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细胞与微环境 沙龙区 癌细胞的发生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34087|回复: 78
go

癌细胞的发生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1: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细胞海洋 于 2010-12-21 22:48 编辑 7 j  }1 n2 Z; x$ ]. ^! i3 R, Z

2 f9 R7 x* t$ a9 L8 _! k有个想法常在老狼大脑中萦绕——癌细胞的发生会不会是一种“返祖现象”呢?
. ]7 ~. l( @, [, L1. 多细胞生命体是由单细胞生命体群体配合的有序组织,分工协作形成的社会有机体,做为社会组织的叛逆者癌细胞的发生不是小概率事件;
* w' {) v5 Z: }2. 癌细胞具有强大了独立生存能力,倾向于改变秩序、重排染色体,这是不是多细胞生命体出现时的原始状态?
5 u8 O- n% ?! b( `. t3. 从物种演化角度,癌细胞的发生除了摧毁“旧世界”,有没有可能创造新世界?
; F. O2 d/ K  C7 ^4. 按照生命的“宇宙胚种说”假说,可以理解为“脏雪球”彗星携带了大量类似癌细胞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种单细胞生命体访问地球,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条件下重组生 命,奏响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交响乐?
0 q3 h  V: `/ ~, d2 n

1 b% N" Q# b; G6 |
* f$ U$ P$ F3 G: s' C+ l4 N2 }: b扩展阅读——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引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2818.htm9 F4 q& e! u: Y; x, m& v
百科名片: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h& j: O( q4 I* X4 p* j
! d" L/ i3 M/ E. }4 Z1 a; u( R( y
简介% f2 M- h6 {* G8 q
( x: v1 Q4 e9 H; J7 H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 F( {! @$ G% o/ ]3 {; a"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   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他认为这一事实会被用做反对其进化论的有力证据。但他同时解释到,寒武纪的动物的祖先一定是来自前寒武纪动物,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出现的“突然性”和前寒武纪动物化石的缺乏,是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层淹没在海洋中的缘故。- t; n5 z; p( e  M

2 k2 j0 O. _, d' I- E相关研究3 O+ `' V% ^' h& T. C

5 s% z  u, w* J3 E+ Y3 ^  W, _ 海底生物

在距今约5.3亿年前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的迅速起源、立即出现。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来了个“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这就是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依照传统和经典的生物学理论,即达尔文生物进化认为,生物进化经历了从水生到陆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两个车轮的缓慢滚动逐渐实现的,中国的科学家通过古化石研究向这一权威理论提出了挑战。   在国际上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就为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开启了一扇宝贵的科学之窗。1984年7月1日,“澄江动物群”在云南省澄江县首次被发现,这一多门类动物化石群动物类型众多,且十分珍稀地保存了动物软体构造,首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远古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以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为“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有关“寒武纪大爆发"的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取得了领先地位。不久前,从事“澄江动物群”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共同领衔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因在早期生命演化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远古的化石群奇迹般地完好保存了生物的矿化骨骼,还保存了大量软体组织印痕,如:表皮、感觉器、纤毛、眼睛、肠、胃、消化腺、口腔和神经等,甚至有的动物好像在临死前还饱餐一顿,消化道里充满着的食物仍可辨认。 / h. v5 b) e8 x: e9 P9 B
# w9 l6 {( \0 g8 P9 z
化石

中国的科学家们对“澄江动物群”的不断挖掘发现和深入系统研究,探索了脊椎动物、真节肢、螯肢和甲壳等动物的起源,证实了现生动物门和亚门以及复杂生态体系起源于寒武纪早期,挑战了自下而上倒锥形进化理论模型,为自上而下的爆发式理论模型提供了化石证据。现已描述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共120余种,分属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曳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十多个动物门以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奇异类群,此外,还有多种共生的海藻。   通过研究丰富的化石信息,科学家们为揭示“寒武纪大爆发”的谜团提出了种种假说。陈均远研究员提出寒武纪生物突变具有极明显的自发性进化行为的设想;舒德干教授提出“寒武纪暖水与冷水两大古生物地理分区"的假说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证据确凿、令人信服的解释,科学家们也在继续致力于实地考察和研究,以求早日完全解开“寒武纪大爆发”的谜底。* T; R( l: R" A, M
6 O# U2 T% I' A1 k9 C; ~9 z) z0 l

