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sunsong7
go

干掉你的不是埃博拉病毒本身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41
发表于 2015-1-16 13:39 |只看该作者
美国报告称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初试见效' o. a& e6 M- ^' O
2015-01-16 12:34:18 来源: 新华网
& `& V2 {) z6 x( C2 O7 t+ Y! c, e& D1 Q& r6 `. W, i& x
核心提示: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23日刊载报告说,一种埃博拉疫苗在非洲进行的初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疫苗安全性得到证实且能够引发免疫反应。不过,其免疫效果和持续时间仍需进一步验证。
0 u, ]- `9 Y: ]5 ~8 V; L( S# |, M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23日刊载报告说,一种埃博拉疫苗在非洲进行的初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疫苗安全性得到证实且能够引发免疫反应。不过,其免疫效果和持续时间仍需进一步验证。) a$ ?+ A6 t) \6 U, h6 G
, h# x7 m! }  ~7 v) y, ]# U
0 u4 ^& R2 E. v/ a: X0 g9 N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研究人员介绍说,今年早些时候,他们研制的这种疫苗在美国通过了人体测试,结果显示疫苗安全并能产生一定的免疫效果。在非洲地区最新完成的初期临床试验中,他们与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给108名18到50岁的当地人注射了疫苗或安慰剂。结果显示,疫苗在所有受试者体内都引发了免疫反应,且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
' n$ E5 d. {+ b3 L% z7 t4 s" ?8 y+ Z8 C% e, P$ U
不过,在接受第三次注射4周后,仅有57%的受试者能对埃博拉病毒产生抗体。疫苗接种11个月后,所有受试者体内都已检测不到此类抗体。这表明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持久性可能还不够强,不过这一点仍有待进一步试验。# Y4 k/ u* X+ c
/ P. E, z% d. k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朱莉·莱杰伍德说,这是首次在非洲地区证实新疫苗的安全性和引发免疫反应的能力,试验结果“令人鼓舞”,因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在非洲,疫区民众仍缺乏有效的疫苗保护。0 {" L1 X: r7 ~# a, d: r* u# u/ \
/ N/ D# p) Y. j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石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42
发表于 2015-1-21 08:27 |只看该作者
外媒:埃博拉病毒发生基因变化 或影响疫苗研发: E1 V: o$ G- r+ {" w. e
2015-01-21 08:1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0 U& M* p8 K! L2 T
( ~. n  W& n! ^3 @- M+ S% |) Q( H7 F6 Z$ c. F
当地时间2014年10月15日,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一支利比里亚红十字会殡仪小组的成员移走了埃博拉疑似患者Mambodou Aliyu的遗体,Mambodou今年仅有35岁。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g; o; K" {6 j- b

# A9 ]+ |8 l/ `# w$ s/ T# k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外媒21日报道,由于埃博拉病毒正在发生基因方面的变化,目前的实验性药物研发工作可能受到影响。
9 `. D% G) K5 s) B. _6 @$ S
2 ?; t& h: }0 T3 C% P* u+ S  z5 O报道称,在市场上还没有哪种药物可以治疗埃博拉患者,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这种病。去年,各大机构加快了研发药物的速度,并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Z7 a, e) |4 {/ L. R
! _' h( E% l$ G! s5 d; a% t  F0 b
但问题是,没有哪家公司愿意投入大笔资金从事研发工作,因为其“金钱方面的”回报太少。5 B+ f1 I& J2 G  M' d8 H
/ r; r& B* d0 v( W2 @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将在1月内开始对两种可能安全、有效的抗埃博拉病毒疫苗进行临床试验。
7 ^6 v" ]2 H& A. ]% E( s9 j+ f. t5 o, H* }* L9 J" c! v
世界卫生组织埃博拉疫苗获取和供资问题高级别会议主席、南非金山大学教授海伦•里斯表示,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不过,包括疫苗制造商和研发机构在内的医疗部门会尽快将“前景十分看好”的疫苗应用于临床实验。
( b; L( C  U% l/ e0 z5 D! d8 d6 M* v- O0 z7 N0 o" l' s$ H

