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ong7的个人空间分享 http://www.stemcell8.cn/?6268

日志

信息孤岛(infomation island)

已有 427 次阅读 2012-12-10 23:0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信息技术 content island 互助

 information island in Technology

Expand

jargon 
A body of information (i.e. electronic files) that needs to be shared but hasno network connection. 
(1995-03-16) 

http://encyclopedia2.thefreedictionary.com/information+island



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应当看到,在整个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过程中,企业的IT应用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前进。但与企业的其它变革明显不同的是,IT应用的变化速度更快,也就是说,企业进行的每一次局部的IT应用都可能与以前的应用不配套,也可能与以后的“更高级”的应用不兼容。因此,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孤岛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信息孤岛 - 简要概述
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是什么人的问题,也不是中国信息化特有的情况,全球每年的应用集成近有近3000亿美元之巨。信息孤岛的类型有很多,不仅企业内各环节存在着信息孤岛,企业间也存在信息孤岛,所以供应链管理和B2B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甚至政府机关之间也存在信息孤岛,在很多地方,有多少个委、办、局就有多少个信息系统,每个信息系统都由自己的信息中心管着,有自己的数据库、自己选择的操作系统、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完全是独立的体系。

发展电子商务需要消除信息孤岛,不仅是内部消除孤岛,而且要消除外部孤岛,最终形成闭环。发展电子政务需要消除信息孤岛,政府机关之间需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网上政务协同,使社会大众真正享受到一站式办公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与民众之间也亟需加强信息沟通,社会信息资源需要公开,政府公共信息需要透明。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任务是解决信息化初级阶段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不再让新的信息孤岛继续出现。

信息孤岛 - 表现
第一,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不论是企业信息化,还是政务信息化,都有一个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在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人们容易从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而围绕一项项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而导致“信息孤岛”的不断产生。“信息孤岛”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不发展,不去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还让新的“信息孤岛”继续出现。

第二,认识误区。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数据”的认识误区。他们在设备选型和网络构筑上肯下工夫,肯花大钱,甚至成了“追新族”,使网络设备“换了一茬又一茬”而造成很大的浪费,就是没有用心去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而导致对“信息孤岛”问题熟视无睹,使其得以长期存在而得不到解决。

信息孤岛 - 必要条件
企业信息
1、实施了局部信息化应用

企业只有实施了信息化,有了一个个相当独立的信息系统-“信息岛”,才有可能出现所谓的“孤岛”。

2、现有系统之间出现了不能满足的信息沟通需求

“信息岛”之间出现了不能满足的信息共享或信息沟通需求,是信息孤岛的又一个必要条件。如果“信息岛”之间没有任何信息沟通的渠道,虽然在客观上已经形成孤立的“岛屿”,但是,这些孤岛之间如果没有信息沟通的需求,也不算是信息孤岛。

3、系统本身缺乏满足新的信息共享需求的能力

现有系统之间出现了新的信息共享需求,又无法通过调整系统配置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满足新的要求时,信息孤岛就出现了。

信息孤岛 - 产生原因
“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孤岛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由于人的认知原理所决定的。站在山上俯瞰山下的迷宫时,人们会觉得很简单,走出去并不难。信息化专家会觉得那些信息孤岛的设计者很短视,这么简单的演化都想不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步一步的,人们更多的是见着拆招,人们始终没有机会纵览全局。人们去责怪前辈缺乏远见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就好比站在山上的孩子去嘲笑在山下迷宫中反复折返的行者。

另一方面,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体育比赛中,选手只会考虑赢得比赛而不会去分心思索获胜后的演说辞。当遇到问题时,人们的主要精力都会投入在解决问题上,而很少有人去考虑问题解决后的整体局面如何最优化。从而,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信息化初级阶段,由于业务的需要,一个一个的业务系统被各自独立地运转起来了,又随着业务的需要(信息孤岛制约发展),应用整合又摆上了信息化负责人的议事日程。

1、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欧美等信息化启动比较早的国家来看,信息化的实施和应用都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化有一个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在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人们容易从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而围绕一项项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而导致信息孤岛不断产生。

2、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许多机构把现代化建设看作是拥有大量计算机设备即可,经费投资方向自然而然地偏向于计算机基础设备,而忽略信息资源的建设,造成购置的信息基础设施闲置、资源浪费、信息化建设进入重硬轻软的认识误区,导致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现象。