5 Q9 ]4 B8 J  V3 W# l) C: |6 l起源  
5 I& r4 [) s; d1 I7 D: E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起源—埃迪卡拉动物群   & i* Z% f+ I' b7 Y
* O2 H8 L. d1 ~
  三叶虫

埃迪卡拉(Ediacaran)动物群是Sprigg于1947年在澳大利亚中南部Ediacara地区的庞德砂岩层中首先发现的。最初人们未能确定这一动物群的时代,后来终于确定为前寒武纪,年龄为6.7亿年。埃迪卡拉动物群包含三个门,19个属,24种低等无脊椎动物。三个门是: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水母有7属9种;水螅纲有3属3种;海鳃目(珊瑚纲)有3属3种;钵水母2属2种;多毛类环虫2属5种;节肢动物2属2种。 多保存为印痕化石,尽管它们的形态、结构都很原始,但它们被认为是20 世纪古生物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这一发现使科学界摈弃了长期以来认为在寒武纪之前不可能出现后生动物化石的传统观念。所谓后生动物即是指相对于原生动物的各种多细胞动物   艾迪卡拉动物群包含了多种形态奇特的动物化石:身体巨大而扁平、多呈椭圆形或条带形,具有平滑的有机质膜,是人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化石,也是在太古代地层中发现的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证据。按Seilacher的观点,艾迪卡拉动物群可分为辐射状生长、两极生长和单极生长3种类型。除辐射状生长的类型中可能有与腔肠动物有关系的类群外,其他两类与寒武纪以后出现的生物门类无亲源关系 。   尽管有关艾迪卡拉(型)动物群的性质还有许多争议,但其奇怪的形态令许多学者相信,艾迪卡拉(型)动物群是后生动物出现后的第一次适应辐射,它们采取的不同于现代大多数动物采取的形体结构变化方式。不增加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只改变躯体的基本形态,变得非常薄,成条带状或薄饼状,使体内各部分充分接近外表面,在没有内部器官的情况下进行呼吸和摄取营养。如现代大型寄生动物涤虫现代大多数动物采取的是保持浑圆或球形的外部形态的同时,进化出复杂的内部器官来扩大相应的表面积(如肺、消化道),从化石上可以看出,这些生物已具有了高度分化的组织和器官,说明它们已不是最原始的类型。它们代表了后生动物出现以后的第一次辐射演化因此,可以认为艾迪卡拉(型)动物群是在元古宙末期大气氧含量较低的条件下后生动物大规模占领浅海的一次尝试,结果失败了,而导致绝灭。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后生动物采取了第二种方式,使内部的器官复杂化和物种多样化的发展,即生物系统演化。
3 R6 _0 @! ?2 V6 h9 A+ V1 X
& l! {, T+ I+ d* w典型代表
. d& \5 |. F( A
+ u. y/ z- s) |  w' n: {介绍
/ B' Y+ N# P5 R& m6 M; x' f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代表─云南澄江动物群    8 e3 I4 s5 |% a0 p5 x5 k

