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sunsong7
go

干掉你的不是埃博拉病毒本身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1
发表于 2015-3-19 11:12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病毒持续影响母婴健康引发各界关注/ b2 d$ N3 N. R
2015-03-19 09:45 来源:中国科学报  我有话说4 P( c/ I8 f. [

3 r0 N; c4 O: I, k
6 Q9 W7 ^' x* H5 F9 i. U  在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位于塞拉利昂的检测中心,孕产妇正排成队接受产前检查。图片来源:DFID# R8 H0 @) r9 I3 E1 ?: B2 w- r
& D3 Z' ?5 g0 ]/ w3 y: I* y
  当Emma Akerlund打开车门后,发现一名女性安静地躺在救护车地板上。她的两腿中间是一个布团,里面包裹着一些物体—— 一名带着胎盘和脐带的卷曲在母亲裙摆上的新生男婴。就算他可以幸存于此次分娩,可能也不能活下来。+ m5 p9 p( b/ ~2 W4 U' ~7 L4 c8 M

+ u# n$ w1 }. {# ~8 k8 B  去年11月的一天早晨,这名产妇开始阵痛。但卫生人员担心她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因此拒绝给她接生。她只能孤零零地躺在救护车后车厢中,被载向ELWA3——由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医疗救护组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运行的一处埃博拉管理中心。
( V$ S, D: ?2 P: {; R. v; s
+ ?% Q# i0 W# l  ~- U2 F. N  Akerlund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她开始给这名女性做检查,同时穿戴着全套保护服:防水套装、手套、靴子、护目镜。她问这名女性是否想看一看儿子,后者拒绝了。所以,Akerlund把婴儿装进了带有拉链的运尸袋,用漂白剂给袋子消了毒,以防产妇和孩子受到感染。
+ L6 S4 S# a$ j7 B$ m/ Z. p/ e3 k) D/ }9 l% |' T% s
  随后一天的检测证明,产妇和孩子均未感染埃博拉病毒。医生和护士没有任何医疗原因把她拒之门外。尽管很难保证这名男婴会在没有恰当照料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但也没有理由让他一来到这个世界后,就躺在一辆救护车地板上离开这个世界。! z7 B7 b9 A1 U
) I% h# h/ N8 _/ K5 O, s
  在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埃博拉正对孕产妇健康产生巨大影响,怀孕让女性在这种疾病的影响面前变得更加脆弱,受感染的女性诞生的婴儿未出现任何生存记录。让女性个人的悲剧更加复杂的是,伴随着分娩或流产过程中出现的流血或是大量体液,给卫生人员造成巨大感染威胁。在所有这些国家,由于对埃博拉的担心以及诸多孕妇被医生拒之门外的案例,很多孕妇不再进行常规产前体检或是接受分娩帮助。
0 W% t+ R6 e/ w! b2 M3 `$ i7 q+ I( U9 B% O7 a+ V. B
  可怕的几率7 K) f' z. F2 _& ?' ~4 n( y/ z

) y! s+ n: z* a9 }7 E0 ]7 C+ H* S2 ^  目前,西非埃博拉疫情已使23900多人感染,并导致9700人死亡,尽管疫情已处于衰退阶段,但并不知晓它何时会结束。而对于母体健康来说,其影响具有巨大灾难性。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RA)估计,到今年10月,埃博拉疫情将直接或间接导致12万名孕产妇死亡。$ C- H" K$ ]9 e9 p& V' i6 i" M
1 y' E3 Q) W, I4 Z5 a5 }3 Z  w& X
  医生仍然在尝试了解埃博拉缘何对于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加致命。对于孕妇来说,感染埃博拉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在1976年的首次扎伊尔埃博拉疫情中,82名受感染的孕妇中,有73人死亡。1995年在刚果基奎特埃博拉疫情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在一家医院治疗的15名孕妇中,仅有1人幸存。
( G! v: p, g# U: L3 v% J4 f2 m( C, X
  或许这些样本量过小,不能就此下定论,但孕产妇面临的死亡风险更大,这一点具有合理性。埃博拉病毒增加了大出血的风险,而生产过程中孕妇原本已存在大量出血的情况。而且由于人体自然免疫系统需要保护发育中的胎儿,感染病毒的孕产妇比其他成年人更易死亡。" b% r; {, s) n4 A. Y