3、需求不到位

信息资源是为了服务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支持普通员工的业务操作。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方面缺乏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需求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员工还没有形成主动的信息需求意识,缺乏将自身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的动力。即使提出较明确信息需求,但由于信息共享度差,信息价值低,这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缺乏信息需求动力是信息孤岛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4、标准不统一

信息化起步早的企业,10年前甚至20年前就开始实施面向业务操作层面的部门业务计算机应用,这些企业的部门主要从部门内部的业务出发,开发满足部门业务操作的管理系统,每建立一个应用系统就单独建立一个数据库,这样不同的应用就拥有不同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不同版本,各个数据库自成体系,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数据编码和信息标准也不统一。

5、管理体制问题

若从深层原因看,是管理的条条框框阻碍了信息的畅通。企业的职能部门分管了企业的各项业务,无意中也分隔了企业内的原本应该统一的信息数据。因为管理信息化需求的不同,提交者关心的重点缺乏全局观,企业统一的业务流也未能反映到全部的信息系统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孤岛也是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上的“孤岛”的映射。

信息孤岛 - 类型简介
信息孤岛的解决
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各种类型的信息孤岛。大体可分为数据孤岛、系统孤岛、业务孤岛、管控孤岛四种类型。

1、数据孤岛

数据孤岛是最普遍的形式,存在于所有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的系统之间。随着企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脱节,即产生信息孤岛,势必给企业的运用带来信息需要重复多次的输入、信息存在很大的冗余、大量的垃圾信息、信息交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等困难。

2、系统孤岛

系统孤岛指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集成的系统之间相互孤立的现象。原先各自为政所实施的局部应用使得各系统之间彼此独立,信息不能共享,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有条件的企业投入资金将以前的系统重新升级、设计,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业务可以跨部门按照流程顺序执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有新的系统要上,又发现这些系统所需要的数据不能从现有系统中提取,仍然要从现有系统统计打印出来再输入到新系统中,又出现了信息孤岛。

3、业务孤岛

业务孤岛表现为企业业务不能通过网络系统完整、顺利的执行和处理。在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和网络环境的建设中,以企业发展为目标的信息化要求日益迫切,企业的业务需要在统一的环境下,在部门之间进行处理。企业里经常遇到的头痛问题是“产供销严重脱节”、“财务账与实物账不同步”,其实质就是生产流程供应流程销售流程财务流程都是孤立运行,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信息孤岛的要害就是割断了本来是密切相连的业务流程,不能满足企业业务处理的需要。

4、管控孤岛

管控孤岛指智能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之间脱离的现象,影响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企业需要向其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企业的经营情况、接收上级的各种指令和计划,同时管理层也需要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和掌握现有信息做出明确的决断,然而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不能满足信息共享需要。信息孤岛的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使企业在进行新一轮投入时,难于决断。

信息孤岛 - 解决途径
数据共享
应用集成是解决信息孤岛的基本途径,它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1、数据层面的集成,共享或者合并来自于两个或更多应用的数据,具体包括数据共享,数据转化,数据迁移及数据复制等,这是实现信息共享最基本的需求,但仍涉及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冗余以及完整性的保持等诸多难题。

2、应用系统集成,使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调用信息;

3、用户界面集成(界面重组),它将原先系统的终端窗口和PC的图形界面使用一个标准的界面(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使用浏览器)来替换。一般的,应用程序终端窗口的功能可以一对一地映射到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图形用户界面,面向用户形成一个新的统一的表示层。

4、业务流程整合——优化原有的业务流程,并通过流程把所有应用、数据管理起来,使之贯穿众多应用系统、数据、用户和合作伙伴,这是最理想的层次。

国内的应用集成更多地处于数据层面的集成。数据集成经常采用数据库中间件与XML-RDBMS中间件完成。应用系统集成和业务流程整合的实现方法为:API调用、业务组件调用以及目前最新的基于服务功能调用三种方式实现。在技术实现上,有微软的COM、DCOM、COM+,OMG的CORBA,以及Java的EJB组件标准。用户界面集成将对带有API或没带API的应用进行打包处理,使之可以被以组件为标准的最新应用(如Web应用)直接调用。传统意义上的应用集成存有很大的客户化程度,提供得更多的是咨询和服务,它不能被称为是一种产品。对于行业客户来说,除非一个行业已经有自己的协议标准,否则也无法实现行业化的解决方案。