1 C' B, c! ~9 O8 v 博物馆

  寒武爆发的典型代表是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的我国云南澄江动物群,它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带壳后生动物群。该动物群是我国青年古生物学家侯先光1984年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先发现的。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保存非常完美,距今约5.7亿年的化石群,其成员包括水母状生物、三叶虫、具附肢的非三叶的节肢动物、金臂虫、蠕形动物、海绵动物、内肛动物、环节动物、无绞纲腕足动物、软舌螺类、开腔骨类,以及藻类等,甚至还有属于低等脊索动物或半索动物(如著名的云南虫)等。由于许多动物的软组织保存完好,为研究早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同时也成为了探索地球上大壳后生动物爆发事件的重要窗口。
( @" |- G8 v+ Q& n) O) M
) b8 m1 x1 ]0 H研究意义
$ @8 G3 C* F4 `; p; O  云南澄江动物群在生物进化研究上的意义   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使得我们对在前寒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生命的进化发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它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至少可以概括为两点:   首先,该动物群的发现,再次证实了“生命大爆发”的存在,成为“寒武爆发”理论的重要支柱。同时,它还是联系前寒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生命进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该动物群被发现之前的本世纪内就有过两次激动人心的古生物学发现。一次是1910年在北美发现的距今约5.3亿年中寒武纪的“布尔吉斯动物群”,另一次是1947年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的距今6.8亿~6亿年之间的“埃迪卡拉动物群”。云南澄江动物群成了联系布尔吉斯动物群和埃迪卡拉动物群之间的重要环节,随着对澄江动物群研究的深入,埃迪卡拉-澄江-布尔吉斯3个动物群之间的演化关系会更加清楚。   其次,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为“间断平衡”理论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再次造成冲击。“间断平衡”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不像达尔文及新达尔文主义者所强调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连续渐变积累过程,而是长期的稳定(甚至不变)与短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从而在地质记录中留下许多空缺。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并非总是渐进的,而是渐进与跃进并存的过程。
9 D" S- p7 A9 o( J# o1 O9 I0 k* ~
; q7 m4 `! ]3 f# `5 I原因探讨
; q7 l7 _' {+ t& X- S  寒武爆发吸引了无数的古生物学家和进化论者去寻找证据探讨其起因。100多年以来的证据产生出解释寒武爆发的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寒武爆发是一种假象,这是某些达尔文或新达尔主义者所持的观点。由于进化是渐进的,所谓的“爆发”只是表明首次在生物化石记录中发现了早在前寒武纪就已经广泛存在并发展的生物,其它的生物化石群则可能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而“缺档”,造成这种“缺档”的原因是前寒武纪地层经历着热与压力,其中的化石被销毁了。由于发现前寒武纪化石沉积层中存在大量象细菌和蓝藻这样简单的原核生物,因而这一解释不再有说服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寒武爆发代表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真实事件,科学家从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   1965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寒武爆发是由于地球大气的氧水平这个物理因素造成的。他们认为,在早期地球的大气中含有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自由氧,氧是前寒武纪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并逐渐积累形成的。后生动物需要大量的氧,一方面用于呼吸作用,另一方面氧还以臭氧的形式在大气中吸收大量有害的紫外线,使后生动物免于有害辐射的损伤。   生物学家则从生物本身的生态关系来探讨这一问题,因为地质学的证据否定了这种氧理论的观点。大约在距今10亿年至20亿年之间广泛沉积层中含有大量严重氧化的岩石,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存在足够生命爆发的氧条件。因而生物学家从两个重要事件的出现来探索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即有性生殖的产生和生物收割者的出现。   从化石资料来看,真核藻类大约在9亿年前出现了有性生殖,实际上,有性生殖出现得更早。有性生殖的发生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由于有性生殖提供了遗传变异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是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之一。   生物收割者假说是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的,是一种解释寒武爆发的生态学理论,即收割原则。斯坦利认为,在前寒武纪的25亿年的多数时间里,海洋是一个以原核蓝藻这样简单的初级生产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内的群落在生态学上属于单一不变的群落,营养级也是简单唯一的。由于物理空间被这种种类少但数量大的生物群落顽强地占据着,所以这种群落的进化非常缓慢,从未有过丰富的多样性。寒武爆发的关键是草食收割者的出现和进化,即食用原核细胞(蓝藻)的原生动物的出现和进化。收割者为生产者有更大的多样性制造了空间,而这种生产者多样性的增加又导致了更特异的收割者的进化。营养级金字塔按两个方向迅速发展:较底层次的生产者增加了许多新物种,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在顶端又增加了新的“收割者”,丰富了营养级的多样性。从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最终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产生。   对于“收割理论”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其正确性,然而,一些间接的证据支持了这一理论。间接证据之一来自于前寒武纪叠层石,这些由藻类组成的叠层石中保存了前寒武纪最丰富的生产者群落。今天,叠层石仅盛产于缺少后生动物收割者的贫瘠环境中,如超盐量的咸水湖中。藻类在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大量存在,大概反映了当时收割者的贫乏。另外,生态学野外研究也提供了一些间接的证据,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性鱼,会增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而多样性下降。   寒武爆发作为地史上的第二大悬案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随着化石的不断发现及新理论的建立,这一谜团最终将大白于天下。0 `* A+ _' i( D3 O* P
扩展阅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88629.html
) x! O7 Z$ ~# W5 q1 {
已有 3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0 + 100 精品文章
vae有何不可 + 1 + 2 原创内容 老狼出品 值得回味
marrowstem + 5 + 10 原创内容