) P8 \$ }# Q2 g; \$ M  婴儿似乎也永远走不出埃博拉的魔爪。在每个感染埃博拉的女性分娩的案例中,婴儿要么生下来就是死胎,要么出生不久就会死亡。问题背后的原因现在仍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大量病毒穿过了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可能是哺乳过程中感染了病毒,或是由于母亲因为感染或正在从感染中恢复而无力照顾新生儿。
" }$ w) G- |" J8 o6 t- i2 V) I7 H1 |% R1 s6 y3 A, k
  感染埃博拉的孕产妇还可能危及看护人。一名孕妇感染埃博拉的症状,如腹痛、阴道出血、恶心、腹泻、呕吐等,很难与常规的孕期反应区别开来。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体液,判断失误的医生会经常因此死亡。9 N6 T" r1 D# A/ }7 c3 l& @

* E. E. r+ ?0 b; w2 F& }! t  例如,去年4月至9月期间,在塞拉利昂死亡的医护人员中,约有1/3的医护人员死于母婴卫生健康援助过程中。该医护群体比其他种类的医疗工作者存在更高的死亡风险。
! J- T( t% t1 J# Z# g7 P$ ^, I% U2 D% G% z' I- ?% s
  拒之门外
" ?/ B. @1 A) h* p8 p4 k) R. w% W/ U8 a+ k' u; E# M
  从事孕产妇死亡研究的科研人员会谈及提高孕产妇生产过程死亡率的“3个推迟”:推迟决定去医院的时间;推迟到达医院;到达医院后因为各种因素如断电或缺乏训练有素的医生而造成的就诊推迟。然而,埃博拉则加剧了所有3个方面的推迟。/ I8 v& y' D4 ]) _) }2 H7 C

, O, N, a/ f0 f4 ]; k! p# t3 j  例如,去年9月,由美国疾控中心(CDC)带领的一组研究人员采访了塞拉利昂东南部城镇凯内马的孕产妇和医疗工作人员,那里是疫情最核心区域。他们发现,孕产妇因为害怕接触到埃博拉会远离医院,或者会因为一些谣传,如医护工作人员会给患者注射埃博拉病毒、获得孕妇的血液用于贩卖,或把孕妇误诊为埃博拉感染者,因为如果医护人员把孕妇送到一些埃博拉治疗点后,会得到额外的酬资。即便经过工作人员的教育之,当地参与学习的27名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依然表示,因为这些传闻,依然有人不愿意去医院。
7 A; L( _' ^7 c, x( W: B, V
( u, G- L7 f$ G0 y" b7 `  同时,很多愿意去诊所的孕产妇却因为检疫、隔离、路障或缺乏交通工具等问题,被挡在诊所门外。而那些克服障碍,设法到达诊所的孕产妇很多却被拒之门外,因为医护人员担心受到感染。
0 q. B4 v- Q! j* o$ ]3 o4 ?
# Y/ P4 f4 \! R; f  l  由于医护人员不去上班,很多医院处于关门状态。在塞拉利昂首都与该国最大的城市弗里敦,当地最大的公共医院只剩下几名医护人员在支撑着。在该国第二大城市博城,无边界医生组织在去年8月关闭了当地的妊娠并发症先进外科治疗救助点,这种救助点在塞拉利昂原本就寥寥无几。
# D: P& i+ t6 D) T0 H1 v/ X9 m1 l' r) f" m! O9 s0 s( z+ R$ M
  CDC研究人员经过调查发现,教育活动正在帮助那些不再出现新感染案例的疫区缓和恐惧感。然而,病毒造成的直接损害仍然不能抹除这些国家孕产妇健康受到的损害。
) _  ~6 c5 d1 [# \+ J8 p! v3 ?
! j; U+ f" E" d  l  R. Y: G  分娩变化
7 {! v/ S# [0 y4 }9 {% `6 h* K" X
5 I  L5 ~) U7 C4 C) b2 X8 W+ I  在埃博拉疫情暴发之前,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就有着全世界最高的孕产妇分娩死亡率:在塞拉利昂,每10万名新生儿中,就有超过1000例分娩导致产妇死亡。这一比例是欧洲发达国家孕产妇生产死亡率的数百倍。但这已经代表着塞拉利昂内战结束后自2000年以来该国所取得的巨大提升,彼时孕产妇的死亡率是该数字的两倍之多。
/ M  ]0 `4 m5 _( H, T7 B  @# U; z4 M9 y
  由于政府倡议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作为一项优先考虑的大事,加上大量外援和大型公共健康活动,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导致的死亡率在利比里亚和几内亚已有所下降。尽管这些国家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尽管它们仍然存在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医护人员等问题,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g2 l' q* `$ s& J7 S% j
0 q0 `) C  Z5 x* ]3 [
  “这就好像在埃博拉之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现在我们又退了三步。”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一家提供家庭计划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塞拉利昂区域总监Shumon Sengupta说。例如,一项由UNFPA指导的研究模拟了最初6个月,疫情对塞拉利昂孕产妇常规医疗护理的影响。早期研究发现,这些影响已导致孕产妇分娩死亡率提高了20%。1 ?. D% v8 f% W0 d4 L8 W: ?. J
2 k9 ?0 @+ {1 S  t
  现在,几内亚和利比里亚的孕产妇分娩期间的死亡率预计已翻了一番,每10万新生儿中,有超过1000名孕产妇死亡;而塞拉利昂问题则更为严重,每10万新生儿中,孕产妇死亡率超过2000人,再次返回内战时的水平。
& }" x- p( ?& P- W# ~+ i8 _1 P, o% c8 H7 E# Z: W* z
  “我们认为,与疫情相关的其他原因给孕产妇造成的附带损害比疫情本身造成的损害更严重。”比利时热带医学研究所妇产科学家、同时参与无国界医生组织的Sverine Caluwaerts说。  N. m  {: n% J
" R/ g1 N, e2 n1 m
  目前,UNFPA正在寻找时机召开会议,分析围绕生殖健康以及与埃博拉相关的科学研究现状,并讨论在未来疫情暴发时如何阻止这种影响。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受感染的孕产妇的生存几率 。(鲁捷)返回光明网首页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2
发表于 2015-3-26 15:27 |只看该作者
+ G! Q- h4 ^" b- m  \+ H
埃博拉病毒有可能引发一种强大的免疫应答
, A# ]5 W. |' d. N/ V' [- _# a" ^: H  `! h$ ^0 ^7 G/ o* r
稿源:中国科技网4 Y7 k: Y0 B5 J; S- C4 x( X

