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210
- 威望
- 3210
- 包包
- 3359
|
回复 songzxj 的帖子$ I0 R( Y( Y# A1 F
/ w; o) G4 n; G( K! z; C4 G* l8 P- w6 }
你觉得是这些发现还不足以提高克隆效率还是yamanaka等人专注于IPS的诱导而忽视了克隆?我觉得可能的原因还是前者。
8 J* `% P! W2 r, k% C1 Q, N9 y我觉得也不是。在成熟的MII期的卵子中是有这些因子。虽然Yamanaka曾在文献中说iPS灵感来自核移植,但是iPS最初是从ES特异性的基因库中筛选出来的,分离出来的是因子都是与多能性相关的关键因子。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吧核移植得到的一个完整的胚胎,也就是说核移植获得的是全能型的细胞(totipotent),从发育的囊胚中分离出了ES细胞。而四个因子诱导的iPS细胞是多能性的(pluripotent)。核移植获得的融合胚胎能生长到囊胚阶段,从中分离出来的ES细胞(NT-ES)与正常fertilize,分离出来的ES更接近也就容易接受了。
* K, T8 z- [$ V, c: y6 W$ u所以,iPS应该更多的向核移植“学习”,比如周琪和高绍荣都试过分析成熟卵子中的蛋白质以期望获得更多,更关键的重编程因子。 |
-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