件终身保证维护维修
STRIDER战斗刀 - 刀柄缠绳
Strider战斗刀的标准刀柄是外加缠绳,顾客可选择多种缠绳材料。一般来说,Strider并没有把舒适度作为首要考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大多数刀具客户都是军方人员。对那些人来说,必须将力度、耐久性和可靠性等问题作为主要关心的因素。 Strider战斗刀用军用纤维尼龙绳(降落伞绳)来缠绕刀柄,即使弄湿了或是浸了油,用绳交叠缠绕的刀柄可以握得更紧,而结实的降落伞长绳在危急时刻还可能派上其他用场。刀柄的棱角打磨光滑,这样就是不缠绳子握起来也较为舒服。Strider战斗刀的缠法是将伞绳在刀柄上缠成近似于菱形,并且在刀柄两面都缠出明显的棱。事实证明这种缠法非常稳固,而且远比一般的缠法用起来舒服。
STRIDER战斗刀 - 刀型设计
Strider的Tanto刀型设计是所有刀型中最受欢迎的,其细微的边锋角度很适合切割和白刃战。即使是高强度的作业后,刀的表面和刀锋都能保持良好的战斗力。Strider给所有的刀具提供终身保证,而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
Strider战斗刀的座右铭是“忠诚与荣誉胜于一切。” Strider的T恤衫上印着 “为硬汉制造的高速工具”。他们生产的刀具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把这些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详 细 说 明

  型号:STRIDER BT

  刃长:15.8mm

  全长:29.8mm

  厚度:6.3mm

  刃材:S30V

  柄材:伞绳

  重量:338克

  硬度:61HRC

  回顾历史和它辉煌的测试战绩,BT可说是Strider刀厂的经典代表之作。标准BT刀款有着1/4寸厚的刀身,刀长6.25寸、全长12.5寸,配上美式tanto几何刀头,双边护手加上以军规伞绳缠绕式,或是全包覆式G10(玻璃纤维/epoxy)握把。BT的标准材质是SV30钢材,一般是由Paul Bos执行热处理程序,所以就品质、硬度和韧性上而言,都是属于上上之作。Strider BT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粗壮的外型和那带有美式强悍风格tanto几何刀头。的确,以BT本身1/4寸厚的刀身,必然承受使用任何情况下的剧烈使用,所以在国外讨论区上评论Strider BT时,大家都公认BT是一把有利刃的[撬杆](a pry-bar with edge),真的是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除了强韧的刀身之外,BT仍然保有着它应用的切割能力。BT的主要斜角是从刀身宽度的中间开始,然后以hollow grind的型式磨出斜角。hollow grind正如前面介绍的,有着很薄的刀刃和极佳切割能力。BT的tanto刀尖有着第二个hollow grind的斜角,而这个斜角角度蛮大的,所以BT的刀尖可以承受在测试场上被人用槌子槌穿钢板或是汽车板金,却仍然毫发无伤。虽然第二斜角的锋利度不象主刃那么利,但它原本就是被设计来维持BT刀尖的坚固和强悍的穿刺性能,并不是用来切割的,而且这第二斜角的开锋角度大,在使用之后也没什么钝掉的感觉,而且它也确保了BT在各种猛烈的使用或是测试过程中,刀尖不至于弯折短裂或是失去刀尖,而这就是为什么BT被成为[一把有利刃的撬杆]。
  而BT的握把部分则有军规伞绳缠绕或是全包覆式G10握把这两种选择。军规伞绳缠绕握把配上特勤人员的手套,不但舒适而且手掌与伞绳握柄有更佳的摩擦力。无论是在水底或是陆地上,都不会有滑手的危险。除此以外,Strider Knives伞绳握柄刀尾都还有欲留有一段绳套,可以让使用者套在手腕上,以防止刀子不小心在战斗时掉落,也可以避免使用者在执行水上任务时,刀子以外沉入水底。此外,军规伞绳干的很快。泡过水的伞绳握把,即使是在雨天也能在几个小时内完全干燥。
  至于全包覆式G10握把,则因为G-10材质有良好的防水抗腐蚀能力,能防止酸、碱或盐分对手柄的侵蚀,所以能保护内部的金属把柄(tang)不受到湿气盐分的侵蚀。G-10也不会象某些塑料材质刀柄会因为汽油或有机溶剂而溶解,而且也有很好的耐热性及隔热性。最重要的一点是G-10把柄有绝佳的绝缘性,平均每0.001寸厚的G-10板可以隔绝1000伏特的电压,可以保护使用者棉于电击的意外,所以在海豹部队测试的每一把Strider Knives,都是G-10握把的刀型。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U0H3241&xpos=51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2 00:14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