总评分: 威望 + 36  包包 + 112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62 
威望
162  
包包
433  
沙发
发表于 2010-12-17 11:45 |只看该作者
LZ的想法很有意思哈,不过我有几个问题:
4 ?9 x8 X1 |+ I4 j) j. T) S3 N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作为更有选择优势的癌细胞又是怎么被“淘汰”的呢?* D  s3 O  F7 ]9 y$ |& u' n9 N5 e! P
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染色体不相同,而且同一物种的不同癌细胞系的遗传组成都不相同,那么作为“祖先”的癌细胞是怎么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的?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sunsong7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marrowstem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7  包包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903 
威望
1903  
包包
6126  

专家 金话筒 优秀会员

藤椅
发表于 2010-12-17 12:2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unsong7 的帖子
0 ]# b7 H3 g5 A+ s2 O1 c4 x; q" F) q9 }5 K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和大家分享一篇科幻小说,挺精彩的观点8 y  E: A8 q, o% n8 L
《计算中的上帝》  罗伯特·J·索耶
6 i8 Q7 I$ S/ k3 l, v- u( M说明: 6 Y2 Z9 e+ j  G) q
  本书是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J·索耶的得意之作。对于这部作品当年败给《哈里·波特与火焰杯》,未能最终获得雨果奖,索耶一直忿忿不平。 $ ]5 Q" M7 K. U7 ^: ?2 k5 G+ P
  本书充分展现了科幻小说的震撼性。两种不同的外星人同时来到地球,与地球上的古生物学家一同探寻不同星球文明同步同期性毁灭之谜,严格的科学外推法使探寻者逐渐接近事实真相:宇宙中竟然存在着一个操控一切的超级生命!可就在这时,一颗足以毁灭三个文明星球的超新星爆发了……/ E. S, o; ]* G+ E+ W

) ~; |7 B5 L% s; n书中最后对癌细胞的描述是:1 ?) k  o9 g& k1 \
我也终于明白了癌症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上帝会需要那/ N! P( ^! l2 l* Q$ }) }6 d/ \
些已经没有了着丝点却还能不断分裂的细胞?在单独某一种智慧
8 A- k6 ^8 s3 M# d8 [* c生物体内,癌症只不过是个不幸的副产品。就像卡纳曾经说过的,
. H5 R" o) g) i" x包括癌症在内的某些配置,虽然看上去不受欢迎,但它们可能蕴. p4 d+ n' A* Y4 X
含着某种特别重要的功用。现在,我终于了解了这个功用:连接
; y* C  U' u8 Q* d6 E' C染色体,融合不同的种族,从而汇聚出新的生命——一种能制造
) |3 N& K' |1 ^; c0 c4 d# S出新生命的潜在生物功能。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sunsong7 + 2 + 5 很好的科普性读物!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7  包包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10-12-17 14:48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0-12-17 15:17 编辑
+ b/ N0 W' P; x8 z. |9 I; D+ r  A2 L% p2 c% r
回复 wwk865 的帖子
+ k1 o/ c5 O' [& {$ t; f
. n' j4 v8 A+ {# d7 ^( x. t         非常好的问题,我们知道ES、iPS具有恶性肿瘤特征,但经历胚胎过程后却可以发育成没有肿瘤的正常小鼠,胚胎癌细胞植入到囊胚后也能够形成部分正常的组织....这个减数分裂——受精卵——胚胎发育的生命孕育过程肯定不是简单的组织分化、器官形成过程,其中一定对染色体和基因组进行重组和洗礼,从而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1 w" S7 j: c8 S
         那么,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推理,那些具有癌特征的原始单细胞生命种子在大自然提供的“子宫”中(如前述: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基因重组、筛选、排序,完成新的生命蜕变?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报纸
发表于 2010-12-17 17:2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unsong7 的帖子: f9 y* B: c% [, V! H! ~
+ U* _) Y+ z" ^5 Z% p
“胚胎癌细胞植入到囊胚后也能够形成部分正常的组织....”这句话所反映的含义是不是癌细胞的共性,如果仅是那么多恶性肿瘤里仅有一两种的癌细胞有如此特性,那就不能作为癌症的特性。
) F1 W6 c$ V% ?, T% q7 _       其实说到底,还是对癌细胞机制的不明,这也是为什么癌细胞移植可变为部分正常组织的研究不能广泛被开展的原因。; `: f- v' B; C, A+ Q
     最后问一个问题,恶性的肿瘤细胞可以被重编程为正常的细胞或更原始的iPS细胞吗?(体外)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832 
威望
1832  
包包
3907  