5 `, N5 O8 ?3 S4 U4 V2 A* U对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医院治疗的4名病人的一项研究揭示出了埃博拉病毒诱导了T细胞和B细胞的广泛激活,对当前关于该病毒具有免疫抑制特 性的假定提出了疑问。尽管非洲西部埃博拉出血热广泛暴发,对于这种病毒的发病机理却明显知之甚少。研究人员称埃博拉病毒在所有这4名病人体内都引发了强有 力的B细胞和T细胞的激活。
$ m( c0 ]# {/ V6 q/ h
& `% i8 U' {8 x" ~6 W
! D7 V) W6 B# j$ c8 z/ U4 h& c& M在被感染的个体中,积极分泌抗体的成浆细胞占了全部B细胞的至多50% ,相比之下健康的受试者的数字是不到1%。被感染个体的激活的CD4+ T细胞的频率范围是5%到30%,相比之下健康的受试者的数字是1%到2%。报告说,被感染个体的超过半数的CD8+ T细胞群表达了激活与增殖的标记。这些标记物在这种病毒从血浆中清除掉之后持续存在,至多存在到了病人出院之后的1个月。这项研究进一步揭示出了人类T细胞应答的病毒蛋白靶标,识别出了CD4+和CD8+ T细胞对埃博拉病毒核蛋白和几个其他蛋白的应答。
$ {, ~- i1 C+ Q0 _4 c  L9 L
6 r( i( Y2 P1 J& d8 U8 w0 O了解自然感染期间这些免疫细胞动力学和T细胞瞄准的病毒蛋白,可能有助于设计出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3
发表于 2015-3-26 15:28 |只看该作者
新研究称埃博拉对儿童更致命
8 Z& _4 j# K& t" P+ Z- k# ^来源:新华网| 2015-03-26 11:01:11| 作者:林小春               
, q6 g( F$ t" A3 T; `3 ~) ^" _3 {: h2 X2 {# w' D; L4 i
  新华网华盛顿3月25日电(记者林小春)科学家对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最新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对儿童比对成年人更致命,其中1岁以下的感染者死亡率高达90%。
, z" V0 T$ Z/ w# W% O- }. g/ A6 A- g1 ?' o% b

