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059
- 威望
- 1059
- 包包
- 2456
|
最近在做重编程的相关工作,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想请教下!* L0 f8 t9 d2 {' T7 z# X
, V% t4 t$ n4 `/ @( j# ^
1. 自己在试验当中,发现克隆的同步性不是很好,大家是如何确定最佳时间的?刚开始自己是发现有一些克隆就挑选,剩下的继续放入培养箱继续培养,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克隆摊开(应该是分化),甚至个别孔出现污染(细胞漂浮);
7 n, c# Z/ J# g: `/ E) y
2 z: F. v- i1 m- ^2. 大家是根据什么标准样挑选克隆的?先分享下自己的经验(第一,克隆致密;第二,克隆边缘清晰;第三,克隆未老化;第四,克隆呈现圆形 椭圆形等形状;重要性按照排名先后)额;即使是这样,发现自己的AP阳性率(AP阳性克隆数/克隆数)也不高(10%-20%),且能支持单细胞传代的就更少了,比例差距比较大,有些是挑选几个就出现1个阳性的,有些是挑选30几个才出现一个;效率太低;
+ x" l: L1 g& Q' E+ y* L
- r6 E7 I! r* }& a9 X3 h8 o( b3. iPSCs 传代的问题,不知道大家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是单细胞传代还是克隆传代?希望大家能回复下具体而详细的步骤!先提下自己的疑问:有多大比例的iPSCs 能支持单细胞传代,自己只了解06年 07年的iPSCs,单细胞传代能力还是一个不错的指标;# g$ K3 }! e9 s& N9 `5 Q. E
1 h* j' d. H6 z- d% Y% k4. 在病毒诱导出现克隆后,大家一般是怎么处理的?是手动的挑取克隆,还是用化学的方法进行消化传代····; }: o3 W/ O, q. W
2 s) }7 Q- z; d) l
5. 无饲养层诱导和培养的iPSCs,大家是怎么进行传代的;最近,获得了一孔这样的iPSCs,本来打算扩大培养的,自己就用Tryple 消化的方法收集细胞,并吹打(30下)成单细胞悬液,以便均一的进行扩大培养,不过遗憾的是,细胞就这样无法形成单克隆了;自己推测的问题是,这样的iPSCs 无单细胞传代能力;自己查到了一篇文献,文献上说的比较模糊,只是说手动的挑选克隆进行传代!不知道大家用的是什么方法···. i4 }. h5 `, e8 W: k
7 m7 Y+ `5 o p: l
补充内容 (2014-12-15 21:46):- X f) A4 A/ d9 ^5 d/ J
我的QQ:945366086
# o5 N/ @% Z* ?. \- s7 P1 r8 r, E5 z8 F2 l9 s: H' g' c) g7 E
补充内容 (2014-12-22 13:42):4 y* G% J8 E! J/ x6 j4 t
不知道大家怎么消化克隆样的细胞的(主要指那些致密的克隆),自己发现按常规的方法:1个克隆加入300ul tryple 轻轻吹打20-30下,感觉消化不下来(消化下来的细胞很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基本排除试剂的原因 |
-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