, g& l2 W" }" u/ J- N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弗里登13日说,美国埃博拉疫苗的疫区临床测试有望在一个月内展开。弗里登承认,埃博拉疫苗研发“相当具有挑战性”,要等到临床测试第一阶段完成后才能确认疫苗是否安全。他预计,一期临床测试将在一到两周内结束,如果一切顺利,疫苗将进入下一阶段的疫区测试。& `" z! j5 a8 U+ S. }8 N
1 }$ g' f6 ^) ^6 E
埃博拉疫情为史上最严重的疫情大爆发。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自去年3月西非首次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已造成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西非三国约2.12万人感染。
0 @) F5 @1 e. B+ o+ X& ^
9 c# x. P+ a% @" G. z# Z( D4 i. z0 C(原标题:外媒:埃博拉病毒发生基因变化 或影响疫苗研发)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43
发表于 2015-1-22 08:49 |只看该作者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埃博拉病毒变异或影响新药疗效 + a8 o% }: _0 H! b; f# s& H9 D
2015年01月21日20:06来源:新华网 ! I$ ?& y+ h1 t; B; }
  新华网华盛顿1月20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研究人员20日说,他们已经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在过去40年中所发生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会影响正在研制中的埃博拉药物的疗效。& Q) l! S0 N+ D) N- D& `

# w/ V( L( L4 A' z( s1 }+ N  根据这项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目前有前景的埃博拉药物大多以病毒基因序列为靶向,可分为3类: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siRNA)和磷酰二胺吗啉代寡核苷酸(PMO)药物,它们均基于1976年和1995年在扎伊尔(即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研制,这两次病毒与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类型类似。但病毒也会进化,一旦出现较大变化,药物可能就不会那么有效。
! J' i% p0 ?2 U, S4 N7 r
3 a! w7 I: r% U/ o" w  为此,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对当前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以及上述两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发生了600多个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遗传变异,这相当于约3%的病毒基因序列发生变化。
' J' W& P$ V$ n# p
9 S. m" c  d( H  研究还表明,上述600多个变异中有10个变异可能影响以病毒基因序列为靶向的药物的疗效。而且,其中有3个变异就发生在这次西非埃博拉流行的约一年时间里。基于此,该研究呼吁药物研发者验证这些变异是否会影响其药物的疗效。
! ~, b0 i/ F0 {2 A+ z
/ P' m5 Y3 s; e  研究第一作者、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杰弗里·库格尔曼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病毒在有关药物被设计出后发生了变化,不仅如此,它还在继续变化。因此,埃博拉研究人员需及时评估药效,确保珍贵资源不被浪费在研发已不再有效果的疗法上面。”
- o9 I$ }; {7 n. |( j( r+ S: n# @% `$ J; a6 Q+ Y! x
  目前尚无有效的埃博拉药物和疫苗,但有关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加速进行中,包括美英合作研发的cAd3-ZEBOV疫苗和加拿大开发的rVSV-ZEBOV疫苗。 4 `( w" d! G/ p* L4 K
* Z- S% M! i/ U1 n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自去年埃博拉疫情出现以来,全球已有超过2.1万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其中8400多人死亡,疫情最严重的是西非三国(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
1 ~! s1 Q$ C) r0 H9 E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44
发表于 2015-1-26 16:23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几内亚埃博拉药物试验或得出最早效能答案8 e/ I1 B6 O+ \+ ^( x4 X/ s2 \
来源: 人民网 2015-01-26 09:30:49
, ]9 l& a$ s0 h9 T& C  F5 `
4 y2 x+ r  u) a: v