信息孤岛 - 弊端分析
企业合作
从企业的自身原因分析,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大多缺乏长远与统筹规划,不同阶段只考虑各种局部需求,造成了各种不同应用系统的盲目引进,如其中有上级部门下发推广的,也有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引进的等渠道。由于大多数应用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数据不能自动传递,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共享,从而形成一个个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的存在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导致信息的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信息更新的同步性差,从而影响了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并使企业的信息资源拆乱分散和大量冗余,信息使用和管理效率低下,且失去了统一的、准确的依据。其次是由于缺乏业务功能交互与信息共享,致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脱节,结果造成账账不符、账物不符,不仅难以进行准确的财务核算,而且难以对业务过程及业务标准实施有效监控,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造成计划失控、库存过量、采购与销售环节的暗箱操作等现象,给企业带来无效劳动、资源浪费和效益流失等严重后果。再次是孤立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信息,各类数据不能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局部的信息不能提升为管理知识,以致对企业的决策支持只能流于空谈。同时由于企业信息孤岛的存在,还将影响信息化的集团化、行业化应用。

信息孤岛 - 对策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
1、理顺企业的数据流

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而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则是基于对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严密的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是以各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为基础的。理顺企业的数据流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信息化建设利用技术的手段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融人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在这个过程中将最终实现对财务、物流、业务流程、成本核算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

因此要明确部门间哪些数据需要共享,哪些数据要上报企业领导,哪些部门需要获取外部的知识或信息,企业的哪些数据需要对外发布和宣传,哪些数据需要保密,子公司要与总公司交换哪些数据等等。当数据流理顺后,相应的业务管理流程也就一目了然,管理流程也就理J颐了。

2、统一进行信息资源规划

建立信息资源建设统筹协调机构,对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及统一部署,建立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变各机构各部门自行其事现象。机构内部的各种资源的配置要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资金、设备、技术、人员、信息等要素的投入要达到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可持续使用。这样有助于解决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及开发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有助于管理者通过对系统内外界环境的分析,从全局上把握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及目标,采用有效手段配置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合理,通过制定信息战略目标、重点和策略来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活动,使之形成合力,实现组织高效率运作及长远目标规划

3、通过集成平台实现系统应用的集成

集成平台是可以适应于不同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通用工具,就是通过企业应用集成技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公共数据、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在不同企业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当在多个企业系统之间进行商务交易的时候,集成平台也可以为不同企业之间实现系统集成。当前随着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的发展,由系统集成观带动信息集成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集成范围由企业内部逐步扩展到企业外部。信息系统一般通过分类、归并和汇总等操作实现信息和数据的深度集成,数据仓库的数据深度集成技术还包括切片(slice)、钻取(dril1)和旋转(rotate)等,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系列模式分析等都是信息深度集成的高级应用技术。信息的深度集成目的是为了得到对企业管理者和决策有价值的信息。信息集成广度一般可以从集成的时间、地区、职能部门等多个侧面进行描述。对信息适度范围的集成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信息孤岛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对现存的信息孤岛采用集成的方式,对个别无法集成的旧系统采用替换升级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必要时从规划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保证信息标准的统一和来源的唯一性,在满足目前信息化需求的同时为将来实施新的系统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实施新系统时遵循统一标准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和信息共享,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 - 防范于未然
信息系统
杜决新信息孤岛的产生

由于历史原因,信息系统在建设时只考虑眼前的需求,并没有为未来的集成需求预留空间,因此产生了诸多的信息孤岛。如今,各国的大企业与政府机构都在想方设法在化解这些孤岛,过去犯错误人们可以用认知原理来解释,现在要在出孤岛,CIO将难脱其责。

1、进行不走形式的信息化规划。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中极其推崇计划,渗透在其企业管理(如MBA课程)、项目管理(如PMBOK)、质量管理(如ISO9000)的点点滴滴中。或许是因为过去中国吃了计划经济的亏,很多单位根本就没有信息化规划,许多单位的信息化规划根本就是走形式的。而实际上,信息化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贡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想要做到高瞻远瞩并不难,善用外脑即可。

