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50082|回复: 17
go

mRNA诱导iPS被Science评为10年十大技术突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9 
威望
679  
包包
3758  

金话筒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09: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生物通报道: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技术却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是iPS细胞的应用由于其潜在致癌性和效率低,不利其未来的临床应用,科学家们要想借助干细胞疗法治疗疾病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 l* }' V; |0 A, V% u) C+ v0 g% W
今年来自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通过把普通的人体皮肤细胞经过一系列实验快速地诱导转变成iPS细胞,从而消除因注射病毒和致癌基因造成的风险,而且这一技术的效率大约是其他传统方式的100倍。这一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入选了2010年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 c, R! t9 |/ |$ l
6 w% F2 N! }- _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Derrick Rossi,这项研究克服了iPS技术用于医疗方面的一个重要障碍,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而言意义重大。
8 {7 ^6 @0 w8 [- U) q( c% j2 ~* Z9 R, {& b, Q0 n+ ?" {
目前在使用皮肤细胞培育iPS细胞时,研究人员仍需将皮肤细胞暴露在两种病毒以及致癌基因环境下,而后通过重编程使其进入类似胚胎的状态。而这项研究无需基因修饰,就可以将皮肤细胞转变成一个干细胞的方法。其中的奥秘主要在于利用mRNA替代DNA,生产重新编码细胞所需的四种蛋白质。
  A9 @6 q1 L2 l  _. Z  B' I4 E$ T+ X, F2 V7 k8 g
研究人员导入转变为iPS细胞所需的四个关键蛋白质的mRNA,从而诱导细胞改变原有程序而转变成iPS细胞,即多能干细胞。他们发现他们所创造的类似日常鸡尾酒的试剂具有令人惊讶的使细胞重新编程的速度和效率,只用以前的一半的时间—大约只有17天,而效率是以前标准方法的100倍以上。$ T6 C9 j6 z6 o- M
) b- B/ t- s# J9 X* a
此外,这种诱导转化而成的iPS细胞没有令人不安的癌变情况,而其功能却基本等同与胚胎干细胞。研究人员又更一步成功的把这种iPS细胞定向诱导成肌肉细胞。1 f' u1 o, a2 R/ ^
  B# A+ v2 \- J& B8 z2 T
研究人员将这种细胞命名为RiPS,核糖核酸诱导多能干细胞(RNA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它比传统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更像胚胎干细胞,因为它们没有被改变基因。他们未来的目标是能够在未来使用干细胞充当新健康细胞的来源以取代被疾病破坏的细胞。+ V& m6 A8 F! V

4 y, n' U  }3 Q$ k除此之外,今年国内在iPS培养技术方面也获得了重要成果,北京大学的邓宏魁教授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研究员分别在Cell Research上报道建立单因子iPS细胞(Oct4-iPS)。邓宏魁的研究组利用Oct4和四个小分子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重编程为iPS细胞,而裴端卿的研究组利用Oct4和BMP4(一种细胞因子)将小鼠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
) M( m) F1 w: X8 k
3 h7 I) u. t, p+ V$ r: t+ a7 T' e另外裴端卿研究员和中科院动物所的周琪研究员分别在J Biol.Chem.和Cell Research上报道优化的建立iPS细胞的培养基。裴端卿的研究组开发的培养基为iSF1,可以只用Oct4和Klf4将脑膜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周琪的研究组利用基因敲除(knock out)血清替代物(KOSR)代替胎牛血清,可以显著提高重编程的效率。
+ c$ m$ {8 \3 K* I  v" w5 L, t+ o9 @; S: i  @4 {. E& K4 Y
周琪研究员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高绍荣研究员继去年分别获得iPS细胞来源的四倍体小鼠后,对该技术做出改进。周琪的研究组在Stem Cell Rev上报道用小鼠成体细胞来源的iPS细胞获得四倍体小鼠。高绍荣的研究组在Cell Research上报道用三因子iPS细胞获得四倍体小鼠。另外,周琪和高绍荣分别在Cell Research和Biol Reprod上报道利用iPS细胞作为核移植的供体,获得克隆小鼠。由于iPS细胞比体细胞在发育阶段上更原始,更容易被重编程,因而更容易获得克隆动物,这为其他物种的克隆提供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4 g1 [8 Z# I% O( w: V( ~( `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5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26 
威望
126  
包包
297  

美女研究员

沙发
发表于 2010-12-22 10:42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分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99 
威望
1199  
包包
4174  

优秀版主 优秀会员 金话筒

藤椅
发表于 2010-12-22 11:06 |只看该作者
ips的潜力,是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明星了。

Rank: 3Rank: 3

积分
628 
威望
628  
包包
2771  

金话筒 优秀会员

板凳
发表于 2010-12-22 13:20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有了mRNA的ips,ips就可以真正运用于临床了,可惜这个技术只是in vitro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9 
威望
679  
包包
3758  

金话筒 优秀会员

报纸
发表于 2010-12-22 14:24 |只看该作者
据报道,丁盛已经可以完全用化合物诱导iPS了,Ding says that his team has already created mouse iPS cells using only drugs, and is making progress with human cells. 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1208/full/468746a.html
1 ]4 f7 X9 A6 u8 _6 O
- ^9 J" i% t8 h$ j! c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628 
威望
628  
包包
2771  

金话筒 优秀会员

地板
发表于 2010-12-23 02:28 |只看该作者
markllq 发表于 2010-12-22 14:24
4 E0 U0 }4 d$ m% [! W9 f据报道,丁盛已经可以完全用化合物诱导iPS了,Ding says that his team has already created mouse iPS cel ...

( W+ d; b# z+ a/ \+ x. f你这个已经有人发了贴子了啊,而且丁还是用到OCT4或其替代物,比mRNA-iPS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效率上更是没法比,致癌性方面我没看,不了解情况,丁胜是学化学出身,眼光比较局限,从今后他不再会有太大作为了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9 
威望
679  
包包
3758  

金话筒 优秀会员

7
发表于 2010-12-23 10:2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临床干细胞 的帖子
; L* h& b1 b* \' ~! w6 ?: `! H' h1 ~8 Y1 [+ l8 L4 |# J/ H, P7 C3 b3 r
呵呵,我指的不是OCT4+小分子的这篇文章,而是丁盛还没有发出来的文章,他的采访时透露他们已经完全用小分子替代而不加任何转录因子产生了iPS,在小鼠中应该实现了,现在他们在测试在人的iPS诱导中能否实现。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263 
威望
263  
包包
724  

优秀会员

8
发表于 2010-12-23 13:13 |只看该作者
恩,文章还没有发表~
/ j2 X4 u4 s% C$ r3 GOCT4  can be replaced as well, so an iPS protocol entirely free of foreign genes shouldn't be far off. Ding says that his team has already created mouse iPS cells using only drugs, and is making progress with human cells.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43  
9
发表于 2010-12-28 20:4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markllq 的帖子
: Z, c) }- v, n- h- F9 E/ `2 G% a- |* j3 f
谢谢分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5 
威望
495  
包包
651  

金话筒 优秀版主

10
发表于 2010-12-28 21:1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临床干细胞 的帖子
5 G& l+ L) f( `1 y8 i) F( b' T1 P% Y* T- h( U7 n& [
楼主提到的那个文章还没有发,丁盛研究组在小分子方面为干细胞做了很多贡献,至少不能说他眼光比较局限,而是他们研究组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深入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22 13:48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