4 y9 s5 j% R$ t/ V6 P6 h) J  去年夏末,西方研究人员开始为埃博拉疫苗临床测试打基础时,几内亚是他们选择名单上的最后一个国家。因为它比邻国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每周新感染人数更少,而且患者分布在相当于整个英国国土面积的全国各地,此外这个国家的医疗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去年10月2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为利比里亚提出了一套试行计划,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则为塞拉利昂提供了一套测试计划——而几内亚则没有任何相关计划。“我们怎么办?”作为几内亚代表团成员曾如是问道。参加此次会议的佛罗里达州生物统计学家Ira Longini说:“他们被排除在外了。”, J: l- r3 x+ _; O, U8 F

9 Q( e6 s6 l9 ^  Y4 W  现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科学家表示下月即将在几内亚开始的不同寻常的埃博拉疫苗试验可能会产生最早的——而且极有可能是唯一的——疫苗效能答案。埃博拉新发病例在利比里亚直线下降,而且开始在塞拉利昂逐渐减少,这让科学家很难证实疫苗究竟是否在起作用——甚至于根本没办法证实疫苗的作用。英国牛津大学疫苗研究人员Adrian Hill说,然而几内亚的疫病强度减弱较慢,可能让该国成为“唯一一个让临床疫苗试验发挥作用并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的国家”。
; {4 [6 C6 u; B$ P* u- r! j- H3 D) [% v5 S3 t3 ~1 G# x
  测试埃博拉疫苗的压力日渐增大。去年秋天,一个由世卫组织(WHO)召集的国际伦理座谈小组认为,这场史无前例的疫病威胁应该让埃博拉疫苗直接从第一阶段的小规模安全性研究跳到第三阶段较大规模的效能研究,同时开展第二阶段的研究。目前,已有两种疫苗做好了跳跃阶段测试的准备。其中一支疫苗来自葛兰素史克公司(GSK),含有附带埃博拉病毒表面蛋白编码基因的黑猩猩腺病毒;另一种疫苗由NewLink Genetics公司开发,目前由德国默克公司生产,使用了一种叫作VSV的含有埃博拉基因的牲畜病毒。
% k  m% C$ {, ^) N  [
" m( p" m) N( ^! l0 x1 Z2 ^  如何设计这些研究一直处于伦理与方法学的强烈争论之中。最终,研究人员为各个国家选用了不同的设计。在利比里亚,NIH引导的研究将会使用一种经典的随机控制实验,实验分为三组,其中两组分别接种两类不同的疫苗,而第三组则不接种疫苗。该方法主要针对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广泛人群。而CDC为塞拉利昂设计的方案是征募埃博拉治疗点的工作人员,让每位工作人员接种疫苗,但是接种时间则有先有后。该实验仍未选择测试哪种疫苗。( F1 v) u. j+ ~, I6 k8 y9 v

" |# k3 v* S) @) _! K  疫苗测试在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受欢迎度的下降意味着需要大批人测试其功效。尽管NIH现在计划让利比里亚的每组测试人员包含1万参试者,这意味着如果疫苗可以保护50%的接种人士,该计划要花费大约半年时间计算统计结果,负责GSK埃博拉疫苗项目的Ripley Ballou说。
. _% _5 J* @. }, L
& L5 `; [) x/ d  但近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一项模拟表明,利比里亚的疫情有可能在2015年中期结束。“很有可能疫情结束时,我们尚未对疫苗的效能作出明确回答。”Ballou说。日内瓦大学疫苗专家Claire-Anne Siegrist说,这就是除了统计感染率和死亡率之外,研究人员应该仔细研究疫苗接种者的免疫应答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测试案例。& z3 Y' @* J' o$ V  q  x

' f+ Q. p3 m: R- Q/ s  几内亚的研究将采用传统疫苗策略,此前从未在临床测试中采用过,这种方法可能会更快产生结果。受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消灭天花运动的启示,该计划将采用环状疫苗免疫策略。研究人员将寻找埃博拉病毒新感染者,然后尝试给生活在“环绕”他们周边的人——更有可能是他们所在的村落或是相邻街区的人接种。挪威公共卫生协会领导该指导小组的John-Arne Rottingen说,在其中一半的环状疫苗免疫接种中,研究人员将会为大约50人立即接种疫苗;他们随后会在4~8周内对比这批参试者的接种情况与其他疫苗接种者的情况。(该方法由WHO、无国界医生组织以及其他若干学术组织发起的联盟共同设计。)
2 P2 N& y: @7 c/ ?9 z5 ^& w1 ^$ ]. G0 y) ^& ]3 a1 X
  几内亚测试采用何种疫苗尚须进一步选择,但“我们将在2月份开始,即便是在2月份的最后一天”,来自WHO的Ana Maria Henao-Restrepo说。Rottingen表示,将在3个月后拿出研究结果。
/ M& D' |. X, q; `9 m7 S0 u0 e% A9 c( ~# D! H' k& p
  他表示,如果其中一种疫苗起到作用,使感染病例下降,采用目标性环状疫苗策略消灭留存的病毒将是结束这场瘟疫最好的办法。5 _7 `! ^3 Y0 u( e' p

& c! s/ a: C- w2 C  “这是一群精明强干的人所作的最有意义的设计。”Ballou说。他补充道,但是几内亚后勤挑战依然令人气馁。这场测试将会涉及大范围的病例,但是该国却没有主要参与者如NIH或是CDC的行动或财政支持。同时,第三种候选疫苗也进入了此次瘟疫战场:一对前后串联使用的新疫苗。上周,强生公司宣布已启动该疫苗一期安全实验;并在寻找三期实验地点。三个疫情国家是否还会支持第二项大型测试项目,这些疫苗准备进入跳跃阶段时是否会有足够的新感染案例可供测试,这些均尚待进一步观察。(冯丽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45
发表于 2015-2-2 10:48 |只看该作者
我国首个P4实验室竣工 可研究埃博拉等烈性病毒(图)2 [6 U( ~8 ^* @9 d# \/ W5 |
http://www.workercn.cn2015-02-02来源: 人民日报( y8 e; x1 |; n( B6 [
  @4 X/ }3 y0 l" p5 K9 @; q! b

1 r9 `8 V" k8 t科研人员在P4实验室内进行各项适应性实验演练。新华社记者 殷 刚摄