2、注意利益关系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孤岛是部门利益条块分割的产物,一部分的信息孤岛是可以用技术来解决的,还有一部分则必须用技术加利益协调来解决。人们知道,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种其它行业都没有的风险,这就是信息化的建设还是一项管理工程。这是因为,信息系统是新生产力的代表,它必然要求有新的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应用整合、互联互通甚至调整管理运作机制和业务流程,这些必然会触及到某些部门或某部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用户单位最高管理层的明确态度并辅以积极务实的利益协调,信息孤岛必将层出不穷。

3、开放思想。有人在分析北京的交通堵塞状况后,认为无论如何拓宽马路,北京的交通状况仍难赶上国外同类都市,其理由是,北京的“城文化”超强,一个小区、一个单位、一所大学都是一座“城”,“城墙”环绕四周,只有几个“城门”能够出入,管理起来确实容易多了,但是车不堵就不行了。从消灭信息孤岛的角度上说,上述心理趋向无疑会加剧限制信息的流通与共享。为避免使公共信息成为某一部门自己的“私有信息”,中国信息化的最高管理机构国信办曾多次下文鼓励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冲出信息孤岛,实现行业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协作,最终实现社会所有信息的“大一统”,这是IT从业者的梦想,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力。

http://www.baike.com/wiki/%E4%BF%A1%E6%81%AF%E5%AD%A4%E5%B2%9B

 

 

信息孤岛带来多重危害 解困还需整合有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1日 11:29  中小企业IT采购

<!-- <div class="moduleParagraph"> -->

  企业信息化开展20年以来,中国的企业IT应用始终冲跑在信息化建设的潮头浪尖。电子商务、ERP、VPN、虚拟化……这些曾经的IT“新宠”20年间不断地为企业信息化注入着生机与活力。而伴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渐普及深入,IT系统的异构化、复杂化,也为企业的信息管理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信息的多样性、重复性和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数据爆棚。如何化解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孤岛问题” 由来已久

  “信息孤岛”这一词汇早是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02年所提出的,这一现象也在随后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事实上,“信息孤岛”现象早在20多年前的信息化初期就已经出现端倪。

  那时的企业还没有形成“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部署”的概念,对于IT设备的采购,是采取“有求则应”的方式进行的。例如,企业初期当财务部门有需求时就会购买一套财务软件;随后,当人事部门有需求时再购买一套HR系统;产品分门别类地被大规模生产出来了,就应用到了数据库系统;而当业务发展起来了,客服部门有需求时再买一套CRM系统……而企业所应用到的这些系统,很可能出自同一软件厂商,或者为企业定制系统服务的不是同一家SI或ISV,最终形成的就会是一家企业内应用多个厂商、多个软件系统、依靠多家服务商各自为战的混乱场面。

  另一方面,不同的软件厂商在开发软件时,并没有使用统一的标准或接口,对硬件的兼容性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有些软件厂商生产出的不同系列产品之间都无法相互兼容,这也就造成了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都是孤立的不能相互共享。而随着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这种信息数据的孤立--即“信息孤岛”现象便越来越严重地突显出来。

  信息孤立造成切肤之痛

  提到“信息孤岛”,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大型企业的问题”,小企业灵活性强、应对措施多。就像在解决“空盒问题”上,大企业需要用激光透视、需要用机械手臂;小企业只要电风扇就够了一样。退一步说,即便小企业真的形成了信息孤岛,也不会对业务造成影响。时至今日,这种观点在国内的中小企业中,仍然“盛行”。然而,在现实中,“信息孤岛”却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

  曾经国内一家生产商就因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形成了“孤岛”,信息无法对称,而出现了一例典型的败笔。当时该厂家刚生产出一种新型号的产品,这种产品投放市场以后初期价格高,但按照以往惯例不久后就会降价。该企业的库管人员自以为很有生意头脑,利用这个产品库存多的良机,在价格高的时候私自倒卖出去,想等价格降了以后再向市场回购补库。而由于该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都是孤立的,不能进行数据交换,这就造成短期内库存账面上数目与实物的不符。库管人员认为这种情况只要不是大客户,就完全应对得过去。但事情的败露正是因为几家大客户都同时看重了这款产品,一次性突然来了三、四位大买家,采购数目多达数千个。该厂销售主管查财务库存账数量足够,但当带着客户去拉货时却傻了眼。生意没做成不说,造成的无法估量的损失更有切肤之痛。类似这家企业的事件还有很多,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直至如今。