专家 优秀会员 金话筒

地板
发表于 2010-12-17 18:22 |只看该作者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0-12-17 17:23 ; X0 k& B" \3 D4 a) h) O
回复 sunsong7 的帖子4 p1 l% j( W$ T$ G8 @
" }: C9 v1 e  t; ]1 l
“胚胎癌细胞植入到囊胚后也能够形成部分正常的组织....”这句话所反映的含义是不是 ...
: ^  n- r5 o* r
只听说胚胎癌细胞植入到囊胚中能够分化成部分正常组织,并不是任何癌细胞都可以做到的,这可能是因为胚胎癌细胞的特殊性,因为它们属于胚胎细胞,还保留有部分胚胎细胞的属性,所以有着和成体癌细胞不同的特征,也就是说让胚胎癌细胞能分化的或许是源自于它们的胚胎特征,而不是癌细胞特征。8 R7 V4 d# w7 u2 E" \9 D4 _: G
关于恶性肿瘤能否重编程成为正常的细胞,我认为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这些细胞的很多特征已经是不可逆的被破坏了,就比如说其染色体通常是非整倍体,而且经常伴随着缺失或者断裂,而重编程只是改变核型正常的细胞的基因表达或者表观遗传学特征,但并不能够修复癌细胞的染色体缺失损伤。或许通过人为的诱导,可以让他们凋亡或者变成无害的细胞,但恢复成正常的细胞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arrowstem + 10 + 10 我很赞同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7
发表于 2010-12-17 18:5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tarlancer 的帖子1 T" n  E* A) f# _( O0 Z0 l; e

- i  o0 z) @: q肿瘤的自然分化  有些肿瘤可发生自然分化现象,如儿童时期的脂肪母细胞瘤,复发后可形成成熟的脂肪细胞。有关肿瘤自然分化的经典论文是由Cushing和Wolback (1927)报道的,他们给一个婴儿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时发现了这一现象。患儿由于肿瘤分期太高而被带回家等死。很难想象,后来这个孩子长成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得了阑尾炎,在做阑尾切除手术时,外科大夫也探察了腹腔,目的是想寻找神经母细胞瘤,结果发现在腹腔中有多发性小肿瘤,而且证明这些是良性的神经节瘤。: `1 R# \4 I! M1 Z& C$ _
引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75009.htm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sunsong7 + 2 + 5 我很赞同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2  包包 + 2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832 
威望
1832  
包包
3907  

专家 优秀会员 金话筒

8
发表于 2010-12-17 20:5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饶冠华 的帖子
: ^; r: z; [; K6 N
2 M: M+ `+ M, D: J- _( Q我前面指的是恶性肿瘤吧,这些核型都不太正常的细胞,或许也还有一定的分化能力,但分化出来的细胞也不是正常细胞吧。那些能分化形成正常组织的肿瘤,或许是由其中包含的某些还保留stemness但肿瘤化程度不高的细胞分化的来的吧。当然我这完全是猜测,没有任何实验和理论学说上的证据。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sunsong7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2  包包 + 2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9
发表于 2010-12-18 02: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0-12-18 02:33 编辑 , g% U4 Z% z2 W/ o) f- ?
; r1 n" k, I% z9 _, S
回复 marrowstem 的帖子  f( l) j  _$ b( K# B7 [3 i