5 w3 {! ~5 {3 Y- f6 W7 h5 Q" I( k! @& A, G5 o) k4 |% D$ r7 O
  科研人员穿好带有生命维持系统功能的正压防护服进入P4实验室。新华社记者 殷 刚摄- c0 x( k2 h: |$ F' y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扩散趋势。比如2003年在我国暴发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4年再次在非洲暴发的埃博拉疫情等,这些烈性病毒引发的疾病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恐慌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i, W7 ~2 ]6 X4 m- F1 e4 Y. `( u
  P4实验室(Protect4),是人类迄今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按照国际惯例,只有在P4实验室才能对埃博拉等烈性病毒进行研究。1月31日,我国首个P4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即武汉P4实验室)在湖北武汉竣工。这意味着,今后中国人将能够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独立开展对烈性病原体的实验研究。
$ \3 l  k/ T9 R1 @  ——编 者0 M. A8 U* M2 w& w: z
  啥模样$ v- M$ A8 |  Q7 W; |
  整个实验楼像一个密封的盒子,污水处理、生命维持、过滤器等系统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
4 I  j: b% o- k  新竣工的P4实验室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的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郑店园区内,是一栋灰色的四层建筑。单从外观看,与普通的科学实验楼并无明显区别。可一旦进入其中,便会发现这个实验室的确与众不同。6 m( Q$ Z5 g, T" ~
  进入实验室,整个实验楼呈现悬挂式结构,像一个密封的盒子。最底层是污水处理和生命维持系统,第二层是核心实验室,第三层是过滤器系统,二层和三层之间的夹层是管道系统,最上层是空调系统。“实际上,整个楼里只有第二层是真正的实验室区域,其他各层的任务均是保证二层核心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P4实验室主任袁志明说。; p% o5 J0 k, M( m/ q0 a& `! z# [
  核心实验室区域面积300多平方米,被厚重的金属门分隔成3个细胞实验室、2个动物实验室、1个动物解剖室和1个菌种保藏室,以及消毒室等。
: ]  q$ l, P6 I+ }9 U. J2 Z  不同于普通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进入P4实验室工作之前必须要更换上专用的正压工作服,并进行层层消毒,包括沐浴、缓冲等步骤,然后才能入内,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 \% U3 R. O  t) `5 u  据介绍,新建成的P4实验室能同时容纳12名实验人员,允许进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需经过严格的培训。目前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已有6名科研人员通过培训,获得法国BSL-4(相当于P4)使用许可证书,另有两名科研人员正在国外接受培训。
9 [) E1 [( |8 `8 \& z  做些啥
, ^. ^+ [) x" V% q! i2 p  可对危害等级最高的烈性病毒展开研究,新发现的病毒也首先在这里进行确定
* [9 S; f) ~. U' q( N+ p/ H2 s  凡从事致病性微生物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实验室,必须实现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人体防护措施。不同危害群的微生物必须在不同的物理性防护条件下进行操作。0 s5 b% y' s+ E+ L# u
  据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陈新文介绍,物理性防护是由隔离的设备、实验室的设计及实验实施等三个方面所组成,根据对个人、环境和社会提供的保护程度,分为BSL-1、BSL-2、BSL-3和BSL-4四个等级。P4实验室属于BSL-4等级,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 P$ \7 `5 l& R2 M# Y4 d4 D
  “按照国际惯例,只有在P4实验室才能对埃博拉等烈性病毒进行研究。对新发现的病毒,也应该首先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确定”。陈新文说。
$ m. W! k7 u; B5 `$ g# X  P4实验室可以分为安全柜型实验室和正压服型实验室两种类型。安全柜型实验室是比较传统的,通过手套箱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其缺点是建设门槛较低,内部尺寸狭小,不能满足和适应使用大型仪器的需要。( G/ w4 i. P* N9 ~  j! `5 S6 p
  “正压服型实验室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在里面工作时,实验人员必须穿着个体防护正压服,安全性也非常高。当前,国际上新建成的BSL-4实验室多采用正压服型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我国此次建成的实验室也属于这个类型。”袁志明说。
- P' r5 N) {* ~+ ^  安全吗! r/ o& k) U* v# c2 N
  实验室始终是单向气流,呈负压状态。科研人员靠独立的供氧系统呼吸,与外界空气不发生接触
% N; q: {8 H' G& U1 b  实验室里研究的对象都是危害等级最高的烈性病毒,那么它到底安不安全?病毒会否泄漏?