  由于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A部门变更了信息,B部门并不能及时知道;业务部门下了订单,生产部门不能及时获悉。而更多时候,一家企业应用的多个品牌的多个系统并存却又标准不一的现状,让他们无所适从,不胜其烦,根本无法统一规范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异地分支的销售型企业,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信息孤岛”问题已经成了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这已经不仅仅是会影响管理的效率和决策,造成信息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更会产生直接的高成本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解困“孤岛”整合有道

  化解企业的“信息孤岛”,对于那些信息化刚刚起步不久,“孤岛现象”尚未对业务造成影响的企业而言,他们自然可以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部署上入手,从一开始就防患于未然。而对于那些信息化已见规模,“信息孤岛”已经凸显的企业而言,实际上他

  们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不是计算机网络搭建、设备和应用软件选型,而是如何将分散、孤立的各类信息变成网络化的有效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将分散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当企业遇到了“信息孤岛”时,他们不可能把所有业务暂停几个月,将已有的系统全部换掉再进行统一采购,换置一个全新系统。因此,消除企业已有的“信息孤岛”,最好的方式是对企业现有的不同系统、不同平台进行逐步代谢。最终完成信息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要实现信息数据的资源整合,做到数据共享是最为关键的。实际上,数据共享的重点是打破旧的管理权限壁垒,通过流程再造,使各部门之间的高度合作,实现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而在技术层面上,SOA、BI、SaaS等基础平台架构模式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更为行之有效地“整合工具”,企业可以利用它们对企业现有的系统、信息进行逐一整合。

  资源整合切忌矫枉过正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渐深入,企业的领导者及CIO们纷纷认识到了自己所真正所关心的其实并不是基于何种技术和结构原理、或者具备何种功能的“IT产品”,也不是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系统集成、网站设计等某种单一类型的“IT服务”,而是经过整合的、可以直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上所需要的“商业价值”。这一原则在企业IT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也同样受用。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努力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有效整合企业的各种“信息孤岛”。但企业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对“统一”工作还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甚至是误解。比如数据库标准的统一,有的用户使用了SQL Server,有的使用了Oracle,有的则使用了DB2。那么统一数据库,是否意味着所有用户要改用其中某一品牌?实际上,这些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通过数据仓库是完全可以进行汇总整合的。上述三家公司的数据库都是市场上的主流数据库,如果为统一品牌而放弃已投资的某些数据库,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

  同样的,有些用户对于统一平台也存在类似的认识偏差。有的用户认为,统一平台就是要统一到Unix,Linux或Windows;或者要么统一用微软的.NET开发,要么统一用J2EE开发。其实,跨平台应用已经成为了企业IT平台的重要趋势之一,尤其对于系统结构相对复杂、地域分散,技术水平不同的企业,用户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开发平台,多种软件和硬件,并通过整合将各平台统一起来,从而更经济高效地构建他们的IT系统。

  可以说,IT资源整合是企业信息化日趋成熟的表现,而实现IT资源整合对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一场博弈。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要进行IT资源的整合来进一步促进企业更快地发展,这是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链接:

  “信息孤岛”对企业的危害:

  1、“信息孤岛”导致信息的多向采集和重复输入,影响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效率低下,企业面对不同来源的报表中不一致的数据而无所适从,成为阻碍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反馈,影响业务的顺利开展。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是“信息孤岛”的突出问题,系统之间不能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影响业务的顺利执行。由此所造成的信息共享、反馈难,信息化作用无法得到有效体现;

  3、“信息孤岛”无法有效地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的信息,各类数据不能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局部的信息不能提升为管理知识,决策支持只能是空谈;

  4、“信息孤岛”使得企业对外与供应商、分包商、客户之间在产业链上的沟通、协调和协作;对内与在企业产供销的供应链均无法实现一体化集成。

  SOA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指面向服务的架构,是时下IT业界“最热”的IT技术形式之一。企业实施SOA架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在互联网环境下业务的集成与互通。

  SOA采用了组件模型,能够基于互联网实现系统之间的整合与协同。其实现IT资源整合的最大特征是基于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的,它有开放统一的服务和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是由美国的W3C联盟(HTML等互联网标准的制造者)制造的。只要是在SOA架构下开发的系统,不受软件厂商的限制,都可以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了企业内部、乃至供应链、产业内部的信息互通性。

http://tech.sina.com.cn/b/2009-11-11/11293582766.shtml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2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