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22
- 威望
- 222
- 包包
- 675
|
托斯卡纳教父 发表于 2010-12-9 18:29 # t4 }9 {$ P$ G! c) h2 M# B% {
随着越来越多的transdifferentiation的报导。于是疑虑产生了,iPS的临床前景是不是又变暗淡了。因为,trans ...
^3 U) R9 n' J3 k* R我的看法在临床应用上,这俩方法各有优势。% [/ j$ L: c0 B' |6 h$ g
4 u) Z3 c' [9 G# v2 hips技术的优点是:
; }5 t/ K7 P' t! _/ b$ U3 {. H Q(1) 细胞诱导成为iPS之后随着传代次数越多,端粒越加长(cell stem cell的报道),也是细胞水平上更“年轻”的一个标志,从ips来的新的细胞理论上说是细胞走向了“重生”。而直接转分化可能只是细胞命运的改变,细胞的“年龄”并未改变。但是从本质上说细胞仍然是逐渐衰老的。: f& Y: Z# c5 _0 s
(2)iPS和ESC一样可以self-renewal,也就是均质的扩增,如果临床需要使用的细胞数量比较大的话,确实需要在某个中间环节进行细胞数量的大量扩增。当然如果转分化能转到某个成体干细胞阶段也可以self-renewal的话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目前尚未报道。# _( l1 k" c8 z+ x K% b
(3)ips诱导成为特定类型的细胞,在方法学上有之前多年在ESC分化上打下的基础。更有体内发育学的多年基础作为支撑可供参考。而且确实可以得到各种类型的细胞,在转分化没有穷尽所有细胞类型的情况下,ips的应用范围可能仍然相当广泛。& N- E2 o. F! O
(4)ips如同ESC,他的分化产物可能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类型的细胞,而可能直接就通过自组织成为一种特定组织,拥有多种细胞类型,比如之前cell stem cell报道过的esc向神经皮层的分化。
; T+ z) v4 E& _$ s1 b! O4 y
' Y, _# i( g. \6 @7 g, I( [$ x) V当然iPS有它的劣势,也就是转分化相应的优点:
4 }% _) }& i7 a(1)转分化的致癌可能性远小于iPS。ips分化后的细胞如果有ips的残留,将会是细胞治疗的灾难,大家都知道iPS和ESC如果不分化,理论上会形成畸胎瘤。转分化可能不涉及这个问题。3 l6 p$ w* V8 @. U9 J7 \
(2)可能在体外操作的时间更短。尽管从目前的报道来看,fibroblasts诱导成为心肌和神经元起码也得10天左右。但相比ips strategy从fibroblasts诱导成为ips,挑选克隆,扩增传代,诱导分化整个过程也是短了很多。体外操作时间短会降低很多潜在风险。
/ |8 ?8 }, ?% I1 z(3)有希望直接做到体内去!比如可以在心脏原位转基因,诱导出新的心肌细胞。在胰腺原位注射基因,诱导成为新的胰岛beta细胞(melton实验室的报道)。不用像ips技术那样担心致癌性。当然这也需要仔细的临床前期评价。. `# L+ @' ?2 ` g
8 `" o8 t0 m1 e% w3 \- I2 G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两个领域会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吧!!!4 q* K7 k$ I- H) {8 H$ P2 V
6 r; n g: d* U, V/ v7 [3 u% V转分化领域曾经在2000年初火了一阵子,后来因为各种失实的报道被揭穿,从而冷却了下去。现在转分化重燃热火,但我觉得还是存在假data的可能。毕竟目前的几篇通关转基因来诱导转分化的文章至今没有任何实验室报道可以重复。
! A h& c" W: k( P' u: d2 V; D8 z& L: Y3 r
根据我的仔细琢磨,我斗胆猜想那篇转Oct4诱导成为造血前体的nature文章是个造假文章。立此贴为证!!!
% e$ k! Y% P& {3 H, c7 ^; S2 J% o
* E+ t' Y! B' n* p那篇fibroblats诱导成为心肌的文章也有待更多实验室去核实。wernig的fibroblasts诱导成为神经的文章我还是比较信任的,因为wernig曾是iPS领域的牛人也是Jaenisch的弟子,有良好的学术声誉。更因为2010年的ISSCR上有新的实验室(Eggan)宣称了通过转基因诱导fibroblasts向神经的转分化(暂未发表)。 |
-
总评分: 威望 + 42
包包 + 11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