( P* I5 A- C0 M( Z  “安全性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袁志明说,为此,主要采用两大类措施进行保障。
. s/ }9 R- |' |) `3 ^  P  首先,采用一些物理的防护设施来保证实验室里面的病原不会感染到人和泄漏到环境中去。比如,所有的空气会通过高效过滤器进行过滤,所有的污水会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灭菌,所有的固体废弃物会进行高压灭菌。$ f7 o" ~# \( W: v
  “实验室采取不锈钢板、激光焊接的方式建造,以保证它的密封性。同时,实验室里面始终是单向气流,是一个负压状态,里面的东西绝不可能出去,就像一个密封的盒子。”袁志明说。
" Y; N! d6 x$ s! v4 _2 O  其次,对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保护措施也十分严密。科研人员通常两人一组进入实验室,穿着像宇航服一样的正压工作服,并配有独立的供气系统,把研究人员和实验室“隔绝”起来。人员在出来的时候要进行化学淋浴,消除正压工作服表面的一些病原等。
$ `8 l& T- l/ l; ]0 M  记者在现场看到,实验人员所穿着的正压工作服头部是透明的充气罩,下端连接着一条蓝色的呼吸带,呼吸带另一端悬挂连接在屋顶的管道上,这样保证科研人员在防护服内进行呼吸循环,和外界空气不发生任何接触。8 h/ p6 M  h  l- I
  此外,实验室在设计之初还充分考虑到了如何防范和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我们实验室的抗震等级为八级,同时,一旦发生各种灾难性事件,会立即启动最高等级应急预案。”袁志明说。(吴月辉)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46
发表于 2015-3-2 11:25 |只看该作者
能治埃博拉不是中医幸事
& c) d% e; y: U# z0 d/ p6 l: W3 x% m$ Q% r/ n" S
发布时间: 2015-03-02 09:22:33  |  来源: 光明网  |  作者: 佟彤  |  责任编辑:
7 Z; r! T9 S& P, ^4 b1 i  如果按照这一套路研究下去,并视之为中医的现代化,就算每种中药都能有如此收获,中医被曲解甚至被肢解已经是不远的事。
1 V/ u: W0 |2 `3 K6 [2 T1 w. ^4 l  近日,发布于美国《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说,从中药防己中提取出的“汉防己碱”,可以有效地抑制埃博拉病毒对培养皿中人体白细胞的侵蚀,显著提高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实验老鼠存活率,“汉防己碱”疗法可望于两到五年内用于埃博拉疾病治疗。参与研究的德国弗赖堡大学微生物学家诺贝特·克拉格波尔形容,“汉防己碱”是抑制埃博拉病毒传染的“最有希望”药物。+ N1 w& m  F2 }- p
  能登上美国《科学》杂志的,算是绝对的权威发布了,但这样的结果绝非中医幸事,一个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的中药,不过是一个生长在中国境内的植物药而已,与中医无关,甚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正从内部游离开中医。2 M" _! R' j1 Z  [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就在于免疫力的破坏,而“汉防己碱”可以阻断埃博拉病毒对其感染宿主白细胞的侵袭,研究者说:“当我们用老鼠做实验时,这一药物抑制了病毒的复制,让绝大多数老鼠存活,研究进展令我们兴奋不已。”7 y2 L6 g* N8 K7 A# r8 r# b" R$ i0 ^
  好在这种兴奋止于研究者本身,没在防己的出生地和防己的使用者之间引发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不仅是因为这种脱离开中医理论的中药新发现,早已有之,比如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板蓝根,甚至后来获得国际大奖的青蒿素,更重要的是,虽然这些都出自中医药,但因为远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已经失去了中医的意味,非但如此,如果按照这一套路研究下去,并视之为中医的现代化,就算每种中药都能有如此收获,中医被曲解甚至被肢解已经是不远的事。6 }! q" ]1 W: q
  之所以这么说,和近日的网络言论有关。最近有文章称“拔火罐是一种愚昧权”,文章的主旨是指责中医不科学,相信这种不科学的事情就是一种愚昧。暂且不究写作者的写作企图和对中医的无知,仅仅是这种无端指责中医的文章甚至风潮,好像隔一段就来一次,比如之前的“脉诊验孕”。就算之前的种种闹剧都没能影响中国人继续受益于中医,但中医不科学,并因此无法和世界接轨,已经从中医理论的特点变成了中医学的缺点。
: P# `' A4 V& y  从这个层面上说,“汉防己碱”之类的成果越多,对中医理论的建构和研究就越紧迫,因为中医的价值绝对不在于一个个单独的药物,而是指导这些药物呵护国人几千年健康的理论,如果无视这一点,任何以发展为名义,以现代化为借口的中医药研究,都是中医消亡的开始,而后者的损失,也绝对不止于一门医学,甚至可以使整个人类的思维方式、哲学结构出现破损。. ?1 T9 h- O) r) m, G' s
  佟彤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47
发表于 2015-3-2 12:16 |只看该作者
铲除埃博拉之六大挑战# k. P5 `6 w+ T! ]# m
尽管病例总数大幅下降,西非形势依然起伏不定
& C: P' a0 b2 Q1 {3 `; ?
5 J" ~) v. l3 Q6 u. k8 p9 @2015年03月02日 09:07:255 G- ?. T2 m; d8 u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闫洁1 @' k9 z( J# d
  ! r# [7 B8 x- t; ?1 f, k1 x+ ?