9 O- f% q9 m! w0 o) }  这项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领衔的研究说,截至今年3月,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感染者已接近4000人,占感染总人数的约五分之一。虽然从感染比例看儿童低于成年人,但儿童感染这种病毒后存活率也较低。: [5 d3 e! d$ P# c

* d7 R  K2 J8 K. A% J  研究人员25日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写道,此次疫情中,1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者死亡率为90%,1至4岁儿童感染者死亡率为80%。年龄越大的儿童更有可能存活,10至15岁感染者的死亡率为52%。相比之下,16至44岁感染者死亡率为65%。3 w' s6 T# Q/ ~& _0 U

  ?% v2 `; }' ]7 ~  Y! U  研究还显示,年龄越小的感染者潜伏期越短,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的潜伏期为6.9天,而10至15岁感染者的潜伏期为9.8天。儿童的初期症状也与成年人不同,儿童感染者第一次就医时通常都会出现发烧症状,但不太可能出现腹痛、胸痛、关节或肌肉疼痛,也不太可能出现呼吸或吞咽困难等症状。
) x! m: f$ t, B, h2 N# [8 ]+ q6 Z4 a' S, M3 X. B* _- j
  参与研究的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唐纳利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发现显示埃博拉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也显示出对他们快速启动治疗是多么重要。我们也需要研究是否要根据年龄对儿童采取合适的疗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4
发表于 2015-4-1 16:36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Science:埃博拉病毒并未发生显著变异6 V3 j; S" `. u/ |: b
2015-03-31 23:12:40 来源: cnbeta网站8 h' t, V+ r3 Y' U

1 S# U/ V& c7 n; L摘要:埃博拉席卷西非,研究者担心该病毒可能会因变异而更加棘手。但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2014年3月疫情爆发初期的感染者相比,10月至11月间来自非洲马里(Mali)的感染者体内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序列并未出现显著改变。+ k1 i* r% J' \1 f1 ]

( L: r2 a; ?0 @& ?; B2 E
  ^9 ], f* l+ y* Q临床实验诊断、抗体治疗与疫苗研发都是以埃博拉基因组的特定序列为基础而进行的。若遗传改变过多,将会让临床症状变得更复杂(或使病毒的感染能力提高),并导致现有的治疗与预防手段失效。但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的病毒学家Heinz Feldmann等人对最近从马里获得的4个埃博拉样本进行测序后,发现该病毒几乎没有发生变异。
$ D- B0 r; [$ U  s" w5 q
$ U. O6 \. g& }% H. J然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去年8月某研究小组对99例塞拉利昂感染者体内的埃博拉样本与以往的病毒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发现病毒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超过300个基因改变(Science, 29 August 2014, p.989)。
2 G3 m6 A; _- k( v* _2 x; k9 R. s1 H4 g) G0 o: K
Feldmann等人(发表于《科学》(Science)http://scim.ag/THoenen)对马里感染者测序研究的样本采集于多个区域与时间段,从而可对埃博拉的长期演化进行观察。结果证实了大多数学者的推测:已产生的大多数突变会消失,因为它们并不是有益突变。  h7 k4 Q6 G. r* A8 ~4 I- i
) c  y8 G1 N) n( `
埃博拉病毒去年曾两次从几内亚蔓延至马里,并造成疾病大流行。去年10月跟随家人从几内亚至卡耶斯(位于马里西部)的两岁女童被确诊感染上埃博拉病毒,随后死亡,但并未造成他人感染。然而几天之后,一位从几内亚至马里首都巴马科的男性埃博拉病毒携带者导致疫情爆发,并造成至少七人感染。2 ?' S" U* f! R3 b% ~2 g6 |: g

/ c, \" @" S0 K: iFeldmann等人随后对该女童以及第二次疫情中三位感染者的埃博拉样本进行测序发现,女童与2014年3月疫情爆发初期的感染者体内的病毒之间只有15个核苷酸的差异。此外,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两次疫情有什么必然联系,但造成马里两次疫情的病毒间也十分类似。: ~0 h9 c8 j, X. y8 Z) x

- d- e5 g+ {+ h) O
# [0 [  H! F+ @. I+ w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病毒学教授(曾建立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数据库)Jim Kent表示,上述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比较稳定,因此或可研发疫苗进行防控。. D% T4 E5 I+ X" E0 ^

