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3511
- 威望
- 13511
- 包包
- 32034
|

本帖最后由 marrowstem 于 2015-8-11 16:27 编辑
, R- H2 a& c+ D# V# c i& U6 ]7 B& `4 b, m) O% C
肿瘤发生机制探讨
$ \" L4 M1 Y1 e
* x0 R& M5 Y' g6 S/ p$ e/ I" a, [8 I 近几年对干细胞的研究取得突破,已有的实验证据表明,机体每种组织中都含有自己身份特征性的干细胞(即成体中的组织干细胞)。它们在数量上很少,但起的作用却致关重要,每当组织受到外伤、老化及疾病等各种因素影响而造成细胞死亡时,储存其中的干细胞马上会发生增殖和分化,并再生出足够的细胞进行补充,如位于表皮基底部的皮肤干细胞、及肠隐窝基底部的肠干细胞等,这些干细胞可不断的进行分裂、增殖并向上方迁移以补充顶部已衰老、脱落的死亡细胞。即使在再生能力最弱的脑组织中也被证明有干细胞的存在——神经干细胞。- c v) X2 ?/ {8 r5 @: a; j [" O
干细胞的这种补充方式在正常机体内是以平衡方式起作用的,并在生命体的每一刻过程中都在发挥作用。打破这种平衡往往意味着疾病的发生。从已有的知识判断,任何一种细胞的过多或过少产生都对机体是不利的,或增加负担或产生危险,如胰岛素细胞的减少导致糖尿病、甲状腺激素的过多导致甲亢等等,归于一点,它们都由细胞的增殖失衡引起。而细胞分化上的错误则是更危险的信号,因为此“失衡”导致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果这些异常细胞不能被机体及时清除,结果就可能是——一个恶性肿瘤的形成。 / e+ F6 r) I( X# h8 e
许多肿瘤在形成之前往往经历癌前病变,其中化生比较常见,如胃粘膜的肠化、宫颈粘膜的上皮鳞化等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化生是由原部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直接化生为另一类细胞,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实验证明化生是原部位的细胞死亡后,由基底层的幼稚细胞(来自干细胞)在补充过程中发生异分化而来。其中的原理和机制在新版的病理学教科书中已有阐述。另一个值得阐明的观点是,细胞遗传学研究证实,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而来,即肿瘤的形成是一种单克隆性生长方式,而非多克隆性增生,如对子宫平滑肌瘤的G6PD同工酶分析显示,一个平滑肌瘤体中往往只含有一种G6PD同工酶,而正常子宫平滑肌中则有两种;另外也证明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不同瘤体中含不同的同工酶,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克隆来源;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被证明是单克隆性的,抗体检测显示,瘤细胞只产生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K或L链,而反应性B细胞增生则两种轻链都存在。因此肿瘤形成是由细胞在再生过程中发生错误而来,它们往往由一个细胞最初的异分化导致。 |
-
总评分: 威望 + 63
包包 + 58
查看全部评分
|