+ N- N7 @, P. y: @) t, a, m' T
  突然暴发和进一步地域传播的风险将一直存在,过去几个月的收获面临着“解体”的风险。
* {# M- K; W, [  H7 \$ Z
/ q* n/ X1 K6 O, k& B: Z+ y8 o! o  一个埃博拉疫情工作组在去利比里亚约翰·罗根镇时遇到一段无法通行的道路。
0 a# j* y3 Y" ^+ d  自从近代历史上最为糟糕的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在一年多前开始以来,埃博拉病例数在西非一直处于下跌当中。不过,该疫情还远未结束:突然暴发和进一步地域传播的风险将一直存在,直到没有新的病例发生。- P, B" p$ j5 e; d7 T, X) t1 w- [
  病例数量出现下降趋势意味着在很多地方,公共卫生应对策略和资源可以从抑制失控的疫情暴发转向强有力地瞄准剩下的、通常是小规模的暴发。相较于5个月前,目前西非在应对埃博拉上已经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并且在疫情响应方面拥有更高层次的资助、基础设施、工作人员和经验。然而,与此同时,滋生自满情绪的危险也开始出现。将病例数量减少至零要求能够确认并且阻断所有新的传染链,而这是一项依然面临着很多重要障碍的任务,尤其是快速逼近的雨季。
; `  M/ w+ N! Y  近日,领导联合国埃博拉应对工作的官员强调了当前形势的不稳定性,并且警告说,过去几个月的收获面临着“解体”的风险。为此,《自然》杂志概括了消灭埃博拉需要应对的6个最大挑战。% x6 T$ D2 D) v) `5 Z3 q. I5 w
  起伏不定的进展
) |9 |) l) Q  `& ?  U. q7 R$ Q  埃博拉病例总体数量的大幅下降,是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去年秋天姗姗来迟的大规模国际援助以及当地人群为更好地控制疾病感染和扩散而改变行为习惯的确切证明。然而,当你将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开来看时,便会发现当前形势似乎要更加不稳定。" ~; |' I5 s( j( r; \6 C
  形势最乐观的是利比里亚。自1月25日以来,该国每周出现的埃博拉病例数已经少于5个。同时,过去几个月发生的所有病例都局限于包括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所在的蒙特塞拉多州。这意味着目前该国大部分地区都已没有埃博拉疫情。+ b0 K/ _: K/ m8 u4 ~1 }1 o
  不过,在塞拉利昂,从1月25日结束的那一周开始,病例数量的快速下降趋势已经减弱。自此,每周都会稳定地出现60~80个病例。大部分新发现病例位于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但令人担忧的是,为数不多的病例还继续在该国的很多地区发生。这表明埃博拉病毒仍旧在一片宽广的区域内扩散,同时当前需要很多防控干预措施。/ G% {5 `% Q, W2 Q2 A( V  y* o
  几内亚也很成问题。自从2013年12月埃博拉疫情在该国开始现身,对诸如追踪已确认或疑似病例的接触者和安全埋葬等防控措施的抵触行为,严重阻碍了疫情控制工作的进展,从而导致埃博拉病例反复重现。这种模式看上去正在继续。虽然在1月18日结束的那一周病例数已经下降到只有19个,但随后从2月开始出现反弹,每周的病例数超过50个。最近一次出现的埃博拉病例位于几内亚西部,尤其是在福雷卡里亚地区及其首都科纳克里。" \5 D# y0 S9 m! M
  未被察觉的传染4 P7 v' r7 o8 N; t
  流行病学家用来减缓扩散和抑制埃博拉疫情暴发的一项最主要技术是接触者追踪。当有人被怀疑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时,医务人员会将其隔离,但同时试着追踪最近同该人员有过接触的每个人,并且在该病毒的最大潜伏期即21天内监控这些接触者。反过来,患上埃博拉的接触者随后也会被隔离,其接触者也会被追踪。9 V  x) i. d! ~
  当埃博拉疫情处于活跃期时,病例数之多使得追踪接触者几乎不可能实现。而目前,由于数量已经少了很多,该做法原则上能够被更强有力地推进。不过,在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很多新病例仍旧出现在不在现有接触者名单上的人群中。这意味着要么并非所有的接触者都被确认出来,要么仍有新的传染链未被察觉。面面俱到的接触者追踪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而且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和很难达到的偏远地区都非常具有挑战性。群体抵抗和人群的高流动性进一步造成了障碍。
/ O# G* F0 I8 M  不断变换的流行病学6 L  e. J1 _4 ^+ i2 d6 @' b
  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发生率、分布和其他特征处于不断变化中,而这带来了新的挑战。几个月前,大规模的疫情暴发需要广泛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建立很多大型埃博拉疫情治疗中心。现在,大多数疫情往往发生的规模较小,而且在更加封闭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目前的形势需要一种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应对策略。在那些新发病例数量较少的地区,更强有力的接触者追踪成为优先任务。而在病例数较高的地区,依旧需要分配更多的资源用于治疗和确保安全埋葬。+ l  j6 e/ _) V0 U: ?) |
  如今,应对工作需要将资金、物资和工作人员定向到每个疫情点特定的流行病学特征。这或许具有挑战性,因为国家和国际卫生机构并不灵活。“能够让我们完成疫情应对工作的是我们所谓的病例发现和接触者追踪。”领导世界卫生组织埃博拉应对工作的Bruce Aylward在近日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大的危险在于国际社会并未在思想认识上进行这种转变。
7 v1 `9 c) l' z/ D4 ?# A! V  危险的埋葬7 ]8 Q- A+ h- ]* D9 J- u6 O
  对已死亡埃博拉患者的传统埋葬方式是疫情扩散的一个主要来源,因为这会使很多照顾患者的人同被感染的尸体发生直接接触。世界卫生组织每周都会持续报告几十例不安全埋葬,同其零目标相去甚远。