+ [; V/ ~1 N7 M3 h美国马萨诸塞州博德研究院(Broad Institute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的Kristian Andersen(塞拉利昂埃博拉感染者测序研究论文的共同通信作者)则提醒道,引入实验疗法以及疫苗会增添新的选择压力,因此对于该病毒进化情况的持续监测仍十分必要。
- S5 L) L' }! r7 n5 ?
/ z: [# |! l4 a- t; s原文检索:: t$ r* h1 _- `1 d( R

' w1 ]) z# M6 _0 J- jA reassuring snapshot of Ebola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5
发表于 2015-4-28 15:47 |只看该作者

7 E1 l! `, v- i世卫加大埃博拉后并发症研究?关注对患者长期影响
5 @. f  x) d# q. Z" |0 D9 i& E, J8 {+ I, d4 L
   发布时间: 2015-04-27 18:56:3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P* C& u! j, i$ w
5 n6 q6 z& O( `- E
当地时间2015年2月2日,利比里亚蒙罗维亚,医护人员为民众注射埃博拉疫苗。
& W) O. h6 Q; z; C: P6 R, A中新网4月27日电 据外媒27日报道,随着西非埃博拉疫情开始舒缓,国际卫生当局将注意力转向这种病毒对患者造成的长期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已发现许多患者在出院后一段时日就出现并发症。1 c6 }! t( j: L  R6 P
世界卫生组织在非洲的新主管莫蒂告诉记者,利比里亚一些埃博拉患者申诉视觉和听觉受损。她说:“我们必须晓得并发症可能会出现,在治疗患者时要采取一些措施,协助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  ^& N- b- u" x2 L( b2 X$ F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去年10月就发现,许多患者在痊愈出院一段时间后,出现视觉和听觉受损、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胸口疼痛、极度疲劳等并发症。在塞拉里昂的凯内马地区,幸存者中约一半的人视觉受损。. ]$ J! ?- t# e9 D3 E7 D
专家将这些现象称为“埃博拉后综合征”,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症状不断出现是埃博拉病毒、其治疗过程或过度消毒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 y  e! f# c' E/ u# s2 N! I& b由于对这些症状还缺乏研究,卫生当局尚无法估计其严重性,但是这些问题並不仅限于非洲。美国护士帕姆在得克萨斯州一家医院照料一名利比里亚患者时,受埃博拉病毒感染。她表示在去年10月痊愈后曾出现掉头发、疼痛和失眠等症状。7 _# ]- J9 N, h6 a3 y
莫蒂称,世界卫生组织正着手组织专家团,对埃博拉后并发症进行研究。; b( M! H- G7 u5 x9 Q% K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6
发表于 2015-5-5 10:05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病毒精液中可存活半年
2 R, Z# J! ~* u2015-05-05 09:41:00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 W0 c) y5 }* v  c2 ^" ]
) i, ]/ ?  l3 l( o7 V' A' {& f& W据新华社电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男性埃博拉感染者康复后,埃博拉病毒在其精液中仍可存活6个月,这大大超出原有认识。有关方面因此建议,男性埃博拉幸存者的每一次性行为都必须使用安全套。
" j5 m3 r# T/ R  @% h% U- a# [  e/ t' b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新一期《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刊登报告说,今年3月中旬,利比里亚一名44岁女性被诊断出感染埃博拉病毒,调查表明她唯一的染病途径是去年9月初出现埃博拉症状但不久便康复的一名46岁男子,两人在今年3月初曾发生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性行为。
3 s: |/ e( W* D5 G$ \. C: r9 G! Q2 I) I' |8 d: M; _( Q