( u5 V, e9 r, J检索了一下,发现胚胎离开发育的微环境变成肿瘤,及肿瘤细胞在胚胎性环境可以参与正常组织分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的具有普遍意义,有学者认为不同环境可能对携带全套遗传信息的细胞核“重编程”而使肿瘤细胞表型逆转,可以设法通过改变微环境,诱导或“操纵”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早在1970年代,伊尔门西(K. Illmensee)就发现将畸胎癌细胞移植至正常同系动物的胚泡内,结果产生不长肿瘤的嵌合型小鼠。1980年代韦布(C. G. Webb)将白血病细胞向同系动物的早期胚胎移植,发现白血病细胞可参与正常动物血液系统的发育。1990年代科尔曼(W. B. Coleman)将肝癌细胞向同系成年动物肝组织移植,发现癌细胞可参与正常肝脏的细胞更新;同样,通过改造细胞外基质微环境,乳腺癌细胞可以发生恶性表型的逆转。20世纪末体外和体内研究均已证实,维甲类化合物对人类白血病具有良好的分化诱导作用。对于实体瘤的诱导分化研究,也已积累了许多实验室及临床经验,证实肿瘤细胞是可以通过环境干预而被诱导分化的[Cancer Res, 1988, 48: 1996]。其他还有:2 U$ `6 }8 N# u+ g" n& s" I7 x
1. Papaioannou et al 将小鼠囊胚移植到子宫外导致了恶性畸胎瘤的生长,而将两个二倍体的胚胎性癌细胞系P10和P19注入小鼠囊胚后,  P10细胞系在桑椹胚中聚集,  并且产生了大部分正常的嵌合体,   Cell Differ 1984; 15: 175-179;) n" c. R) S8 n' U: g5 d
2. Marleau  等  将人的KG-1髓系白血病细胞和原发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注入妊娠期3.5  d的小鼠囊胚,  通过发育产生了异源性嵌合体和成鼠, Lab Invest, 2003, 83(5): 673681  K. \" J; W4 R1 C. p- }8 U
3. Hochedlinger et al 也在与上面相似的实验中证实了胚胎微环境可能存在调控肿瘤细胞向特定细胞分化并改变其恶性表型的机制.Genes Dev 2004; 18: 1875-1885* p. v" ~/ C2 q
4. Brinster 将2~4 个CBAT6T6骨髓瘤细胞和129/SvS 畸胎瘤细胞注射入另一Swiss小鼠来源的囊胚腔都产生了正常的嵌合体子代;J Exp Med, 1974, 140(4): 1049~1056' S7 L4 C# B6 S& B0 E
5.Li 等将鼠的成神经管细胞瘤的胞核移植到非同系的去核小鼠卵母细胞后进行了体外的胚胎培养和寄鼠移植,发育成具有典型细胞层次的胚胎。Cancer Res, 2003, 163(11):2733~2736! I. k, l' f; y' C% d
6. Kobayashi 等将大鼠的肝癌细胞,H-35 和CD-1 小鼠的2- 细胞胚胎共培养发现 H-35 能显著提高胚胎的囊胚发率和孵化率; Biol Reprod, 1997,56(4): 1041~1049
; H7 P4 {# ]3 [  q" B7 M( H

: W; w9 ~& W; P5 |1 O6 B: f) i- c7 R5 U5 e+ E
2 h2 M+ ^( ~' G

5 [7 w. ]5 |5 V5 B( ?" C' y! m3 C  @" [# [1 j! B" D7 M( \2 K
: Z' u' `  H+ J  R( P& U: D

1 ~& n5 ]. V$ u( c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marrowstem + 10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0  包包 + 4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0
发表于 2010-12-18 11:0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unsong7 的帖子2 }$ X) B. m( M+ K/ F
7 f$ b- z6 i; P
       虽然你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但我还是不能赞同你的意见,原因正是已具质变意义的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基本上是“散了架”的,有很多的细胞核含有的是多倍体或单倍体染色体,你说在这种情况下,癌细胞怎么可能“改良归正”。
) w0 p, K4 D  e3 }1 U+ m     如果这种现象真的存在,那在临床上肯定会有一定的表现率存在,因为每年有这么多的癌症发生率(成百上千万),但并没有多少诊断恶性了,然后肿瘤自我消失的案例存在。我早就说过,那些认为因为肿瘤存在有自我消失的个案,而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结果肯定是死路一条。0 J& G% R5 `& n" Z* K0 U
     你举的这么多的例子,我个人认为在移植时,可能被移植的细胞不一定是完全纯的,里面也有可能含了(胚胎性)的干细胞,所以表面上来看是肿瘤细胞变成了正常细胞,其实是干细胞在里面发挥了作用,胚胎癌细胞因为原始,属于未分化一类癌,因此更容易变现这种特性来。
9 R2 S7 ^- }+ m6 X: J- C    (仅是猜测和个人意见)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sunsong7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2  包包 + 35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4-24 10:21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