) I  u4 J' ~' W  w$ N4 c& ~  ~  2月12日,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运动也对两位志愿者在几内亚西部的福雷卡里亚组织一场安全埋葬时遭到的打骂表达了关切。这是恐惧的当地民众对埃博拉工作人员实施的持续言语和身体攻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几内亚。& V4 i8 V" o8 a5 ]3 F4 w- Y" d1 {
  “只要人们对埃博拉如何扩散存有误解,并且继续阻挠志愿者从事他们的工作,我们就不会完全阻止这种疾病。”几内亚红十字会会长Youssouf Traor表示,“或许我们拥有照顾患者所需的全部医疗设备,但在我们改变对埃博拉的认知之前,它不会消散。”; o5 n, t+ s* R  |8 X" B
  资金和工作人员
! v# k7 U: @- @, f8 W# B$ m  据联合国预计,在今年前6个月里,其埃博拉应对工作将需要15亿美元,但目前手上只有6亿美元,留下9亿美元的缺口,而此时恰逢联合国打算扩展疫情应对工作。“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在于,对这种响应工作新的财政资助比新发病例下降得还快。”Aylward表示。与此同时,联合国还预计在同一时间段内,埃博拉应对工作将需要超过2171名国际工作人员和65603名当地工作人员。
3 h+ s2 O( |, O& g5 e6 {* T0 _  联合国副秘书长、人道主义事务和紧急救援协调员Valerie Amos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特使 David Nabarro发起了一项增加10亿美元用于资助2015年埃博拉应对工作的呼吁。资助将支持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各国政府用于以下工作:确认并治疗被埃博拉感染的患者;确保疫情快速结束;重新建立必要的社会服务并提高人们的食物和营养安全。该呼吁还包括使邻近国家减少其民众感染埃博拉风险所需的资助。/ f) B$ w$ Z, P
  降雨3 F0 ], {1 s+ b$ f5 I4 }6 ?  E
  实现无论何时埃博拉病例均为零的目标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可能很快将是天气。西非雨季将在4月末开始,在夏天达到顶峰并且一直持续,到大约10月末才会结束。一旦雨季全面开始,西非很多更加偏远地区交通出行依赖的土路将变成稠泥浆。即使不会使其脱离正常进程,这也将会严重妨碍疫情应对的几乎每个方面。“最近埃博拉病毒已经清楚和响亮地告诉我们:‘所有我需要做的就是在接下来的几周或几个月里存活下来,直到雨季来临。随后,你们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Aylward表示。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48
发表于 2015-3-17 15:14 |只看该作者
研究揭示埃博拉病毒进化动力学特性5 n( |/ J0 ~+ Y0 U0 f5 ?
2015年03月17日09:28    来源:中国科学报8 C( L1 {2 t1 P" N
3 k6 s( }' Z) B+ e& ^1 N
2014年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到目前已造成2万多人感染,超过9000人死亡,是该病毒历史上规模最大、疫情最严重的一次暴发。尽管现在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再次暴发的风险仍然存在。日前,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埃博拉病毒分子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布在《传染、遗传和进化》杂志上。4 s/ s: U# M5 H+ z0 _
; P3 I6 n2 ]3 `% w2 q# H
该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历年来所有埃博拉疫情中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EBOV)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和全基因组选择压力的综合分析。全基因组正选择检测发现:与病原性和免疫逃避相关的GP基因以及与病毒复制、翻译有关的L基因均呈现出明显的正向选择压力。值得注意的是,GP基因的正向选择位点主要位于该蛋白晶体结构的粘蛋白样结构域上,其中2个为此次暴发毒株的特征性氨基酸位点。L基因的正向选择位点则主要位于可变区,这些高度变异的序列可能在L蛋白的功能和空间结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 X3 ]( C1 p+ A2 Z4 _; ?) ^, B  u  o$ h1 ~. f+ N
研究人员进一步比较2014年与早期暴发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的进化速率发现,本次暴发毒株的GP基因具有显著加快的进化速率,推测与如此大范围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有关。& o& J% ]6 X& a/ i2 G* Q# Q

1 L) I6 O. E/ _! M据介绍,埃博拉病毒为高致病性的新发烈性病原,目前只能在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第四级(BSL-4)的实验室中进行活病毒实验。专家认为,该研究揭示了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的进化动力学特性,对埃博拉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彭科峰)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49
发表于 2015-3-17 15:18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治愈后会留下后遗症 包括掉头发失眠等
# G( M0 n+ R" {: k
3 O  B) [7 c, L- z& Q6 l; L4 f! V+ K2015年03月17日      家庭医生在线   