/ K7 {3 e! r* W- o$ {0 G虽然这名男子血液里已没有埃博拉病毒,但其3月27日的精液检测结果是阳性,说明其中仍有埃博拉病毒,此时距他最初表现出埃博拉症状已过去199天。, t( |. P0 v! U
. t8 P+ _! s: Q1 ~9 y
此前,一名康复的男性埃博拉患者在其出现症状后82天,精液中仍检测到埃博拉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和美疾控中心曾据此建议,埃博拉幸存者在痊愈后至少3个月不要发生性行为或者在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
' z( J* _9 n: T, E. P1 ^6 W6 T# x! A, ^1 F' |
美疾控中心说,最新建议是不要接触埃博拉幸存者的精液,如果男性埃博拉幸存者发生性行为,必须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该机构将会进一步研究埃博拉病毒在幸存者体液中的存活时间以及传染能力。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7
发表于 2015-5-10 00:53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病毒被发现隐藏在已治愈病人的眼睛里
0 f# _8 I8 y; T! J& E, |2015-05-09 22:27:43 来源: cnbeta网站
6 q: s$ q% F2 _: k" G) L0 [- n5 R! B3 C/ ^: T2 D6 L5 x$ l
摘要: 43岁的Ian Crozier医生去年在塞拉利昂工作时感染了致命的埃博拉病毒,他被送回美国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医院接受治疗,最终病毒从血液内消失。他被治愈了。但 他的左眼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烧灼感,对光敏感,有东西卡在眼里的感觉。
7 U* s' J6 q  c1 Y8 x' \他经历了视力模糊、疼痛和炎症,颜色也从蓝变为绿。医生测试了他眼睛里的水状液,检测显示其对埃博拉呈阳性。这是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会隐藏在病人的眼睛里。病例研究报告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8
发表于 2015-5-28 22:28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治疗获突破:关键蛋白质被找到0 U' r2 g1 N1 G( b# P$ P1 U
$ u0 B% T0 i4 h' F6 }  M6 x- X7 d
来源:科技世界网 2015年05月28日 16:20
& ?+ `& N% S0 h( m+ V9 o
" k8 b. @9 A, y% |美国研究人员2015年5月26日发布报告说,他们发现埃博拉病毒必须与一种蛋白质相结合,才能感染宿主,这一发现将有助于预防埃博拉病毒传播并治疗其导致的埃博拉出血热。2 u$ B0 ]6 I7 v

% w3 ?, b2 i0 u9 Z3 c' O9 E$ g) o研究人员指出,老鼠实验显示,埃博拉病毒必须通过一种代号为NPC1的蛋白质才能进入体细胞,一旦阻止埃博拉病毒与该蛋白质结合,它就会失去感染机体的能力。' O" Q( {. N' u
9 H9 j  y4 x( v- |0 R$ G" Z& _& a$ ^
研究显示,NPC1蛋白质是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致命要害,缺乏NPC1基因两个拷贝的小鼠会因此缺乏NPC1蛋白质,能够完全抵御埃博拉病毒感染。
/ q- r. ?8 q2 J; I: S
9 g% b; ]4 s4 C$ L9 n5 hNPC1蛋白质的作用是在细胞内参与胆固醇运输,由于基因突变而缺乏这种蛋白质的人会患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尼曼-匹克病”。9 ~$ D# C& E0 ~% e/ w
, v$ E. }. R5 [4 ]0 W
但新研究认为,以NPC1蛋白质为目标的治疗依然是可行的。
2 J% [5 }9 x5 ?. |% o% M0 k& F# E
目前,尚无被证实有效的埃博拉药物获准上市。所有研制中的药物都以攻击病毒为重点,以NPC1蛋白质为目标的上述疗法是第一种针对宿主自身免疫能力的埃博拉治疗方法。
" i# M$ i5 e9 j1 i$ \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59
发表于 2015-6-11 16:19 |只看该作者
新研究称埃博拉病毒致病性并未增强' R( Y- k0 r; a4 T3 z0 `

7 e; I) w( H, _/ _2015年06月10日 10:31:00 来源: 新华网
" X3 Q' m+ [; l, L  新华网华盛顿6月9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研究人员9日说,尽管过去一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致死能力很强,但与40年前该病毒首次出现时相比,并没有变得更危险。6 Z" z, `' T+ k
  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当天在美国期刊《新兴传染病》上报告说,当前仍在塞拉利昂与几内亚零星传播的埃博拉病毒毒株,其实际致病能力可能还不如1976年在扎伊尔(即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流行的毒株。
! t2 k" S6 _3 t9 b: M  在新研究中,6只食蟹猴被平均分成AB两组,A组感染当前仍在西非零星传播的埃博拉病毒毒株,B组感染曾在1976年肆虐扎伊尔的毒株。结果显示,虽然两组食蟹猴都在感染3天后开始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但感染“老病毒”的B组第四天开始出皮疹,第五、第六天病重;而感染当前埃博拉病毒的A组直到第六天才开始出皮疹,第七、第八天病重。. B& ?2 P( `% k2 m
  此外,埃博拉患者通常都会有肾损伤,但A组出现肾损伤的时间也同样比B组晚两天。! M8 }( M/ I/ g4 Z! H% |4 I, i
  考虑到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死亡率为50%,而1976年埃博拉疫情死亡率高达90%,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似乎可以得出结论,与其他埃博拉病毒毒株相比,此轮西非毒株的致病能力并没有提升。”
7 C1 Y0 l2 C8 v( c" S1 M3 _* }  曾有专家指出,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失控,是由疫区贫困、医疗保健服务缺乏、疫情在人口稠密区暴发及边境管理漏洞等各种因素综合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埃博拉病毒致病能力变强了。$ i) A- c5 z5 m8 D+ W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认为,上述新研究结果是个很重要的发现,为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成因研究提供了论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60
发表于 2015-6-11 16: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5-6-11 16:23 编辑
2 X3 Y$ r# f2 ~) p
- M* d4 ~% p5 Q9 P4 i7 ]* L% j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埃博拉病毒的相似危害

2015-06-10 16:39 来源:[url=]搜狐网[/url] 编辑:胡轶然中医养生

* m5 F8 g+ l& v: {) U0 O

/ ^+ [! R( S) Y* O' Q
0 S, a3 _# @+ N6 s2 ^
  中东呼吸综合征(又称: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英文简写:MERS),是2012年首发,由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012年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新型呼吸系统传染病。该致病病毒被认为和造成非典型肺炎(SARS)的冠状病毒相类似。此病毒最早出现在中东,于2012年9月被发现于一位曾去过沙特阿拉伯的卡塔尔病患身上,他被施以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最后却导致肾衰竭。自2012年9月以来,该病已确诊超过400宗,死亡人数超过130人。
) b$ g: N; V- S
  埃博拉(Ebola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 S$ t/ y. h# B2 D& t% b1 T  如今占据新闻媒体头条是除了埃博拉病毒之外的另一种没有特效药或疫苗的病毒,那就是MERS!
9 Z1 v4 y' f, A5 U7 H* i( {' K  在过去的一年里埃博拉病毒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可是最近MERS却吸引了亿万目光,引文这种呼吸道传染病毒已经在韩国施虐,并造成87人感染,6人死亡的结果!更可怕的是它已经来到了中国!而当年SARS在中国流行的场景至今让人难忘!- N; g/ x9 ?+ P) W
  MERS和EBOLA这两种病毒有什么相似的危害吗?
  }$ k2 {- E7 C# H, p3 w' u, {  就目前而言,其实MERS并没有EBOLA那么具有强烈的传播能力!/ H7 o8 [: Y' [2 ]
  虽然SARS和普通感冒病毒都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但是作为他们家族的一员,MERS还没有找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而埃博拉病毒则是通过密切接触受感染者的身体、体液途径传播,所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是MERS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只有通过密切接触者才会容易受到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医务人员受感染的风险最高的原因。
3 L# A+ q3 Z) t1 M  MERS和EBOLA都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其中MERS已报道的死亡率在40%左右,EBOLA更是高达50%以上,甚至达到90%!更可怕的是目前没有特效药或疫苗可用。现在对医学界来说,MERS更是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3 m( Q3 [( X/ M  @) M0 V9 K
; ?2 k8 s6 A1 N
  而埃博拉病毒从被发现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全世界医学界已经对它由了一些认识和了解。可是MERS这个新生事物呢?
. J9 v/ i7 ]( |$ B1 W  正如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主任汤姆.付里登博士所说:MERS最初出现在2012年,至今为止,我们仍在不断的研究它,我们相信当SARS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的时间越久,其变异程度就会多大!至于MERS是否如此,目前还没有证据。不过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正在对MERS的基因进行检测,并希望能够搞明白它的传播及致病的机制过程!9 s" x0 D) y, \8 s7 b" z! ^
  MERS在其传播过程中有无可能变异成其它新的病毒尚不可知。这也是它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原因。正如匹兹堡大学健康安全中心的高级研究员ADalja博士所说:相比埃博拉病毒而言,我更重视关注MERS!& A+ g! J1 j# ~0 ?" J
' r5 S$ z$ d1 C8 P

- d: f  w% T' ~  q1 P: \'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7 13:43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