2 d$ z1 `& j4 ?7 {3 M6 h! x- i/ x据外媒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护士妮娜·范曾经感染埃博拉病毒,即使病毒已经治愈,但留下许多后遗症,包括掉头发、失眠等。专家称,埃博拉幸存者留下后遗症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0 ]/ w- M- x0 x" \
妮娜·范上个月告诉《达拉斯晨报》,去年10月中旬她在治疗过一个利比里亚患者后被传染,而当自己隔离数周,体内埃博拉病毒被清除确认康复后,她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都患有脱发、身体疼痛和失眠等疾病。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的医学教授,传染病专家杰西·古德曼称,人们没有仔细研究埃博拉的长期影响,医生将会利用西非爆发的后遗症,进行更多的研究,但很明显,埃博拉幸存者将面临长久的健康后遗症问题。
0 K4 r0 U" ^1 A9 @. {$ I古德曼称,这些疾病—包括身体和关节疼痛、易疲劳等副作用可能是一些严重的感染造成的后遗症。对抗埃博拉病毒过程中可能导致身体释放一种叫做细胞因子的免疫系统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抗疾病,但让人感觉不舒服。人们感染埃博拉病毒时会脱水、低血压和营养落后,这些问题会伤害一个人的肌肉和其他身体组织。肌肉和神经也可能受病毒影响,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埃博拉幸存者南茜 瑞得博说她感染病毒后经常神经疼痛。这并不奇怪,严重的病毒感染会遍布身体,长期损害神经敏感的组织。此外,病人治愈后病毒可能会留在身体的一些部位,包括眼睛,然后导致炎症和视力问题。* Z/ E' |; I: [+ y% z/ x& ?- _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1995年,埃博拉在刚果暴发,大约15%的幸存者患有眼病,如眼睛疼痛或失明。此次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疫情造成近24000人患病,9800多人丧生,幸存者和视力受损。这些眼病通常治疗后反应良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失明。尽管恢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1 ^- L; O  U9 w  O- J
西非埃博拉病毒暴发后,埃博拉幸存者比以前更多,医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病人更好地了解副作用的发生频率、发生时间,以及其他问题。重视埃博拉工作的一部分应该包括埃博拉并发症的教育,确保病人防止后果,如失明。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一些组织正在努力帮助埃博拉幸存者进行治疗。! r6 F: ^2 y1 T1 n
相关链接:东京一男子现疑似埃博拉症状已被隔离检查, r# C1 q0 C" z* D1 v% t0 W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16日宣布,一名曾在西非埃博拉疫区利比里亚有过短暂停留经历的外国男子,因在日本东京居住期间出现发热等症状,已被该国相关部门进行埃博拉隔离检查。据悉,该男子在西非并未直接接触过埃博拉病患。
/ w; m( z1 \' Y! j$ z
/ |1 c3 R! ^$ P/ r8 P( F# z据报道,当地时间本月15日夜里,这名居住在东京的40多岁外国男子因突然出现发热症状,遂前往当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据悉,该男子当时已发烧至38度多,在本月2日至4日期间曾因工作关系在西非利比里亚有过短暂停留,之后在4日返回东京羽田机场。
4 N4 ~7 u: V0 ]7 B据日本厚生劳动省透露,该男子在西非期间并未接触过当地埃博拉病患,他在服用退烧药后,体温已降至37度,但在当地时间16日黎明时分,其体温再度升至38.5度。医院当面已经对其进行了常规疟疾检查,结果呈阳性。
4 ~# B$ S) z6 q; s- L目前,日本厚生劳动省方面已经将该男子的血液样本送至位于东京的国立传染病研究所进行埃博拉检验,结果预计将于16日当天揭晓。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0
发表于 2015-3-17 15:24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病毒引发一种强大的免疫应答
/ z# q5 r) J1 B3 T9 R3 [作者:   来源:生物360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3-13
+ y+ B% [0 |+ v7 c0 T8 J; B6 A
1 e3 B$ M: C' y5 k; i1 U! |  1 ?4 e" ?! V" A, }8 \+ D
对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医院治疗的4名病人的一项研究揭示出了埃博拉病毒诱导了T细胞和B细胞的广泛激活,对当前关于该病毒具有免疫抑制特性的假定提出了疑问。
' h3 p+ l; I" `- @尽管非洲西部埃博拉出血热广泛暴发,对于这种病毒的发病机理却明显知之甚少。Rafi Ahmed及其同事报告说,埃博拉病毒在所有这4名病人体内都引发了强有力的B细胞和T细胞的激活。
* G, |& F# d" J) j1 m在被感染的个体中,积极分泌抗体的成浆细胞占了全部B细胞的至多50% ,相比之下健康的受试者的数字是不到1%。被感染个体的激活的CD4+ T细胞的频率范围是5%到30%,相比之下健康的受试者的数字是1%到2%。这组作者报告说,被感染个体的超过半数的CD8+ T细胞群表达了激活与增殖的标记。这些标记物在这种病毒从血浆中清除掉之后持续存在,至多存在到了病人出院之后的1个月。
% W/ B6 J: i) J& _这项研究进一步揭示出了人类T细胞应答的病毒蛋白靶标,识别出了CD4+和CD8+ T细胞对埃博拉病毒核蛋白和几个其他蛋白的应答。
8 w5 o1 ^, X& w; a! k, G  E这组作者说,了解自然感染期间这些免疫细胞动力学和T细胞瞄准的病毒蛋白,可能有助于设计出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9 t5 B/ W( G/ K相关新闻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7 12:33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